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高考必胜心理葵花宝典

高考必胜心理葵花宝典.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学医院 刘华清 13621072289 liuhuaqing99@163.com. 变。. 体验紧张,轻松训练. 三要三不要原则. 三要 1 要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2 要有适合自己的一种锻炼方式 3 要有一条给自己减压调整心态的格言警句 三不要 不要熬夜 不睡懒觉 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纵观每年对中高考状元的采访.

ra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考必胜心理葵花宝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考必胜心理葵花宝典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学医院 刘华清13621072289 liuhuaqing99@163.com

  2. 变。

  3. 体验紧张,轻松训练

  4. 三要三不要原则 • 三要 • 1要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 2要有适合自己的一种锻炼方式 • 3要有一条给自己减压调整心态的格言警句 • 三不要 • 不要熬夜 • 不睡懒觉 • 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5. 纵观每年对中高考状元的采访 • 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都说在考场上感觉特别不错,当时是全身心地融人考试当中,没有特别紧张,有如进入无人之境。作文写得痛快淋漓,数学也做得得心应手,各科都是时间充裕,从容交卷的。他们能够这样应付自如,纵横驰骋于考场之上,这不仅仅依赖于他们深厚的知识功底,更有赖于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张的气氛里不断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真让人羡慕不已。

  6. 去掉许多负面的暗示: • “这次考试很重要,千万不要考砸了。” • “一定要考好,不然太对不起妈妈……” • “糟糕,我还没有复习完呢,这次一定完蛋了。” • “完了,糟了,我开始紧张了,我一定又发挥不出来了……” • 仗还没有打,就先认输了,这样的士兵能指望他发挥多大的能动性?没有自信,就根本不会有取胜的机会。

  7. 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 在考前有多少“包袱”,扔掉它,成绩可以前进一大步。你可以,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心里默想: • “我现在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 “对所学的知识我掌握得相当不错。” • “这次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复习,我能考出应有的水平。” • “即使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也不必惊慌,留到后面慢慢处理。谁也不会得满分,我也用不着争满分。” • “虽然还有一章没有复习完,但在这一章学习的时候我就掌握得不错,问题不大。”

  8. 紧张的感觉很正常 • 每个人刚一进入考场,尤其是那些严格、正规、气氛森严的考场,都会有一股紧张的感觉,手心和发际都会冒出汗珠,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 如果在通览全部题目后,发现有好几道题自己不会做,这时心中的压力自然会增大,你会有一种焦虑的感觉,会出现大量流汗、心跳加快的状况,这也是正常的。如果这时加上周围同学的负面暗示作用——他们正在埋头答题,这又增加了你的压力。你一定越想越急,越急则越静不下心来,思绪很乱,更没法答题,有时还可能会表现出手足无措,心绪不宁,甚至是绝望的心情。

  9. 从正面暗示自己: • “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今天大家都遇上了麻烦。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 • “这个公式想不起来,只是一时卡壳了,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先做其他的。” • “这道题实在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努力做好其他的题。”

  10. 调整自己的呼吸 • 这时你最好不要拼命催自己,不要拼命地想让自己有个好的思路去解题,因为“欲速则不达”。你可以从调整自己的呼吸开始,从调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再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再吸再呼,连续三次。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同时可以利用吸进去和呼出来的空气流动对大脑进行洗涤。

  11. 不怕输者才会赢 • 考场上好似两军交战:顾虑太多、包袱太重、欲望太大,都是“输”的先决条件。大家都知道,背着包袱打仗,不如轻装上阵来得利落。上场之前就给自己定个指标——考“第一”,这样,别人交卷了,你要心慌;旁边的同学写字的动静大了点,你也要心慌;一旦遇到卡壳的地方,你更要心慌;就连监考老师在你身边站一下,你都会心慌。就这么两三个小时,怎禁得住你这么一慌二慌三慌?

