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社会保障学 授课教师 : 郭晓溶

社会保障学 授课教师 : 郭晓溶. 第六章 失业保险. 学习目标 1. 失业保险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失业保险的历史 3. 失业保险的结构和内容 4. 中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理论. 一、失业保险定义及特点 失业保险 : 是国家根据相关法规,对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特点 : 1 、失业保险对象是失去工作机会而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兼有保护失业者劳动能力的责任。 2 、失业保险有支付期限。 3 、失业保险一般完全由政府承办,没有商业保险公司参加。. 二、失业及其类型 (一)失业及失业相关概念

re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社会保障学 授课教师 : 郭晓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保障学授课教师:郭晓溶

  2. 第六章 失业保险 学习目标 1.失业保险的定义和特点 2.中国失业保险的历史 3.失业保险的结构和内容 4.中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

  3.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理论 一、失业保险定义及特点 • 失业保险:是国家根据相关法规,对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 特点: 1、失业保险对象是失去工作机会而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兼有保护失业者劳动能力的责任。 2、失业保险有支付期限。 3、失业保险一般完全由政府承办,没有商业保险公司参加。

  4. 二、失业及其类型 (一)失业及失业相关概念 • 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却找不到工作的这样一种个人状态。 • 失业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失业者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以内; 2、必须有劳动能力; 3、愿意工作,但却没有找到工作岗位。 • 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性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的人员。 • 充分就业: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 我国是指男16-60岁;女16-55岁。

  5. 不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不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 • 视同失业: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 失业率:一般用失业人数占经济活动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即: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6. 马克思主义将失业划分为各种相对过剩人口,即“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和“停滞过剩人口”。马克思主义将失业划分为各种相对过剩人口,即“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和“停滞过剩人口”。 (二)失业的类型 • 失业分类与失业理论有关,当前比较有影响的失业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新古典主义失业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 1、摩擦性失业 •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市场关于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全或不及时,用人单位找不到可能找到的人,劳动力找不到本应该找到的有人单位所造成的失业。 • 治理摩擦性失业,可以从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方面入手,如,增加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联网等。 • 新古典主义理论则把失业划分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 凯恩斯主义更强调周期性失业。

  7. 2、结构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急剧变动,原有劳动力结构不能或来不及进行相应调整而产生的失业。 • 调整教学课程和就业培训是治理结构性失业的有效办法。 3、周期性失业 • 周期性失业是指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危机而导致的失业。 • 治理周期性失业通常依靠国家干预,应用宏观经济政策手段,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达到降低失业率的目的。

  8. 4、季节性失业 • 季节失业是指某些行业受气候条件、季节轮换、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较大,对劳动力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员工失业。 •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然气候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5、技术性失业 • 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使用新机器、新设备和新材料,出现机器排挤工人;或由于采用新管理方式,导致劳动力过剩而失业。 • 持续性技术失业就会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变化。

  9. (三)失业保险的意义 1、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2、保护失业者的劳动能力。 3、失业保险制度造就了剩余劳动力的“水库”,有利于劳动力重新配置。 4、有反经济景气消费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市场消费稳定。 (四)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1、失业保险制度 2、失业救助制度 3、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制度并存 • 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制度模式,个人一定要缴费。 • 由政府或雇主为雇员承担失业风险的制度,个人无须缴费。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等。 • 二者各司其职,互相补充。如,法国、德国、英国、荷兰、西班牙等。

  10.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雇主和雇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利弊,自由选择参加 或不参加失业保险。 一般由政府支持工会来举办。 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欧,比如丹麦、瑞典和芬兰等。 法国于1905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失业保险制度就是非 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 (五)强制与非强制失业保险 1、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 雇主和雇员都被强制性地规定参加保险,其理由是互助共济。 • 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是英国政府于1911年建立的。 • 目前强制性失业保险成为世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流。 •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都实行此制度。

  11. (六)失业保险简史 • 失业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 • 失业保险经历了从失业救济、失业互助到失业保险的不同阶段。 • 政府资助失业保险最早起源于比利时(1901年),法国是最早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 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是英国政府建立的,其标志是1911年12月颁布的《国民保险法》。 • 至1999年全世界共有69个国家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发展比较缓慢。 • 至1999年,建立养老保险的国家有167个;工伤保险的国家有164个;医疗保险的国家有112个。

  12.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结构和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 失业的覆盖范围大小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因此各国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并非完全雷同。 • 中国现行的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城镇事业单位中的所有劳动者。 •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过程,1988年国际劳工大会要求有条件的国家应使参保人达到工资劳动者的85%,其他国家不低于50%。

  13. 二、资金筹集 • 失业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雇主和雇员。 • 失业保险费一般按工资比例缴纳。 • 比如中国,雇主的缴费费率是2%,雇员的缴费费率是1%。 三、资格条件 • 失业保险支付对象是“合格失业者”,需具备以下条件: 1、非自愿失业; 2、非本人过错被解雇; 3、参加了保险并满足最低缴费时限。

  14. 4、及时去社会保障经办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4、及时去社会保障经办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5、有劳动能力并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 6、有就业愿望; 7、工作后失业; 8、失业期间有以下情况之一就不能继续领取失业金: ①骗取保费;②重新就业;③参军入伍; ④被判入监;⑤移居境外;⑥办理退休; ⑦当事人除家庭补助外得到了国家立法规定的别的收入补助,且数额超过了失业津贴的数额。

