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48 Views
药品风险管理概要.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武志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 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 / 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 挑战 与展望. ADR& 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 / 制度工具.
E N D
药品风险管理概要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武志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挑战与展望 ADR&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挑战与展望 ADR&CDR/SFDA
药 物 性 耳 聋 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人因药致聋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www.cdr.gov.cn
沙 利 度 胺 事 件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灾难! 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www.cdr.gov.cn
药品风险大事记 2006-5 齐二药事件——亮菌甲素注射剂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06-6 鱼腥草事件——鱼腥草有关的注射剂 2006-7 欣弗事件——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 2007-3 百易事件——血液制品(白蛋白)注射剂 2007-7 华联事件——甲氨蝶呤注射剂(阿糖胞苷) 2008-6 博雅事件——免疫球蛋白注射剂 20XX ……… ADR&CDR/SFDA
公众日益增长的药品安全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长期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风险在我国现阶段比较集中地出现和暴露,我们正处于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公众日益增长的药品安全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长期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风险在我国现阶段比较集中地出现和暴露,我们正处于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由药品管理当局批准的药品=安全? “安全” :对拟用的人群而言,该药的效益大于风险,并非保障一定不发生损害。 管理当局认为效益大于风险,药品可被批准上市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药品风险的根本来源 对于药品风险/效益比认识的局限性,并且这种局限性是客观的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对于药品质量的均一性或已经形成的风险/效益比认识的各种挑战因素,并且这些挑战因素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 质量均一性 风险/效益比 药品的本质规定性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组成 已知的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的不良反应 天然风险 未知的 不合理用药 药品质量问题 人为风险 用药差错 社会管理因素 认知局限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天然风险的起因 上市前研究局限性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FIVE TOO: 设计 - too simple 范围 - too narrow 人数 - too small 受试者- too middle 时间 - too short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逾越的选择;导致我们并不能够在上市之初就可以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药品的属性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从药品可获得性的道德立场出发,认知的局限性,是不可以以时间的无限延展性作为代价来弥补的。尽管我们清楚地知道,假以时日,我们是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某药某种特性及其意义,但是我们同时不能忽视维护健康的现实需要。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天然风险的起因 上市前药品研究和开发的水平 上市前药品技术评价的水平和注册管 理的水平 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水平 上市后药品研究与评价的水平和管理 水平 科学发展的局限性 各方的责任感、公众的认知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天然风险的影响因子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人为风险的起因 1.错误的诊断 2.错误的服用(方法和剂量) 3.故意的错误 4.推广的效用 5.医院的管理 6.医生的法律 7.健康保障的政策 8…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人为风险之不合理用药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人为风险的起因 1.药品生产管理漏洞 • 齐二药、安徽华源、上海华联… 2.基于成本考虑的系统误差 • 低限投料、以次充好、停用关键设备… 3.药品监督管理政策、制度及其执行 4.药品价格政策及其影响 5.市场之乱象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人为风险之药品质量问题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人为风险的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医疗管理系统用药流程管理漏洞 2.用药流程参与者的责任心 3.不断总结的纠错机制的缺乏 药品人为风险之用药差错问题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人为风险的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医疗卫生制度设计 2.药品价格机制设计 3.药品监督管理机制制度设计 4.公众健康教育机制和制度设计 5.产业发展的规划 药品人为风险之社会管理因素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人为风险的起因 1.整体药物创新能力不足 2.生产企业药品研究的能力低下 • 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而且尚未准备发展这种能力 3.某些药品(如:中药和生化药)的特殊性 • 高难度的质量均一性的维护 • 中药不同的规则之可及性 4.药物创新的相关政策及其影响 5……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人为风险之认知局限 ADR&CDR/SFDA