  12. 一、考试发挥的三种状态 失常发挥:就是学得多,考得少,考出来的大概只是学的5%或 10%,就是完全失控了。 正常发挥:就是考得跟学得差不多,学得东西基本都考 出来了。 超常发挥:就是你居然考得比学得还多。

  13. 把紧张和压力全部吹进气球

  14. 二、超常发挥的三个条件 • 实力层面 • 技术层面 • 高难度的层面

  15. 【案例1】 •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两个人本来是合计奥运1日游的,就是准备上场一个回合就败下来。没想到奥运1日游变成了奥运10日游,后来干脆升国旗、奏国歌。接受采访时她们说,正常发挥能拿到前八名就很有成就感了,没想到一路拿到冠军。

  16. 点评: • 这是典型的超常发挥。两位女网的运动员赛前接受了专门的心理训练,是西南大学的符明秋老师给她们做的训练。

  17. 超常发挥的三个条件 • 实力层面: 首先要有一定的智力天分,能 够理解课堂上所讲的所有内容;要有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组织、安排考试和作业,最后构成所学到的知识。实力层面不到位,讲超常发挥是空手道。

  18. 超常发挥的三个条件 • 技术层面: 就是有考试的经验、考试的技巧和考试的信息。就是怎么考的问题,有学校老师传授这方面的经验。

  19. 超常发挥的三个条件 • 高难度的层面: 就是心理层面。心理层面要有暗示的训练,要有情绪的调控,要有心理的流畅。这三个条件结合起来,就能够确保在考试当中超常发挥了。

  20. 小结: 很多人的这三种状态是分离的,比如实力到位,技术不到位;技术到位,心理训练又不到位。这就会导致大家在考试之前做了很投入的准备最后却考得不理想。所以需要实、技、心三结合。实、技、心指的是临考前的实力、技术和心理均居最佳状态。

  21. 怎么看实技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 第一,最底层是学习实力。你没有学习的实力,没有所有这些知识积累,那是空手道。 • 第二层,技术层面,现在大家有方方面面的补充。但是如果只有这两层的话,你还缺一块。 • 第三块就是心理暗示。希望大家不光在实力层面、考试技术方面得到提高,更要在心理上得到提高,能够在心理上压垮别人,至少先压过自己。

  22. 三、从心理暗示到心理流畅 • 心理暗示:指在无抵抗条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按特定的方式活动。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一种语言或环境的暗示,能够使人很快地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带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

  23. 盼望 • 多年以后 • 当我们回首 • 高考是一种挑战 • 也是一次成长

  24. 从心理暗示到心理流畅 • 心理流畅:是不知不觉中到来的,当考生在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聚精会神时,头脑中想的全部是与考试有关的事情,他就处于流畅状态。在流畅状态中,考生感受到的是,参加考试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参与考试是一种最好的奖励。

  25. 心理暗示三大效应 • 激励效应 • 信则灵,归因效应 • 标签效应

  26. 心理暗示三大效应 • 激励效应:在高考学生来讲就是,我能行,我能考得好。先相信自己,先激励自己。有人高考时,老师跟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考不上,那其他人就都考不上了。”一听老师这么看得起他,他感到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这就是一种“我能行”的强烈暗示,一种激励。

  27. 心理暗示三大效应 • 信则灵,归因效应:人们认为自己的尝试和努力产生了作用。比如有个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之后,第一天果然考得挺好,然后他马上跟老师说:“昨天听了你的话我特兴奋,今天上午考得不错。”老师说:“你看我没说错吧,你接着努力。”这就是相信了,然后就越来越感觉有股气势。

  28. 心理暗示三大效应 • 标签效应:因为努力而使自己得到超常的发挥,使得自己有份信念,觉得自己是拿分高手。这样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自己有极大的期盼。所以心理训练一定要达到熟练的地步。熟练就产生了效应,就起作用。

  29.  四、考试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暗示 考试需要有心理暗示,那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可以让我们达到心理流畅的状态呢?共有以下几种:1食物暗示 2音乐暗示  3语言暗示 4情景暗示 5动作暗示

  30.  食物暗示 • 比如说,山楂汁果茶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因为你喜欢这种果茶,喝了之后就感觉浑身舒坦,就有一种力量。经过你不断强化,不断给自己这样一种信心,最后这种果茶就成了一种神水,有神妙的作用。但是这需要一种衔接,需要有个练习的过程。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要被宪兵队长拉走之前,李玉和的母亲给他端了一碗酒,李玉和喝完就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这就是食物暗示。

  31.  音乐暗示  • 就是听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听了马上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或兴奋、愉悦的状态。音乐一响,就马上把你引入这样一种状态,这就是建立一个条件反射。

