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727 Views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 公民道德规范及 礼仪知识. 主讲:辛福斌. 一、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E N D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 公民道德规范及礼仪知识 主讲:辛福斌
一、公民道德规范 • 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 •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方针原则是“六坚持”: 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方针原则是“六坚持”: 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道德,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方针原则是“六坚持”: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方针原则是“六坚持”: 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方针原则是“六坚持”: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 方针原则是“六坚持”: 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我国公民道德规范: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 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守法” 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当前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爱。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 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如此等等,都是不讲文明礼貌的表现,必须认真克服。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 “助人为乐”:在现实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一要“我为人人”。二要“遇难相帮”。三要“见危相救”。四要“热心公益”。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 “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一要做到公私分明,不化公为私。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在家里千方百计节约用电、用水,在单位却是“长明灯”、“长流水” ;有些人甚至化公为私,随意占用公家财物,并认为“不拿白不拿”。二要爱护公共设施,如电话亭、路灯及有关通信线路、交通设施等。三要敢于同侵占、损害、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对随意破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不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见而不问,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公共财物。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 “保护环境”: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 保护环境,首先要增强环保意识。其次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污水,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等。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 “遵纪守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 遵纪守法,首先要知法。其次要守法。第三要护法。每个人都要敢于扶正祛邪,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努力为他人、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 “职业道德”广义的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 “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对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爱岗与敬业是相通的,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爱岗敬业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切基本规范的基础。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 “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歪曲、不篡改事实,不讲假话,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吹拍奉迎,见风使舵,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 “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理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 “服务群众”:就是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乐群众所乐。要求各种职业从业人员一定要真心诚意服务于群众,绝不能践踏人民的利益,不能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随心所欲,谋取私利。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以往私有制社会职业道德的根本分水岭。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 “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社会利益与分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首先要尊重赡养老人。在生活上关照老人 ,在感情上尊重老人 ,努力承担起尊重赡养老人的社会义务、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其次要抚养好子女 ,尽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对子女,既要言传,更要身教 ,做到慈爱不溺爱、严格不无情。重在道德与法律常识的灌输,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懂得对与错、是与非、荣与辱,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走上健康成长道路。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履行同等的义务。包括夫妻之间,子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以及父系和母系亲属之间不同性别,均应有平等的权利。 一个家庭是否团结、和睦,最重要的是男女双方在家庭生活中,处理思想、经济、子女教育、家庭事务等方面,是否有真正平等的权利,各自的权利是否受到对方的尊重,男女双方能否各尽自己的家庭义务,能否做到互敬、互信、互助、互谅,既要反对“大男子主义”,也不 “夫人专政”或“妻管严”。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 “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也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关键。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 ,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信不疑 。虽是夫妻但都有独立身份与独立人格的权利,都有参加家庭之外的劳动、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活动的权利,都有同样占有、使用和处理家庭共同财产的权利,都有平等履行家务劳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婚姻有同样的继续或终止的自由权利。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 “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道德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勤俭”即勤劳与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节约财力。如果挥霍无度,理家家必穷,治国国必败。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 “邻里团结”:邻里之间朝夕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彼此交织着多方面的生活联系。邻里关系的好坏,对每个家庭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邻里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敬、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要做到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就要助人为乐,危难之时多伸援手;就要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提供方便,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出现纠纷或矛盾互让一步。
二、文明礼仪知识 •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二、文明礼仪知识 • 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个体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二、文明礼仪知识 一是敬人:尊敬他人,礼貌待人,不傲慢无理 。 基本礼议原则 二是自律 :克己、慎重、 表里如一,自我约束,不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 三是适度 :适当得体,掌握分寸 。 四是真诚 :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 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1、仪表要端庄大方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 首先要注重个人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在人前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等,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口沫四溅。 • 其次服饰要得当。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还必须时刻注意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
(一)个人礼仪 2、言谈要文明礼貌 • 首先要讲礼貌。做到态度诚恳亲切,声音大小适宜,语调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 其次要文明用语。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我国提倡的文明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一)个人礼仪 3、仪态举止要得体 • 交谈时,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 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挺胸、收腹、抬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一)个人礼仪 3、仪态举止要得体 • 坐立时,要腰背挺直,保持端正。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两膝可分开但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正式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 • 行走时,要轻快自然,做到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见面礼仪 • 1、握手礼:与他人握手时,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间不宜超过3秒。握手讲究“尊者决定”的顺序,即待女士、长辈、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与多人握手,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 2、鞠躬礼:鞠躬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 3、致意:致意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三)公共场所礼仪 • 1、注意衣着整洁,不奇装异服,不袒胸露腹 ,正式场合不穿短裤、背心、超短裤、紧身裤等。 • 2、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呼小叫,不乱挤乱撞,不乱丢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 3、爱护公共财设施,不乱写、乱画、乱刻,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 • 4、乘座公共汽车(火车、轮船 ),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不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四)日常交际礼仪 • 1、基本礼节:(1)遵守时间、不得失约。 参加活动应按时到达,过早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2)尊重老人和妇女 。上下楼梯、乘车、进出电梯让老人妇女先行;帮助老人妇女提拿较重物品;同桌用餐应主动照顾老人或妇女。(3)尊重他人风俗习惯 。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并忌谈猪,斋月里日出至日落之前不能吃喝;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天主教徒忌讳“十三日星期五” ,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4)举止要端庄 。站立时身子要正;坐时腿不摇,脚不跷;走时脚步要轻,遇急事可不可慌张奔跑;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放声大笑。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隆重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四)日常交际礼仪 • 2、宴请礼仪 :赴宴前应修整仪容,力求整洁大方,准时赴宴;排位时,客人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进餐;取菜不要“翻江倒海”,取得太多;吃东西要文雅,闭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主人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劝强灌。
(四)日常交际礼仪 • 3、舞会礼仪 :仪表、仪容要整洁大方,不吃葱、蒜等气味较重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惫不堪地进入舞场。一般情况下,男士应主动地邀请女士;如果是上下级关系,不论男女,下级都应主动邀请上级跳舞。跳舞时舞姿要端庄,身体保持平、直、正、稳,切忌轻浮鲁莽;男士动作 要轻柔文雅,不宜将女士拢得过紧、过近;万一触碰了舞伴的脚部或冲撞了别人,要有礼貌地向对方致歉。一曲终了方可停舞,男舞伴应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谢意,女舞伴则 应点头还礼。除此之外,还应讲究文明礼貌,维护舞场秩序,不吸烟,不乱扔果皮,不高声谈笑,不随意喧哗,杜绝一切粗野行为。
(四)日常交际礼仪 • 4、拜访礼仪 :拜访前,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自报家门,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并提出拜访内容,使对方有所准备。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拜访时间、地点,注意避开吃饭和休息时间。拜访中要守时守约,进门先敲门,进门后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不吸烟,应克制自己尽量不吸。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 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再见”。
(五)公务礼仪 • 1、当面接待礼仪: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认真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五)公务礼仪 • 2、电话接待礼仪: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 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3)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做好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