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 中二級. 請按此進入. 目錄. 序言 ………………………………………………………... P.1 造紙術: …………………………………………………….. P.2 造紙工具 ………………………………………………... P.3 紙的功用 ………………………………………………... P.4 造紙的發展 ……………………………………………... P.5-6 造紙的影響 ……………………………………… ……... P.7 資料來源 ………………………………………………… P.8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 中二級 請按此進入

  2. 目錄 序言………………………………………………………...P.1 造紙術:……………………………………………………..P.2 造紙工具………………………………………………...P.3 紙的功用………………………………………………...P.4 造紙的發展……………………………………………...P.5-6 造紙的影響……………………………………… ……...P.7 資料來源…………………………………………………P.8 印刷術:……………………………………………………..P.9 簡介……………………………………………………..P.10 起源……………………………………………………..P.11 下一頁

  3. 不同時期的印刷術...…………………………………….P.12不同時期的印刷術...…………………………………….P.12 影響………………………………………………………P.13-14 資料來源…………………………………………..…..…P.15 火藥:……………………………………………………..…..P.16 簡介……………………………………………………...P.17 成份…………………………………………………..….P.18 起源……………………………………………………...P.19 發展……………………………………………………...P.20 資料來源…………………………………………………P.21 指南針及羅盤:…………………………………………..…..P.22 簡介…………………………………………..…....P.23 起源…………………………………………..……P.24-25 發展…………………………..………………………P.26-27 下一頁 上一頁

  4. 影響………………………………………………………P.28影響………………………………………………………P.28 資料來源…………………………………………………P.29 天文儀器及時計: ……………………………………………..P.30 天文學的起源………………………………….………..P.31 天文儀器的發展 ………………………………………..P.32 時計………………………………………….…………..P.33 資料來源………………………………………………...P.34 組員名單…………………………………………………........P.35 互評表………………………………………………………....P.36-43 工作分配表…………………………………………..…..…....P.44 時間分配表………………………………………………..…..P.45 各組員的感想……………………………………...…..……...P.46-54 附錄……………………………………………………………P.55-57 下一頁 上一頁

  5. 序言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有很多,而它們的發明和發展,不但在中國發展,而且還應用於全世界,推動了西方文明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們令人類得以更加方便地工作。在科學技術發展 這些中國古代科技包括:造紙術、印刷、火藥、時計及天文儀器、指南針和羅盤……它們是什麼時候發明,是怎樣製成等等問題,以下的報告就會有這些資料。 回目錄 下一頁

  6. 造紙術 進入 回目錄

  7. 造紙的工具 造紙的技術,涉及原料、工具以及製造方法。自古以來,中國造紙匠明智地選擇了最適當及最經濟的造紙植物作為原料。不久,又開始使用化學品來上膠、加重、砑光和染色。用水做廉價媒介,不但使造紙纖維膨脹和黏合,而且加強了紙的機械強度。在工具成面,中國數百年前所用的漿槽、簾模、壓榨機,仍是今日造紙的基本用具。古代造紙程序上的浸漬、洗滌、抄撈、壓榨、焙乾,也仍是今日的基本程序。近代造紙機的設計及運用,都是依據古時造紙的原理及實踐。 回目錄 下一頁

  8. 紙的功用 在紙的許多功用中,書畫方面之用,可說是對中國文化上貢獻最大。以書法為例,紙是言這種藝術的良好媒介,其光滑受墨性遠於石、竹簡、木牘。沒有紙的發明,歷代書法的演進也不會達到這種高度的藝術境界。最初,很多繪畫是在壁上而成,唐代畫家開始用紙做畫。宋時書法及繪畫並茂,成為不可分的藝術形式。 紙不但用在純藝術上,也用在實用、裝飾藝術上,在這方面東西兩球皆同。糊壁紙即是最易見的例子,在十六世紀時從中國傳到歐洲,十八世紀初又輾轉至美洲。這是最受西方歡迎的中國產品,漸漸取代歐洲家庭中慣用的貴重掛飾如絲、革、掛畫、年畫,來美化居室,提高生活情趣。 回目錄 下一頁

