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197 Views
一、试题分析. 单选:注重识记的同时,还加强了理解的要求。 多选:结合 2008 年中考的要求着重考察了学生的从题意出发,将时事贯穿在题目当中。 问答题:对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考察增多。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答题规范要求较高。 总体上与现在中考的动向是一致的。. 二、考试的整体情况. 第二种计算方法. 三、总体情况. 主要谈谈试卷中的共性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 ( 1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问中秋,答成清明,端午的习俗; ( 2 )问“是什么”,却从“为什么”或“怎样做”的角度回答。
E N D
一、试题分析 • 单选:注重识记的同时,还加强了理解的要求。 • 多选:结合2008年中考的要求着重考察了学生的从题意出发,将时事贯穿在题目当中。 • 问答题:对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考察增多。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答题规范要求较高。 总体上与现在中考的动向是一致的。
三、总体情况 • 主要谈谈试卷中的共性的问题: •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 •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问中秋,答成清明,端午的习俗; • (2)问“是什么”,却从“为什么”或“怎样做”的角度回答。 • (3)主语不清。主语要求从政府角度回答的,却从自己角度作答。
2.答题不规范 • (1)书面表达不规范。没有用分号、句号、数字序号等来表述。不分点只当第一点答案给分。直接导致不少考生本来是全对的答案结果只得到一分、两分。 • (2)角度不开阔。如22题问“青少年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很多学生只是从其中一个角度作答,而忽略了另外一个角度。 • (3)语言表述没有正确运用政治术语作答。如21题第2问答成“市长热线要表达清晰、讲重点、有礼貌”等。 • (4)未能用好书本。21题“政府在法治国家中的作用”不会联想到依法行政,“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祖国统一的新进展”也应该属于改革开放的成就之一,自然就无法联系到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3.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 (1)部分学生思路狭窄,知识不系统。属于开放性题目的,有很多学生脱离书本就无法作答了。 • (2)大而空,不扣住关键词。问中秋习俗的,有部分学生写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特点等。没有从限塑的角度回答,回答环保相关内容,如骑自行车、限制用水。 • (3)语文基本功差。没有结合题目、乱抄书。 • (4)知识面不够广。如20题不知道节日的习俗。如21题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市长热线,随便乱写,如:110、12315、10086、打114查询等。 • (5)时间把握不好。空白卷多,答非所问的情况相当普遍。
四、意见与建议 • 1.希望各校老师能主动研究中考动向,有目的教学。 ——个人意见:今年中考将严格按照学业评价标准(以学习评价的学习目标为标准)的识记、理解、运用来进行,希望大家对照备考。 • 2.系统归纳各种典型政治的中考题型与答题技巧、方法引导学生有效掌握。 • 3.在课堂上能给予学生多思、多问、多练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又要避免思维紊乱。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继续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培养。并且以一些优秀的典型个案,在班上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政治术语回答问题。各校一定要强调分点分段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学习用分号、句号、数字序号等分段标记。4.继续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培养。并且以一些优秀的典型个案,在班上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政治术语回答问题。各校一定要强调分点分段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学习用分号、句号、数字序号等分段标记。 • 5.加强学生采点兼采意的训练。学会结合材料分析,只会照抄课本知识。23题第2问很多学生只从课本出发,照抄课本98、99页,没有结合材料仔细分析各人的每种行为。 • 6.加强知识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 7.学会合理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