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0

第四章 MOS 逻辑集成电路

第四章 MOS 逻辑集成电路. 4.1 MOS 器件的基本电学特性 4.1.1 MOSFET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ed Transis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增强型(常关闭型). PMOS. 耗尽型(常开启型). MOSFET. 增强型(常关闭型). NMOS. 耗尽型(常开启型). D—— 漏极 Drain G—— 栅极 Gate S—— 源极 Source B—— 衬底 Bulk.

rena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MOS 逻辑集成电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MOS逻辑集成电路 4.1 MOS器件的基本电学特性 4.1.1 MOSFE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ed Transis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增强型(常关闭型) PMOS 耗尽型(常开启型) MOSFET 增强型(常关闭型) NMOS 耗尽型(常开启型)

  2. D——漏极Drain G——栅极Gate S——源极Source B——衬底Bulk 图4-1 NMOS结构示意图 压控四端有源器件 假设VG=0V时,栅氧化层中无电荷存在,则可通过对不同VG下器件能带分布的情况分析器件的工作原理。

  3. 图4-2 不同VG下NMOSFET能带分布

  4. 4.1.2 MOS器件的阈值电压Vth 阈值电压——使MOS器件沟道区进入强反型(s=2FB)所需的栅电压。 M-S系统 Si-SiO2系统 Si衬底 耗尽区电离电荷 (4-1)

  5. 式中 MS——栅与衬底的接触电位差 VBS——衬底与源之间的衬偏电压 S——衬底表面势 FB——硅衬底的体费米势 QSS——硅与SiO2界面的单位面积电荷量(C/cm2) QB0——零衬偏时SiO2下面耗尽层单位面积的电荷量(C/cm2) Qi——调沟离子注入时引入的单位面积电荷量 (C/cm2) Cox——单位面积的栅电容 VFB——平带电压  ——体效应因子(衬底偏置效应因子)

  6. C/cm2 (“+”——PMOS;“”——NMOS) (C/cm2) NSS=10101011 cm-2 F/cm2

  7. nI=1.51010cm-3 (测量值) MS=体材料的接触电势 栅材料的接触电势 (注:在此,接触电势为相对于本征Si而言)

  8. Si=11.9 0=8.85410-14F/cm

  9. 例4-1 已知:n+ Poly-Si 栅NMOS晶体管,栅氧厚度Tox=0.1m,NA=31015cm-3,ND=1020cm-3,氧化层和硅界面处单位面积的正离子电荷为1010cm-2,衬偏VBS=0V。 求:Vth, 解: NMOS衬底费米势:

  10. n+ Poly-Si栅接触电势: Poly-Si=0.56(V) 得: 单位面积氧化层电容: 耗尽层固定电荷:

  11. Si-SiO2界面电荷密度: 则:

  12. 体效应因子: 4.1.3 MOSFET的简单大信号模型参数 (1)非饱和区(vGSVth,vDS(vGS-Vth)) 详细推导见《晶体管原理》,在此列出表达式: (4-2) ——Sah方程,由C.T.Sah提出。见“Characteristics of MOSFET”,IEEE Trans. ED,Vol.ED-11,PP324-345,July,1964。

  13. —Si衬底沟道区表面迁移率 (适用于3-5mP阱CMOS工艺的SPICE MOS2模型参数) W —有效沟道宽度(栅长) L —有效沟道长度(栅宽) k=COX(A/V2) 称为导电系数 =(COXW)/L (A/V2) 称为跨导参数

  14. (2) 饱和区(vGSVth,vDS(vGS-Vth)) (4-3) 式中为沟道长度调制因子 (V-1) 5m硅栅P栅CMOS工艺典型值:

  15. 例4-2 已知:n+ Poly-Si栅NMOS晶体管宽长比W/L=100m/10 m,漏、栅、源、衬底电位分别为5V,3V,0V,0V。n=580cm2/Vs,其他参数与例4-1相同。 求:① 漏电流iDS。 ② 若漏栅源衬底电位分别为2V,3V,0V,0V,则IDS=?