  9. 造紙術的發展 在眾多考古發現中,可證明前漢期間,中國已用植物纖維造紙。這些古紙年代雖晚於灞橋紙,但質地相似,皆是麻紙,呈黃色、粗糙、厚而不勻、紙面可見麻筋。 代若干工匠,對紙的質料改進,也有很大貢獻。左伯﹝西元二零零年﹞字子邑,據傳所造之紙「研妙輝光」。孔丹則發現青檀樹皮可做宣紙,成為千餘年來最適合於書畫的用紙。 當藤的供應漸感缺乏時,宋人就大量利用竹來造紙。印刷術在宋代普及後,增加了印書用紙的要求,促進了紙業的發展。當時所造的紙品質頗佳,潔白、光滑、吸墨性強,最適合藝術用途。自此時開紿,紙被列為「文房四寶」之一。 回目錄 下一頁

  10.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中國傳統造紙的手工業受到洋紙的威脅,日漸不振。主要為手工製紙緩慢及價昂,且不宜於機械製紙抗衡。當時紙的兩種最大用途是印刷報紙及包裏物件。手工製紙因為不能兩面印刷,不適合用為報紙。二十世紀初期,江西石城手工製紙坊十之八、九都已倒閉。 回目錄 下一頁

  11. 造紙術的影響 造紙的誕生,是文明抵達成熟階段的表現。造紙及的逐步進展,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里程碑。造紙可能最初是在偶然情況下被發現的,但一路演化下來,卻成為最方便價廉的書寫材料,其優越性遠超過先前所用的任何書寫材料;終而取代較笨重、價昂的材料,而躋身為社會上日常生活中不可少之物。紙是印刷的先決條件,初時不過是手寫方法機械化的延展。人類生活各方面,無論是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上都受到了重大的影響。這個影響在歐洲社會中特別顯著。 紙的通行也影響到教育的普及,增加人們的讀寫力。由於書籍價格降落,購買漸易,坊間漸從書籍中得到知識,對世界及人類在其中的地位都有新的觀念和看法。 回目錄 下一頁

  12. 造紙術的資料來源 http://hk.geocities.com/russiancc/invention.html http://www.geocities.com/kss_chiculture/1.htm http://home.kimo.com.tw/chis_project_eva/paper-songyuen.htm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造紙及印刷》 《中國造紙史話》 回目錄 下一頁

  13. 印刷術 進入 回目錄

  14. 印刷術的起源 在西元前7世紀,我國就有了石刻文字。為了免去從石刻上抄寫的勞動,至西元4世紀左右,就發明瞭以溼紙緊覆在石碑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圖形的方法,叫做"拓石"。後來,又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進行傳拓、所以開始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是供傳拓用的。石刻文字是陰文正寫,這就提供了從陰文正寫取得正字的複製技術。 雕刻印刷是我國的印刷術的最早形式,是印章蓋印和拓石兩種方法的結合和逐步演變,所以印章和拓石為印刷技術的發明準備了技術條件,是印刷術發明的先驅。 回目錄 下一頁

  15. 印刷術的簡介 印刷術是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對書稿圖文進行複制的技術。中國古代的印刷術分兩種即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稱整版印刷術)發明在先。它是將文字刻於一整塊木板或其他質料的板上,制成印版,並在印版上施墨進行印刷的方法。 而活字則是先在泥、木頭或銅、錫等金屬上制成一個個陽文反寫的單字,再依書稿內容田單個“活字”檢排成一塊印版,然後在印版上施墨印刷的方法。 回目錄下一頁

  16. 不同時期的印刷術     1.唐代的雕版印刷術 唐代印刷的地方己相當廣大;印刷的內容也已經相當廣泛,甚至士大夫吃酒時玩的紙牌——葉子格和報紙,也可能有印刷品了。唐代的雕版己初步興起了。 .2.五代的雕版印刷術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動亂時期,但是雕版印刷卻日益擴大起來,雕版印刷的三大系統——官刻、家刻和坊刻開始形成了。總之,五代的刻書事業在印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回目錄下一頁

  17. 印刷術的影響 中國是發明印刷術的偉大國家,現在世界各國的印刷術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或者是在中國印刷術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除了中國印刷術對世界各地印刷術本身發展、發展的開端及啟示意義外,還有它對於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 回目錄 下一頁

