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593 Views
单克隆抗体. 第三小组成员:吴聪聪、吕林、包银伟、高迪、沈扬、王泽成. contents. 1. 简要概况. 2. 具体制备过程. 3. 应用进展. 简要概况. 1975 年分子生物学家 G.J.F. 克勒和 C. 米尔斯坦在细胞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创建立 杂交瘤技术。 定义: 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 B 细胞克隆所分泌。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返回. 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基本流程. 抗原. 动物免疫. B 细胞. 融合. 骨髓瘤细胞系. 小鼠腹腔接种. 杂交瘤. 筛选.
E N D
单克隆抗体 第三小组成员:吴聪聪、吕林、包银伟、高迪、沈扬、王泽成
contents 1. 简要概况 2. 具体制备过程 3. 应用进展 1
简要概况 1975年分子生物学家G.J.F.克勒和C.米尔斯坦在细胞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创建立杂交瘤技术。 定义: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返回 1
单克隆抗体制备基本流程 抗原 动物免疫 B细胞 融合 骨髓瘤细胞系 小鼠腹腔接种 杂交瘤 筛选 收集腹水提取抗体 细胞培养,大量制备抗体 1
细胞融合 融合剂: 病毒(病毒神经氨酸酶降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聚乙二醇(PEG,融合率较仙台病毒高数百倍) 电融合技术 PEG 的作用机制: PEG 可以使细胞聚积在一起,当PEG 的浓度达50%时,PEG 可能与邻近膜的水分相结合,使细胞之间只有几个埃的空间的水分被取代,由此,降低细胞表面的极性,导致脂双层不稳定,引起细胞膜的融合. 图解 1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1 化学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 2 物理法,如电融合、激光融合。 3 生物融合法,如用仙台病毒。 融合过程中常用的有转动法和离心法。融合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比例为1:1至10:1不等,3:1或5:1最为常用。 1
细胞融合的关键 : 1.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例如,供者淋巴细胞没有查到免疫应答。这必然要失败的。 2.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 1
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的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大量培养, 收集上清液而获得大量的单一的克隆化抗体。 不过体外培养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有限,其不 能超过特定的细胞浓度,且每天要换培养液。 而体内杂交瘤细胞繁殖可以克服这些限制。 杂交瘤细胞具有从亲代淋巴细胞得来的肿瘤细胞的遗传特性。 1
杂交瘤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1)几乎能获得引起小鼠免疫反应的任何抗原或抗体 2)有利于特异性杂交瘤的富集 3)可长期传代并保存 4)抗体结构高度均一,具有高度特异性 5)有利于杂交瘤细胞保持亲本细胞的抗体分泌优势 6)可由未纯化抗原制备纯质抗体 7)该技术使抗体成为一种可以按需制备并且灵活运用的试剂 8)合成抗体易于用同位素标记 9)使一个正常细胞的功能得以“永存” 1
缺点: 1)融合率低 2)一些杂交瘤细胞在抗体分泌上显得不稳定 3)尚需要建立范围更广泛、符合各种细胞融合 要求的骨髓瘤细胞系。 1
克隆化与再克隆化 克隆:由单个细胞繁殖扩增而形成性状均一的细胞集落的过程。 目的:确保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具有单克隆性以及从细胞 群中筛选出具有稳定表现型。 方法:1有限稀释法 2显微操作法 3软琼脂平板法 4荧光激活分离法 1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① 单一特异性,与一个抗原决定簇反应; ②可重复性,能够提供完全一样的抗体制剂; ③一经制出,可大量地供应; ④生产单克隆抗体,不一定需要纯的抗原; ⑤灵敏性高,能查出混合物中存在的用常规方法查不出的 少量成分。 1
比较项目 多克隆抗体(PcAb) 单克隆抗体(MAb) 免疫原要求 免疫原纯度高,抗体 纯度才能高 不纯的免疫原可以获得高纯度抗体 抗体产生细胞 多克隆性 单克隆性 均质性 高度异质 高度纯质 特异性 较高,与抗原上多种决 定簇结合 高,与抗原上特定决定簇结合 稳定性 较好 相对较差,对理化条件敏感 标准化 较难,不同批次的抗体质 量差异大 易于标准化,批次间差异小 交叉反应 很常见,难避免非特异性 反应 不常见,可避免非特异反应 沉淀反应 有 多数没有 实用的血清学试验 大多数血清学试验 一种或多种,需适当选择 供应量 有限 无限 有效抗体含量 0.1-0.2 mg/ml 小鼠腹水2.0-30 mg/ml 无效Ig含量 10.0-15.0 mg/ml 体外培养一般没有,小鼠腹水0.5-5.0 mg/ml 其它血清蛋白 存在 体外培养可能有少量小牛血清蛋白,小鼠腹水有少量杂蛋白 1 返回
单克隆抗体应用 1、单克隆抗体靶向制剂 1)药物与单抗直接偶联 2)药物通过小分子与单抗连接 3)药物通过大分子与单抗相连 2、肿瘤的导向治疗 1
单克隆抗体与新型诊断技术 体内微量成分和药物的测定 癌症诊断 传染病诊断 蛇毒诊断 体内定位诊断 放射免疫显影技术:是对肿瘤及其转移灶或复发灶进 行定位或定性诊断的无创伤新技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