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likes | 1.04k Views
第四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1 、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 2 、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3 、寄生虫的地理分布 4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内容 5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1 、寄生虫对宿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 2 、寄生虫对宿主所引起的不良作用 ;.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流行病学: 研究寄生虫病流行的科学叫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或称寄生虫病流行学 (epidemiology) ,它是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 发病原因和条件、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E N D
第四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1、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 2、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3、寄生虫的地理分布 4、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内容 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1、寄生虫对宿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2、寄生虫对宿主所引起的不良作用;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寄生虫病流行的科学叫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或称寄生虫病流行学(epidemiology),它是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寄生虫病流行必备的三个基本环节 • 某种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相互关联时,就会构成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地区性:其原因主要是与中间宿主的分布、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相关。 季节性:其流行季节往往与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出现的季节相一致。 散发性:该病多以慢性致病。 自然疫源性:当家畜进入到保虫宿主分布的区域,即可以与野生动物之间互相传播。 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影响。
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性阶段(infective stage)或感染期。 • 寄生虫侵入动物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寄生虫感染(parasitic infection)。 • 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寄生虫病(parasitosis)。 • 寄生虫的感染强度不大时,动物机体并不呈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呈带虫状态。 •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 • 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感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等。病原体(虫卵、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液以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造成感染。 1、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 绦虫节片
各种感染源 中间宿主蚂蚁 感染性虫卵 草上带感染性囊蚴 草上带感染性幼虫
2、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1)传播途径:指寄生虫经过什么路线途径与宿主接触。
2、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 寄生虫感染的途径:经口感染 如蛔虫、球虫等 经皮肤感染 如钩虫、血吸虫等 接触感染 如螨、蜱、虱等 经节肢动物感染 如原虫、丝虫等 经胎盘感染 如弓形虫、蛔虫等 自身感染 较少见,人反胃感染 猪囊虫.
(1)经土、水、食物、污染物传播。 猪 猪蛔虫 感染性虫卵 鸡球虫 鸡 孢子化卵囊
(2)经中间宿主传播 媒介 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 牛羊 绦虫
(3)经媒介物传播 媒介 牛 马 伊氏锥虫
(4)直接接触传播 疥螨猪 健康猪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感染源 易感动物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3、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 大多数寄生虫的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有关,因此,其分布的地理条件不同而各异。 一般来说,不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参与的寄生虫,往往呈世界性分布。如蛔虫、球虫等;反之则呈地区性分布,且其分布范围常受到动物区系和植被的影响。如布氏锥虫、血吸虫、巴贝斯虫等。
伊氏锥虫 刚果锥虫和 布氏锥虫
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的变化 • 宿主与环境都影响或决定了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分布。 • 动物的移动无疑影响到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分布。某些鱼类和鸟类迁移所引起的寄生虫区系的变化, • 随着人类的迁移,可以把一些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带到新的地方,
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某种特有的野生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而长期生存,称之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当人或家畜进入这一生态环境时可能遭到感染,而家畜或人的感染和流行对这类病原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并不必要。例如,细粒棘球绦虫与多房棘球绦虫。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某种特有的野生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而长期生存,称之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当人或家畜进入这一生态环境时可能遭到感染,而家畜或人的感染和流行对这类病原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并不必要。例如,细粒棘球绦虫与多房棘球绦虫。