风险的组成和起因 药品风险的起因 人为风险的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道德? 技术? 管理? 药品人为风险之影响因子 ADR&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挑战与展望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目的是使风险最小化…… • 最佳的风险管理是消除风险于未形成之前 • 预先评估风险的性质、危害的程度、发生的条件、发展的趋势,从而预置管理的机制制度 •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认性质、程度、条件、趋势,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防止蔓延和重复发生 • 不断地检讨已有的机制与制度,分析其存在的漏洞,及时予以弥补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 最佳的境界,必是先了解风险的起因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机制和制度,追求消除风险于未形成的境界,达到求真务实的风险最小化水平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以药品注册管理,通过对上市前研究信息的评价,提出风险效益比的结论,当风险/效益小于1时,药品被准予上市。上市时有条件的。一般的条件是:适宜的质量控制标准,适宜的产品说明书,保持产品质量内在均一性的适宜条件因素(产品质量控制制度、GMP等);特殊的条件:官方建议的上市后作业(比如四期临床等) 预先评估风险的性质、危害的程度、发生的条件、发展的趋势,从而预置管理的机制、制度 药品注册管理的制度原理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 以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管理,通过对上市后研究信息的评价,提出对原有的风险效益比的结论的影响,当风险/效益比发生改变时,要进一步分析改变的原因,提出针对的管理建议。一般条件的修订:调整质量控制标准,修改产品说明书,改变与保持产品质量内在均一性有关的条件因素(产品工艺、质量控制制度、GMP等);特殊的条件:新的上市后作业(比如用新的研究证据说明原因等);召回和撤市……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认性质、程度、条件、趋势,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防止蔓延和重复发生 药品再评价的制度原理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 对于药品而言,任何风险/效益比发生改变的情况,均必须分析改变发生的原因。无论是风险/效益比向有利或无利的方向变化,均应如此。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鉴于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认识,其局限性是绝对的,因此,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中,源源不绝的安全性有效性的信息,会不断地影响我们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认识。间或,被一些信息导向错误的认识也是有可能的,但总体上随着信息的不断充盈,我们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把握和认识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状态。 并非仅是与药品科学本身有关的信息应当被注意,任何可以对药品风险/效益比发生影响的信息都应被给与同等的关注和研究。 不断地检讨已有的机制与制度,分析其存在的漏洞,及时予以弥补 药物警戒的制度原理 ADR&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挑战与展望 ADR&CDR/SFDA
研发产品线 (0 期) 开发研究 研发前 早期临床试验 ( I/II 期) 关键临床试验 (II/III 期) 产品注册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评价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批准上市 药品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始终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技术评价,是药品风险管理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技术与制度工具。其核心的技术原则是: A有足够的研究数据来证实产品质量的均一性。一是产品质量是能够稳定控制的;二是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B有足够的研究数据证实具有质量均一性的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风险与效益比是可以接受的。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评估药品风险/效益比的核心原则乃是以适应证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无论是上市前抑或是上市后。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停市 R 最难的评价在紧邻灰线的两侧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上市 V 任何一个药品的评价的结论总是归于坐标系的右上方,莫能例外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R/V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停市区间 E(评价曲线) 1.0 药品上市区间 0.0 T(时间) 上市前 上市后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注册管理,上市前药品风险/效益比评价信息收集的制度工具。鉴于其作为药品上市管理的必经程序,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以及全面性是有保障的。大部分信息是基于有控制的前瞻性研究,对于创新性药品尤其如此。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注册管理,也基于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认识的程度(风险程度),采取分类管理制度。比如新药(新的实体、剂型的改变、新的适应症……)、仿制药等。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先是源于对于局限性的客观性的认同,而采取的上市后的补救机制;再是认识到只有上市后的状态才是药品应用的真实状态,才能反应药品的实际状况,才有可能在充分的样本及其暴露中不断地接近对药品属性的全面认识;后是其作为一种制度工具,发挥了在临床实践中抓取安全信息,保障用药安全的警戒作用。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解决了全面认识药品风险/效益比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问题,因此也是制度工具的必然选择。 规定发生于临床实践中的药品不良事件必须报告——可疑即报。 自愿报告系统——一种常见的选择。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尚且运用一些特有的技术方法针对性地说明一些问题。这些方法一般是基于药物流行病学原理的。 比如:处方事件监测、医院集中监测、自动记录数据库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自愿报告系统需要制度、组织体制、信息技术、技术队伍的强力支撑——灵敏度问题。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 “药物警戒是关于发现、评估、认识和预防药物不良效用或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的科学和活动”。药物警戒包括了所有保障用药安全的工作。 WHODefinition:The science and activities relating to the detection ,assessment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on of adverse effects or any other medicine-related problems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物警戒的范围:在药品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环节,一切与药品安全性有关的内容。 生产、流通环节的问题,经常在使用环节集中地表现出来;药品的质量问题,经常与生产、流通环节关联;使用环节的问题至为关键。