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20 Views
第 10 章 其他参数的测量.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10.2. 建筑光环境的测量. 10.3. 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噪声的度量. 声压、声强、声功率. 声压 p : 有声波时,介质中的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值, Pa 声强 I : 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 W/m 2. 声功率 W : 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射出的总声能, W.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声压级 L p. 声强级 L I. 参考声压, 5 10 -5. 声功率 L W.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E N D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10.2 建筑光环境的测量 10.3 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噪声的度量 • 声压、声强、声功率 • 声压p: 有声波时,介质中的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值,Pa • 声强I: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W/m2 • 声功率W: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射出的总声能,W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 声压级Lp • 声强级LI 参考声压,510-5 • 声功率LW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 等响曲线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 计权网络 • 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身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 C计权网络:在整个可听范围内几乎不衰减,模拟人耳对85方以上的听觉效应 • B计权网络:介于A、C计权网络之间,很少使用 • D计权网络:用于测量航空噪声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 计权网络 • 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身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 C计权网络:在整个可听范围内几乎不衰减,模拟人耳对85方以上的听觉效应 • B计权网络:介于A、C计权网络之间,很少使用 • D计权网络:用于测量航空噪声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测量噪声的主要仪器 • 声级计 声级计工作原理图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测量噪声的主要仪器 • 声级计 声级计工作原理图 • 使用应知 每次测量前后或测量进行中必须用声级计的校准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建筑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 建筑环境噪声的测量 • 应分昼间和夜间两部分进行,具体测量时间根据测量目的确定; •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需在有雨、雪的条件下测量时,应在报告中给出说明); • 测量过程中保持窗户开启。风速超过5m/s应停止测量; • 测点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距地板1.2m~1.5m,离窗户约1.5m; • 测量数据一般用统计噪声级或等效连续A声级(LAeq)表示,计算累计分布声级L10、L50、L90、Leq的算术平均值、最大值及标准偏差,确定环境噪声污染情况。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建筑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 城市区域或交通环境噪声的测量 • 应分昼间和夜间两部分分别进行,具体测量时间应根据测量目的确定; •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 城市区域测点应选在受影响者的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1米,传声器高于地面1.2m以上的噪声影响敏感处; • 要普查测量的城市分成等距离网格,测量点设在每个网格中心,网格数不应少于100个; • 交通环境监测在每两个交通路口之间的交通线上选择一个测点,测点设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离马路20cm; • 测量数据统计处理同建筑环境噪声测量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公共场所环境噪声的测量 • 测点选择 • 较小的公共场所(小于100m2)在室中央取一点为监测点; • 较大场所(大于100m2)应从声源(或一侧墙壁)中心划一直线至对侧墙壁中心,在此直线上取均匀分布的三点为监测点; • 传声器离地面高1.2m,与操作者距离0.5m左右,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 • 测试时间 • 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店),测量时间为营业前30min,营业后30min,营业结束前30min; • 旅店业、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医院候诊室、公共交通等候室、公共交通工具均在营业后60min测量。