  18. 有了印刷術,書藉得以大量生產,大大地加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完善的手段,使它能流通廣遠。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從而使人類走進了今天的文明,對現代文明皆有極深遠的影響。雖然現代社會還有其他的傳播媒介,但它們皆不能替代紙和印刷術二者所具有的基本性和永久性功能。有了印刷術,書藉得以大量生產,大大地加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完善的手段,使它能流通廣遠。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從而使人類走進了今天的文明,對現代文明皆有極深遠的影響。雖然現代社會還有其他的傳播媒介,但它們皆不能替代紙和印刷術二者所具有的基本性和永久性功能。 回目錄下一頁

  19. 印刷術的資料來源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paper4.html http://hk.geocities.com/russiancc/ 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technology/printing/evolve/evl112.html 《造紙及印刷》 《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史論文集》 《中國印刷史話》 《中國古代的印刷術》 《中國古代印刷史》 回目錄 下一頁

  20. 火藥 回目錄 進入

  21. 火藥的簡介 火藥的本意是用來起火的藥。火藥是近代戰爭史上最重要的發明。曾有人說,火藥「讓所有的人變得一樣高。」我們可以說,由於火藥及火器的發明,讓世界歷史的演進走上另一個方向。所以說,火藥不愧是我國的偉大發明。 回目錄 下一頁

  22. 火藥的成份 火藥的基本成份是硫磺、硝石和炭等三種易燃藥品,實際上把這三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就成為最原始的黑色火藥了。 硫磺、硝石是我國古代常用的煉丹藥物和醫療藥物。這些配方按定量配製,增加了硝和硫的比例,反映了火藥的配製已脫離了初期的簡單粗糙和盲目性,在性能和效力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 回目錄 下一頁

  23. 火藥的起源 中國人早於七.八世紀時已發明火藥。據唐代古書的記載,一些道教鍊丹家在製藥過程中偶然發現,按照一定比例配製起來的硫磺.硝石和木炭研成細末,提煉昤會引起大火。因此人們把這種容易著火的藥,叫做火藥。 回目錄 下一頁

  24. 火藥的發展 火藥在七世紀的時候中國已對火藥有研究,火藥應該是古時的煉丹家無意中發現的。那時火藥只是用來放火、灼傷和發生毒煙而己,後來才發展到爆炸和發射等等。火藥發明後,經一兩百年的不斷改進,才直接用於軍事上。 在北宋的末期,金人由戰爭裡學會了製造火藥,他們利用火藥攻打宋。此後,各國的戰爭不斷,火藥的發展和運用更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其後,爆炸姓火藥被發明,"火砲"和"震天雷"便是其中一種,它們的用法是先將火藥包至鐵皮內,發射後的彈藥在半空中引爆,把敵軍殺死。因為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用過火炮,火炮才得以西傳。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在阿拉伯人學會了火藥的知識和它的製造方法,火藥才正式傳入歐洲。 回目錄 下一頁

  25. 火藥的資料來源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main.html http://hk.geocities.com/ilovemrau/ http://www.geocities.com/kss_chiculture/1.htm 《中國的科技》P.7-9 《中國第一》 《火藥的發明和西傳》 回目錄 下一頁

  26. 指南針及羅盤 回目錄 下一頁

  27. 指南針的簡介 指南針又稱為羅盤針,是一種磁針,可以旋轉自如。由於磁石的指極性,針向會自動指向北。羅盤針定型之前,是經過了一個長時間的發明改進的。 回目錄 下一頁

  28. 指南針的起源 我 國 古 代 最 早 是 利 用 太 陽 及 其 投 射 的 影 子 來 確 定 方 向 的 , 但 這 種 方 法 受 天氣 影 響 較 大 , 後 又 發 明 了 司 南 和 指 南 針 。 司 南 約 發 明 於 先 秦 時 期 , 在 我 國 大 約 沿 用 了 一 千 多 年 的 時 間 , 指 南 針 是 在 宋 代 才 出 現 的 。 從《 夢 溪 筆 談 》 卷 2 4 明 確地 指 出了 指 南 針 是 方 家 ﹙ 風 水 先 生 ﹚ 首 先 發 明 和 使 用 的 , 用 的 是 “ 磁 石 磨 針 鋒 ” 的 人 工 磁 化 法 製 成 , 並 且 記 述 了 水 浮 、 置 指 甲 上 和 懸 絲 等 四 種 指 南 針 的 裝 置 方 法 , 以 及 各 種 裝 置 當 時 的 指 南 針 有 一 清 晰 的 認識 。 同 時 , 沈 括 也 指 出 了 當 時 已 發 現 地 球 的 磁 偏 角 , 即 正 南 偏 東 。 沈 括 還 記 載 了 磁 針 有 指 南 的 , 也 有 指 北 的 。 回目錄 下一頁

