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596 Views
Ch7 创业投资业务. Venture Capital. Chapter outline. Chapter 7 创业投资业务 Chapter Organization 7.1 创业投资概述 7.2 美国的创业投资 7.3 创业投资管理. §7.1 创业投资概述. 创业投资的时代背景. 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 工业时代. 农业时代. 网络经济. 软件时代. 信息悖论与创投机制的实质. 信息悖论:为决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在获得信息之前无法确定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不可能在获得之前得到评估。
E N D
Ch7 创业投资业务 Venture Capital
Chapter outline Chapter 7 创业投资业务 Chapter Organization • 7.1 创业投资概述 • 7.2 美国的创业投资 • 7.3 创业投资管理
创业投资的时代背景 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 工业时代 农业时代 网络经济 软件时代
信息悖论与创投机制的实质 • 信息悖论:为决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在获得信息之前无法确定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不可能在获得之前得到评估。 • 这一事实构成了一个确凿的陷阱:它使信息搜寻成为一项有风险的活动,绝大多数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并常常要通过耗费时间和资源的试错过程来发现它们。(kasper,2000;Rosenberg,1998) • 在传统的制度中,信息搜寻的必要开支和其它交易成本如果高得无法承受,则创新甚至都无法想象。 • 创投机制保护了共同体内的各方的产权,从而建立了信任和关系契约,使得有激励处理较不清晰的信息,信息搜寻的活动区域活跃,成功成为可能。
什么是创业投资 •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又称风险投资,是指对创建期或高速成长期的有巨大风险性的企业或产品、无形资产进行股权,准股权和债权的投资,以期获得高额回报。 • 创业资本依组织程度分有:个人风险资本(Angels,天使资本,19世纪末)、非专业管理的机构资本(保险公司和控股公司,20世纪前叶)和专业化管理的机构资本,即创业投资基金(1946)。 • 创业投资不同于普通投资(贷款、买卖股票、不动产)
创业投资的实质 • “venture”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risk)不同。 • “风险”(risk)没有主动的成分,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中所遇到的、不可预测又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 • 与“风险”(risk)相反,“venture”则有一种主动的意思,不仅指人们从事其它活动时伴随的不可避免的风险,还指一种主动地承担风险的行为。
“企业家”与“创业家” • “企业家”:在已有企业组织框架内,以某种特定的市场营销模式组织生产经营与市场销售,从而为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的阶层; • “创业家”:必须亲自构建企业的组织制度体系。或白手起家创建新企业,或将一个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重新创建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企业。
“创业”与“创新” • 熊彼特:所谓“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它包括: 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数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可见,“创新” 本质上是通过自变量的新组合求得“最大函数值”;“创业”则必须建立起新的“函数式”。
创业投资的特征 • 私募权益投资方式 • 高风险性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今为20%-30% • 高收益性 成功的风险投资收益率高达10倍以上 • 高专业化和程序化 严格按照企业生命周期进行阶段投资
概念 形成 经营模式/样品完成 建立经营基础 上市公司活动 扩大经营规模 上市/ 并购 风险投资与企业发展 挂牌后 上市招股 上市前投资 拓展/资金增长 初期投资 种子 投资银行功能 创投功能 孵化功能 企业发展历程
创业资本成为新经济的最重要力量 英国对1984-1996受到创业基金支持的15409家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创业资本作出了三大重要贡献:1.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受创业资本支撑的企业,其就业岗位增长率为24%,是FT-ST100企业的3倍。2. 促进经济增长。受创业资本支撑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为40%,是构成FT-ST100企业的2倍。利润增长率是FT-SE100企业的3倍。出口增长率为44%,而全国平均只有8%。3. 扶持与辅导新兴企业成长与壮大并推动其上市,给资本市埸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美国风险企业对经济的贡献 • 在2000年, 风险企业—Venture Backed Company • 创建了1250万的就业机会 • 其中50%以上是制造业或零售业 • 如果将风险企业的带动的就业计算在内, 新增工作岗位为 2700万 • 对GDP的贡献近 1100亿美元 • 缴纳联邦税 588 亿美元 • 出口创汇 217 亿美元 • R&D 支出 1573亿美元
美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 1946年,世界第一个创业投资公司ARD成立,开创了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创业投资方式; •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触动了美国发展高科技的决心,为了克服资金不足的障碍,1958年,国会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案》,成立小企业局,给予小企业优惠的信贷支持。 • 1958~1969年,出现第一次创投高潮;但1969年美国提高了长期资本收益税至49%,创业投资活动萎缩,1975年只有0.1亿美元;1978年,美国终于降低税率至28%; • 进入80年代后,创业投资基金高速成长,养老基金取代个人和其它机构成为创业资本的主体,1992年后的经济复苏再次带来创业投资的新高峰。(如下图)
续 • 资金来源多元化。美国有600多家创投公司,超过500亿美元的资金,70年代末,美国允许5%的养老基金进入,机构投资者成为主体。美国绝大部分的创业资本是私人创业投资公司筹集,以民间资本的形式运营的。 • 有限合伙公司在美国创业投资公司中占主导地位;近期已接近80%; • 创业投资的行业分布集中在新兴产业。在计算机软硬件、生物技术、医药、通讯等行业的投资占90%以上; • 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成长阶段和扩充阶段。(如图)
