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k likes | 8.36k Views
失智症團體活動設計與帶領.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 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主任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陳俊佑. 失智症 Dementia. 失智症是發生在 中老年人 的病症 , 造成記憶及其他大腦功能 ( 言語、判斷、空間辨別能力等 ) 的減退 , 並影響患者的工作或日常生活. Small et al. JAMA 1997;278:1363-1371. 引自劉秀枝( 2006 )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Delirium (譫妄) Amnesia (失憶) Dementia (失智、痴呆).
E N D
失智症團體活動設計與帶領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 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主任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陳俊佑
失智症Dementia • 失智症是發生在中老年人的病症, 造成記憶及其他大腦功能 (言語、判斷、空間辨別能力等) 的減退, 並影響患者的工作或日常生活 Small et al. JAMA 1997;278:1363-1371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Delirium(譫妄) • Amnesia (失憶) • Dementia(失智、痴呆)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記 憶 • 立即記憶(Immediate memory) • 近期記憶(Recent memory) 短期記憶(Short term memory) • 長期記憶(Remote memory) (Long term memory)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忘東忘西是否失智?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其他Other dementia 10-20% 混合性Mixed dementia 10%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50-60% 血管性失智Vascular dementia 10-20%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常見的徵兆(編成幾句順口溜)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常見的徵兆(編成幾句順口溜) • 「近的記不住,舊的一直講」 • 「躺著睡不著,坐著打瞌睡」 • 「到處漫遊走,出門就迷路」 • 「東西一不見,直覺被偷走」 • 「問話重覆說,行為反覆做」 • 「情緒欠穩定,憂鬱最早現」 • 「當面對質問,謾罵攻擊出」 黃正平(2006)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阿茲海默症的病程 初期 輕中期 重度 知能減退 生活功能障礙 MMSE分數 行為問題 安養照顧機構 死亡 年 Feldman H, Gracon 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1996:230-253.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簡稱 BPSD) • 憂鬱症(depression) • 精神病症狀 (psychotic symptoms): 1. 妄想(delusions) 2. 錯認(misidentifications) 3. 幻覺(hallucinations) • 行為障礙 (behavioral disturbance) : 1. 攻擊行為 (aggression) 2. 睡眠障礙 (wake-sleep disturbance) 3. 迷路 (getting lost) 4. 重覆現象 (repeatitive phenomena) 5. 漫遊 (wandering) 6. 貪食行為 (hyperphagia) 7. 病態收集 (hoarding behavior) 8. 不適當性行為 (inappropriate sexual behavior) 黃正平(2006)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理解失智症高齡者的”心” • 喪失身心的健康 • 喪失經濟基礎 • 與社會脫節 • 喪失生存的目的 • 不安.