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k likes | 2.13k Views
曾昭琼 《 有机化学 》 第三版 CAI 教学配套课件. 有机化学. 主讲:谢启明 教授.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 §13-1 羧酸衍生物 §13-2 酰卤和酸酐 §13-3 羧酸酯 §13-4 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13-5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 二酸二乙酯在有机 合成上的应用 §13-6 酰 胺 §13-7 酰基衍生物的水解、 氨解、醇解历程 §13-8 碳 酸 衍 生 物 §13-9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第 一 节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E N D
曾昭琼《有机化学》第三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有机化学 主讲:谢启明 教授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13-1 羧酸衍生物 §13-2 酰卤和酸酐 §13-3 羧酸酯 §13-4 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13-5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 二酸二乙酯在有机 合成上的应用 §13-6 酰 胺 §13-7 酰基衍生物的水解、 氨解、醇解历程 §13-8 碳 酸 衍 生 物 §13-9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羧酸衍生物结构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酰基 ,酰基与其所连的基团都能形成P-π共轭体系。 碳-杂原子键具某些双键性质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R可以是烷基或芳基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氧的碱性 离去基团 -H的活性 羰基的活性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N,3-二甲基戊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 4-乙酰氨基 萘羧酸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酰卤和酰胺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 氮原子上有取代基, 在取代基名称前加N标出。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 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内酯需标明羟基的位次。 -甲基 -γ-丁内酯(3-甲基-4-丁内酯)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1.IR 醛、酮、羧酸、酰卤、酸酐、酯和酰胺都含有羰基,因此,在IR都有C=O的强吸收峰。醛、酮的νC=O 1705~1740cm-1羧酸衍生物的C=O伸缩振动扩大到了1550~1928 cm-1。 -I效应使波数升高。+C效应使波数降低。 降低了C=O的极性。供电子作用而使C=O 增加了C=O的双键性。 的双键性降低。 波数增高。 吸收频率的波数降低。
化合物 1815~1770 ~645 1300~1050 1750~1735强 1300~1000两个强吸收峰 2260~2240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2.核磁共振(NMR) 酯中烷基上的质子 的化学位移,δH: 3.7~4 ppm。 酰胺中氮上的质子 的化学位移,一般在δH: 5~9.4 ppm之间,往往不能给出一个尖锐的峰。 羰基附近α 碳上的质子具有类似的化学位移,δH: 2~3 ppm。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三、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 一、酰卤 二、酸酐
SOCl2 (bp 77oC) + SO2 + HCl (bp 197oC) PCl3 (bp 74.2oC) + H3PO3 (bp 80oC) (200oC分解) (160oC升华) + POCl3 (bp 196oC) (bp 107oC) PCl5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一、酰卤 1.酰卤的制备 酰卤的制取一般是由羧酸与卤化磷或氯化亚砜作用而得。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一、酰卤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低级酰卤遇水激烈水解。乙酰氯暴露在空气中即水解放出氯化氢。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一、酰卤 3.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氨解(常温下立即反应) 反应结果是在分子中引入酰基,故酰卤是常用的酰基化剂。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一、酰卤 (2)与格氏试剂反应 酰氯与格氏试剂作用可以得到酮或叔醇。反应可停留在酮的一步,但产率不高。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一、酰卤 (3)还原反应 罗森蒙德(Rosenmund)还原法可将酰卤还原为醛。
O ( C H C O ) O 3 2 C O O H ( C ) O + C H C O O H 2 3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二、酸酐 1.制备 (1) 由羧酸脱水而得,可制得单纯酐 (2) 混酐通过酰氯与羧酸盐作用制得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二、酸酐 2.物理性质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二、酸酐 3.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氨解(反应需稍加热) 酸酐也是常用的酰基化剂。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二、酸酐 (2)柏琴(Perkin)反应 酸酐在羧酸钠催化下与醛作用,再脱水生成烯酸的反应称为柏琴(Perkin)反应。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一、来源与制法 二、物理性质 三、酯的化学性质 四、个别化合物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一、来源与制法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酯可通过酯化反应、酰卤或酸酐的醇解、羧酸钠盐与卤代烃作用等方法制得。
第三节 羧 酸 酯>二、物理性质 酯常为液体,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存在于花、果中。例如,香蕉中含乙酸异戊酯,苹果中含戊酸乙酯,菠萝中含丁酸丁酯等等。 酯的比重比水小,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有机溶剂,也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和氨解 (1)水解 酯的水解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很慢,一般是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碱作催化剂效果比较好。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2)醇解(酯交换反应) 酯的醇解比较困难,要在酸或碱催化下加热进行。
工业上利用酯交换合成维尼纶与涤纶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因为酯的醇解生成另一种酯和醇,这种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与从低级醇酯制取高级醇酯(反应后蒸出低级醇)。 (3)氨解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酯能与羟氨反应生成羟肟酸。 羟肟酸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红色含铁的络合物。这是鉴定酯的一种很好方法。酰卤、酸酐也呈正性反应。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2.与格氏试剂反应 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酮,由于格氏试剂对酮的反应比酯还快,反应很难停留在酮的阶段,故产物是第三醇。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具有位阻的酯可以停留在酮的阶段。例如: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3.还原反应 酯比羧酸易还原,可用多种方法(催化氢化、LiAlH4、Na + C2H5OH等还原剂)还原。还原产物为两分子醇。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金属钠/质子溶剂还原机理: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酯在金属(一般为钠)和非质子溶剂中发生醇酮缩合,生成酮醇。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这是用二元酸酯合成大环化合物很好的方法。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用金属钠/惰性溶剂还原机理: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4.酯缩合反应 有α-H的酯在强碱(一般是用乙醇钠)的作用下与另一分子酯发生缩合反应,失去一分子醇,生成β-羰基酯的反应叫做酯缩合反应,又称为克莱森(Claisen)缩合。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1)反应历程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只有一个α-氢的酯,在乙醇钠存在下,虽然也可以生成烯醇盐,烯醇盐也能与另一分子酯缩合,但得到的β-酮酸酯没有α-氢,不能变成盐,缺乏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推动力,缩合也不能继续进行。 (2)交叉酯缩合 两种不同的有α-H的酯的酯缩合反应产物复杂,无实用价值。无α-H的酯与有α-H的酯的酯缩合反应产物纯,有合成价值。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酮可与酯进行缩合得到β-羰基酮。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3)分子内酯缩合 己二酸和庚二酸酯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酯缩合,生成环酮衍生物的反应称为狄克曼(Dieckmann)反应。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缩合产物经酸性水解生成β-羰基酸,β-羰基酸受热易脱羧,最后产物是环酮。 狄克曼(Dieckmann)反应是合成五元和六元碳环的重要方法。
第三节 羧 酸 酯 >三、酯的化学性质 5、Reforlmatsky.s反应 此反应的特点是不能用镁代替锌,因为有机镁试剂较活泼,一生成就和未反应的α-卤代酯酸中的羰基发生反应。有机锌试剂较稳定,不与酯反应而会与醛酮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