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60 Views
围手术期病人的输血治疗. 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委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 江朝富. 输血治疗曾经是促进外科学发展的三大要素(麻醉、无菌术、输血)之一; 围手术期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变化,输血治疗十分重要; 据美国统计,围手术期输血占总输血量的 66% ,广州各大医院手术室输血占总用血量的 55-65% 。. 主要内容. 手术前的输血治疗; 手术中的输血治疗; 手术中的大量输血; 手术后的输血治疗; 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风险; 无血手术; 小结。. 手术前的输血治疗.
E N D
围手术期病人的输血治疗 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委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 江朝富
输血治疗曾经是促进外科学发展的三大要素(麻醉、无菌术、输血)之一;输血治疗曾经是促进外科学发展的三大要素(麻醉、无菌术、输血)之一; • 围手术期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变化,输血治疗十分重要; • 据美国统计,围手术期输血占总输血量的66%,广州各大医院手术室输血占总用血量的55-65%。
主要内容 • 手术前的输血治疗; • 手术中的输血治疗; • 手术中的大量输血; • 手术后的输血治疗; • 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风险; • 无血手术; • 小结。
手术前的输血治疗 • 术前疾病本身引起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病、低蛋白血症、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尽可能在术前给与适当纠正; • 外科医师必须在术前正确估价患者术中失血的耐受性和失血量。
在2010.6.柏林ISBT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L.T.Goodnough等报道:在2010.6.柏林ISBT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L.T.Goodnough等报道: • 经电镜手术的病人35%在入院时检查Hb<13g/dl,而且这些病人大部分是女性,有1/3是缺铁性贫血。
1、贫血: 术前合并有贫血的患者,必须考虑病人的心肺功能和Hb的水平。 (1)健康或无心肺疾患的低危人群应为70g/L; (2)有心肺疾患的病人,能耐受的最低Hb100g/L;
(3)无论何种病人,Hb<70g/L时均有可能出现组织缺氧的危险,应输入红细胞悬液。(3)无论何种病人,Hb<70g/L时均有可能出现组织缺氧的危险,应输入红细胞悬液。 (4)如病人活动性出血原因不明,应同时进行手术和输血治疗。
Gruson 等人研究认为,老年性髋关节置换病人中,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和手术后长期发病率、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相关; • 手术前贫血和输血治疗的关系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和手术后感染率的增加。
Halm等人认为,由于手术前贫血增加围手术期的输血风险,所以,对手术前贫血病人进行检查、诊断和应用铁剂、B12、叶酸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纠正贫血是非常重要的。Halm等人认为,由于手术前贫血增加围手术期的输血风险,所以,对手术前贫血病人进行检查、诊断和应用铁剂、B12、叶酸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纠正贫血是非常重要的。
2、纠正血小板减少或凝血机制障碍: (1)可以输注浓缩血小板,使血小板>50-80×10*9/L; (2)出现微血管出血伴PT, APTT≥1.5倍/正常值,应输注FFP或凝血因子复合物。
3、低蛋白血症: 术前病人已有低蛋白血症时,应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4、积极治疗其它并发症:如休克、感染等。
手术中输血治疗 • 手术输血的目的; • 术中输血的指征; • 术中出血量的估计; • 术中输血的剂量和方法; • 减少术中输血的方法。
一、手术中输血的主要目的: 1、维持机体的氧供; 2、维持机体的止凝血功能; 3、维持机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
二、术中输血指征: 1、Hb在正常范围时,术中输血可按出血量决定: (1)出血量<总量的10%,无休克症状,不必输血; (2)出血量>总血量的20%,有早期休克症状,可输晶、胶和红细胞悬液;
(3)出血量≥总血量的30%,有明显休克症状,可以输全血;(3)出血量≥总血量的30%,有明显休克症状,可以输全血; • (4)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出血量>40%血容量,需要及时扩容,进行成分输血治疗。
2、国家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规定--红细胞输注适应症:2、国家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规定--红细胞输注适应症: (1)Hb>100g/L,可以不输; (2)Hb<70g/L的急性贫血患者,应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 (3)当Hb在70~100g/L,应根据患者的代偿能力决定输血。
3、美国麻醉协会(ASA)2006年提出的红细胞输注适应症:3、美国麻醉协会(ASA)2006年提出的红细胞输注适应症: (1)Hb<60g/L的急性贫血,应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 (2)Hb>100g/L,不必输血; (3)Hb在60~100g/L之间,应根据病情决定输血。
三、术中出血量的估计: 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估计,见表1;
根据病人的皮肤和粘膜颜色,休克指数(SI),可以快速粗略估计出血量:SI=HR/BPs 正常值0.5-0.7 (详见表2)
表2 SI与失血量的关系 SI 估计出血量 1.0 1000ml 1.5 2000ml 2.0 >3000ml
