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65 Views
高效课堂实践. 肇 庆 市 沙 湖 小 学 朱 家 国. 教书育人: 教书者 必先 学为人师 , 育人者 必先 行为示范 。.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1 、高效课堂. A 、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B 、高效课堂: 是相对于 “低效”、“无效” 以及 “负效” 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 “效果”、“效率” 和 “效益” 的结合。. “效果”指 教学结果 和 预期教学目标 的 吻合度 ,反映课堂的 “扎实”, 不能偏离或悖于 教学目标 。
E N D
高效课堂实践 肇 庆 市 沙 湖 小 学 朱 家 国
教书育人: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 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
1、高效课堂 • A、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 B、高效课堂: 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 • “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 • “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 • 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2、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 A、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 • B、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 • C、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 D、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 • E、高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3、高效课堂的本质 •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 高效课堂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力。
仰望星空 ——温家宝 •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仰望星空》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创作的一首诗歌,于2007年9月4日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创作背景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的”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仰望星空》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创作的一首诗歌,于2007年9月4日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创作背景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的”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4、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 A、时间划分:5+30+5 •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 合作探究、展现拔高、 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5、高效课堂的“命门” • A、“开放”是前提 • B、“关键”定成败 • C、产品是课堂 • D、模式出效益 • E、流程生能力
6、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 A、文本挖掘: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宏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 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 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 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 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 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 ①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②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 ③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 ④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7、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 教师要成为“第四者” 促进者 学习者 决定者 幸福者
8、高效课堂的中心 •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9、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 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高效课堂可概括为: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 • 课改典型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 • 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 师之体育课: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 • 师之音乐课: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
10、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 A、教学设计精当 • B、讲课精炼高效 • C、主体作用发挥 • D、分层教学落实 • E、师生关系和谐 • F、教学目标达成
11、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 第一,生命性。 • 第二,生成性。 • 第三,全体性。 • 第四,全面性。
检验高效课堂效度的“五高”指标 • 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 • 第二,动脑深度高。 • 第三,全面发展达成度高。 • 第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 第五,课堂的幸福指数高。
12、高效课堂的评价 • A、师生关系 •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 的“教” • C、“三看”学生 • D、“四看”教师 • E、评课三看
1、教师方面 • A、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其次,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再次,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 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 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 • 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B、活跃的课堂状态 • C、科学的学法指导 • D、适当的激励机制 •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 •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 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
2、学生方面 • A、课前预习习惯 • B、课堂学习习惯 “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 • C、课后巩固习惯 3、师生结合
1、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教育性、启发性、向导性、趣味性。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教师力量的体现。
2、导入新课的艺术 • 导入新课艺术的核心功能与目标: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 • 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导入新课的艺术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 常规主要形式:实验,图画,事例,故事,问题,生动活泼的语言,等等。
3、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 教学实施过程中,波澜起伏的流程美, 水到渠成的衔接美。 高潮与过渡 动与静的起伏 师生互动 • 教学过程的节奏美 抑:和风细雨,娓娓动听; 扬: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顿:戛然而止,形成悬念; 挫:进入转折,新的意境。
4、教学的启发艺术 • 思维训练: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 启发教学的本质性内涵 不愤不启:心求通未得之意,开其意; 不悱不发:口欲言未能之貌,达其辞。 • 教学启发艺术实施的关键 问题的设计:“最近发展区” 启发的时机:“愤”与“悱”的状态
5、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艺术 • 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 • 前瞻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及其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意义。 • 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赞扬学生的一切结论 鼓励和保持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和尝试
教学的科学性:“真”(教学有法) • 教学的艺术性:“美”(教无定法)
A.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他进一步指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B.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对待问题的两种态度: (1)视而不见,或绕过去、躲过去; (2)直面它、正视它、研究它并解决它。
C.为了教学品位与境界的提升 教学品味:从“对”的教学到“好”的教学 教学境界:从让学生“知道”到让学生“AHA”
A.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 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中心
B.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观 从“教”的思维到“学”的思维; 从单干户式思维到合作—竞争式思维
C.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从传统学生观到新生代学生观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不定型的。
D.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观 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1.讲授 5% 2.自读 10% 3.声像结合 15% 4.经过证明 30% 5.小组讨论 50% 6.从做中学70% 7.教过 90%
A.写教后记 “学生的”内容 “自己的”内容 “别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