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09 Views
S upply- C hain O perations R eference model 介紹. 學生 D9001204 李俊青 D9101201 陳啟仁 D9101204 楊建樑 D9101501 曾立凱 M9113909 李苡榕. 指導教授 歐陽超博士. 大綱. SCOR 的產生 SCOR 的組成 SCRO 的運作 利用 SCOR 作為供應鏈績效衡量. SCOR ?.
E N D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介紹 學生 D9001204 李俊青 D9101201 陳啟仁 D9101204 楊建樑 D9101501 曾立凱 M9113909 李苡榕 指導教授 歐陽超博士
大綱 • SCOR的產生 • SCOR的組成 • SCRO的運作 • 利用SCOR作為供應鏈績效衡量
SCOR ? • 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是由供應鏈協會 (Supply-Chain Council)支持開發,適合在不同工業領域的供應鏈運作参考模型。 • 1996年春,美國波士頓的兩家諮詢公司 — 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 (PRTM) 和 AMR Research (AMR)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施有效的供應鏈,實現職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轉變,帶頭成立了供應鏈協會 (SCC) ,並於當年底發布了供應鏈運作参考模型(SCOR)。
SCOR ? (接上頁) • SCOR是第一個標準的供應鏈流程参考模型,是供應鏈的診斷工具,它涵蓋了所有行業。 • SCOR使企業間能够準確地交流供應鏈問题,客觀地評估其性能,確定性能改進的目標,並影響今後供應鏈管理軟體的開發。
流程參考模型 • 流程参考模型通常包括一整套流程定義、測量指標和比較基準,以幫助企業開發流程改進的策略。 • SCOR不是第一個流程参考模型,但却是第一個標準的供應鏈参考模型。
SCOR模型的組成: • 供應鏈管理流程的一般定義 • 相對於流程性能的指標基準 • 供應鏈 『最佳實施』(best practices)的描述 • 選擇供應鏈軟體產品的資訊
SCOR模型流程定義 • SCOR模型按流程定義可分為三個層次,每一層都可用於分析企業供應鏈的運作。在第三層以下還可以有第四、五、六等更詳細的屬於各企業所特有的流程描述層次,這些層次中的流程定義不包括在SCOR模型中。
SCOR模型的第一層 • SCOR模型的第一層描述了五個基本流程: • 計劃(Plan) • 採購(Source) • 生產(Make) • 運送(Deliver) • 退貨(Return) • 其定義了供應鏈運作参考模型的範圍和内容,並確定了企業競爭性能目標的基礎。 • 企業通過對第一層SCOR模型的分析,可根據供應鏈運作性能指標作出基本的戰略决策:
SCOR模型的第一層(圖示) 計劃 採購 生產 運送 退貨
規劃(Plan): • 這是SCM的策略部分。企業需要研擬一套策略來管理所有的資源,以期產品或服務能迎合顧客的需求。而規劃的重點主要是發展出一套能監控供應鏈,使其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並能給予顧客更高品質與價值之產品與服務的指標。 • 採購(Source): • 選擇能夠讓企業生產所需的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企業與供應商共同發展出一套訂價、運送及付款過程的機制,並建立能監控及改善彼此關係的尺標。此外,還必須能夠整體性地管理上游供應商運送來的產品與服務的庫存,包括收受貨物、清點貨物、搬動貨物至適當的製造場所,然後批准供應商的款項。
製造(Make): • 此即是指在製造階段中詳列出生產、測試、包裝與運送準備所需之活動的時程表。這是整個供應鏈運作的過程中最能夠用量化指標來衡量成果的部分,企業應該針對品質水準、生產產出及員工生產力加以評量。 • 運送(Deliver): • 這即是所謂的“物流”(Logistics)。協調來自顧客的訂單收送、開發倉儲網路、挑選貨運公司遞送產品至顧客手中,及建立發貨單系統以收受款項。 • 退貨(Return): • 企業除了考慮如何有效率地將產品或服務遞送至顧客手中之外,也應該建立一套能完善地從顧客手中回收瑕疵品、以及從下游廠商手中回收過剩產品的機制。
SCOR模型的第二層 • SCOR模型的第二層是配置層,由26種核心流程類型組成。 • 企業可選用該層中定義的標準流程單元構建他們的供應鏈。 • 每一種產品或產品型號都可以有它自己的供應鏈。
P1 P1 D2 P2 P3 P4 P2 P3 P4 D2 SL D2 SL M1 D1 S1 D1 SL D1 半導體 製造商 半導體 分銷商 筆記本電 腦生產商 筆記本電 腦分銷商 筆記本電 腦零售商 供應商的 供應商 客戶的 客戶 供應商 ACME 客戶
SCOR模型中所有流程元素都有流程元素的綜合定義;SCOR模型中所有流程元素都有流程元素的綜合定義; • 循環週期、 • 成本、 • 服務/質量和資金的性能屬性; • 與這些性能屬性相關的評測尺度, • 以及軟體特性要求。 • 值得注意的是,SCOR不是軟體指南,而是業務流程指南,但它也可作為供應鏈管理軟體開發商的参考。 • 許多情况下,改變管理流程即可使企業獲得最佳業績而不需要開發軟體。
採購執行資料 採購計畫 捕貨信號 資料移動信號 原物料庫存位置 在製品庫存位置 成品庫存位置 輸入 SL1 SL2 SL3 流程 元素 計畫 原物料 運送 接收機 驗收 原物料 運送 原物料 輸出 採購信號 原物料訂單 收據驗證 庫存
其他說明 • SCOR模型是一個嶄新的基於流程管理的工具。 • 大多數公司都是從SCOR模型的第二層開始構建他們的供應鏈,此時常常會暴露出現有流程的低效率或無效,因此需要花時間對現有的供應鏈進行重組。 • 典型的做法是减少供應商、工廠和配送中心的數量,有時公司也可以取消供應鏈中的一些環節。 • 一旦供應鏈重组工作完成,就可以開始進行性能指標的評測和爭取最佳業績的工作。
供應鏈績效衡量機制 • 在規劃(Plan)、採購(Source)、製造(Make)、運送(Deliver)各方面滿足「可靠度(Increase Reliability)」、「增加彈性與回應(Increase Flexibility & Responsiveness)」、「降低成本(Reduce Cost)」、「增加資產利用速度(Increase Assets Velocity)」四要素
企業在營運中自始至終必須努力提高其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在提高其自身運作效率的同時,企業可以開始同供應商和客户一同發展被稱為『擴展企業』(Extended enterprise)的一種供應鏈成員間的戰略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