6.93k likes | 7.11k Views
税 法 (第三版). 主编 : 高丽萍.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第二章 增值税. 税 法. 第三章 消费税. 第四章 营业税.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六章 关税.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 第九章 资源类税. 第十章 财产类税. 第十一章 行为类税. 第十二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税法要素. 第三节 我国税法体系.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税法 >>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一、税法概述. 二、税收法律关系.
E N D
税 法 (第三版) 主编:高丽萍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第二章 增值税 税 法 第三章 消费税 第四章 营业税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六章 关税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 第九章 资源类税 第十章 财产类税 第十一章 行为类税 第十二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税法要素 第三节 我国税法体系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税法>>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一、税法概述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三、税法的分类 四、税法的作用 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一、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 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本书所说的税法是指广义的税法。 广义税法 指国家立法机关、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等。 狭义税法 仅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制定的税收法律,这是严格意义上的税法。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想一想 什么是税收?税收具有的“三性”特征是什么? 一、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社会公共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想一想 什么是税收?税收具有的“三性”特征是什么? 一、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一、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社会公共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而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三性”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一、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2.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税法是税收内容的具体规范和权力保证,税收是税法的执行结果,也是衡量税法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及其管理活动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形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征税主体 主 体 纳税主体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指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征税主体 主 体 纳税主体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请注意: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是不一样的。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物”仅指与税收有关的应税货物和依法缴纳的货物。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 共同指向的对象。表现为税收的征纳活动,包括物、货币和行为。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货币”作为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普遍性,既包括纳税人的货物计价和货币结算等,又包括缴入国库的货币税款。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 共同指向的对象。表现为税收的征纳活动,包括物、货币和行为。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行为”作为客体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更具广泛意义,如制定税法、编制计划、税款征收以及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库等行为均属此类。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 共同指向的对象。表现为税收的征纳活动,包括物、货币和行为。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3.内容: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规定,也是税法的灵魂。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一般指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发生这种行为才能产生、变更或消失税收法律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失 例如:纳税人开业经营即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人转业或停业就造成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失。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保障征纳税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和监督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保障征纳税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和监督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式很多。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法中关于限期纳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的规定,以及税法中对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征税处理决定,可以申请复议或提出诉讼的规定等都是对税收法律关系的直接保护。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三、税法的分类 (一)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划分 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三、税法的分类 (二)按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划分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三、税法的分类 (三)按税法的征税对象的不同分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三、税法的分类 (四)按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权限不同划分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1 2 3 4 5 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形式 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 税法是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工具 税法是国家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 税法是国家维护其经济权益的法律保障 四、税法的作用 税法>>第一章>>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
一、纳税人 构成税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税收优惠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纳税地点 八、总则、罚则和附则 第二节 税法要素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构成税法的基本要素之一。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三个: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如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纳税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有支付单位的,以支付单位为扣缴义务人。如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纳税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有支付单位的,以支付单位为扣缴义务人。 一、纳税人 1.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 是“代扣代缴义务人”的简称,是指税法规定的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一、纳税人 2.负税人 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 位和个人,负税人是税款的最终承担者 或实际负担者。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是 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纳税单位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纳税单位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 一、纳税人 3.纳税单位 如企业所得税,可以每个分公司为一个纳税单位,也可以总公司为一个纳税单位。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1)征税对象是区分不同税种的最主要标志。 (2)征税对象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 (3)税法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征税对象为基础来确定的。 二、征税对象 纳税人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纳税客体”,是指税法中规定征税的目的物,也就是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客体。征税对象是税法构成要素中的最基础性要素。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征税范围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范围,是国家征税的界限。征税范围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范围,是国家征税的界限。 二、纳税人征税对象 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三个: 1.征税范围 征税范围与征税对象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它是征税对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划分。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如现行消费税具体规定了烟、酒等14个税目。 二、纳税人征税对象 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三个: 2.税目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 征税对象在质上的具体化。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二、纳税人征税对象 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三个: 3.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称“征税基础”,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是计算每种税应纳税额的根据。 思考:征税对象与征税范围、税目、计税依据的区别与联系。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三、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三、税率 (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 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的税率。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1 2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同一征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 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它是将征税对象按数 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用由低到高的不 同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 率越低。 累进税率可分为: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等级,以纳税人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一种累进税率。简化的累进税率表如下: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实例 解答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例1】9月,张某月收入4500元,王某月收入4501 元。采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两人应纳税额。 张某收入4500元,适用税率10%;王某收入4501元,适用税率20%; 张某应纳税额=4500×10%=450(元) 王某应纳税额=4501×20%=900.2(元)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征税级距,以纳税人的征税对象的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额的一种累进税率。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实例 1 依定义逐级计算法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例2】9月,张某收入45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解答 1 依定义逐级计算法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第一级:应纳税额=1500×3%= 45(元) 第二级:应纳税额=(4500-1500)×10% =300(元) 张某应纳税额=45+300 =345(元)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解答 1 依定义逐级计算法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王某收入5 001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 税额。 第一级:应纳税额=1500×5%=75(元) 第二级:应纳税额=(4500-1500)×10%=300(元) 第三级:应纳税额=(5001-4500)×20%=100.2(元) 王某应纳税额=75+300+100.2=475.2(元)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即: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计算的应纳税额 计算的应纳税额 2 采用速算扣除法 - =常数 速算扣除数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要多征一定的数额,这个数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常数。 由此可以得出: 应纳税额=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实例 解答 2 采用速算扣除法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例3】9月,张某收入4500元。按速算法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4500×10%-105=345(元)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2 采用速算扣除法 三、税率 (二)累进税率 算一算 某职工月收入3 680元,按超额累进税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其应纳税额。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1 2 3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定额税率 分类分项定额税率 三、税率 (三)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又称 “固定税额”、“单位税额”,是对征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的税率。又分为以下三种: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三、税率 (四)特殊税率 1.零税率 零税率即“税率为零”,是比例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零税率既不是不征税,也不是免税、而是征税后负担的税额为零。表明征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缴纳税款。我国现行增值税对出口货物规定零税率。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加成征收和加倍征收是税率的补充形式,是税率的大幅度延伸提高。 三、税率 (四)特殊税率 2.加成征收和加倍征收 加成征收是按应纳税额的一定成数加征税款。加倍征收是依据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加征一定倍数的税额。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四、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税法规定的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特殊性规定。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
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法定减免、特定减免和临时减免;按其方式划分,可分为征税对象减免、税率减免和税额减免。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法定减免、特定减免和临时减免;按其方式划分,可分为征税对象减免、税率减免和税额减免。 四、税收优惠 1.减免税 减税是从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中减征部分税额的措施。免税是免除纳税人全部应纳税额的措施。 税法>>第一章>>第二节 税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