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2

现代商品学概论

现代商品学概论. 主讲教师:张烨. 前言. 对于树立现代营销观的营销人士而言,不管是从 4p 或 6p 的角度,我们都要求树立一定的商品观。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整天都在与商品打交道。例如, 1、生活消费需要商品 2、企业为满足需要生产商品 3、政府要为商品消费经营者服务 因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也要认识商品的一些基本知识。. 前言.

rex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现代商品学概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商品学概论 主讲教师:张烨

  2. 前言 • 对于树立现代营销观的营销人士而言,不管是从4p或6p的角度,我们都要求树立一定的商品观。 •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整天都在与商品打交道。例如, 1、生活消费需要商品 2、企业为满足需要生产商品 3、政府要为商品消费经营者服务 因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也要认识商品的一些基本知识。

  3. 前言 • 此外,人们生活花的每一分钱,货币使用————无不是在进行着商品的买卖,而且是各种形态,五花八门,当然这种买卖是指在一定的伦理法律约束之下。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经济社会的经济现象。

  4. 基本结构框架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商品分类 • 第三章 商品质量 • 第四 章 商品标准 • 第五章 商品检验 • 第六章 商品包装 • 第七章 商品养护与储存 • 第八章 商品资源与环境

  5. 第一节 概述 • 一、什么是商品呢? • 二、商品的产生 • 三、整体商品的概念与形式 • 四、商品学学科的发展和由来 • 五、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 六、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 七、商品学的研究任务 • 八、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6.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商品呢? 关于商品的定义,有很多阐述。 例如,《辞海》对“商品”的描述:“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商品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存在的范畴。”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其作了分析: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8.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四版中有一段话:“而且不只是单纯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交纳役租的粮食,还是交纳代税的粮食,却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的人的手里。恩格斯在《资本论》第四版中有一段话:“而且不只是单纯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交纳役租的粮食,还是交纳代税的粮食,却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的人的手里。

  9. 《大英百科全书》将商品叙述为: “是为人们希望获得并具有满足欲望能力,在供给上又须有限,因而在交换上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凡具有满足人类个体效用之物,均为商品”

  1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现代商品学概论》认为“商品产生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统一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现代商品学概论》认为“商品产生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统一体。”

  11. 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  2)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为 了交换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商品。  3)商品通过交换,使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商品。 4)商品要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 结论

  12. 二、商品的产生 • 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产生必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 •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3. 三、整体商品的概念与形式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商品。站在市场角度上,商品不仅是有形实体和无形服务的统一,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得供求矛盾逐渐转化,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生产出的商品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研究商品,不能仅从卖方来进行,还必须充分考虑买方的要求,即消费者的需要,着眼于商品的整体。商品的整体概念包含三层和五层含义。

  14. 安装 包装 基本 效用 指导 质量 特色 维修 款式 产品整体概念 附加产品 有形产品 核心产品

  15. 产品层次图 核心产品 形式产品 期望产品 延伸产品 潜在产品

  16. 四、商品学学科的发展和由来 • (一)国外商品学简况 • (二)中国商品学简况:

  17. (一)国外商品学简况 • 1. 诞生期,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开设“工艺学和商品学”课程并出版了《商品学导论》构成了古典商品学的基本体系。 • 2. 发展期:商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发展,而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市场经济国家中没有商品学学科,只是在市场学、营销学、消费科学、家政学等学科中有商品学的内容。

  18. (二)中国商品学简况 1、春秋 ——唐 师旷所著《禽经》,晋朝戴凯之《竹谱》 2、唐代——清 唐代陆羽《茶经》,宋朝蔡襄《桔录》,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先后都对商品知识作了介绍。但以《茶经》论述最全面。 1796年,清朝江西商人吴中孚著有《商贾便览》 1914年,盛在向著《商品学》,潘呤阁编《分业商品学》,1934年刘冠英撰《现代商品学》,为我国现有商品学打下基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商业部所属中等商业专科学校,在会计、统计等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商品学基础》,1956年,商业部人培养商业人员,创建商品学系和商品学专业,1953~1962,人民大学,出版了《商品学总论》5个分册,1959年,黑商出版了《日工》《食商》《纺织品》,商业部还组织院校共同编写了《纺织》《针棉织品》《五金》《麻类》《棉花》《茶叶》。

  19. 商品学的研究从古到今,历经三个流派。 (1)技术派 (2)经济派 (3)综合派

  20. 同时我们要研究商品学,还要注意商品与人,与环境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要研究商品学,还要注意商品与人,与环境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21. 五、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规律性

  22. 六、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 1、商品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方法是由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 2、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性内容,即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展开的内容。 • 3、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 商品的质量(质量坏、质保、影响因素), • 商品标准及标准化 商品检验, • 商品养护,及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性内容 • 开展对商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消费权益保障)、商品消费需求、商品分类(或种类),商品与审美及商品法令法规 • 寻求商品与人、商品与市场、商品与环境、商品与商品间的关系。

  23. 七、商品学的研究任务 • (一)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发展,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科学地客观地介绍商品性能,引消费、并在消费中,反馈信息。 • (二)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商品的公开竞争 • (三)确保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完好 • (四)利用促销方法和手段加速商品流转 • (五)促进标准化活动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 (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24. 八、学习商品学的方法 • 1、集中学习带有共性、规律性的知识 • 2、解剖有代表性的商品,取得典型经验 • 3、参加生产经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

