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 10 章 其他参数的测量

第 10 章 其他参数的测量.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10.2. 建筑光环境的测量. 10.3. 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噪声的度量. 声压、声强、声功率. 声压 p : 有声波时,介质中的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值, Pa 声强 I : 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 W/m 2. 声功率 W : 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射出的总声能, W.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声压级 L p. 声强级 L I. 参考声压, 5 10 -5. 声功率 L W.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reil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0 章 其他参数的测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0章 其他参数的测量

  2. 10.1 环境噪声的测量 10.2 建筑光环境的测量 10.3 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3.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噪声的度量 • 声压、声强、声功率 • 声压p: 有声波时,介质中的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值,Pa • 声强I: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W/m2 • 声功率W: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射出的总声能,W

  4.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 声压级Lp • 声强级LI 参考声压,510-5 • 声功率LW

  5.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 等响曲线

  6.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 计权网络 • 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身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 C计权网络:在整个可听范围内几乎不衰减,模拟人耳对85方以上的听觉效应 • B计权网络:介于A、C计权网络之间,很少使用 • D计权网络:用于测量航空噪声

  7.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 计权网络 • 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身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 C计权网络:在整个可听范围内几乎不衰减,模拟人耳对85方以上的听觉效应 • B计权网络:介于A、C计权网络之间,很少使用 • D计权网络:用于测量航空噪声

  8.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测量噪声的主要仪器 • 声级计 声级计工作原理图

  9.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测量噪声的主要仪器 • 声级计 声级计工作原理图 • 使用应知 每次测量前后或测量进行中必须用声级计的校准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10.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建筑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 建筑环境噪声的测量 • 应分昼间和夜间两部分进行,具体测量时间根据测量目的确定; •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需在有雨、雪的条件下测量时,应在报告中给出说明); • 测量过程中保持窗户开启。风速超过5m/s应停止测量; • 测点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距地板1.2m~1.5m,离窗户约1.5m; • 测量数据一般用统计噪声级或等效连续A声级(LAeq)表示,计算累计分布声级L10、L50、L90、Leq的算术平均值、最大值及标准偏差,确定环境噪声污染情况。

  11.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建筑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 城市区域或交通环境噪声的测量 • 应分昼间和夜间两部分分别进行,具体测量时间应根据测量目的确定; •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 城市区域测点应选在受影响者的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1米,传声器高于地面1.2m以上的噪声影响敏感处; • 要普查测量的城市分成等距离网格,测量点设在每个网格中心,网格数不应少于100个; • 交通环境监测在每两个交通路口之间的交通线上选择一个测点,测点设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离马路20cm; • 测量数据统计处理同建筑环境噪声测量

  12. 10.1环境噪声的测量 • 公共场所环境噪声的测量 • 测点选择 • 较小的公共场所(小于100m2)在室中央取一点为监测点; • 较大场所(大于100m2)应从声源(或一侧墙壁)中心划一直线至对侧墙壁中心,在此直线上取均匀分布的三点为监测点; • 传声器离地面高1.2m,与操作者距离0.5m左右,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 • 测试时间 • 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店),测量时间为营业前30min,营业后30min,营业结束前30min; • 旅店业、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医院候诊室、公共交通等候室、公共交通工具均在营业后60min测量。

  13.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测量目的 • 检验实际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 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 确定是否需要对照明进行改装或维修 • 测量内容 • 工作面上各点的照度; • 工作面上各点的采光系数; • 室内各表面,包括灯具和家具设备的亮度; • 室内主要表面的反射比,窗玻璃的透射比; • 灯光和室内表面的颜色

  14.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光环境参数 • 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并引起人眼对光的感觉量 • 发光强度 光源在空间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 • 照度 投射到被照面的光通量与被照面面积之比,单位:lx,表示被照面上光的强度 • 亮度 发光体在人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单位nt

  15.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光环境测量仪器 • 照度计 • 工作原理 核心 照度计原理图 1-光传感器; 2-运算放大器;3-定标电阻; 4-换挡及反馈电阻; 3-数字显示仪表