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物警戒具体内容示例 新药临床期间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和评估; 基于某种安全性原因,对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的分析和再评价; 不合格药品(质量问题、假药); 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评价(医疗错误、病死率的评价、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药品与其他药品和食品的不良相互作用、无充分科学依据且未被认可的适应症的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 药品的滥用的监测与评价……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物警戒的目标 关注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所有方面,提高对病人的护理与安全保障水平; 推进药品有利于公众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不断发展; 持续地评估药品的效益和风险,促进安全、合理和更有效(包括成本效益)地用药; 促进相关方面对于药物警戒信息的理解,推动有效交流(管理当局、企业、医务工作者和公众之间); ……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药品风险管理的角度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生产监管,解决生产系统的各种具体的操作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影响问题。主要针对保障药品质量的均一性问题。以对于药品生产与质量所涉及的各个关联因素(直观的和潜在的)的周到控制(以强制的制度方法),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药品生产监管,是从生产环节关注可能的不良倾向或失误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影响,但基本不涉及药品的本性问题。生产监管的制度工具设计是以假定药品风险/效益比的前期的管理认定为基础和前提的。也不排斥在过程中提出对质量关联因素的修订(譬如改革工艺,新的更有效的员工教育方案等) ADR&CDR/SFDA
技术与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市场监管,解决流通领域的各种具体的操作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影响问题。质量相关因素(仓储条件、运输条件…);使用相关因素(零售的技术人员条件、管理的制度…);信息的正确传播(广告、药品分类管理… )……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市场监管,运用市场抽检直接对市场流通的产品质量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市场抽检具有威慑力;市场抽检总体质量评价功能的实现尚需要技术工具的完善和发展。 药品市场监管,关注相关的不良倾向或操作对药品风险/效益比的影响,基本不涉及药品的本性问题。市场监管的制度工具设计是以假定药品风险/效益比的前期的管理认定为基础和前提的。 ADR&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挑战与展望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主体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直接主体,消费者,医疗服务机构,药品科研、生产、经营企业,医药卫生管理部门。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认为药品风险管理单独由卫生、药品监管部门来完成,是不准确的。他们很重要但限于规则的制定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他们是利益均衡观点的制度反映者。 药品企业首责的观点,实际上是从根本上要求企业必须坚守根本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统一。没有以保障健康利益的实现作为前提,企业的任何利益都是非法的!企业天然的责任是在每一个环节尽可能使药品的风险降至最低。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主体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医疗服务机构应当以在使用环节通过精益服务减低风险为道德原则。机构和个人利益不应当成为增加风险的理由?利益保障问题? 消费者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保护自己的权益,尽管这是困难的事情;消费者也要平衡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这种理智有利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并且有利于远期优质服务愿望的实现。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主体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间接主体,健康保障体系之管理机构、产业管理机构等相关管理机构。 有关政策会影响到直接主体基本的态度,从而影响他们决策的逻辑。 间接主体作用是巨大的、长远的、历史性的,其对于药品风险管理的责任,应当被充分地考虑。 ADR&CDR/SFDA
风险管理的主体 影响药品风险管理效益的核心因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核心因素:直接主体对风险管理具体措施理解的一致性。 因地制宜地对直接主体实施教育和培训,应作为药品风险管理重要的常规工作,不论风险是否发生。 沟通与交流的地位在风险管理中依然是至为重要和关键的。 否则,关于药品风险分析(对风险/效益比的评估)以及管理建议无论何等正确和高明,都将难以表达和发挥准确的含义。 ADR&CDR/SFDA
提纲 药品风险的组成与起因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主体 现状、挑战与展望 ADR&CDR/SFDA
关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现状挑战展望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收集、分析、评价,上市后风险与效益的综合评价 药品和器械上市后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机构之一 ADR&CDR/SFDA
1989-1999 10个省 目前(2007) 31个省 +解放军中心 +新疆建设兵团 +计生委监测中心 部分省市已建立了地、县级中心或监测点 现状挑战展望 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程序与时限要求 现状挑战展望 药品经营企业 药品生产企业 医疗卫生机构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新的/严重的15天 死亡 及时 ≤15天 其他的 每季度 省级中心 新的/严重的 3天 其他的 每季度 新的 死亡的 当地 FDA/ 卫生厅局 国家中心 WHO SFDA/MOH ADR&CDR/SFDA
现状挑战展望 我国ADR监测及报告系统目标 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网络体系,深入探索药品不良反应监管技术工作的有效方式,构建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通道,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现、报告、评价及控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用药安全。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ADR&CDR/SFDA
病例报告数量 50余万/2007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转折点 ADR&CDR/SFDA
现状挑战展望 监测机构能力的制约 安全风险的 敏感性 安全风险的 认识能力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极度缺乏的现实 有效的 不良事件报告 高质量的 流行病学信息 ADR&CDR/SFDA
现状挑战展望 最大的风险----风险认识能力的缺乏 政府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企业 ADR&CDR/SFDA
现状挑战展望 挑战----道德的方面 药品的可及性,基于符合现实的、可能的健康保障的伦 理需求,是道德的底线。人的、技术的、管理的因素, 均只能够助益而不是反动。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管理均应当把为人的健康服务 作为首先的和基本的目标。 现实中,与上述原则相冲突而引起药品风险,已经远远地 大于单纯的技术和具体的管理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ADR&CDR/S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