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k likes | 1.43k Views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新疆实验中学. 盛春晖. 一、 2012 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 课程标准 》. 《 考试大纲 》. 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 既是普通高中进行 教学的 依据,也是 高考复习和命题 的重要依据。 生物 《 课程标准 》 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E N D
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浅谈“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高中实验部分”复习策略 新疆实验中学 盛春晖
一、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既是普通高中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和命题的重要依据。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和要求,包括《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等,都是编制《考试大纲》要认真研究和充分考虑的,尊重《课程标准》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
(一)生命活动调节部分 课程标准中强调“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处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 具体内容要求分为3.1、3.2、3.3三个部分。
(二)生物实验部分 1、在课程标准中,对实验部分在课程目标的能力维度上做了以下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初步学生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3)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4)确认变量
(5)作出假设和预期; (6)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7)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8)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9)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2、在内容标准中是将三个必修模块中的实验以活动建议的形式呈现的。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作为纲领性文件为高考编制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考试范围。不针对某一省区,是普适的、全面的。是各省区制定《考试说明》的具体指导和规范。
生物科学的考试内容,在考纲中与课程标准一样也是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生物科学的考试内容,在考纲中与课程标准一样也是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的含义: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的含义: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一)生命活动调节部分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二)生物实验部分 1、知识内容 4-1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酶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4-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酶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2、知识要求掌握的程度 (1)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中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与《课程标准》相比,《考试大纲》的具体变化:与《课程标准》相比,《考试大纲》的具体变化: 1、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具体化。在生命活动调节这部分内容中共列出了13条知识内容,其中只有2条要求掌握程度为Ⅰ,其余都为Ⅱ。在实验部分考纲中列出了34个考查的实验,其中考生必需都掌握的是必修模块中的19个,并具体对这19个实验从哪些方面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要求。
2、因纸笔测试在评价中的局限性,《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技能性的、特别是实验中操作性的内容及一些调查活动在《考试大纲》中未做要求。突出的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因纸笔测试在评价中的局限性,《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技能性的、特别是实验中操作性的内容及一些调查活动在《考试大纲》中未做要求。突出的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 、不是对全体学生要求的内容省去。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4、一些简单的只是帮助理解知识的模拟及制作性实验省去了。如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 课程标准 》为了让21世纪的中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增加了一些内容,《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较大,但有些内容可以不作为高考的内容要求。 《考试大纲 》依据《课程标准》来规定考试范围,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小于了《课程标准 》的内容范围。 。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 二者的关系 课标 考纲
平时教学依据《课程标准》 复习备考依据《考试大纲》
二、对近三年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命题趋势分析二、对近三年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命题趋势分析 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在改革中不断演进。命题的指导思想由“不离纲、不离本”,转变为“基于大纲,但不拘泥于教材”。命题也由“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转变为 “基于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 。
近三年高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 分布情况及所占比例
近三年高考中实验部分的内容 分布情况及所占比例
从近三年的命题情况分析可知: 1、关于“生命活动调节”这一部分总的占分比例在16%-20%之间。 2、免疫是生命活动调节中出题频率很高的知识点。 3、相对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来看,植物的激素调节部分的知识点考的较少。 4、实验部分占分比例在8%—10%之间,近两年考的知识难度较低。
三、复习策略 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策略 本部分知识在高考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要求掌握的程度难度也较高。因此在高三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此部分内容。 一轮复习重点是梳理基础知识,通过复习达到《课程标准》中知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
二轮复习重点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就是达到考纲中Ⅱ级掌握程度要求。二轮复习重点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就是达到考纲中Ⅱ级掌握程度要求。 根据以上目标,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稳态知识结构 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调查 人脑的高级功能 艾滋病 边做边学:尿糖的检测 结构基础 体液免疫 免疫 细胞免疫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人体的稳态 水盐调节 激素调节 血糖调节 生物个体的稳态 生长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应用 动物激素的应用 乙烯对香蕉的催熟作用
(一)重点知识梳理 1、内环境及稳态 重点强调相互关系和应用,如水肿的原因
2、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重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 (1)血糖调节 食物 血糖↑ 胰岛素 氧化分解 胰岛B细胞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肌糖原 肝糖原 尿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血糖↓
刺激 抗体 浆细胞 摄取 处理 淋巴因子 增殖 病原体 迅速增殖分化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分化 抗原 记忆细胞 再接触 (4)免疫调节
(二)典型考题 1、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常考知识 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部分常见考题是选择题中对内环境这个概念的准确、全面的理解和考查,如09年上海卷第8题、广东卷的第19题;10年安徽卷第5题、江苏卷第9题上海卷的第8题;11年江苏卷的第9题、山东卷的第7题,都是考查这个知识点的。
例1、(2009.广东)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例2、(2011.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关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定
2、神经调节的常考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常考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一是对兴奋产生时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变化的电位波形图的变化;二是给予不同方向刺激时电流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左侧、右侧、中断、和突触间四种情况);三是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四是脑的高级功能这部分是I级要求将书本知识记准。
(2)给予不同方向刺激时电流表指针及波形图的变化情况(2)给予不同方向刺激时电流表指针及波形图的变化情况
电流表测向法: ①在神经纤维上 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 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例1:(2009·宁夏高考)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C)例1:(2009·宁夏高考)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特点。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不一定)双向传导。
例2、(2009·山东高考)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例3、(2011.山东模拟)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例3、(2011.山东模拟)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 A.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