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测量目的 • 检验实际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 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 确定是否需要对照明进行改装或维修 • 测量内容 • 工作面上各点的照度; • 工作面上各点的采光系数; • 室内各表面,包括灯具和家具设备的亮度; • 室内主要表面的反射比,窗玻璃的透射比; • 灯光和室内表面的颜色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光环境参数 • 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并引起人眼对光的感觉量 • 发光强度 光源在空间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 • 照度 投射到被照面的光通量与被照面面积之比,单位:lx,表示被照面上光的强度 • 亮度 发光体在人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单位nt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光环境测量仪器 • 照度计 • 工作原理 核心 照度计原理图 1-光传感器; 2-运算放大器;3-定标电阻; 4-换挡及反馈电阻; 3-数字显示仪表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性能要求 • 用于测量公共照度计量程下限不大于1Lux,上限大于5000Lux • 指针式照度计示值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8%,年变化率不超过5% • 照度计示值为满量程的2/3以上时,照射2min后的示值与在此照度下再继续照射10min的示值之比相对变化不得超过±3% • 在恒定照度下照度计的指示值与遮光30min后再曝光的指示值相对变化不大于2%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光环境测量仪器 • 亮度计:遮筒式亮度计,透镜式亮度计 • 工作原理 遮筒式亮度计原理图 透镜式亮度计原理图 1-物镜; 2-光阑;3-带孔反射镜;4-光电倍增管; 5-反射镜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建筑光环境测量方法 • 照度测量 • 普通房间照明照度测量的测点布置 • 在室内或工作区平面布置2.0~4.0m(小面积房间可取1.0m)正方形网格,并作测点记号; • 网格边线一般距房间各边0.5m~1.0m; • 走廊、通道、楼梯等处在长度方向中心线上按1.0~2.0m间隔布置测点; • 局部照明时,测点布置在需照明的地方; • 当测量场所狭窄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点; • 测点高度可按需要取规定高度,一般为距地0.8m的水平面,走廊和楼梯应为地面或距地面为0.15m以内的水平面。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普通公共场所整体照明照度测量的测点布置 • 一般房间取5个点(每边中点和室中心各1个点); • 影剧院、商场等大面积场所的测量可用等距离布点法,一般以每100m2布10个点为宜; • 狭小场所或有特殊需要的局部照明情况下,可测内有代表性的一点; • 测量测定面的高度为地面以上0.8 m~0.9m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照明房间照度测量的其它要求 • 多点测量应根据各点测定值求出平均照度,必要时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点的位置; • 整体测量时,根据需要点燃必要的光源,排除其他无关光源的影响; • 局部照明测量时,整体照明的灯光的启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在测定结果中注明; • 测定开始前,白炽灯至少开5min,气体放电灯至少开30min; • 应注意避免测定者的位置和服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建筑采光的照度测量 • 测量面高度及走廊、通道、楼梯布点同照明房间; • 测点应位于建筑物的二个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相交的位置,或根据需要选室内代表区,及整个室内等间距布点; • 测点水平间距一般2.0~4.0m,小房间可取0.5~1.0 m,距墙或柱的距离0.5~1.0m; • 单侧采光时应在距内墙1/4进深处设一测点, 双侧采光时应在横剖面中间设一测点; • 应在全阴天、照度相对稳定时段内测量,一般为10:00~14:00; • 测量时应关闭人工照明; • 应防止测试者人影和其他各种因素对测量影响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来源 • 物理性污染 由物理因素(电磁辐射、噪声、振动、不舒适的温度、风速、照明等)引起的污染 • 化学性污染 由化学物质(甲醛、苯系物、氨气、氡、悬浮颗粒物等)引起的污染 • 生物性污染 • 由生物污染因子(细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有机成分等)引起的污染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来源 • 物理性污染 由物理因素(电磁辐射、噪声、振动、不舒适的温度、风速、照明等)引起的污染 • 化学性污染 由化学物质(甲醛、苯系物、氨气、氡、悬浮颗粒物等)引起的污染 • 生物性污染 • 由生物污染因子(细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有机成分等)引起的污染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空气中气体污染物的测量 • CO和CO2的测量 • 主要方法 不分光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间接冷原子吸收法 • 不分光吸收式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红外气体分析器原理图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甲醛的测量 • 主要方法 酚试剂比色法、乙酰丙酮分光度法 • 氮氧化物的测量 • 主要方法 化学发光法、库仑滴定式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度法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量 • 主要方法 气相色谱法 • 气相色谱仪 • 基本组成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和纪录系统 气源 气体净化 气体流速控制测量气流的流量计、压力表 进样器 汽化室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量 •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流程示意图 1-分子筛脱水管 2-固定限流器 3-流量控制器 4-稳压器5-进样口 6-色谱柱 7-检测器 8-电子部件 9-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