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29 Views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介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介绍内容. 课程定位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及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优势与特色 课程规划. 课程定位 --- 所在专业介绍. 所在专业 : 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特色 : 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 : 为中小型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 专业岗位群 : 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岗位. 课程定位 --- 所在专业介绍. 核心能力: 食品理化检验能力 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 食品仪器分析能力
E N D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介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介绍内容 • 课程定位 • 课程设计 • 课程内容及组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资源 • 教学效果 • 优势与特色 • 课程规划
课程定位---所在专业介绍 • 所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 专业特色: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能力培养 • 培养目标:为中小型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 • 专业岗位群: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岗位
课程定位---所在专业介绍 • 核心能力:食品理化检验能力 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 食品仪器分析能力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能力 • 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 培养模式:核心技能培养与完成食品检验真实工作任务一体,技能分项培养,综合能力集成
课程定位---所在专业介绍 • 四个核心课程模块: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模块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模块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模块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模块
课程定位---所在专业介绍 • 四门核心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 • 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 •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眼睛与手段 • 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 • 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
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 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 课程模块中的核心课程 • 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 支撑专业的发展
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设计---课程具体目标 • 了解行业现状和食品检验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 熟悉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与内容、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 • 能制定检验方案、独立操作、正确处理检验数据,能对产品进行常规检验并做出品质判断 • 具有严谨求实、自律、刻苦、向上、拓展、创新等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依据 • 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真实检验任务为基本,行业发展为需求 • 岗位技能知识为主,适度的原理与概念为辅 • 主要解决检验技术的掌握及应用经验的习得 • 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技能资格考核进课程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依据 • 检验技术应用相同性的特点要遵循 • 针对解决企业产品单一与食品种类繁杂的矛盾 • 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教学 • 采用开放式的组织安排
课程内容与组织---依据 • 工学一体、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知识点、技能点与真实工作任务结合,以“典型食品”为载体、 “理化检验技术”为核心,系统组织安排 • 典型指标检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做参照,典型产品及典型检验项目为重点
课程内容的确定 本课程以糕点面包、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啤酒及软饮料、罐头食品、粮油及其制品等典型食品为载体,以常规的理化检验技术为重点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组织 • 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统筹安排 • 企业产品检验实例为内容,项目安排由单一到多样,技术含量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反复多次
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组织 单元项目 • 课程的基础和核心 • 掌握检验原理,规范检验操作 1.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 2.标准的检验操作训练 3.数据处理统计与检验报告编写 4.检验人员道德要求等 • 采用操作示范与原理介绍相结合的现场教学
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组织 理化检验技能综合训练 • 巩固知识,熟练操作 • 选取典型检验项目进行训练 教师布置训练方案→检验准备→检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判定→检验报告 • 采用项目导入、启发引导、问题讨论等方法实施教学
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组织 专业综合训练(后续课程) • 强化理化检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 典型产品为载体的项目全检 教师下达检验任务→采集样品→学生制定检验方案→修改、确定检验方案→检验准备→检验操作→数据处理→检验报告→检验总结 • 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
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组织 专业见习、顶岗实习(后续课程) • 体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真实氛围 • 规范和熟练操作技能,集成专业能力 • 企业文化熏陶,养成职业素养 • “师父带徒弟”,学生承担工作任务,企业兼职老师指导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 “技能培养主导,真实检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 技能培养为核心,实践教学为主导 • 开发检验技能训练项目近50项 • 项目技能训练时间占课程教学时间60%以上 • 课程总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超过70% • 后续课程的安排,提高技能水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 真实检验任务驱动,工学一致 • 真实检验任务引入 •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相同 • 学生学习如在岗位工作 • 职业技能鉴定进课程考核 • 技能训练和实际岗位工作 “零距离”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 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 • 教学重心从教师移向学生,着重于学生如何“学得到,学得好” • 教师从“指挥”转变为“指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现场观摩和操作练习,教与学双向交流 • 开放实训室,参与技术培训,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 课堂、实训室一体现场教学法 • 项目导入、启发引导教学法 • 师生互动教学法 • 情景教学法 •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 仿真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 •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 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 --提供完全真实的食品检验环境 • 网络教学 --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 以考促学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资源---教师队伍 • 教师11人(兼职2人),平均38岁 教授2人 副高3人 讲师5人 助教1人 • 熟悉食品检验、实验室组织管理9人占81.8% • 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5人 占55.6% • 100%“双师”素质
教学资源---教师队伍 教师培养 • 访问进修、企业挂职、科技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形式,分批培养3名骨干教师 • 进入企业学习、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申报科技项目、参加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的社会服务,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 聘请专门人才为兼职教师,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教师队伍 培养成效 • 主持或参与各级科技或培训项目29项 • 学校教学改革项目5项 • 公开发表了科技论文40篇 • 主编参编教材6部 • 8人获得各级奖励多项 • 多个社会兼职职务
教学资源---校内实训基地 • 实践教学为主、集科技、服务于一身 • 配置相关实验室及检测仪器,安装教学设施,安排足够工位,满足课程技能训练和生产性实训 • 面积1200平方米,设施设备总资产380万元 • 技能训练项目的开出率达到100%
教学资源---校内实训基地 • 学生既是学员又是检验人员,实行轮岗制度 • 各种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保障学生获得足够的岗位训练 • 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 • 承接不同企业送检的各类样品 • 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运作
教学资源---校外实习基地 迄今为止,本课程所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已经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其中包括了食品检测权威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校紧密合作,深度交融,运行良好。
教学资源---教材及教学资料 • 选择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书籍作为教材与参考资料 • 主要教材为王燕主编的《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 自编了针对性很强的实训指导书 • 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了教学资源 电子教材、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 单元练习题、综合测试题 各种技术资料等
教学资源----良好的校园网络硬件环境 • 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都接通了宽带网 • 学院图书馆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海量资源存贮器 • 电子图书50余万种 • 图书数据光盘9623盘 • 中外电子数据库达11个 • 双向教学监控系统
教学效果 • 校外专家评价高,社会影响好,校外的专家对本课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 教务处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总体评价都为优秀。 • 学生学习质量好,就业率高。学生毕业时100%获得中级以上食品检验技能等级证书,其中90%以上的还获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业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均达到98%以上。
优势与特色---优势 • 厚重的行业与专业背景为本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清晰,教学模式特色鲜明 • 精通食品检验技术与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的高水平的“双师”教学团队 • 教学生产服务型、共享型、企业化运做的校内实训基地---食品检验中心 • 教学质量优良,社会声誉高
优势与特色---特色 • 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途径,使本课程始终贴近行业脉搏 • 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典型食品”为载体,“理化检验技术”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工学高度一致 • “技能培养主导,真实检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 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习基地及校内食品检验中心,校内外实训环境优良
课程规划---课程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标准和考核体系,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规划---建设步骤 • 继续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使课程始终保持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适应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 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 • 融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继续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食品检验中心的建设 • 不断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我们期待,有行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程组的努力,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一定会建设成为一门工学结合优质课程。我们期待,有行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程组的努力,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一定会建设成为一门工学结合优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