寂寞.孤獨.被害的.沒有自信.混亂 引自水野陽子(2008)認知症照護與GROUP HOME,九十七年度失智症團體家屋—中日實務經驗分享交流研討會講義,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失智者的需求 • 讓自己活得更有光彩(光彩的生活):笑臉.語言.活動增加.輕鬆愉快.安穩.安心.安全 • 有效的溝通 • 讀取信息 • 營造能夠安心的關係 • 對於問題行為的照護 • 找尋理由或原因:”為什麼?” • 團對照顧:全員實施相同的照護方式 • 重新組合生活方式 • 家屬的支援 引自水野陽子(2008)認知症照護與GROUP HOME,九十七年度失智症團體家屋—中日實務經驗分享交流研討會講義,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與失智長者的互動 原則: 注意反應與理解程度,減少挫折感 老小、老小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與失智長者的互動(1) • 重覆問、重覆答 • 避免糾正、批評或爭吵 • 多稱讚、增加自信 • 當患者用錯字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字時,提供一些可能的猜測 • 如患者聽不懂時,可用肢體語言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與失智長者的互動(2) • 以答案代替問題:例如上廁所 • 說話速度慢、用詞簡單 • 一次只給一個指示,一次只問一個問題 • 讓長者參與日常事務,從旁協助 • 每隔2-3小時,主動提醒患者上廁所 引自劉秀枝(2006)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IPA)給失智症照顧者的建議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IPA)給失智症照顧者的建議 以和善、關懷、溫和的態度對待患者。 要了解失智症是引起精神行為問題之主因,而非患者故意引起的。出現之精神行為問題並非故意針對照顧者,而是因疾病本身所導致的。 要有耐心不要催促患者。 要有彈性-- 任何事都非一成不變。 要接受病情變壞是會發生的。 要了解患者將來發生的行為問題。 讓患者參與每天的日常活動。 黃正平(2006)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IPA)給失智症照顧者的建議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IPA)給失智症照顧者的建議 鼓勵患者去感覺自己是重要且有用的。 提供患者有實質選擇的機會,讓他(她)感覺有自我控制權。 加強良好的正向行為。 關心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極限,必要時尋求幫助去獲得喘息機會。 接受家人朋友幫忙您的日常生活或只是找他們傾聽抒發自己的情緒。 對患者照顧的付出感到滿意是很重要的。 黃正平(2006)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失智症的照護原則與方法 個別的照護陪伴計畫 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 維持穩定的情緒 規律的生活作息 給予適當的生活剌激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不同病程的照護目標 初期失智症患者之護理 適時給予環境中隨時的指引 常以接觸及眼神鼓勵口語表達 以口語協助提醒暗示 多鼓勵閱讀 詢問問題時答案為是或否或多重選項 善用懷舊治療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不同病程的照護目標 中重度失智患者之護理 鼓勵多從事他喜歡的運動及活動 照顧者需維持冷靜穩定的情緒 特別留意環境中的剌激是否適當 預防遊走帶來的困擾 安全的維護 加強非語言的溝通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 可以依自己的步調生活 完整的人生歷程資料 運用過往鮮明的早期記憶 隨時可以進行的個人懷舊治療 協助適應環境的方法 給予安全感與支持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維持穩定的情緒 創造更多正向的溝通經驗 歡笑的魔力 審慎檢視自己的態度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避免環境中過多的剌激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規律的生活作息 觀察整天的生活槪況 安排全日的生活活動 食衣住行育樂的全面考量 維持日常生活的功能 考量個人的喜好與照顧者的需求 