  16. 解:① 由已知得: vGS=3V,vDS=5V,vBS=0V 而由例4-1得Vth=0.439V vDS=5V(vGS-Vth)=3-0.439=2.561(V) 器件工作在饱和区,则: (若不考虑沟道长度调制,IDS=0.629mA)

  17. ② 若vGS=3V,vDS=2V,vBS=0V,则 vDS=2V(vGS-Vth)=3-0.439=2.561V 器件工作在非饱和区:

  18. 4.1.4 MOSFET小信号参数 (1)跨导gm ——表示交流小信号时vGS对ids的控制能力(vDS恒定) 饱和区: (4-4)

  19. 非饱和区:(线性区) (4-5) (2)沟道电导gds ——表示交流小信号时,vDS对ids的控制能力(vGS恒定)。 饱和区: (4-6) =0,则?

  20. 非饱和区:(线性区) (4-7) (3) 品质因数0 ——表示开关速度正比于栅压高出阈值电压的程度,可作为频率响应的指标。 (4-8)

  21. 其中: (载流子从SD的渡越时间) 高速电路需gm尽可能大。 vGS,或Vth0,有利于电路速度提高。但另一方面: vGS vDS,电路功耗增大。 Vth逻辑摆幅,电路抗干扰能力下降。 应折中考虑。  100晶向的n型反型层(P型衬底)表面电子迁移率大于111晶向的迁移率,大约为111晶向P型反型层中空穴迁移率的3倍。所以,高速nmos电路多选择100晶向P型衬底。

  22. 4.5 MOS器件分类与比较 (1) MOS器件分类 MOSFET

  23. 图4-3 各类MOSFET符号与特性比较

  24. 图4-3 各类MOSFET符号与特性比较

  25. 图4-3 各类MOSFET符号与特性比较

  26. 图4-3 各类MOSFET符号与特性比较

  27. (2) Vth的比较 Vth= MS+2FB    Al栅: E-NMOS 0 + +  D-NMOS 0 + +  E-PMOS 0    D-PMOS 0    N+硅栅:E-NMOS 0 + +  D-NMOS 0 + +  E-PMOS 0    D-PMOS 0     +  +

  28. P+硅栅:E-NMOS 0 ++ +  D-NMOS 0 ++ +  E-PMOS 0 +   D-PMOS 0 +    + 在集成电路工艺中,通常需要对阈值电压进行调整,使之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此工序称为“调沟”。即向沟道区进行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以改变沟道区表面附近载流子浓度,与此相关的项用 表示。一般调沟用浅注入,注入能量在6080KeV左右;若异型注入剂量、能量较大,则可注入到体内,形成埋沟MOS(Buried-Channel MOS)。

  29. 单极器件 双极器件 少子器件 多子器件 流控器件 压控器件 4.1.6 MOS器件与双极型晶体管BJT的特性比较 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图4-4 双极与MOS器件输出特性曲线

  30. 4.2 NMOS逻辑IC 4.2.1 静态MOS反相器分类

  31. 图4-5 各类静态MOS反相器

  32.  静态MOS电路的特点 (1)可在直流电压下工作。 (2)当完成一个逻辑过程后,只要条件不变,其最终结果可长 时间以一种稳定状态保持下来。 (3)电路的线路形式可与同功能的双极型电路类似。

  33. 4.2.2 NMOS反相器 (1) 电阻负载 反相器静态特性通常用电压传输特性(V0Vi)来描述。可由负载的伏安特性、输入管特性及电源电压三要素导出。 由负载特性: (4-9) 则,其负载线方程: 图4-6 电阻负载反相器 (4-10)

  34. 可得:  (4-11) 图4-7 负载线方程曲线 图4-8 传输特性曲线

  35. 由传输特性曲线(图4-8)可见: (1)VOH=VDD (2)RL,VOL (3)RL,过渡区变窄 要使反相器性能,须有大阻值RL。 

  36. (2) 饱和负载反相器(E/E) 由图4-9所示,对于负载管TL: • TL始终处于饱和区,因此称为饱和负载反相器。 1)静态特性: ——包括输出特性、传输特性和直流噪声容限。 • 输出特性 反相器的输出特性考虑两个状态:开态(导通态: Ion、Von)和关态(截止态:Ioff、Voff)。 图4-9 E/E NMOS反相器

  37. 开态时,负载管TL: (4-12) 而: 即: (4-13)

