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931 Views
問題. 前法務部長王清峰:「要我殺人,我辦不到!」 大學教授 vs. 果汁廠廠長 一年四個月假期 vs. 年薪五百萬 如果你想當法官,就必須將自己訓練成冷血動物。 律師 vs. 老師 如果中午到操場祼奔一圈,給你一萬元。. 價值觀、態度與工作滿足. 3.1 價值觀 3.2 態度 3.3 工作滿足. 價值觀. 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的重要性 價值觀的種類 價值觀、忠誠、與倫理行為 不同文化的價值觀 Hofstede 的文化分析架構 GLOBE 組織的文化分析架構. 價值觀 的定義.
E N D
問題 • 前法務部長王清峰:「要我殺人,我辦不到!」 • 大學教授 vs. 果汁廠廠長 • 一年四個月假期 vs. 年薪五百萬 • 如果你想當法官,就必須將自己訓練成冷血動物。 • 律師 vs. 老師 • 如果中午到操場祼奔一圈,給你一萬元。
價值觀、態度與工作滿足 • 3.1 價值觀 • 3.2 態度 • 3.3 工作滿足
價值觀 • 價值觀的定義 • 價值觀的重要性 • 價值觀的種類 • 價值觀、忠誠、與倫理行為 • 不同文化的價值觀 •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 GLOBE組織的文化分析架構
價值觀 的定義 • 是一種基本的信念,認為某特定行為模式或事物的最終狀態,優於相反或對立的行為模式或事物的最終狀態 • 價值觀多是穩定持久的。 兩項特質 範例 內涵(content)—何者是重要的 強度(intensity)—有多重要 採用死刑是對或錯? 想要掌握權力是對或錯? 價值體系 個人的價值觀依其強度排列而形成的層級
價值觀的重要性 • 價值觀影響態度與知覺 • 態度與知覺影響行為
價值觀的種類----Rokeach價值量表(Rokeach Value Survey,RVS) (Milton Rokeach) 終極(目的)價值觀 係指欲達成的最終狀態;即個體在一生當中想成就的目標。 工具價值觀 指個體欲達到終極價值時,偏好採行的手段或行為方式。
主管、工會團體及社區運動者的價值體系排列表主管、工會團體及社區運動者的價值體系排列表
領導人倫理面的價值觀及行為 價值觀、忠誠、與倫理行為 組織的倫理氣候
案例 • 離職前一晚將所有檔案刪除…
不同文化的價值觀 •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1970) • GLOBE組織的文化分析架構(1993)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1/6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 即當地社會能接受組織或機構內權力分配不均的程度。 • 非常均等,即低度權力距離(low power distance) • 非常不均等,即高度權力距離(high power distance)
案例 • 學生在Face Book留言:「我們出來尬一下…」 • 行銷總監被fire―我把老闆當家人… • 有利用價值者―傢俱 • 有能力且可信任者―家臣 • 有能力者―家奴 • 一般員工―家畜…
問題討論―權力距離 vs. 價值觀 • 自我尊重 vs. 友誼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2/6 個人主義 vs 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暗喻其社會的結構較鬆散,每個人偏好自我表現,拒絕成為團體的一份子。 特徵則是社會的結構緊密,將每人視為團體的一部份,予以照顧。
問題討論―個人主義 vs. 價值觀 • 公正平等 vs. 社會認同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3/6 成就 vs 關懷 關懷(nurturing) 成就(achievement) 是重視競爭與魄力、追求物質及財富的程度 指該社會重視人際關係的維護,關心周遭事物及他人的福祉。