  16.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性能要求 • 用于测量公共照度计量程下限不大于1Lux,上限大于5000Lux • 指针式照度计示值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8%,年变化率不超过5% • 照度计示值为满量程的2/3以上时,照射2min后的示值与在此照度下再继续照射10min的示值之比相对变化不得超过±3% • 在恒定照度下照度计的指示值与遮光30min后再曝光的指示值相对变化不大于2%

  17.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光环境测量仪器 • 亮度计:遮筒式亮度计,透镜式亮度计 • 工作原理 遮筒式亮度计原理图 透镜式亮度计原理图 1-物镜; 2-光阑;3-带孔反射镜;4-光电倍增管; 5-反射镜

  18.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建筑光环境测量方法 • 照度测量 • 普通房间照明照度测量的测点布置 • 在室内或工作区平面布置2.0~4.0m(小面积房间可取1.0m)正方形网格,并作测点记号; • 网格边线一般距房间各边0.5m~1.0m; • 走廊、通道、楼梯等处在长度方向中心线上按1.0~2.0m间隔布置测点; • 局部照明时,测点布置在需照明的地方; • 当测量场所狭窄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点; • 测点高度可按需要取规定高度,一般为距地0.8m的水平面,走廊和楼梯应为地面或距地面为0.15m以内的水平面。

  19.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普通公共场所整体照明照度测量的测点布置 • 一般房间取5个点(每边中点和室中心各1个点); • 影剧院、商场等大面积场所的测量可用等距离布点法,一般以每100m2布10个点为宜; • 狭小场所或有特殊需要的局部照明情况下,可测内有代表性的一点; • 测量测定面的高度为地面以上0.8 m~0.9m

  20.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照明房间照度测量的其它要求 • 多点测量应根据各点测定值求出平均照度,必要时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点的位置; • 整体测量时,根据需要点燃必要的光源,排除其他无关光源的影响; • 局部照明测量时,整体照明的灯光的启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在测定结果中注明; • 测定开始前,白炽灯至少开5min,气体放电灯至少开30min; • 应注意避免测定者的位置和服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1. 10.2建筑光环境测量 • 建筑采光的照度测量 • 测量面高度及走廊、通道、楼梯布点同照明房间; • 测点应位于建筑物的二个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相交的位置,或根据需要选室内代表区,及整个室内等间距布点; • 测点水平间距一般2.0~4.0m,小房间可取0.5~1.0 m,距墙或柱的距离0.5~1.0m; • 单侧采光时应在距内墙1/4进深处设一测点, 双侧采光时应在横剖面中间设一测点; • 应在全阴天、照度相对稳定时段内测量,一般为10:00~14:00; • 测量时应关闭人工照明; • 应防止测试者人影和其他各种因素对测量影响

  22.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来源 • 物理性污染 由物理因素(电磁辐射、噪声、振动、不舒适的温度、风速、照明等)引起的污染 • 化学性污染 由化学物质(甲醛、苯系物、氨气、氡、悬浮颗粒物等)引起的污染 • 生物性污染 • 由生物污染因子(细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有机成分等)引起的污染

  23.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来源 • 物理性污染 由物理因素(电磁辐射、噪声、振动、不舒适的温度、风速、照明等)引起的污染 • 化学性污染 由化学物质(甲醛、苯系物、氨气、氡、悬浮颗粒物等)引起的污染 • 生物性污染 • 由生物污染因子(细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有机成分等)引起的污染

  24.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空气中气体污染物的测量 • CO和CO2的测量 • 主要方法 不分光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间接冷原子吸收法 • 不分光吸收式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红外气体分析器原理图

  25.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甲醛的测量 • 主要方法 酚试剂比色法、乙酰丙酮分光度法 • 氮氧化物的测量 • 主要方法 化学发光法、库仑滴定式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度法

  26.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量 • 主要方法 气相色谱法 • 气相色谱仪 • 基本组成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和纪录系统 气源 气体净化 气体流速控制测量气流的流量计、压力表 进样器 汽化室

  27. 10.3室内空气品质的测量 • 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量 •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流程示意图 1-分子筛脱水管 2-固定限流器 3-流量控制器 4-稳压器5-进样口 6-色谱柱 7-检测器 8-电子部件 9-计算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