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15 Views
P84. P84. P85.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 1. 秦漢以前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都在黃河流域 漢末以後 : 1. 北方久經戰亂,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經濟 嚴重衰退。 2. 南方則在孫 吳、東晉、南朝的統治經營下而 被積極開發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後 : 大量移民與隨之引進的作物及農耕技術,顯著提升江南的農業生產力。. P85. u. .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 2. 隋唐時代 1. 北方為政治中心,但財政開始仰賴江南賦稅收 入
E N D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1 • 秦漢以前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都在黃河流域 • 漢末以後: 1.北方久經戰亂,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經濟 嚴重衰退。 2.南方則在孫 吳、東晉、南朝的統治經營下而 被積極開發 •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後:大量移民與隨之引進的作物及農耕技術,顯著提升江南的農業生產力。
P85 u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2 • 隋唐時代 1.北方為政治中心,但財政開始仰賴江南賦稅收 入 2.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逐漸成為帝國經濟命脈。 3.逐漸形成南勝於北的局面:安史之亂,晚唐、 五代的戰爭紛擾,以及黃河多次決口氾濫,嚴 重打擊北方的農業與經濟;南方則因較少戰爭 破壞,相對安定繁榮。 • 五代與北宋往往定都汴京(今開封):考量漕運便利,易取得南方物資之故。 • 靖康之難後:經濟重心徹底南移。
P85
課文整理 南方成為經濟重心 的因素 • 北方久經戰亂 • 南方相對和平 • 數次大規模的移民南遷 • 政治中心南移 • 南方經濟生產力的大幅提升是最主要因素
P85 u P86
課文整理 南方經濟生產力的大幅提升1 • 農業:至遲在南宋,江南已成為全國穀倉 「蘇(蘇州)湖(湖州)熟,天下足」、「蘇(蘇州)常(常州)熟,天下足」名諺來形容江蘇太湖地區是重要糧倉 • 手工業方面: 1.絲織業:南宋時期,江、浙已取代華北,產量居 全國之冠。 2.棉織業:宋末、元初,閩、粵地區推廣植棉。
課文整理 南方經濟生產力的大幅提升2 • 製瓷業:北宋重心尚在北方,南宋時北方許多名窯衰落,江西 景德鎮窯後來居上,馳名中外。 • 造船業:南方向來發達,宋朝閩、浙所造海船質量居全國之首。 • 印刷業:以南方較盛。
課文整理 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意義 • 使南方成為政府收入主要來源─南方邁入重賦時代 • 明清時期北方經濟得以恢復,南方仍然維持經濟優勢地位 • 南方人口、縣邑超過北方→文化、教育程度隨之提升 • 中國歷史文化重心也移至南方─南方人文活動、中舉人數增加、政治人才活躍
P86 u
課文整理 唐到宋的經濟變革整理
課文整理 由唐到宋的經濟變革 一、田制稅法的調整 二、貨幣經濟的再興 三、農工商業的進展
根據1225年成書的《諸蕃志》記載,南宋時到泉州貿易的商人來自五十多個國家,中國商人前往貿易的國家也有二十多個。中國出口貨物多為陶瓷、絲綢等手工業產品;進口貨物多為香料等特產或奢侈品根據1225年成書的《諸蕃志》記載,南宋時到泉州貿易的商人來自五十多個國家,中國商人前往貿易的國家也有二十多個。中國出口貨物多為陶瓷、絲綢等手工業產品;進口貨物多為香料等特產或奢侈品
課文整理 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 主要因素─區域分工擴大: 1.農業方面: A.明清各地農戶為市場提供手工業原料商品─棉 花、蠶絲、甘蔗、菸草… B.經濟作物專區向糧食作物區購買米糧 a.宋朝─「蘇 常熟,天下足」 b.明朝─「湖 廣熟,天下足」 C.新興工商業城鎮對糧食與其他農產品的需求與 日俱增
P90 u 糧食與經濟作物呈現區域分工的現象
課文整理 原料、商品 棉花、蠶桑、甘蔗、煙草等經濟作物 新興工商市鎮 米糧 米糧 糧食作物區 1.造就糧食與經濟作物呈現區域分工的現象: 南宋:「蘇常熟,天下足」明代:「湖廣熟,天下足」 2.新興工商業城鎮對糧食與其他農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課文整理 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 主要因素─區域分工擴大: 1.手工業方面: A.宋元時期:區域分工不明顯 B.明朝: a.出現原料生產與成品製造的地域分工 ─顯示手工業逐漸脫離農村副業型態 b.專業化細緻分工,生產技術顯著進步 c.專業市鎮興起─廣東佛山鎮鐵器業 江西景德鎮陶瓷業
P90 u 專業市鎮興起 P91