  25. 第二章商品分类 第一节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第四节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26. 第一节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27.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 (一)什么是分类 分类是将一定范围内的总体按特定标志,逐次归纳成若干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部分,直到划分为最小单元的过程。 • (二) 什么是商品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商品分类,是将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特征)、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总类、大类、类别、组别、品目、乃至规格、花色等细目的过程。

  28. 商品分类示意图

  29.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 1、商品科学分类是深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评价商品质量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商品学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 2、商品的科学分类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 3、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编制商品目录的前提,是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 4、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共享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30.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 一、商品分类的原则 • 二、商品分类标志 • 三、商品分类的方法和体系

  31. 一、商品分类的原则 • (一)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 (二)商品分类的普遍性原则

  32. (一)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a. 必须明确拟分类的商品集体体包括的范围 b. 必须提出商品分类的明确目的 c. 必须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

  33. (二)商品分类的普遍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适用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唯一性原则 • 可扩延原则 • 兼容性原则 • 综合实用性原则

  34. 二、商品分类标志 • (一)以商品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 (二)以商品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 (三)以商品的生产方法作为分类标志 • (四)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 (五)以商品的使用期长短作为分类标志 • (六)以商品的其他特点作为分类标志

  35. 三、商品分类的方法和体系 • 1、商品分类方式 • 商品分类方式有区分、类集和归类: • 区分:将商品按其基本特征、特性的不同而分开,即为区分。 • 类集。将商品按其特征、特性以及用途基本相同、相近放在一起,即为类集。 • 归类:对具体商品,依据其特征、特性归入与之相同的一组商品中去,形成“类群”,即为归类。

  36. 2 线分类法及线分类体系

  37. 3、面分类法及面分类体系

  38. 第三节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 一、商品代码、商品编码的概念 • 二、商品编码的原则 • 三、商品编码的种类和方法 • (一)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方法 • (二)商品标识代的编制方法 • (三)商品条码的种类

  39. 一、商品代码、商品编码的概念 • 商品代码:又称货号,或商品代号,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代表某类,某种商品的,便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通常用字母与阿拉拍数字组成。 • 商品编码:即编制商品代码。既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各种商品都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 依据代码所表示的信息内容的不同,商品代码可以分为商品分类代码和商品标识代码。

  40. 二、商品编码的原则 • 1. 唯一性原则 • 2. 合理性原则 • 3. 可扩充性原则 • 4. 简明性原则 • 5. 适用性原则 • 6. 规范性原则

  41. 三、商品编码的方法 • (一)、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方法 • 1、层次编码法 • 2、系列顺序编码法 • 3、平行编码 • 4、混合编码

  42. (二)、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方法 • 条形码

  43. 条形码 • (1)条码结构名称 • (2)条形码的特点 • (3)条码技术的运用 • (4)商品条码(EAN、UPC码) • (5)国家对商品条码的注册、使用有何规定?

  44. (1)条码结构名称 • 条码字符:表示一个字符的若干条和空。 • 条:条码中对光的反射率低的部分,一般为黑色。 • 空:条码中对光的反射率高的部分,一般为白色。 • 空白区域:为保证条码正常识读而在条码两端保留的与空同色的区域。 • 起始符:位于条码起启位置,表示条码开始的一个特殊的条码字符。

  45. 终止符:位于条码终止位置,表示条码结束的一个特殊的条码字符。终止符:位于条码终止位置,表示条码结束的一个特殊的条码字符。 • 校验位:用于检验条码准确性的一个条码字符,根据条码所表示的字符信息按一定的校验规则生成,一般位于终止符前。 • 单元:条码符中一个颜色相同的宽度范围。一个单元由一个或多个模块组成。 • 模块:组成条码的最基本的单位。

  46. (2)条形码的特点 • (1)条码符号的整体形状为矩形,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条和空组成,四周都留有空白区。 • (2)条和空分别由1~4个同一宽度的深、浅颜色的模块组成。深颜色模块的二进制表示为“1”,浅颜色模块的二进制表示为“o”。 • (3)在条码符号中,表示数字的每个条码字符均由2个条和2个空构成,共7个模块。 • (4)除了表示数字的条码字符外,还有一些辅助条码符号,用作表示起始、终止的定界符和平分条码符号的中间分隔符。

  47. (5) 条码符号可设计成既可供固定式扫描器全向扫描,又可用手持式扫描设备识读的形式。 • (6) 条码符号的大小可在标准尺寸的基础上有所增减以适应各种合格条码符号及用户对印刷面积的要求,但增减幅度必须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假设标准尺寸的放大系数为1.0,则增减条码符号大小的幅度即放大系数必须在0.8—2.0之间,最好是0.9—1.2之间。 • (7) 供人识别的字符规定采用OCR—B字符。 注:标准尺寸是指放大系数为1.0的条码符号的名义尺寸, 与其相对应的模块宽度为o.33mm。各部分尺寸如下: • ①左、右侧条码字符(包括校验符):2.31mm 7个模块。 • ②起始符、终止符:0.99mm, 3个模块。 • ③中间分隔符:1.65mm,5个模块。

  48. (3)条码技术的运用 • POS • EDI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