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16k Views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社会医学教研室 杨小湜. 健康重于财富. 在这冰山的顶尖是每年 3200 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仍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人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体育活动少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而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之中.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达 1.34 亿;每年新发脑卒中 150 万。. 第一节 概述. 一、行为生活方式基本概念 1. 行为生活方式 行为 (behavior) 是人类及其他动物面临情景的一种反应。 具体地说,行为是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于动物和人所引起。.
E N D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社会医学教研室 杨小湜
在这冰山的顶尖是每年3200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这冰山的顶尖是每年3200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仍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人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体育活动少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而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之中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达1.34亿;每年新发脑卒中150万。
第一节 概述 一、行为生活方式基本概念 1.行为生活方式 • 行为(behavior)是人类及其他动物面临情景的一种反应。 • 具体地说,行为是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于动物和人所引起。
有机体的行为过程可以与生理反应共享一个公式:有机体的行为过程可以与生理反应共享一个公式: • s(stimulation)代表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 O(organization)代表有机体; • R(reaction)代表行为反应。 行为—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S──────→ O──────→ R 刺 激 有 机 体 行为反应 (stimulus)(organization)(reaction)
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和(或)社会行为模式,它是个人先天的和习惯的倾向,同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和(或)社会行为模式,它是个人先天的和习惯的倾向,同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 通常讲,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如何生活,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方式。
2.行为要素 • 行为主体——人 •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3.行为分类 从公共卫生和医学的角度,人的行为可分为: • 外显行为 • 内隐行为
4.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 ⑴人类行为的生物性
人类本能行为 : • 摄食行为 • 性行为 • 躲避行为或防御行为 • 好奇和追求刺激的行为 • 睡眠
(2)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社会化”
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 遗传 个体反应 -行为 -生物学 健康 功能 保健服务 疾病 Well-being 幸福/繁荣
Well-being The state of being healthy, happy, or prosperous 不仅健康, 还要幸福;舒适;安宁
例如:保护儿童健康 不仅注意优生、优育;防病、治病,还要……
家庭 工厂 学校
家庭 工厂 学校 社区
家庭 工厂 学校 社区 经济、文化、政策环境
二、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 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 • 人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两方面。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⑴ 经济发展对行为的影响 ⑵ 风俗对行为的影响 ⑶ 大众传播对行为的影响 ⑷ 家庭对行为的影响
⑵ 风俗对行为的影响 • 风俗是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长期日常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是一种最普遍、最广泛的行为规范。 • 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却又是很强大的。习俗对健康相关行为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⑶ 大众传播对行为的影响 • 大众传播指专业机构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向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不特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 • 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在社会成员周围形成强有力的信息环境,对其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巨大的影响。
⑷ 家庭对行为的影响 •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 • 家庭主要有性爱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保障功能(赡养,为病患伤残者提供支持)、经济功能六个方面的功能 • 此外尚有社会地位、宗教和政治功能。
⑷ 家庭对行为的影响 • 家庭成员之间会相互影响,包括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影响、夫妻间的相互影响、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相互影响。 • 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影响和夫妻间的相互影响。
几种重要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家庭影响现象 • 饮食习惯的家庭影响现象 • 吸烟行为的家庭影响现象 • 个体从事体育锻炼方面的家庭影响
三、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 (一)恶性肿瘤 • 1.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 • ⑴ 吸烟 • ⑵ 饮酒 • ⑶ 饮食
恶性肿瘤防治原则: • 改善环境,消除和避免环境致癌因素: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消除职业性致癌因素;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膳食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二)心脑血管疾病 • 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吸烟、某些饮食习惯(特别是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血中高胆固醇、缺少体力活动、肥胖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防治原则 • ⑴ 健康教育 • ⑵ 行为干预:①限止食盐摄入量 ②戒烟和提倡不吸烟 ③限制饮酒 ④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 ⑶ 疾病监测和高危人群筛查 • ⑷ 药物治疗干预
(三)糖尿病 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⑴ 1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 • 2)病毒感染 l型糖尿病的发病还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它们都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的破坏而不产生胰岛素。 • 3)自身免疫 研究发现,l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而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与破坏,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完全衰竭而导致疾病。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不良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2)高血压 3)高脂血症 4)缺乏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5)肥胖 7)应激性刺激 6)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原则 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和制定合理平衡的膳食;计划积极的体育锻炼;开展糖尿病监测工作;正确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 危害健康的行为 • 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4大类: • 1.不良生活方式 • 2.致病性行为模式 • 3.不良疾病行为 • 4.违规行为
一、不良饮食行为 不良饮食行为的主要表现如下: • 1.进食不规律 • 2.滥用药物 • 3.不卫生的共食现象 • 4.不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平衡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大国 • 我国十二亿人群中,有三亿多人正在吸烟。而研究表明,目前的继续吸烟者将有一半最终死于自身的吸烟行为。 • 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中年时期(35-69)岁的死亡率大大增加,平均寿命大约缩短20-25年。
一支烟的危害 • 心率每分钟加快10次左右; • 血压升高10毫米汞柱; • 降低体温 1℃ 左右; 每吸一支烟,都可以使心脏负担加剧,血压上升,血小板凝聚性增加。
环境烟雾和被动吸烟 • 被动吸烟 • 不吸烟的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吸入吸烟者吐出的;烟头中冒出来的烟气和烟雾。 • 被动吸烟又称为“间接吸烟”或“吸二手烟”。
成人吸烟流行率 (%) 吸烟相关死亡率 (%) 40 80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30 60 男性死亡率 男性流行率 20 40 女性流行率 20 10 女性死亡率 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男性烟龄 (年) 吸烟行为分布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 Lopez, Collislaw and Piha, 1994
女性吸烟引起过早衰老 女性衰老的重要因素:吸烟或被动吸烟 长期吸烟——损伤皮肤和结缔组织——女性皱纹增加
2.吸烟的危害 • ⑴ 吸烟与恶性肿瘤 • ⑵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 ⑶ 被动吸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