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497 Views
机构年报有关问题讲解. 新疆科技统计信息中心 王雪芹. 不好填写的数据指标填写方法. R&D 活动分类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活动的基本特征.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 具有创造性; —— 具有新颖性; —— 运用科学方法; —— 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 判断准则:根据目的 是否直接为 R&D 目的 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新:知识新或应用的新 新? 以前没有,或科技方面明显改进 变化原因:本活动的结果 注意 : 通常所说的“新产品、新工艺”不一定新.
E N D
机构年报有关问题讲解 新疆科技统计信息中心 王雪芹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基本特征 •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 ——具有创造性; • ——具有新颖性; • ——运用科学方法; • ——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
判断准则:根据目的 • 是否直接为R&D目的 • 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新:知识新或应用的新 新?以前没有,或科技方面明显改进 • 变化原因:本活动的结果 • 注意:通常所说的“新产品、新工艺”不一定新
在R&D活动中,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试验发展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在R&D活动中,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试验发展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以论文作为成果主要形式的可能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以专利技术作为成果形式之一的可能是应用研究或试验发展。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应用研究,反之则是基础研究。
课题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活动类型选择1、2或者是5。课题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活动类型选择1、2或者是5。 类似于新品种的选育、中试试验一般均为试验发展。但是如果是中试与示范项目要跟项目组成员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如果还在中试过程那么就属于3类,如果是示范过程那么就属于4类。
案例 1 课题名称: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 课题内容:开展杂种优势遗传学、杂种优势QTL克隆和功能解析、杂种优势形成基因表达网络和差异表达调控机理研究;开展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分子机理和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率研究。目标是完善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物学理论,阐明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机理,提出提高杂种优势潜力的根据。 成果形式:论文 基础研究类
案例 2 课题名称: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 课题内容:通过筛选和鉴定与鱼类生殖、生长、抗病和抗逆等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在理论上揭示鱼类上述经济性状和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奠定鱼类品种改良的理论基础。 成果形式:论文 基础研究类
案例 3 课题名称:荒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作物影响机制的研究 课题内容:研究干旱区山盆系统中荒漠增温效应与绿洲农业的关系,阐明荒漠增温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探明增温效应的作用规律及时空变化,作物的水分利用规律和合区域水、热资源的叠加效应,揭示绿洲特色优势作物生态适应性规律,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成果形式:论文 基础研究类
案例 4 课题名称:绒山羊绒毛生长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 课题内容:开展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的筛选,探讨调节山羊绒生长的基因调控网络;探讨褪黑素促山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与作用规律;对山羊绒发生与周期性生长过程中的基因转录、蛋白组成等的变化规律等进行探索性研究。系统分析与山羊绒生长相关的多基因的结构、时间与空间表达特点,进行相关基因的功能与信号传导解析。 成果形式:学术论文、基因数据库 基础研究类
案例 5 课题名称: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 课题内容:研究肥料氮磷养分在肥际和根际迁移、转化、吸收和利用关键过程和调控机制,肥料养分与环境要素协同增效机制,以及农田和区域养分调控理论与技术途径,创建农田可持续利用的高效施肥理论和技术体系,为集约化栽培区域施化肥20%-30%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成果形式:论文 应用研究类
案例 6 课题名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 课题内容:深入研究病原物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制、抗病基因产物的作用机理、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信号传递、防卫基因的诱导及调控机制,探讨作物持久抗病性的分子育种途径;系统研究害虫迁飞和滞育的机制、害虫种群分化和抗药性遗传变异机制、害虫与植物和天敌间互作机理,提出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有效途径及其调控基础。 成果形式:论文 应用研究类
案例 7 课题名称: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 课题内容:揭示已入侵生物的遗传分化与快速演变过程,解析入侵过程中种群增长与扩张的分子生态与化学生态机制,阐明入侵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入侵生物的抵御机制,建立快速检测的分子基础和技术方法,研制出潜在危险入侵生物的早期预警体系和风险管理程式。 成果形式:论文 应用研究类
案例 8 课题名称:绒山羊育种方法的研究 课题内容:通过REML方法估计绒山羊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选择优良种羊,优化LAMS育种方案建立长期的育种规划;整合数量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建立完善的绒山羊育种方法及其技术体系。 成果形式:学术论文、新的育种技术、基因芯片及其专利 应用研究类
案例 9 课题名称:优质、抗逆转基因果树新品种(系)选育 课题内容:为进行转基因果树新品种培育:建立果树转基因技术平台,选择一批转基因果树新材料;完成转抗菌肽B基因樱桃砧木的中间试验,筛选出5个抗寒性提高的转基因草莓株系。 成果形式:新品种(系) 试验发展类
案例 10 课题名称:饲料安全关键因子监测评价新技术研究 课题内容:深入研究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肾上腺素受体液动剂检测技术;制备饲料安全监管用的高纯度基准物质粗品;研究多种饲料中禁用和限用药物同步检测技术;形成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动物源性饲料快速检测新方法。 成果形式:检测新技术 试验发展类
案例 11 课题名称:农产品产后冷藏与冷害控制技术 课题内容:农产品产后变温储藏技术和冰温储藏技术,以控制储藏保鲜过程中冷害的发生;桃、李果实储藏的冷害控制技术,包括储藏温度管理模式;以冷藏技术为核心的枇杷果实采后贮运的新型技术体系。 成果形式:专利、技术标准 试验发展类