注意長輩的反應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給予適當的生活剌激 給他足夠的時間 參與作決定的機會 讓生活有一些驚喜和創意 適當與適量是很重要的 到戶外走走和散步 與人的互動與對談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關於溝通 簡短的語句 合適音調與音量 一次只給一個口令 以他熟悉的語言 在他可見的視野範圍 適當的碰觸 善用非語言溝通管道 面帶笑容 王寶英(2006)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BPSD之治療及處理 • 非藥物治療通常是用在第一線,主要 用於輕度之BPSD個案 2. 如中到重度的BPSD則需要用藥物治 療 黃正平(2006)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團體活動治療對失智老人問題行為之影響 • 完成期(後側)下列6題達顯著水準 • 長時間躺床或呆坐對受訪者的困擾程度 • 外表悲傷或憂鬱出現的頻率 • 外表悲傷或憂鬱對受訪者的困擾程度 • 言語有攻擊性或威脅性對受訪者的自我效能 • 易哭泣或流淚對受訪者的自我效能 • 任何其他問題行為對受訪者的自我效能 陳俊佑(2003)社會團體工作運用於失智老人問題行為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藝碩士論文。
非藥物的社會心理治療 一、行為處置(behavior management) 二、環境塑造(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三、聲音療法(sound therapy) 四、光線療法(light therapy) 五、小組活動(group activity) 六、社會心理活動(psychosocial activity) 七、綜合性措施方案(multimode protocols) 八、照護者的支持、在訓練與教育(support, education, & training program(陳俊佑,2004)
非藥物治療方面的原則 • 提供一個熟悉而穩重的環境。 • 維持一個很固定且有結構性的日常生活作息。 • 加強認知訓練,儘量鼓勵病患發揮其尚未退化的功能。 • 矯正視、聽力。 • 要關心注意主要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情況。 • 對於日落症候群合併日夜顛倒,則可以用光線治療,早、晚各一次,症狀可獲得改善。 黃正平(2006)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及治療,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住民活動需求 能力 ? 認知理解能力 心理狀態 社會互動 生理 ( 行動 視力 聽 力 肢體 …等) 日常生活功能 ? BADL IADL 過去活動型態 ? (作息) 生病前 生病後 入住後 個人意願 ? 參與後反應追蹤 病情影響 ? 用藥影響 ? 柯宏勳(2006)失智症之活動治療應用—個別與團體活動,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活動種類 肢體活動 認知活動 宗教活動 自我照顧活動 家務活動 感官刺激活動 懷舊活動 生產性活動 音樂活動 其他 : 寵物…… 柯宏勳(2006)失智症之活動治療應用—個別與團體活動,輔仁大學失智老人的照顧授課講義。
行為團體治療法(張景然、吳芝儀譯,1995;Gerald Corey,1995) • 所有的問題行為、認知、行緒,都是習得的,他們可以經由新的學習歷程被矯正。 • 團體治療亦為一個教育過程,而且強調團體情境中固有的教育/學習價值。 • 團體領導者採取相當多樣化的介入措施,她們衍生於社會學習理論,諸如:增強、示範作用、行為塑造、認知重建、減敏感、放鬆訓練、教導、行為預演、刺激控制、辨別訓練。 • 行為主義團體領導者亦可從多樣化理論觀點建立起其他策略,他們已被證明在滿足治療目的方面是有效的。
醫療團隊工作(莫蔾藜,1998) • 重視「整體醫學」及「全人照顧」的醫務社會工作領域 • 團隊工作是一群人,其中每個人擁有個人特殊的工作,個人負責自己的決策,但卻有一個共同不變的目標,即他們聚在一起,為他們的共同計劃和行動,即將來的決策作溝通和協調
團體活動治療五個原則(李月英,1997a) 一、有目的; 二、自願參與; 三、使參與者有美好和滿足的感覺; 四、配合參與者的社交背景; 五、使參與者獲得成功感。
老人團體工作的原則 滿足老人的需求 發揮老人的潛能 尊重老人個別化的原則 促進老人成長的原則 保持生活平衡的原則(莊秀美,2003;李建興,1985) 34
一、團體懷舊活動 生命的回顧是正常老化過程的基本元素。 而懷舊活動是鼓勵老年人有組織的回想、討論及分享過去的事情和經歷。 目的是增強長者的自尊、自信心及促進個案有興趣的題目來討論,選用可以刺激不同感官的道具或物件,以及建立懷舊資料庫:報紙、雜誌、名信片、書籍及其他懷舊物品,也可以選用個案的懷舊相簿(life story book)(陳俊佑,2004;李月英,1997) 。
