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第 六 章 教育实验研究

第 六 章 教育实验研究. 1. 明确教育实验的涵义 2. 掌握教育实验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3. 理解并掌握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4. 了解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以及教育实验的评价 5. 初步掌握和形成教育实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 (1)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2)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3)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rex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六 章 教育实验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教育实验研究

  2. 1.明确教育实验的涵义 2.掌握教育实验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3.理解并掌握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4.了解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以及教育实验的评价 5.初步掌握和形成教育实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 (1)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2)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3)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4. 实验: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究现象成因 • 实验与调查 • 实验:条件控制、事前有假设、探究因果 • 调查:自然现象、可以没有假设、现状与关系

  5.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一、教育实验的特征 二、教育实验的功能和局限性 三、教育实验的步骤

  6.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一、教育实验的特征 •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情景中进行 • 难于精确量化 (具模糊性和随机性) • 丰富、生动、复杂和多样 • 伦理性

  7.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二、教育实验的功能和局限性 教育实验的功能 教育实验的局限性 1.检验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检验自己的经验和设想是否有效,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 3.检验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是否有效,以便在引进时进行改造、变通和发展。 4.为新出现的教育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找可行的操作程序。 1.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 2.实验可能引起副效应 3.测验误差 4.选择误差

  8.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三、教育实验的步骤

  9. 返 回

  10.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 作业: • 结合案例《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比较》,了解实验假设提出过程,指出其实验假设。

  11.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一、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二、因变量的分解与测量 三、无关变量控制 四、实验控制与效度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12.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一、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 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实验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 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如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次数、作业量、活动方式等 • 另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变量,如学生性别、年级、智力等

  13.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一、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 自变量的可能取值称为因素的水平,它反映了因素所处的状态或等级 • 每个实验因素各取一个水平得到一个水平组合,称为一个实验处理 • 单因素实验,一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 • 通常的教育实验,一个是改革的做法,一个是传统的做法,这时可称前者为实验处理,相应的被试为实验组,而后者为非实验处理,相应的被试为对照组(也称为控制组) 有时,一个实验中有许多自变量,它们都是可操纵的(如各种教学改革措施),但实验者有意将它们复合在一起,当作一个自变量来看待,只分实验处理与非实验处理 (如“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数学教学实验 )。

  14.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二、因变量的分解与测量 • 显变量——可以直接测量,例如:考试分数、及格率、解答一定数量的题目需要的时间 • 潜变量——只能间接测量,例如: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品德、个性 • 变量(概念、结构)的维度

  15.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三、无关变量控制 • 与实验目的无关,但与因变量有关 • 等组设计 • 随机分组 • 消除影响 • 匹配被试 • 区组设计(将无关变量作为区组)

  16.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四、实验控制与效度 • 内在效度 对实验样本而言实验结论的真实性程度 • 外在效度 由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体研究对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 • 内在效度低的实验外在效度一定低 • 影响内在效度的无关变量一定影响外在效度

  17.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经历 • 经历一些实验以外的偶然事件 • 影响内在效度 • 控制的方法是使用对照组,让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经历相同的事件,同时接受相同事件的影响 • 成熟 •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身心会发生变化,如生理、心理的发展和成熟,知识、经验、技能的增长等 • 从而影响内在效度 • 使用与实验组有相同成熟和发展的对照组,可以克服成熟因素的影响

  18.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样本选择 1.如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是等组 • 影响内在效度 • 解决的办法是随机分组或进行匹配 2.如果被试(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是从研究总体随机抽样选择的 • 影响外在效度 • 解决的办法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样或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19.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测验 • 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 正面影响:如练习效应、敏感效应等,特别是前、后测时间相距较短的情形。因为前测使被试有一次练习的机会,熟悉题型、了解测验特点,在后测中的表现较为熟练。 • 负面影响:有时被试也会因前测产生思维定势,对后测不利。 • 测验可能影响内在效度 • 解决的办法 • 不作专门的前测,用学生的平时成绩、入学成绩等作为前测成绩 • 把测验安排在正常教学中进行,不引起学生的注意 • 增加一个无前测的对照组,就可以分析前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被试中途退出实验 • 可能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原来的等组变成不等组。 • 影响内在效度。 • 增加被试人数,可以减少因被试退出实验造成的影响。如果实施了前测,则可以了解影响情况。