了解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地理分布方面的一些普遍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畜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检疫和隔离及疫病防治工作都有指导性意义。了解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地理分布方面的一些普遍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畜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检疫和隔离及疫病防治工作都有指导性意义。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4、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内容 • (一)生物学因素 • 1.寄生虫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 2.寄生虫的寿命; • 3.寄生虫以什么形式或什么发育阶段排出宿主体外; • 4.中间宿主的种类、分布密度、习性、栖息地等。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 (二)自然因素 • 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 • 纬度、海拔高度、光照、土壤、植被的不同,必然导致寄生虫、中间宿主和媒介者的分布不同。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表现为季节性和地方性。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 (三)社会因素; • 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素质、科技水平、法律法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防疫保健措施等。 • 三种因素常常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 • (一)描述性研究调查,判断某地是否存在某种寄生虫病,并了解流行率(感染率)、发病率、感染强度和传播方式等。描述性资料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资料。 • (二)分析性研究分析环境因素或生物因素(包括寄生虫和宿主)与寄生虫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相关性是否有因果关系;如有因果关系,则其危险性有多大? • (三)实验性研究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证实某种因素或某种干预措施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常常用来验证分析性研究的结果。
(四)理论性研究是以流行病学的模式,或以数学符号来表达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间内在的数量关系。寄生虫完成生活史几率的大小,决定了寄生虫病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而生活史过程的完成又受寄生虫、宿主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有数量关系的动力学过程,这种传播过程的定量关系可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四)理论性研究是以流行病学的模式,或以数学符号来表达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间内在的数量关系。寄生虫完成生活史几率的大小,决定了寄生虫病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而生活史过程的完成又受寄生虫、宿主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有数量关系的动力学过程,这种传播过程的定量关系可用数学模型来表达。 • (五)血清学研究通过检测动物群中的特异性抗体,以了解寄生虫病的过去和现在的感染情况。 • (六)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发病过程和确定易感性标志。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各种畜禽寄生虫病首先对畜牧业的发展会造成严重危害;寄生虫以多种方式掠夺营养,损害健康,降低动物机能。从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其中一些寄生虫病除危害畜禽体外,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弓形虫、猪囊虫等。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 1、掠夺宿主营养:肠道内容物,血液,组织细胞等,包括宿主不易获得而又必需的物质,如维生素B12、铁及微量元素等。由于寄生虫对宿主营养的这种掠夺,使宿主长期处于贫血、消瘦和营养不良状态。 每一条犬钩虫在24小时可使宿主失血0.36-0.84ml。 还有某些吸虫可以分泌消化酶溶解宿主的组织作为其营养液;有的虫体也可直接吞食组织碎片;细胞内的寄生虫,如球虫、梨行虫、住白细胞虫等都可以直接破坏宿主组织细胞。 钩虫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消瘦,发育不良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虫体以吸盘、小钩、口囊、吻突等器官附着在宿主的寄生部位,造成局部损伤; 吸盘造成局部损伤 马圆线虫口囊损伤肠黏膜
棘头虫 猪大棘头虫钻 入猪肠黏膜造成损伤 肠道 炎症 脓肿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大量蛔虫幼虫在猪肝内 形成的坏死斑点 --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形成虫道,导致出血、炎症等损伤。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猪类圆线虫造成肺病变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某些寄生虫在生长过程中,还可刺激和压迫周围组织脏器,导致一系列继发症。 细颈囊尾蚴压迫肝脏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大量虫体在肠管或其它组织腔道(胆管、支气管、血管等)内寄生聚集,引起堵塞和其它后果(梗阻、破裂) 肺丝虫堵塞气管、支气管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鸡蛔虫堵塞肠道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猪蛔虫病造成胆管阻塞和肠道阻塞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2、 机械性的影响 前后盘吸虫压迫瘤胃黏膜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分泌的物质及虫体崩解后的物质对宿主是有害的,可引起宿主体局部或全身性的中毒或免疫病理反应,导致宿主组织及机能的损害。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如蜱、钩虫等可产生用于防止宿主血液凝固的抗凝血物质;寄生于胆管系统的华枝睾吸虫、片形吸虫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肝实质萎缩、胆管局限性扩张及管壁增厚,进一步发展可致上皮瘤样增生;血吸虫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与宿主抗体结合,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所形成的虫卵肉芽肿则是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犬患恶丝虫病时,常发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部分内皮细胞的增生,临床症状为蛋白尿。
胆管内吸虫分泌、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肝实质萎缩胆管局限性扩张及管壁增厚,进一步发展可致上皮瘤样增生胆管内吸虫分泌、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肝实质萎缩胆管局限性扩张及管壁增厚,进一步发展可致上皮瘤样增生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鸡球虫病由于肠道炎症、肠细胞崩解等原因造成的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导致自体中毒死亡。
猪弓形虫病引起肺水肿和肾脏瘀血肿大 •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片形吸虫感染造成的噬酸细胞增多症 炎性细胞增生
4、继发感染 • 一些寄生虫,其本身就是另一些微生物或寄生虫的传播者。例如,鸡异刺线虫携带组织滴虫,引起禽盲肠肝炎;某些蚊虫传播人和猪、马等家畜的日本乙型脑炎;某些蚤传播鼠疫杆菌;蜱传播梨形虫病等。
4、继发感染 鸡异刺线虫携带组织滴虫,引起禽盲肠肝炎
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1.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 2.降低使役力; 3.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加剧; 4.影响生殖机能、妊娠,造成繁殖能力下降。 5.严重时造成动物死亡。
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猪疥癣病引起皮肤增厚 羊螨病造成口、鼻处结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