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07 Views
文創產業與消費. 林 詠 能. 你喜歡聽那一首曲子?. 巴哈─ 平均律 蓋希文─藍色 狂想曲 小約翰史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 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 文化階級. 文化參與. 牛津社會系 Chan 與 Goldthorpe 使用英國文化統計分析 文化消費偏好歸類出三種消費型態 「劇場/舞蹈/電影」 「視覺藝術/ 博物館/節慶/街頭藝術」與 「音樂」. 證實 Bourdieu 與 Gans 論點: 高學歷、高社經地位文化消費顯著高於低學歷、低社經地位較低民眾
E N D
文創產業與消費 林 詠 能
你喜歡聽那一首曲子? • 巴哈─平均律 •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文化參與 • 牛津社會系Chan與Goldthorpe使用英國文化統計分析 • 文化消費偏好歸類出三種消費型態 • 「劇場/舞蹈/電影」 • 「視覺藝術/ 博物館/節慶/街頭藝術」與 • 「音樂」
證實Bourdieu與Gans論點: • 高學歷、高社經地位文化消費顯著高於低學歷、低社經地位較低民眾 • 但文化消費並非沿Bourdieu的菁英藝術與大眾文化區隔脈絡,而是較高教育、社經地位的民眾不但消費菁英藝術、同時亦參與的大眾文化
持續參與藝文活動,是累積文化資本重要的途徑持續參與藝文活動,是累積文化資本重要的途徑 • 教育是累積文化資本最重要的途徑,不同教育水準間的差異遠大於其他影響因子
文化資本與文創產業 • 文創產業發展與文化資本息息相關 • 創作者導向 • 消費者導向
UNESCO文化產業定義 • UNESCO對文化產業的定義: • 結合創作、生產等方式,把本質上無形的文化內容商品化。這些內容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其形式可以是商品或是服務。 • 2008創意經濟報告 • 文創產業各國說法不同,如英國使用創意產業、韓國為文化內容產業、我國為文化創意產業,而聯合國貿發會2008年出版「創意經濟報告」,使用創意經濟一詞,以涵括各國不同定義間的差異。
文化是好生意 • 文化是「好生意」非新概念 • 60、70年代美國的文化與藝術機構為爭取政府資金,即提出文化與藝術的經濟影響評估數據說服各級政府文化並非賠錢貨 • 90年代的英國經濟學家Meyerscough等人研究中,亦證明文化與藝術對英國經濟貢獻不容小覤
1994年澳洲Creative Nation白皮書 • 文化政策亦是經濟政策 • 文化能創造財富 • 1998、2001英國創意產業藍圖報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 • 為全球最完整之文創產業政策報告之一;以產值、營業額與就業人數作為指標;其他國家亦多也此項指標作為基準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 • 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 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納入以落實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目標。 • 希望結合文化與創意以帶來商機、創造就業、促進經濟成長。 (工業局,2006) • 2009年提出「國家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提出「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 2010年通過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定義 • 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 2010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六大旗艦計畫 • 2009提出電視、電影、流行音樂、工藝、設計、數位內容等六大旗艦計畫
台灣文創產業的困境 • 博物館是文創產業?
德國 • 創意產業在德國經濟有高度貢獻,經濟價值比農業或能源產業來得大,但直到2005才開始正視這個產業 • The Swiss three-sector-model
文化事業V.S.文化產業 • 大陸發展為例 • 公益性文化事業(本質價值) • 經濟性文化產業(工具價值)
微型產業V.S.大型企業 • 大型企業OR微型產業 • 聯合國貿發會2008創意經濟報告 • 德國文創產業就業人口 • 韓國 • 台灣
文創產業發展策略 • 城市 • 以知識經濟為主的創意產業 • 強調人才、科技、創新、資本、群聚 • One Source Multi-Use, OSMU • 鄉村 • 以文化為核心、發展地方經濟為主的文化產業如文化觀光、傳統工藝與聚落保存等 • 強調在地文化與價值 • One Town One Product, OTOP
文創園區的興起 • 從經濟學看文創園區 • 西歐工業區的沒落與轉型 • 文創園區的汰換遊戲 • 紐約東村,布魯克林區
園區永續需政府介入 • 英國雪菲爾CIQ • 泰晤士河南岸珍珠串計畫 • 目的與手段之取徑
文創園區發展策略 • 文創園區產品與服務 • 核心產品~如文化體驗 • 期望產品~服務人員態度、實體環境 • 附加產品~餐飲、紀念品
全產品概念 • 核心產品 • 期望產品 • 附加產品 核心產品 期望產品 附加產品
結論 • 文化資本的重要性 • 創意與文化產業應區隔 • 文創園區的策略取徑應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