  21.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重复实验的干扰 • 同一组被试在短期内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那么后一实验处理会受到前一实验处理的干扰,使被试产生学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 影响外在效度,其实验结果不适用于非重复实验处理的情形 • 需要重复实验时采用拉丁方设计

  22.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拉丁方设计

  23.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实验参与人员的态度 • “新奇效应” • “霍桑效应” • “约翰·亨利效应” • 影响内在效度 • 控制的办法是不让实验组知道他们正在作为被试进行实验,更不让他们知道实验的性质。如果实验组已经知道他们在做实验,可以告诉对照组他们也是实验组,让各组受到同样的影响

  24.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其它 • 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 • 前测后测题目难度不同 • 评分标准宽严不一致 • 用进退数(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作为实验效果可能缺乏可比性 • 随机变量向其平均值靠拢的趋中回归现象

  25.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作业: 1.如果要做一项“文章体裁影响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实验,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操纵?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测量?有哪些主要的无关变量,分别如何控制? (2)叙述实验假设和统计假设。如果自变量取2个水平,做哪种检验?取3个水平呢? 2. 从刊物上找一篇已发表的实验报告,尝试区分实验中涉及的变量。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评价该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26.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一、教育实验的类型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27.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一、教育实验的类型

  28.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 前实验设计 1. 单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实验组 O1 X O2 统计:配对样本的t检验 2. 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实验组 X O1 ………… 对照组 O2 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

  29.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 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实验组 O1 X O2 ………… 对照组 O3 O4 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

  30.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 准实验设计 2.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 O1 O2 O3 O4 X O5 O6 O7 统计:配对样本的t检验 变式(1):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基本模式: X1O1 X0O2 X1O3 X0O4 统计:配对样本的t检验 变式(2)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 O1 O2 O3 X O4 O5 O6 ………… O7 O8 O9 O10 O11 O12 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

  31.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 真实验设计 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O1 X O2 R O3 O4 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 变式(1): R O1 X1 O2 R O3 X2 O4 变式(2): R O1 X1 O2 R O3 X2 O4 R O5 X3 O6

  32.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 真实验设计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 变式(1): R X1 O1 R X2 O2 变式(2): R X1 O1 R X2 O2 R X3 O3

  33.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 真实验设计 3.所罗门(Solomon)四组设计 R O1 X O2 基本模式: R O3 O4 R X O5 R O6 统计:2(实验,对照)×2(有前测,无前测) 方差分析

  34. 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 作业:针对个人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计划,完成一个实验设计。

  35.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一、教育实验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育实验评价的内容 三、教育实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36.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一、教育实验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 教育实验评价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对教育实验的效果和结论进行分析和认定,从而对教育实验做出因果判断和价值判断。

  37.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38.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二、教育实验评价的内容 • 实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1.实验课题的价值 (1)认识价值 (2)实践价值 2.方案制订的科学性 (1)实验假设提出的事实依据。 (2)实验假设提出的理论依据。 (3)实验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4)其他

  39.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二、教育实验评价的内容 • 实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3.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1)可归因程度。 (2)可操作性程度。 (3)可比性程度。 (4)可测性程度。 (5)统计方法的适用性。 (6)其它。

  40.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二、教育实验评价的内容 • 实验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1.实验参与人员 (1)主试的选择。 (2)被试的选择。 2.变量操纵和控制 3.新异变量的控制 (1)实验条件。 (2)突发事件。 (3)新奇效应、霍桑效应和约翰·亨利效应。 (4)测验误差。

  41.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二、教育实验评价的内容 • 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预期效果 2.非预期效果

  42.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三、教育实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 评价方式 • 自我评价 • 专家评价 • 行政验收

  43.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三、教育实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 评价方法 • 资料鉴定法 • 现场观测法 • 专题分析法 • 个案调查法 • 状态测查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