問題討論―成就 vs. 價值觀 • 舒適生活 vs. 普渡眾生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4/6 規避不確定性的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 • 指人們偏愛結構化而非混沌的情境,也就是設法規避不確定性或模糊狀況威脅的程度。 • 若該國規避不確定性的程度越高,則人們的憂慮感就越重、承受的壓力大、神經質且越易走極端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5/6 長期導向 vs 短期導向 短期導向(short-term) 長期導向(long-term) 人民重視長期發展、節約儲蓄、堅持與延續。 文化著重過去及現狀,強調要尊重傳統及履行社會義務。
Hofstede的文化分析架構 6/6 • Hofstede文化構面的範例
GLOBE的文化分析架構1/5 • GLOBE組織(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於1993年,搜尋約六十二國,八百二十五個組織,區分為九個文化構面 自信(assertiveness) ‧社會要求人民要堅韌、強悍、競爭,面對挫折仍 堅忍不拔,絕不能謙卑軟弱的程度。 ‧這部分的構面相當類似於Hosfstede的成就構面。
GLOBE的文化分析架構2/5 未來導向(future orientation) ‧該社會獎勵人民要多規劃、投資未來生涯,不應該 重視即時享樂的程度。 ‧此構面類似於Hosfstede的長期導向vs短期導向的 部分。 性別差異(gender differentiation) 該社會誇大性別差異的程度。
GLOBE的文化分析架構3/5 規避不確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 GLOBE團隊認為規避不確定性的程度,是指社會倚賴社會規範及常規來減低未來不可預知的程度。如同Hofstede。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與Hosfstede相同的是,GLOBE認為這是指社會認為權力未被平均分配的程度。
GLOBE的文化分析架構 4/5 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 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指社會希望個體於組織及社會中,能整合為團體狀況的程度。同Hofstede所指。 團體中的集體主義(in-group collectivism) 相對於只將重心放於社會機構,該社會自豪能成為小團體的一員,例如成為家庭或朋友圈或者是公司的一員。
GLOBE的文化分析架構 5/5 績效導向(performance orientation) 指該社會獎勵成員進步或卓越貢獻的程度。 人文導向(humane orientation) ‧指該社會鼓勵個體要公正誠實、利他、寬宏大 量、對他人關懷及仁慈的程度。 ‧與Hofstede的關懷構面十分相似。
問題討論 • 日式組織 vs. 美式組織之優缺點… • 日式組織在西方國家推動不易?... • 國內企業較不能接受英雄主義?...
態度 • 態度的定義與組成要素 • 態度的種類 • 態度與一致性 • 認知失調理論 • 衡量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 應用:態度調查 • 態度和多樣化的員工
態度 • 定義 指對某特定人、事、物的一種較持久之正向或負向感覺或評價,並反映出一個人對於某件事情的感覺如何。 • 例如,我喜歡我的工作… • 態度不若價值觀穩定。(一般而言,中年時期之個人較穩定,年輕與年長時期之個人較易改變。) • 馬總統英明無能? • 老者戒之在貪… ?
態度的組成要素 • 三個組成要素:主要指情感要素的部分 • 認知要素(Cognitive):對某事物的信念,意見 • 歧視別人是不對的 • 技術課程比管理課程重要 • 情感要素(Affective):對事物的情感反映,喜惡 • 我不喜歡John,因為他歧視少數民族 • 大三同學較偏好技術性課程 • 行為要素(Behavior):針對某特定人事物而顯露於外的行為意圖 • 對John感覺不好,所以可能不會投票給John • 技術性課程修課人數較多
案例 • 政治人物沒有一個好人?! vs 捍衛國家利益…(認知) • 我國高中生最討厭的歷史人物 vs. 至聖先師…(情感) • 聲援阿扁無罪…(行為) • 學校是學店… vs. 學校認真辦學(認知) • 裝液晶電視根本是在討好教育部官員… vs. 液晶電視走廊可有效傳達校方重要訊息…(認知)