  29. 雖 然 他 還 不 知 道 磁 場 有 南 北 兩 極 , 不 知 道 由 於 磁 場 中 的 同 性 相 排 斥 、 異 性 相 吸 的 作 用 而 造 成 磁 性 不 同 的 道 理 。 即 用 磁 石 的 北 極 磨 針 鋒 , 則 針 鋒 所 得 的 磁 性 為 南 極 , 磁 針 就 會 指 北 ; 反 之 , 用 磁 石 的 南 極 磨 針 鋒 , 則 針 鋒 所 得 的 磁 性 就 會 指 南 , 從 而 造 成 既 有 指 南 , 也 有 指 北 的 磁 針 。 但 他 能 忠 實 地 記 錄 下 來 , 為 後 人 提 供 翔 實 的 資 料 , 是 很 難 能 可 貴 的 。 回目錄 下一頁

  30. 指南針的發展 指 南 針 發 明 以 後 , 被 廣 泛 地 使 用 於 軍 事 、 生 產 、 日 常 生 活 、 地 形 測 量 和 航 海 業 等 方 面 , 而 在 航 海 業 中 作 用 最 大 , 應 用 最 廣 。 秦 漢 時 期 , 我 國 就 已 經 與 朝 鮮 、 日 本 有 海 上 往 來 , 隋 唐 五 代 時 期 , 更 與 阿 拉 伯 各 國 開 展 了 海 上 貿 易 活 動 。 但 當 時 還 只 是 依 靠 辨 認 日 月 星 辰 來 確 定 航 向 , 而 且 , 一 旦 天 氣 陰 暗 , 便 束 手 無 策 , 只 好 停 航 待 晴 。 在 唐 代 時 還 是 如 此 。 宋 代 以 後 , 我 國 海 上 交 通 得 到 迅 速 發 展 , 常 常 派 出 龐 大 的 船 隊 往 返 於 南 太 平 洋 和 印 度 洋 上 , 這 和 羅 盤 的 使 用 有 關 。 北 宋 朱 彧 在 萍 洲 可 談 一 書 中 記 述 道 : 『 舟 師 認 地 理 , 夜 則 觀 星 , 晝 則 觀 日 , 陰 晦 觀 指 南 針 。 」 平 時 主 要 靠 辨 認 日 月 星 辰 來 導 航 , 特 殊 氣 候 下 再 使 用 指 南 針 , 這 種 狀 況 , 反 映 出 航 海 中 使 用 指 南 針 的 早 期 階 段 。 下一頁 回目錄

  31. 到 了 元 代 , 人 們 已 經 不 立 論 陰 晴 , 都 用 指 南 針 來 導 航 , 而 且 , 這 時 的 海 上 航 行 還 發 明 了 羅 盤 針 路 。 羅 盤 針 路 是 根 據 實 踐 中 的 記 錄 , 把 每 到 一 地 的 針 位 固 定 下 來 , 一 一 標 出 , 例 如 當 時 海 船 從 溫 川 開 航 , 就 「 行 丁 末 針 」 。 羅 盤 針 路 的 發 明 , 使 一 路 航 線 一 目 瞭 然 , 提 高 了 航 海 的 準 確 性 和 可 靠 性 。 正 是 靠 了 指 南 針 羅 盤 的 科 學 保 證 , 才 出 現 了 明 代 鄭 和 七 次 下 西 洋 的 大 規 模 遠 航 , 乃 至 西 方 哥 倫 布 的 環 球 航 行 。 指 南 針 對 於 近 現 代 航 海 業 的 發 展 , 就 像 火 藥 對 於 近 現 代 武 器 的 發 展 一 樣 , 有 奠 基 的 作 用 。 回目錄 下一頁