续(二) • 创业投资除培植新兴企业外,也为处于破产边缘的老企业提供资金(Turnaround),使其获得新生,通常以企业合并(Consolidation)和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LBO)方式进行; • 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NASDAQ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为创业资本的退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创业投资的期限较长。美国创业投资基金对一家公司的投资年限大约为3~5年,经营时间不足5年的公司占51%; • 创业资本具有较高的回报。1991~1996年,年平均回报率为29%,是股票投资的2倍。
影响创业投资的因素 Policy Market 政府政策 资本市场 风险资本回报 工业状况 技术 企业家 投资者
创业投资的评估 • 评估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在这里,不作详细阐述,但很重要; • 创业投资公司在进行评估时,会使用一组变量作为判定的指标,这些指标的全面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是反映创业企业投资成败的关键之一。 (如下图)
创业投资的资金筹集 • 政府资金:财政优惠贷款(含财政拨款、财政贴息贷款)、政府担保的各类银行贷款、政府订货、政府直接R&D资金; • 非政府资金:退休基金、养老基金、大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保险公司、捐赠基金、富有的个人和家庭; • 在美国,资金来源前三位分别是:养老基金38%,捐赠基金22%,银行与保险公司18%;
融资方式之一:政府直接投资 • 容易导致职能越位 • 受“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范式影响,认为“既然高技术产业是风险事业,民间资本不敢冒险,就理应由政府来承担”。 • 1991年3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指出:“有关部门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可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此后,有关部门和开发区掀起设立“创投机构”的热潮。但这次热潮中涌现的国有独资“创投机构”几乎全部失败。
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计划的教训 • SBIC是1958年按美国政府意志兴办的,到1988年,SBIC管理的创业资本降到1%,遭到了彻底失败。 • 原因一:政府以4倍的杠杆放贷,为中小企业投资提供了寻租的机会;政府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用于创业投资,从一侧面也可看出,政府的监管能力是多么有限! • 原因二:SBIC计划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错误的假定,认为政府能够判别向哪个企业项目投资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原因三:SBIC计划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又缺乏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创业投资人才,因而造成管理不善和严重亏损。
政府为何有义务参与创投体制建设 单纯依靠市场配置创业资本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方面,创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险和权利义务高度不对称的投资; 另一方面,创业投资是一种具有重要外部经济性的投资。 政府运用指令性规则本身并非问题,成为问题的是政府运用这种干预的频率和密度(Kasper,2000)
国际公认的政府在创投中的职能定位 • 通过对创业事业的支持,间接促进创投发展 • 通过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创投领域 • 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促进创业投资组织化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通畅的退出渠道
融资方式二:贷款方式 • 无法与创业企业共担风险 • 85年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科技贷款的信托投资公司(中创),实践表明并不适于作创投。 • 89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先后开办科技贷款,90年中国银行甚至设立了“科技贷款项目”。但因风险-收益不对称而失败。 • 9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仍进一步将“风险投资”作为“大幅度增加科技贷款规模”措施,成立“中经担”来为科技贷款提供担保。结果是“中经担”无法“担”。
融资方式三:私募或公募 一种较为理想的创业投资的成长方式
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 对创业投资家来说,一个清晰的退出路线是最后胜利的保证,创业资本的投资成功与否,退出是关键; • 创业投资家与创业家的关系十分微妙。从经济学与博弈论的观点,两者是一种在博弈关系下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双方只有友好合作,才能达到博弈的均衡。 • 创业投资家的本行不是拥有企业,而是象经营商品一样经营企业,使其增值,尽快变现。
退出方式之一:IPO • 在美国,IPO是创业资本最常用的退出方式,大约有30%的资本采用此方式。 • 优点 1. IPO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业绩的一种确认,表明证券市场开始接纳; 2. IPO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容易受公司管理层的欢迎; 3. 一般而言,IPO可以让卖家赚更多的钱; 4. IPO公司获得了证券市场上持续的筹资渠道; 5. 上市公司信誉好,也比较容易招募到人才,并可用期权激励;
退出方式之二:出售和回购 • 对创业投资家来说,出售可以立即收回现金,也可以使投资家完全退出; • 股票回购是一个备用方法,当投资不是很成功时采用。有MBO、ESOP和期权(包括Puts 和Call)三种主要途径;
退出方式之三:青苗方式 • 即将创业企业出售该行业内的其它公司继续“孵化”。一方面,创业投资公司可以收到一笔钱,达到退出目的,另一方面,有心者可以较小的代价、较少的时间发展新产业、新项目。 • 此方式最适合中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公司,实现结构调整的目的。
退出方式之四:清算 • 相当比例(约占70%)的创业投资不很成功,越是早期阶段的投资,失败的比例越高,因此,一旦确认“孵化公司”处于Living Dead ,就要果断清理、退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据研究,清算方式退出的投资占总投资的32%,一般仅能收回原投资总额的64%(Ruhnka,1992)。
退出方式之五: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 • 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取得实质上的控股权后,将自己的资产通过反向收购注入,实现间接上市,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退出; • 方式有:二级市场收购、协议收购、投资机构控股,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