問題與案例 • 同學對學校的態度 • 同學對系上老師的態度… • 我覺得教書是份很不錯的工作。(工作滿足) • 我喜歡教書,我花三倍的時間備課一轉眼十九年過去了。(工作投入) • 我不認同學校的經營使命轉任到其他學校。(組織認同)
工作態度的種類 工作滿足 • 員工對工作抱持的總體感想 • 對工作是正面或負面態度 工作投入 • 員工認同工作,視工作績效為自我價值肯定的程度 • 個人對工作的認同程度 組織認同 • 員工認同組織及組織目標,想成為組織一份子的程度
好工作應具備的特質(十三個工業國,一萬多名員工,1999)好工作應具備的特質(十三個工業國,一萬多名員工,1999) • 能兼顧家庭與工作 • 工作有趣味 • 未來有保障 • 薪水高 • 共事愉快的夥伴 • 工作是否有提供自我成長的潛力及提升工作技能的機會 • 33%受訪者覺得,他們會為了其他工作機會多出10%的酬勞而離職。但是有44%的人會因為其他工作能提供更好的學習及成長機會而願意另謀他職。
問題討論 • 招募人才時面談問題的設計―工作態度 • 工作滿足 • 工作投入 • 組織認同…
案例 • 要我殺人,我辦不到! • 交往三年的女友要分手,她說:其實三年前我喜歡的不是你! • …其實單身的日子挺不錯的… •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公營事業的效率很不錯… • 學生對缺課延遲登錄的申訴… • 我會偷東西是神的旨意…
態度與態度、行為的一致性 • 個體會尋求態度與態度間或態度與行為間的一致性(consistency)。 • 當行為與態度不一致時,內心自會有股動力驅使行為與態度一致化,使態度與行為相互協調,才能顯得自己是理性、表裡一致的。 • 態度與行為一致化的方法 • 改變行為或態度。 • 編出一套說詞將態度與行為的矛盾合理化。
案例 • 匯往海外的錢是建國基金…(說詞) • 其實存點錢給家人也是人之常情…(改變態度) • 執勤中跳舞的女警―我在打蚊子(說詞) • 將商品塞入背包離開的顧客―我忘了結帳(說詞) • 吃魚翅是殘忍的行為…(改變態度)
案例 • 陳經理,你去告訴方祕書,明天不必來上班了。 • 如果中午到操場祼奔一圈,給你一百萬元。(報償) • 如果中午不到操場祼奔一圈,這門課就不用來了。(影響程度) • 榮譽考試 vs. 父母賺錢很辛苦…(重要性) • 騎腳踏車闖紅燈……(重要性)
認知失調理論 1/5 • Leon Festinger提出(1950) • 係指個體感受到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態度間,或他的行為與態度間有了矛盾。 • 認知失調理論 • 認知失調將導致心理上的壓力,故個體會尋求一個失調程度最低的穩定狀態。
認知失調理論 2/5 • 失調 vs 一致 • 態度—覺得公司不好 • 行為—得鼓吹公司的優點 失調 結果—壓力將態度與行為調整成一致 • 調整態度:公司還不錯 • 調整行為:離開公司 一致 解除認知失調之意願強度受制於三要素 moderating factors
一致 態度=行為 解除失調壓力的意願強度的三因素 • 失調的要素重要性(importance) • 當事者認為他對上述要素的影響程度(influence) • 可能介入於該失調的報償值大小(reward)。 認知失調理論 3/5 失調 態度行為
認知失調理論 4/5 • 造成失調之元素的重要性(importance)(重要或不重要) 不重要時失調壓力可以減輕 • 個體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失調元素的程度(influence)(可控制或不可控制) 不可控制時可減輕失調壓力 • 失調情形中所涉及的酬賞物(reward)(大或小)高報償可以補償失調,有助於認知的平衡。
認知失調理論 5/5 改變態度 改變行為 • 覺得失調行為沒那麼重要 • 我必須賺錢,且職責所在,要重視公司利益 • 污染環境並沒啥不對 • 找出更有利理由---公司帶給社會利益超過污染成本 • 請公司停止排放污水 • 離職求去
案例 • 王清峰的離職…
認知失調理論的應用 • 可用以預測員工態度和行為改變的傾向。 • 善用影響因素,降低認知失調所帶來的壓力。
案例討論 • 面談時詢問應試者對公司的看法… • 報酬、制度規範…之應用設計
認知失調對經理人的啟示 • Attitude surveys(員工態度調查) • 工作,團體,上司,公司 • 工作滿足及忠誠度高,曠職及離職率低 (態度)(行為) • 經理人的啟示:控制員工失調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