  32. 指南針的影響 指 南 針 對 人 類 的 發 展 影 響 深 遠 。 在 其 發 明 之 後 , 更 被 廣 泛 地 使 用 於 軍 事 、 生 產 、 日 常 生 活 和 航 海 事 業 等 方 面 , 而 在 其 中 以 航 海 事 業 的 成 就 最 為 顯 著 既 有 鄭 和 七 下 西 洋 , 更 做 就 了 哥 倫 布 的 偉 大 航 海 成 就 。 回目錄 下一頁

  33. 指南針及羅盤的資料來源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main.html http://www.geocities.com/kss_chiculture/1.htm http://hk.geocities.com/russiancc/compass.html 《中華文明曙光》 《中國第一》 《中國的科技》 回目錄 下一頁

  34. 天文儀器及時計 回目錄 下一頁

  35. 天文學的起源 人類發現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亦發現了星空的活動。而對這些天體運動的觀察和對其運動規律的認知,便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學。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曆和2000多年前始用的夏曆就宣告著天文學經已誕生了。 天文學於人類文明建立早期便興起,除了因為人們抬頭可見外,還包括人的宗教心。宗教之間的爭端甚多,但相同的是,各族均有宗教。在歷史上,宗教和政治亦極有關係。順著人民對天空的崇拜,產生了「君權神授說」,把君主和天文連上了關係。君王為了顯示自已掌握「天命」,緊緊地控制著天文學家和天文機構,預測天象成了政府的責任。 在當時,天文預測的確被認為是政府的責任,《書經》就記載說當時的天文官羲和,因為未能預告日食,令人民驚惶失措,故被其國君仲康處死,由此可見天文預測對政權之重要性。 就是這樣,天文學便開始在古中國和其他各處紮根成長了。 回目錄 下一頁

  36. 天文儀器的發展 中國天文學有相當濃厚的實用色彩,因此曆法在中國天文學裏佔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曆法共有102種之多. 這些曆法都是把月亮繞地球一週的時間做為一個月,同時又把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當做一年,所以可稱為「陰陽合曆」。而在春秋中葉,中國就已經知道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 漢代以後,人們更進一步能預知日月蝕. 在殷商之際,更制定了二十四節.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天體系統. 早在漢代就有兩種說法是關宇宙結構的. (一)蓋天說: 認為天如蓋,地如盤,天覆蓋著地. (二)渾天說: 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地在內.而在歷朝都在國內設天文觀測台, 把天文觀測所得的資料送去. 回目錄 下一頁

  37. 時計 據史書記載,周代已有了漏壺,春秋時期漏壺的使用已較普遍了.現在可見到最早的漏壺是漢代單隻泄水型漏壺,但因為它影響到計時的穩定性和精確性,因而泄水型漏壺首先被淘汰. 中國古代很早就將兩者配合使用,用日晷正漏壺誤差,來保証報時的淮確.漏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周而復始地使用,隋時告訴人們比較準確的時間,而不需要頻繁地進行天文觀測,尤其是在陰天、下雨或受其他觀測條件限制,正因為有這樣的優點,在機械鐘錶的精確提高以前,漏壺一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計時工具. 回目錄 下一頁

  38. 天文儀器及時計的資料來源 http://juns.uhome.net/big5/ast-date/astro/A11/A11.htm http://www.tyhs.edu.tw/campus/khasj2808.htm http://home.kimo.com.tw/chis_project_eva/theme.htm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P.249-295,364-389 《中國的科技》P.18-23 《中華文明之光-----科學技術卷》 回目錄 下一頁

  39. 組員名單 組長:楊慧琛(40) 組員:徐嘉銘(5) 姚沛玲(26) 童永發(12) 蔡春暉(34) 華振東(13) 楊麗(39) 王肇為(16) 請按下組員的名字以觀看互評表 回目錄下一頁

  40.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姚沛鈴 4.5 4.5 4 5 4.5 蔡春暉 3.5 4 4 4.5 5 楊麗 4.5 5 3.5 4 5 徐嘉銘 4.5 3 4 4 5 童永發 4.5 4.5 5 4 4 華振東 4 4 3 3 3 王肇為 3 3 各組員對楊慧琛同學的評分 回目錄 3 3 3 下一頁