  38. 可见,要使VOL,须有gmL«gmI,即:(W/L)L«(W/L)I。 其中 (4-14) 而输入管跨导: (4-15) 

  39. 关态时,截止电压Voff即输出高电平。忽略Ioff,有:关态时,截止电压Voff即输出高电平。忽略Ioff,有: (4-16) 则,与式4-13联立,得: (4-17) 或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相器导通时,TL、TI都导通,输出低电平VOL,并由两管得跨导之比决定—— 有比电路。 区分有比电路和无比电路的一个简单方法: 如输出低电平时输入管和负载管都导通,为有比电路,反之则为无比电路。

  40. 传输特性 根据如前所述方法由电源电压、负载管伏安特性和输入管特性可确定 E/E NMOS反相器传输特性曲线如图 4-9示。 定义: 图4-9 E/E反相器传输特性曲线 (4-18) 则 (4-19) R,VOL,过渡区。

  41. ? 直流噪声容限(或指定噪容) 要使反相器抗干扰能力强,就须: ·其逻辑摆幅大VOH,VOL高VDD和I/L1。 ·高增益过渡区,电压放大系数KV输入管跨导gmI。 其中: VIL、VIH分别为输入低电平上限和输入高电平的下限。 VNML、VNMH则为低电平噪容和高电平噪容。 图4-10 直流噪声容限

  42. 2)瞬态特性 • 假设: • 不考虑MOS管本身的存贮时间和渡越时间; • 电路输出端的全部电容等效为负载电容; • 输入波形为理想方波. 当VOH/VOL=1520,计算下降时间tf的简化公式为 (4-20) 可见,负载电容CL,tf。即电容存贮的电荷量减小,对于相同的泄放电流所需的放电时间就变短。

  43. IL trtf 而上升(充电)时间近似计算公式: (4-21) 从上式可以看出,负载电容CL或L都可使tr。 上升时间tr与下降时间tf之间的比较:

  44. 图4-11 考虑了延迟的输出波形 应注意的是,在上升过程中: VO升高,TL衬底偏置效应,VthL,当VOVOH=VDD-VthL,TL处于临界导通状态,导通电阻很大,导电电流很小,上升过程变缓,充电时间曲线拖着一个“长尾”。 改进措施:采用非饱和负载、自举负载。

  45. 3)速度功耗乘积  静态功耗——反相器不接负载处于导通状态时的功耗。 (4-22) 平均直流静态功耗: (4-23) 瞬态附加功耗Pt ——反相器做开关器件使用时,在高低电平转换期间对负载电容CL充、放电所消耗的功率。 (4-24)

  46. 其中,f为开关频率, (一般trtf)。 而要使MOS电路工作速度,应有tr,即对负载电容充电的电流,则 可以看出,降低功耗与提高速度是矛盾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新的指标来综合衡量电路性能—集成电路优值(延时功耗积)

  47. 定义平均延迟时间: 得延时功耗乘积: (4-25)

  48. (3) 非饱和负载反相器 当反相器截止(输出高电平)时,TL处于充分导通状态,充电电流,tr,有利于提高速度。但需双电源,且功耗大,综合而言,其电路优值改进不大。 充分导通 ——当反相器输出高电平时,虽然VthL随着VO而增大,但VGG较大VGSL较大,即使输出VOH=VDD时仍能保证VGSL>VthL,即TL充分导通,从而饱和负载E/E NMOS反相器上升沿“长尾”现象得到改善。

  49. 预充电管 Cb——T2管G、S间的MOS电容 Cs——T2管G、B间寄生电容 +T3管源扩散区势垒电容 (4) 自举负载反相器 图4-12 自举负载反相器 自举(Bootstrapping)过程 ——预充电管T3使T2的VG2(VDD-VT3),在 VO上升过程中,通过电容Cb的正反馈作用,电荷增量在CS、Cb上形成电荷分配,产生电压增量V,使T2的栅电压随VO的升高而升高“自举”

  50. 由于Cb的反馈作用而在T2栅极产生一迭加的增量电压:由于Cb的反馈作用而在T2栅极产生一迭加的增量电压: (称为自举率) (4-26) 在电路设计时,需要设置适当的,即调整CS、Cb的比例,使增量电压V足够大,以确保T2进入非饱和态,即: (4-27) 即 (4-28) 则 (4-2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