案例 12 课题名称: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课题内容:查明有机肥资源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针对有机肥资源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形态、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向作物可食部位转移和积累特征,确定有机肥施用的安全阈值。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条件下,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和种植制度下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和施用方法,提出有机肥料安全高效的施用技术规范。 成果形式:技术规范、论文 试验发展类
案例 13 课题名称:优质高产绒山羊繁育体系研究 课题内容:在建立与完善绒山羊育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优化育种群、繁殖群和商品群之间合理的基因流动,从计算机模拟与试验群体水平上建立优质高产绒山羊繁育体系,为深化和提高绒山羊的生产水平与效益提供育种规程及技术程序。 成果形式:科学报告,种羊,育种体系规程 试验发展类
案例 14 课题名称:啤酒大麦引种及丰产栽培试验 课题内容:通过引种鉴定,筛选出比现在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的新品种3—4个,通过试验提出啤酒大麦亩产500-600斤的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成果形式:试验报告 成果应用类
案例 15 课题名称:瘦肉猪的引进推广 课题内容:引进高瘦内率、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率高的种猪;引进瘦肉型猪肥育饲料配方技术,结合本地饲料资源,提出瘦肉型猪本地肥育的最佳饲料配方;示范性的技术培训;测定瘦肉率和增重效果、酮体品质等主要性质;建立种猪群,做好繁殖推广和纯种选育工作。 成果形式:成套技术 成果应用类
案例 16 课题名称: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 课题内容:已育成的杂交种玉米中原7号、9号、10号、18号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抗性鉴定。 成果形式:提供可在一定地区推广的新品种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 成果应用类
案例 17 课题名称:绒山羊育种系统及新品系构建 课题内容:在完善育种方法和繁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将REML、BLUP、LAMS、MAS、MOET等技术规程细化并优化有关参数,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绒山羊育种系统;通过统一性能测定等技术规程,利用编写的育种软件,构建和培育绒山羊新品系,为深化绒山羊育种生产水平提供支撑。 成果形式:科学报告,新品系,育种软件 成果应用类
案例 18 课题名称:绒毛用羊产业化体系建立 课题内容:在应用研究和R&D成果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新兴的育种技术,对绒毛用羊的育种者提供技术示范与选种选配服务,为绒毛用羊生产者提供育种信息挖掘和技术文献服务;为育种场提供可行性报告、技术方案、建议及进行技术论证等技术咨询工作;不断推动绒毛用羊的育种水平和制种能力。 成果形式:技术报告,服务体系,信息平台 科技服务类
案例 19 课题名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课题内容:本课题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现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和构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估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成果形式:评估报告 科技服务类
R&D人员与R&D折合人员量之间的转化:R&D折合人员=R&D全时人员+R&D非全时人员折合量R&D人员与R&D折合人员量之间的转化:R&D折合人员=R&D全时人员+R&D非全时人员折合量 • R&D全时人员:本年度从事R&D活动的工作量在0.9年以上(含0.9年)的人员数。 • R&D非全时人员折合量:本年度从事R&D活动的工作量在0.1~0.9年之间的人员数,工作量不到0.1年(即少于一个月的)不计在内。 假设一个R&D人员参与R&D活动的时间是A, 则该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为: A/12。
注意 如果全时人员填写的是10,非全时人员填写的是1,而折合全时工作量填写的是11是不对的,这时填写的数量应当是大于10而小于11的一个数量;同样,如果全时人员填写10,非全时人员填写11,而折合全时工作量填写的是11也是不正确的,应为如果11个非全时人员折合工作量后只能折合1个人,证明平均每个人的人均工作量不足0.1人年。
R&D经常费支出中的人员费用可以通过折算后R&D活动人员(投入工作量)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分摊。R&D经常费支出中的人员费用可以通过折算后R&D活动人员(投入工作量)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分摊。 人员费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人员费用)×(折算后R&D活动投入人员÷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R&D经常费支出中的人员费用可以通过折算后R&D活动人员(投入工作量)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分摊。R&D经常费支出中的人员费用可以通过折算后R&D活动人员(投入工作量)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分摊。 人员费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人员费用)×(折算后R&D活动投入人员÷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经常费中的其它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其他日常支出×(R&D活动的课题经费÷全部类课题经费);经常费中的其它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其他日常支出×(R&D活动的课题经费÷全部类课题经费); 经常费中的其它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其他日常支出×(折算后R&D活动投入人员÷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非基建仪器设备费=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设备购置费×(折算后R&D活动投入人员÷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基建仪器设备费=科研仪器设备费×(折算后R&D活动投入人员÷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基建土地费=科研土建费×(折算后R&D活动投入人员÷从业人员)
R&D活动数据指标填写方法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科技产出表 本张表的数据均填写当年发生值,而不是累计值。 院所分类改革表 新一轮院所改革又开始了,所以这张表还需要大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填写
课题表中经费的问题 课题表中涉及到三个经费指标,其中“课题当年内部支出”中不允许填写“0”,因为课题即便是刚立项还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其实也有课题的前期投入,对于等待验收的项目,准备验收的费用也属于课题开支,因此该指标不能填写“0”;对于已申请停顿项目或者是申请撤销项目,既没有人员投入也没有经费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该类项目可以不填写到项目表中。在课题表中填写的项目如果有政府资金投入,需要如实反应在“政府资金”指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