2、根据吸引瓶的血量、纱布及手术单上的吸血量估计;2、根据吸引瓶的血量、纱布及手术单上的吸血量估计; • 3、根据实时检测的HCT, Hb的值,计算出血量。
四、术中输血的剂量和方法 1、成分输血的剂量: (1)红细胞悬液:70kg体重成人输注200ml可使Hb升高约5g/L。婴儿输注10ml/kg,升高约30g/L;
(2)新鲜冰冻血浆(FFP):初次输注15ml/kg左右,多数凝血因子水平上升约25%-50%;(2)新鲜冰冻血浆(FFP):初次输注15ml/kg左右,多数凝血因子水平上升约25%-50%; (3)血小板:输注机采血小板1单位/㎡或手工血小板10单位,可提高血小板约12×10*9/L;
(4)冷沉淀: 输注1~1.5单位/10kg,可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0.5~1.0g/L。 (5)全血:适用于失血量大并有进行性出血病人。输注400ml,提高Hb约10g/L,或HCt 0.03。
2、输注方法: (1)首先用晶体液扩容; (2)在充分应用晶体液扩容后,补充胶体液,晶:胶为2:1或3:1; (3)FFP和冷沉淀融化后即输。
五、减少术中输血的方法 1、手术技能和手术设备的改进; 2、合理选择麻醉技术和选用止凝血药,如控制性降压、止血带、抑肽酶、立止血等的应用;
3、术前自身储血; • 4、术中稀释性自身输血; 5、血液回收技术。 应用血液回收设备。但在大出血时,要注意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血小板,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中大量输血 • 定义 • 输血治疗原则 •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大量出血的定义 1、在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 2、或在3小时内,输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50%以上; 3、或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损失血液1.5毫升(1.5ml/kg/min),持续20分钟。 ---Texbook of Blood Banking and Transfusion Medicine p449 2005;
国内文献报道: • 大量出血是指12-24小时内输入患者全身血容量以上的血液,输血速度>100ml/min以上; •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输血量≥患者血容量;或输注红细胞>10u;或1小时内输注红细胞4u。
在2010.6.柏林ISBT会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M.Levi报道:在2010.6.柏林ISBT会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M.Levi报道: • 大出血的定义有不同的标准被界定。一般认为,出血速度>200ml/h;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紊乱;或在3小时内输入悬浮红细胞>5u.
二、大量出血的处理原则 1、扩容: 大量出血的急救首先是补充血容量。在处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时,补充血容量比红细胞更重要。
2、正确应用成分输血: (1)按照病人HCt ,Hb检测指导输血,早期维持HCt 30%,Hb100g/L左右; (2)要严格按照病情变化、患者心肺代偿功能和血液供应条件调整用血。
3、治疗稀释性凝血障碍 由于大量输注晶、胶液体和红细胞,患者易发生稀释性凝血障碍。在处理过程,需要补充FFP ,血小板和冷沉淀等制剂。
三、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1、循环超负荷: (1)原因 心功能不全或有心功能不全潜在因素者; 虽心功能正常,输血速度过快,量过大; 低蛋白血症,或输入25%白蛋白过多。
(2)处理原则: 停止输血输液,减少静脉回流; 强心利尿; 应用血管扩张剂; 加强支持疗法。
2、凝血功能障碍(凝血病 coagulopathy): (1)原因 ①输入不含凝血因子液体和RBC大于一个循环量时,凝血因子水平降到原水平的37%;输入RBC20u可发生凝血病;
②血小板数量、质量下降; • ③失血性休克病人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2)诊断: 大量输血所致凝血病一直未有一致的诊断标准; 文献报道,认为凝血酶原标准单位(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率增加到1.5~1.8倍对照值,FIB<1g/L伴有创面出血增加者可以诊断。
(3)治疗原则: ①一般认为择期手术应用FFP或PLt预防术中凝血病是无益的; ②一旦诊断成立,首选FFP,短期内快速足量输入5~20ml/kg; ③如单用FFP不足时,可用浓缩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
④PLt<50×10*9/L,应补充血小板; ⑤其他凝血制品如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及重组Ⅻ因子(rⅫa)。 ⑥输注红细胞,维持Hb70-80g/L。
3、枸橼酸盐中毒及低钙血症 (1)原因: 当输血速度>150ml/min(成人)时,可使体内枸橼酸盐积聚产生枸橼酸盐中毒及低血钙。 (2)治疗: 10%葡萄糖酸钙0.5-1.0ml/100ml输入血,从另一静脉慢注。
4、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1)原因: 大量输入库存血液可使血钾升高;由于失血性休克,可致肾功能不全,引起代谢失调,产生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2)治疗: 在大量输血早期,如果出血停止,组织灌注改善,酸中毒可不需纠正; 如发生严重的代谢紊乱,则需要根据检验和临床表现进行及时处理。
5、低体温 (1)原因: ①快速、大量输入未经加温的冷藏血,可使受血者体温降低3℃或更高; ②代谢性酸中毒和低灌注。
(2)低体温的临床特点: • 降低枸橼酸和乳酸代谢; • 降低2,3-DPG再生能力; • 血小板功能障碍; • 药物代谢障碍; • 增加血液粘稠度; • 凝血功能紊乱,酸中毒,低灌注,心律失常等。
(3)治疗: ①一次输血1-3单位,量少、时间较长,不需要加温; ②凡是大量(5单位以上)、快速(大于50ml/min)时需要加温输注; ③加温时,可用专用加温设备或水浴箱。
关于Rh(D)阴性病人抢救输血 • 美国AABB出版的《输血医学操作指南》: 如果Rh(D)阴性患者需要输注大量红细胞,而库存Rh阴性、ABO配合的红细胞不足时,患者应该转换接受Rh阳性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