二、現實環境導向 目的是協助失智老人,重新學習掌握某些和他們有切身關係或和他們周圍環境有關的資料訊息,如:日期、時間、地點、人物。 改善他們對周圍環境及事務的認知和處理方法,令他們在進行日常生活各種操作時,更有信心及盡量獨立自主。 (陳俊佑,2004;鍾偉棠,1997b)
三、記憶訓練活動 記憶訓練是一種刺激智能的方法,基本包括思維功能的運用,例如:動腦筋遊戲、謎語、小組討論及時事評論等。主要針對未曾受損的記憶功能,而不是那些已經嚴重受損的 在設計此類活動時,可考慮採用不同形式,利用各種感官提示,包括視覺、味覺、聽覺及動作。 (陳俊佑,2004;莫靜敏,1997a;Josephson & Backman et. al. 1993)。
四、感官刺激活動 失智老人的感官系統大不如前,加上記憶力、判斷力、語言等問題,會令個案難以適應週遭環境 各種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及動作上的刺激,都必須對個案有意義及為其熟悉的,且要系統性的展示。 重要的是,感官刺激並不著重參加者的認知能力,因此,是一項非常適合失智者的活動;而且,工作人員更不需要苦心鑽研太多理論與資料(陳俊佑,2004;莫靜敏,1997 )
五、音樂節拍活動 音樂給人一最基本的刺激,能令失智老人做出反應。熟悉的旋律有助於他們投入活動之中,提昇個案參與的興趣,促進他們和其他參加者之間的溝通。 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歌曲鎖牽引的傷感情緒,以及留意提供的刺激是否足夠。 文獻提議在音樂活動中,可引入體操運動、懷舊活動及現實導向等活動。(陳俊佑,2004;朱漢威、鍾晶晶,1997;Chavin, 1995)
六、美術創作與手工製作 團體帶領者須尊重及愛護每一位有記憶困難的老年人,認識每個人背後的需要及無限的潛在能力,並願意明白及欣賞美術創作,深信美術手工製作經驗可以幫助和維持個人尊嚴。 小組成員不分智力高低或年齡大小之失智老人均可參與。要看中和享受創作過程,不需太介意作品的優劣(陳俊佑,2004; 陳麗虹,1997)
七、討論小組 透過小組的研討及分享,可有效的加強各案對現實的認知及與別人的溝通,也可令個案在交談中應用其記憶(特別是遠期記憶)。 討論主題可選擇: (一)個案熟悉的新聞,如民生問題較佳; (二)與個案身處環境有關的事項,如每日三餐菜單; (三)與節日有關的事項,如商討節日慶祝活動內容等。 (陳俊佑,2004)
八、康樂活動 可帶給個案鬆弛及快樂的感覺, 刺激個案體能及智能等方面的功能, 增加他們與外界或外物的機會, 並在過程中得到滿足和成功感, 以減少不安及問題行為(陳俊佑,2004; 鍾燕嫻,1997)。
九、自我照顧訓練 (一)建立一個定時的活動時間表; (二)簡化活動細節; (三)需要給予口頭、視覺或觸手提示; (四)改善居家環境,幫助個案重新掌握自理活動。 (陳俊佑,2004)
十、社交活動 社交活動可定期每日、每週、或每月舉行,亦可按節日或季節作安排, 內容範圍很廣,可包括:懷舊電影、音樂或歌唱表演、節日或紀念活動、參觀社區新建設…等(陳俊佑,2004; 徐英賢、劉秀琴,1997)
團體計畫模式 設立團體的目的 評估贊助機構及潛在成員 招募成員 組織團體 行前講習 訂定契約 準備團體進行所需的設備 確定經費安排 準備團體的書面計畫(許臨高、莫藜藜,2004) 45
團體計畫大綱 透過團體有哪些無法滿足的需求可以被滿足? 這個團體的目的是什麼?(團體結束前,成員可以達成的是什麼?) 團體的結構將是如何? 聚會的次數、頻率、時間長度、地點、成員人數 團體將如何組成 成員的年齡和性別 46
成員的社會的/情緒的程度和能力 成員相關的行為模式 將如何向成員說明團體? 什麼將是聚會的一般模式? 是否有機構或組織的政策會影響團體的發展? 需要進一步與哪些重要的人作接觸,詢問他們的贊同、建議和支持。 描述團體將操作的評價過程(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 47
團體的開始 介紹新成員 定義團體的目的與功能 討論和釐清保密的範圍 協助成員感覺是團體一份子 引導團體的發展 平衡團體中的任務性和社會情緒因素 確定團體的目標 建立工作契約 幫助成員在團體中有動機、有能力 預測對個人和團體目標的阻礙因素(許臨高、莫藜藜,2004) 48
團體前準備工作的技巧 過濾面談 預備會議 目標的澄清 成員的準備 領導者的準備(曾華源、胡慧嫈譯,1998) 49
團體開始階段的技巧 創造一個有利於信任感的環境 處理成員害怕焦慮和期待 得知團體的負面情緒和衝突 瞭解並指出解決成員衝突的用意何在 在接受團體成員挑戰時,要樹立不防衛性的行為模範 減少成員對領導者的依賴,並加強成員個人的責任感 教導成員直接而有效的面質 鼓勵成員表達他們對團體的感情和反應 幫助成員更深一層地表達個人心理的反應(曾華源、胡慧嫈譯,199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