  32. 语言暗示  • 有一句话叫“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做题出现困难的时候,情绪受了影响,不能专心致志去答题,你闭上眼睛,默诵“坚持就是胜利”,最后真的胜利了。一次考试产生感觉,两次考试加上一点,好多次考试积累下来,只要你烦的时候,你就想“坚持就是胜利”,就可以很快达到自我调节状态。这就是暗示的作用。

  33. 情景暗示 • 想象到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马上心情就平静下来。比如外地同学想考到北京,可以想象去北京颐和园兜一圈,马上感觉就来了。

  34. 动作暗示 • 做个动作,比如说祈祷或别的动作,给自己一套暗示的动作,使自己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流畅状态。

  35. 【案例2】 • 考试就当是听大戏   北宋仁宗年间,四川眉州有兄弟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汴京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前一天的晚上,兄弟俩向父亲讨教该如何面对明天的考试。父亲就说,你只当去听大戏,感觉就对了。在那个年代,听戏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好事,是最愉悦的情绪体验。所以第二天兄弟俩怀着期盼的心情上了考场,结果是超常发挥,一举登科。

  36. 点评 • 这兄弟俩就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和苏辙,他们的父亲苏洵也是一个大文学家。这个故事说明了情景暗示的作用。

  37. 五、考试中正确运用心理暗示 • 1.考试中如何进行心理暗示 • 2.考试中的自信心组织 • 3.心理暗示没有统一模式,要不断练习

  38. 1.考试中如何进行心理暗示 • 首先,考试中紧张,可以先用语言暗示。   比如遇到难题做不下去了,这时候默诵:我做不出的题,别人也做不出。不管事实如何,先把自己的心理安定下来。

  39. 1.考试中如何进行心理暗示 • 第二,可以动作暗示。比如做到最后觉得特紧张,做不下去了,为了使自己能够定下心来,可以看看做过的题,一看自己80%都答出来了,就有信心了。心情稳定了,错误也检查出来了,回过头来做题就能做出来了。

  40. 1.考试中如何进行心理暗示 • 第三,冥想暗示。闭眼深呼吸,做些冥想体操,就是想象。关键是在考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很快定下心来,而且能很快地从消极状态转到积极状态。

  41. 2.考试中的自信心组织 • 第一,少想没有做出的题,多想已经做出的题。越想着自己做得不够,你不就越觉得自己过不去了吗?其实,当你自己估分很低的时候,别人也是一样。

  42. 2.考试中的自信心组织 • 第二,少想自己做题慢,多想比别人做题仔细。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处于一个很消极的心态下?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43. 2.考试中的自信心组织 • 第三,少想自己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多想自己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有的人考到最后一刻脑子全乱了,老想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越想越烦。你可以把思路变一变,想想你是不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44. 2.考试中的自信心组织 • 最后,少东张西望,多默诵自我暗示。越东张西望越烦,你干脆定下心来,什么都不看。这是每个人要不断去练的功夫。

  45. 3.心理暗示没有统一模式,要不断练习 •   需要强调的是,心理暗示是很个体化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能够让自己产生愉悦感觉的一种模式,而且要不断地练习。懂和会之间需要有个桥梁,就是练习。以上这些方法,大家要通过自己的尝试去摸索,最后能够把某些方法结合起来,成为自己高考心态调节的一个有效手段。

  46. 【案例3】 • 自杀三天后录取通知书来了   有个学生感觉自己考得不好,觉得自己特背,他也没跟别人说,就自杀了。结果他自杀3天后,录取通知书来了。 • 点评:有时你要倒过来想,当你面临困难时,大家同样面临困难。这样你心理上就平衡了,也就平静下来了。

  47. 一 平时成绩好考前成绩却下滑 • AB两位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时成绩好,但临近高考前的几次考试中,成绩都有所下滑。这是怎么回事?

  48. 一 平时成绩好考前成绩却下滑 • 在漫长而短暂的备考过程中,每年都会有不少同学或多或少地感到沮丧和失望。因为他们都在某一复习阶段里,感觉自己的学习效率低下,明明是学过的知识却感觉模糊,而考试成绩更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还出现了后退现象,如前文中AB两位考生所遇到的情况。不少同学为此烦恼不已,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水平,甚至对未来感到渺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