  15. 如,丹麦、法国、德国、中国等。 四、等待期 • 等待期是指合格失业者登记后并不能马上获得失业津贴,而是需要等待7-10天才开始领取失业津贴。 • 失业等待期长短各国不一,也有不设等待期的国家。 • 失业时间及津贴从登记之日开始算起。 五、支付水平 • 衡量失业津贴水平的指标是“失业保险工资替代率”。 • 原则上讲失业保险金应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于失业前本人工资。 • 世界上许多国家失业保险给付标准都在本人原工资收入的40-60%之间。 • 即失业津贴相当于失业前本人工资的百分比。

  16. 六、支付办法 • 世界上各个国家差异很大,办法不同。 • 比如,有的和工资挂钩,有的不和工资挂钩;有的按本人失业前工资一定比例支付,有的按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也有按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一定比例支付,或按同样数额支付等等。 七、支付期限(给付期) • 按国际劳工组织规定:支付期每年至少156个工作日,在任何情况下不少于78个工作日。 • 实际支付期限各国长短不一,有两个月的,也有两年的。 • 支付期长短与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

  17. 第三节 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历史 一、中国五次失业高峰及其治理 (一)第一次失业高峰(1950-1952) • 当时为了平抑战后的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许多企业关停倒闭。 •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转业训练、返乡务农和发放救济金等一系列办法,解决了第一次失业难题。

  18. (二)第二次失业高峰(1961-1962) • 原因是从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从农村吸收大量劳动力,农业人口减少,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使失业问题严重。 • 政府通过大规模动员“大跃进”时进城的农民重返农村,同时动员部分家有农村的城镇职工重回乡务农,精简职工、城镇知识青年下乡等办法解决新增劳动力过剩问题。 • 三年大跃进(1958-1961),毛泽东提出中国要用15年左右时间在钢产量等方面赶上英国,为完成过高的各项工业指标,从农村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城镇职工和城市人口急速增长。

  19. (三)第三次失业高峰(1968-1975)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经济增长;文革期间大学停止招生,使初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也难以找到工作,城市失业问题骤然严重起来。 • 政府鼓励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从1968年底开始了持续七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共有1600多万城镇知识青年从城市移民到农村,缓解了城镇失业问题。

  20. (四)第四次失业高峰(1978-1980) • 由于知识青年大规模回城使城镇失业再度成为社会问题,这三年失业人数在每年530-540万。 • 政府决心改变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提出“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 鼓励返城青年自谋职业自己创业,国家减免税收予以支持,使第四次失业高峰安全度过。

  21. (五)第五次失业高峰(1996-2005) • 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引入市场机制,产业结构调整,政企分开等原因使停产破产的企业大量出现,下岗和失业成为社会热点。 • 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70万人左右。 • 政府开展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并在此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并开始发挥作用。

  22. 二、中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 下岗职工:是指已经失去工作岗位,但仍与原企业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 • 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是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企业富余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 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失业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就业保障工程。

  23. (二)背景 • 中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庇护下积弊已久。 •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政策,关停并转的企业有6000多家,失业问题严重。 •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还刚刚建立,相对于庞大的失业队伍作用还是有限。 •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开始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 于1993年起在全国30个城市进行试点,后普及全国。 • 到1996年底,全国尚有下岗职工814.8万人。

  24. (三)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具体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三条保障线”制度。 2、完善职业介绍信息服务网络,为失业职工介绍职业信息和求职方法。 3、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工人再就业能力。 4、大力支持失业职工和富余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5、举办劳动服务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可享受国家优惠。 6、鼓励本企业举办第三产业安置失业、富余和下岗职工。 7、鼓励其他用人单位招用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 • 三条保障线:P145。

  25. 8、支持企业主管部门对富余职工进行跨行业和企业的调剂工作,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信息和咨询服务。8、支持企业主管部门对富余职工进行跨行业和企业的调剂工作,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信息和咨询服务。 9、安排下岗时,要注意夫妻两个人不能同时下岗。 10、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劳动力供给,合理调控进城务工的规模,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1-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 • 从2001年起,实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到2005年底已实现向失业保险并轨,再就业工程基本结束。

  26. 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 •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在意识上一直将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不承认新中国会有失业现象,因此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过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 •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 • 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职业待业保险规定》。 •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中国名正言顺的失业保险法规终于出台。

  27. 第四节 中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 中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是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主要内容有: (一)覆盖范围 •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职工。 • 城镇企事业单位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二)保险缴费 • 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 • 单位招用的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要缴纳。

  28. (三)支付条件 • 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 有一些规定的特殊情况发生时要停发失业保险金。 (四)保险支付与支付期限 •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支付期长短与缴费时间长短挂钩; • 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且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可根据其工作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 最长为24个月。 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29. (五)保险水平 • 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 • 在领取失业金期间患病就医的,可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 • 在领取失业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一次性发放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失业保险工资替代率并不高。 (六)失业保险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衔接 • 失业期满仍未找到工作的,如果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参考150页“表6-2”的统计数据

  30. 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 • 1986年开始建立的失业保险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支持企业的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栏: • 失业预防的措施有两种:一是职业培训;二是对企业解雇的约束。 • 失业补救的办法有:1、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2、组织失业者从事社区服务;3、开辟家政服务就业领域;4、鼓励失业者流动到劳动力短缺的地区;5、采用特种雇佣计划;6、实施职业轮换制度;7、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8、做好转业培训。

  31. 三、中国失业预防和补救 • 中国的失业预防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 中国的失业补救主要体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具体措施” • 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失业补救构成了就业保障制度。 • 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 • 中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是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 • 下岗再就业工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失业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就业保障工程。

  32. 第六章 结 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