  41.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 3.5 3.5 3.5 4 姚沛鈴 3.5 3 2.5 2.5 3 蔡春暉 3.5 3 3 3.5 3.5 楊麗 2.5 3.5 2 2.5 3.5 童永發 1.5 1.5 2 2.5 2 華振東 3 3 3 3 3 王肇為 各組員對徐嘉銘同學的評分 回目錄 3 3 3 3 3 下一頁

  42.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3 3 2 2 2.5 姚沛鈴 3 2.5 3.5 2.5 3 蔡春暉 3 3 2.5 3 2.5 楊麗 3 4 3.5 3 3.5 徐嘉銘 3 2.5 3 3 3 童永發 2.5 3.5 2 2 2.5 王肇為 各組員對華振東同學的評分 回目錄 3 3 3 3 3 下一頁

  43.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 4 3 4 4 姚沛鈴 3.5 4 3 3.5 3.5 蔡春暉 3.5 3.5 3.5 4 4 楊麗 2 4 3.5 2 3 徐嘉銘 3 4 2 3 3 華振東 3 3.5 2.5 3 3 王肇為 各組員對童永發同學的評分 3 3 3 3 3 回目錄 下一頁

  44.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1.5 1.5 2 2.5 2.5 姚沛鈴 2 2 2 2 2 蔡春暉 2 2 2 2.5 2.5 楊麗 2.5 2 2 2.5 2 徐嘉銘 2 1.5 2 2 2 童永發 1.5 1.5 1.5 1.5 1.5 華振東 1.5 1.5 1.5 2 2 各組員對王肇為同學的評分 回目錄 下一頁

  45.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5 4.5 5 4.5 5 蔡春暉 4 4 3.5 4 4 楊麗 4 4.5 4 3.5 4 徐嘉銘 4 3 4 4 4 童永發 4 4 4 4 4 華振東 3 3 3 4 4 王肇為 各組員對姚沛鈴同學的評分 3 3 3 3 3 回目錄 下一頁

  46.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 3.5 3.5 3.5 4 姚沛鈴 4 3.5 4 3.5 4.5 楊麗 4 3.5 4.5 3 5 徐嘉銘 3 4 3 4 3 童永發 2 3.5 3 2 3 華振東 2 2.5 2 2.5 3 王肇為 各組員對蔡春暉同學的評分 3 3 3 3 3 回目錄 下一頁

  47. 評分的組員 合 作 效 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2 2.5 2.5 2 2.5 姚沛鈴 2.5 2 2 1.5 2 蔡春暉 2.5 3 2.5 2 2.5 徐嘉銘 2 3 2 1.5 1.5 童永發 1 1 1.5 1 1.5 華振東 2.5 2.5 2.5 2.5 2.5 王肇為 各組員對楊麗同學的評分 2 2 2 2 2 回目錄 下一頁

  48. 負責的組員 負責的工作 徐嘉銘 1.火藥 2.指南針及羅盤 華振東 童永發 姚沛鈴 印刷術 楊慧琛 蔡春暉 天文儀器及時計 楊麗 王肇為 造紙術 工作分配表 回目錄 下一頁

  49. 日期 事情 18/11 開會 — 分配工作 9/12 開會 — 看看組員工作的進度 10/12-19/1 各組員負責自己的工作 20/1 開會 — 討論和解決在工作時的困難 21/1 負責印刷術的組員把報告交給組長 22/1 負責火藥和指南針的組員把報告交給組長 23/1 負責時計及天文儀器和造紙術的組員把報告交給組長 24/1 開會 — 寫互評表 25/1 開會 — 交感想 26/1 完成報告 時間分配表 回目錄 下一頁

  50. 蔡春暉同學的感想 從做這份報告中, 我對中國的四大發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同時也懂得如何和同學合作去完成一份工作。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我們真是影響很大, 試想想要不是古人的發明, 我們現時的科技可以這麼發達嗎? 也許現時所用的紙張,儀器各方面,還要落後幾十年呢!其實這些發明間接地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質素, 讓我們這一輩的人來延續古人的發明去造福後世的人。 總之中國的四大發對世人影響深遠,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真是感到十分驕傲。 回目錄 下一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