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土 牛 地 界

土 牛 地 界. 班級 114. 座號 42. 簡鄀窈. 由來. 清朝時,石岡鄉西部有朴子籬社拍宰海平埔族人,地名就以朴子籬稱呼。當時土牛地區住了一些平埔族人,過了大甲溪有泰雅族人,也常在這個地區出入,漢人開墾的範圍越來越接近原住民的生活區。有些人冒險進入原住民的活動地區開墾,雙方不時發生衝突。 當時地方官彰化知縣 -- 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奉令在現在土牛國民小學西方挖築一條大溝,在溝的一旁,堆築了十九個土牛堆,並豎立石碑,做為漢人與原住民開墾耕作的地界,禁止漢人越界開墾。後來這個地方就叫做土牛莊,後來稱為土牛村. 結果.

reid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土 牛 地 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土 牛 地 界 班級114 座號42 簡鄀窈

  2. 由來 清朝時,石岡鄉西部有朴子籬社拍宰海平埔族人,地名就以朴子籬稱呼。當時土牛地區住了一些平埔族人,過了大甲溪有泰雅族人,也常在這個地區出入,漢人開墾的範圍越來越接近原住民的生活區。有些人冒險進入原住民的活動地區開墾,雙方不時發生衝突。 當時地方官彰化知縣--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奉令在現在土牛國民小學西方挖築一條大溝,在溝的一旁,堆築了十九個土牛堆,並豎立石碑,做為漢人與原住民開墾耕作的地界,禁止漢人越界開墾。後來這個地方就叫做土牛莊,後來稱為土牛村

  3. 結果 漢人與原住民在官方的監督下,雙方可能真的和平相處一段時間,但富有冒險犯難,刻苦奮鬥精神的漢人,離鄉背景來台灣開創天下,人數越來越多,土地的需求量自然增加。眼見大甲溪沿岸,那麼多肥沃而平坦的土地,怎肯罷休,拓荒大軍,還是一步一步往東勢、新社一帶推進。隨著時間的推移,草原荒地變成農田、果園和住宅,土牛溝有些被填平,有些做為引水灌溉的水圳,土牛堆也被彌平了,只留下土牛地界碑,為歷史做見證

  4. 實行情況 I 十七世紀開始,原住在中國東南沿海、以稻米為主食的漢人開始進入臺灣開墾,為了取得耕作所需土地,與平埔族展開接觸。由於漢人與平埔族的土地轉讓衍生許多糾紛,而且平埔族的土地流失嚴重,清朝官方曾經樹立石碑與堆置土牛,禁止漢人跨越政府設置的族群界線。 這個保障平埔族土地權利的方案,於清乾隆25年﹙1760﹚開始執行。依據清朝政府的規劃,「生番在內、漢民在外,熟番間隔於其中。」透過這種三層制族群分布,政府期待熟番在隔絕生番、漢人的工作上,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5. 實情情況 II 透過撥派熟番長駐守隘以及巡視花費鉅資興建的邊界工程--土牛界,政府希望熟番能外禦生番、內防漢人,阻絕漢人向生番界的擴展。 清乾隆55年﹙1790﹚之後,依據清朝政策,土地可分為舊番界﹙土牛、土牛溝﹚以西之地;舊番界與新番界之間之地;新番界以東之地。如下圖所示       舊番界      新番界         │        │           │    漢墾區  │ 熟番保留區  │ 隘墾區  生番地         │         │        │

  6. 現存石碑 目前所知最著名者,台中縣石岡鄉「土牛國民小學」中有一塊,而據說過去石牌地區也有許多塊,但歷經流離現知存有兩塊,一塊幾經流浪,當過鋪路板,最後流落在石牌派出所院子圍牆內;另一塊則不知何故與一堆石碑立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土牛「民番地界碑」原來樹立在劉美德屋後稻田裡,後因位置不顯著,村民本建議遷至豐勢路旁,但怕妨礙交通,再遷至土牛國小東北方的大土推上,但因位置偏僻,外人參觀至為不便,最後遷至現址。而北投石牌的「漢番界碑」也是為了排解漢人與凱達格蘭祖先的地界糾紛而設立的標記,據說原來一塊在目前振興育幼院附近,一塊在原石牌火車站附近。

  7. 碑文內容 石碑上的碑文如下: 奉建勘定地界 勘定朴子籬處 南北計長貳百捌拾伍丈伍尺 共堆土牛壹抬玖個 每土牛長貳丈 底闊壹丈 高捌尺 頂闊陸尺 每溝長壹拾伍丈 闊壹丈貳尺 深陸尺 永禁民人逾越私墾 乾隆貳拾陸年正月 日 彰化知縣 張 立

  8. 資料出處 http://teacher.sljh.tp.edu.tw/t415/peitoe/SHIPAI.HTM http://teacher.sljh.tp.edu.tw/t415/peitoe/SHIPAI.HTM http://m1.tmes.tcc.edu.tw/~memes/xoops/modules/myalbum/viewcat.php?cid=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