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69 Views
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规划教材. 建筑识图与构造. 变形缝. 主编 滕春 朱缨.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变形缝的概念与 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构造. 11. 1. 11. 2. 目录.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11.1.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概念. 1. 10.2 平屋顶的构造. 变形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 ( 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地震 ) 作用下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而人为地设置的构造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类型。.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2.
E N D
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规划教材 建筑识图与构造 变形缝 主编 滕春 朱缨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变形缝的概念与 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构造 11.1 11.2 目录 www.themegallery.com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11.1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www.themegallery.com
变形缝的概念 1 10.2 平屋顶的构造 • 变形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而人为地设置的构造缝。 •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类型。 www.themegallery.com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2 10.2 平屋顶的构造 • 1 伸缩缝(温度缝) •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也叫温度缝。伸缩缝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地面、屋顶全部断开。基础因埋在地下,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小,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采用20~30 mm,以保证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伸缩缝之间允许的最大距离与建筑的结构类型和屋面保温材料有直接关系。 www.themegallery.com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 伸缩缝设置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单墙方案,另一种是双墙方案,如图11.1所示。 • (1) 单墙方案伸缩缝两侧公用一道墙体,这种方案只加设一根梁,比较经济。但是墙体未能闭合,对抗震不利,在非震区可以采用。ai=t/2+ae。 • (2) 双墙方案伸缩缝两侧各有自己的墙体,各温度区段组成完整的闭合墙体,对抗震有利。但造价较高,插入距较大,在震区宜于采用。ai=t+ae。 www.themegallery.com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图11.1伸缩缝的设置方案 (a) 单墙方案;(b) 双墙方案 ae—变形缝宽度;ai—插入距;t—内墙厚 www.themegallery.com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 2沉降缝 • 当建筑物的地基承载能力差别较大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结构类型有较大差别时,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而破坏,故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垂直的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起,沿墙体、楼地面、屋顶等在构造上全部断开,相邻两侧各单元各自沉降、互不影响。 www.themegallery.com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 沉降缝宜设置在下列部位: • (1) 建筑平面转折部位; • (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 (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 (4) 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 (5) 建筑结构(或基础)不同类型交接处; • (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www.themegallery.com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 3防震缝 • 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缝叫做防震缝。防震缝一般设在结构变形敏感的部位,沿房屋基础顶面全高设置,其构造要求与伸缩缝相似,缝宽在50~70 mm之间,且为平缝。由于防震缝的缝隙较大,故在外墙缝处常用可伸缩的、呈V形或W形的镀锌铁皮或铝皮遮盖,盖缝条应满足牢固、防风和防水等要求。 www.themegallery.com
11.1 变形缝的概念与设置原则 •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依抗震设防烈度、房屋结构类型和高度不同而异。对多层砌体房屋来说,遇下列情况时宜设置防震缝: •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 m以上; • (2)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 (3) 房屋相邻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www.themegallery.com
变形缝的构造 11.2 11.2 变形缝的构造 www.themegallery.com
墙体变形缝 1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变形缝的构造处理既要保证其两侧的墙体自由伸缩、沉降或摆动,又要密封较严,以满足防风沙、防飘雨、保温、隔热和外形美观的要求,因此,在构造上对变形缝暴露在内侧和外侧的缝隙分别按内装修和外装修予以处理。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1伸缩缝 • 伸缩缝可做成平缝、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如图11.2所示。 图11.2墙体伸缩缝形式 (a) 平口缝;(b) 错口缝;(c)、(d) 企口缝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为防止外界自然条件对墙体及室内环境的侵袭,外墙伸缩缝内应填塞具有防水、保温和防腐性能的弹性材料。当缝口较宽时,外侧缝口还应用镀锌铁皮或铝片等金属调节片覆盖;内侧缝口通常用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木质盖缝条、金属片或塑料片遮盖,仅一边固定在墙上。内墙伸缩缝缝内一般不填塞保温材料,缝口处理与外墙内侧缝口相同。如图11.3所示。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3伸缩缝构造形式 (a) 外侧缝口;(b) 内侧缝口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2沉降缝 • 沉降缝一般兼起伸缩缝的作用,其构造与伸缩缝构造基本相同,只是调节片或盖缝板在构造上应保证两侧墙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能自由变形,如图11.4所示。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4沉降缝构造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3防震缝 • 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的构造基本相同。考虑防震缝宽度较大,构造上更应注意盖缝的牢固、防风、防雨等,寒冷地区的外缝口还须用具有弹性的软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填实,如图11.5所示。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5墙体防震缝构造 (a) 外墙转角;(b) 内墙转角;(c) 外墙平缝;(d) 内墙平缝 www.themegallery.com
楼地层变形缝 2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楼地层变形缝有地坪变形缝、地面(楼面)变形缝和顶棚变形缝,如图11.6~图11.8所示。其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一般贯通楼地面各层,缝内采用具有弹性的油膏、金属调节片、沥青麻丝等材料做嵌缝处理,地坪、地面(楼面)和顶棚应加设不妨碍构件之间变形需要的盖缝板,盖缝板的形式和色彩应与室内装修相协调。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6地坪变形缝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7地面变形缝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8顶棚变形缝 www.themegallery.com
屋顶变形缝 3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屋顶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楼地层的变形缝一致,缝内用金属调节片、沥青麻丝等材料做嵌缝和盖缝处理。 • (1) 同层等高不上人屋面一般是在缝两侧各砌半砖厚矮墙,并做好屋面防水和泛水构造处理,矮墙顶部用镀锌薄钢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盖缝,如图11.9所示。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9同层等高不上人屋面变形缝构造做法 (a) 铁皮罩式;(b) 盖板式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2) 同层等高上人屋面为便于行走,缝两侧一般不砌矮墙,应做好屋面防水,如图11.10所示。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10等高屋面筒板式变形缝构造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3) 不等高屋面的变形缝应在低侧屋面板上砌半砖矮墙,与高侧墙之间留出变形缝隙,并做好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矮墙之上可用从高侧墙上悬挑的钢筋混凝土板或镀锌薄钢板盖缝,如图11.11所示。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11不等高屋面的变形缝构造做法 www.themegallery.com
基础沉降缝 4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沉降缝处基础的做法:沉降缝底面以上的做法与伸缩缝的做法大同小异,但难度大、施工复杂、造价高,要将基础断开。一般可采取下列三种方法: • (1) 偏心基础(双墙式构造)如图11.12所示,将双墙下的基础大放脚断开留缝,垫层可不断开。这种做法施工简单、造价很低,但形成偏心基础,地基的反力不均匀,有可能向中间倾斜。仅适用于低矮、耐久等级低且地质较好的情况。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12偏心基础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2) 悬挑基础(挑梁式构造)图11.13所示为悬挑基础,为减少悬挑梁的荷载,被悬挑的梁及墙体应尽可能压缩截面尺寸和采用轻质材料。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13悬挑基础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 (3) 跨越基础(交叉式构造)图11.14所示为跨越基础,沉降缝两侧的墙下均设置基础梁,基础放脚均划分若干个段,并伸入另侧基础梁之下,两侧基础各自沉降自如、互不影响。这种做法受力明显、效果较好,但施工难度很大,造价也较高。 www.themegallery.com
11.2 变形缝的构造 图11.14跨越基础 www.themegallery.com
建筑识图与构造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