課文整理 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 其他助力─市場交易 1.在行商、商賈的經營、競逐下,產品經長途販運,銷售國內外 2.明清江海航運業興盛、白銀流通量大,有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課文整理 明清白銀資本的形成 • 唐、宋時代白銀已被視為貨幣 • 明初禁用金、銀交易 • 明英宗(1436)取消用銀禁令,逐漸推行賦稅折銀徵收制度,白銀成為法定貨幣
P92 張居正:一條鞭法
課文整理 白銀資本形成的原因: • 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 • 進出口貿易的成長 • 白銀供給充足 1.中國銀礦藏量有限 2.多數白銀是在海禁開放後,透過對外貿易順差而輸入
課文整理 白銀成為主要貨幣之ㄧ • 白銀多來自美洲與日本 • 形成「銀銅複本位」貨幣制度
白銀的影響 • 形成「海上絲路」 1.『福建-呂宋-墨西哥」達250年之久 2.絲與白銀西班牙航運的最主要商品 A.西班牙掌握墨西哥和秘魯的採礦權,在菲律賓 的馬尼拉建立商業據點 B.以美洲的白銀在馬尼拉和中國商人交易,換取 絲織品,再將絲織品販賣至歐洲和美洲,賺取 暴利
白銀的影響 • 中國: 1.商人階級擴大 2.廢除以實物租稅和徭役,改行以『銀』納稅的『一條鞭法』新稅制 3.以白銀來構成賦稅、商業資本的經濟體系,到清代依然持續
山西商人與安徽商人 • 明清時期,山西、安徽等地區以商人多而著稱於世。在山西地區,商人最受尊重,居於一切階層之首。由於山西地區地理條件不利於農業發展,山西地少人多,土壤貧瘠,單靠土地無法維持生活,當地居民不得不另謀生路;而山西礦產豐富,有煤、鐵、鹽等,為商業活動提供了貨源,加上自古以來即是交通便利之地,也為發展商業提供有利的條件,遂促使山西人朝向商業發展。因此構成山西人從商的「六多」特徵:1.多從商;2.有才能者亦多從商;3.少年多從商;4.多外出經商;5.多市易邊城;6.多分號、多股份。
山西商人與安徽商人 • 安徽也是商人輩出的地區,此地亦是山多、地少而貧瘠、人眾,只能仰賴經商維生。《徽州府志》曰:「天下之民寄命於農,徽民寄命於商。」安徽商人有其重要的特徵: 1.安徽地區物產、資源豐富,如鹽、茶、墨、硯等,尤其盛產木材,其中杉木為安徽輸出的重要貨源。 2.在安徽人的觀念中,商賈是第一等生業,其社會地位正如同山西商人,在本地居於四民之首,亦多在外經商;不過,安徽商人多前往江南各地,而山西商人則多在北商邊陲。
山西商人與安徽商人 3.安徽商人個性堅韌,不畏懼失敗,《明清徽商資料選編》中有一條載:「一賈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即安徽商人名聞天下之因。 4.安徽商人中的讀書人多,而且推崇儒家思想,明清時期有徽商「三賈一儒」之說,徽商雖然行賈四方,仍講學不輟,誦讀詩書,而尤重理學,在徽商供奉的保護神中,就有朱熹。
好站連結 • 中國古代商業/古代商業概況/宋元時期、明清時期http://www.chiculture.net/0902/html/b01/0902b01.html • 歷史文化學習網/通商與文化交流/宋元海外貿易的興盛http://culture.edu.tw/history/subcategory_photomenu.php?subcategoryid=78&s_level=2 • 第二節 經濟與生產力的提升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page/x5.htm
圖源出處 • 庸調銀餅:http://lib4.cma.edu.tw/cpedia/Content.asp?ID=53442 • 庸調麻布:《中國文化史》,南一,頁42。 • 南宋金牌:http://www.cnm.com.cn/exhibitview.asp?id=440 • 金朝銀定「承安寶貨」(一兩半):http://www.cnm.com.cn/exhibitview.asp?id=418 • 宋徽宗「大觀通宝」折十錢:http://www.cnm.com.cn/exhibitview.asp?id=439 • 北宋「交子」: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512/22/t20051222_5596526.shtml • 五代越窑蓮花青瓷托碗:http://arts.cnool.net/article/2002/05/5435.shtml • 黃道婆:http://www.lsysh.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5 • 濟南劉家功夫針舖銅版: http://www.kepu.com.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evl315_0702b_pic.html • 宋代的商業變革:http://www.pubhistory.com/show.asp?Id=328 • 宋朝南方農業生產力大幅提昇:http://lian22.hp.infoseek.co.jp/c-history/big5/son-jin/setumei/senfou.shtml • 太湖的圍田:《中華文明傳真7》,商務(香港)印書館,頁57。 • 北宋興建的福建木蘭陂:《中華文明傳真7》,商務(香港)印書館,頁57。 • 梯田:http://agri-history.net/history/syny.htm • 宋,景德鎮,青花白瓷刻花注碗: http://www.cnarts.net/cweb/artK/artk.asp?select_kind=%CC%D5%B4%C9&id=132 • 宋代的海船紋銅鏡:《中華文明傳真7》,商務(香港)印書館,頁55。 • 定陵中擺放的明嘉靖青花龍缸:http://www.xuancaoyuan.com/GuanYao/Ming/Long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