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k likes | 1.92k Views
第一编 宪法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 “ 宪法 ” 的词义 二 宪法概念 (一)英国戴雪的定义 (二)吕泰峰的定义 (三)本书的定义 (四)司法考试定义. 三、宪法的本质 (一)神意志论 (二)全民意志论 (三)马克思、列宁有关宪法 本质的学说. 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0 单选) A. 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 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 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 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答案 C.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
E N D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 “宪法”的词义 二 宪法概念 (一)英国戴雪的定义 (二)吕泰峰的定义 (三)本书的定义 (四)司法考试定义
三、宪法的本质 (一)神意志论 (二)全民意志论 (三)马克思、列宁有关宪法 本质的学说
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0单选)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0单选)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答案C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 一 宪法的形式分类 (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二)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四)古代宪法、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 A 1830年《法国宪法》 B 1779年《美国联邦条例》 C 1889年《日本宪法》 D 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答案:A
下列哪一选项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2008司考单选)下列哪一选项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2008司考单选) A.宪法文件的有无 B.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C.制定程序的严格与否 D.宪法典的有无 答案:D
第三节宪法的结构与特征 一 宪法的结构 (一)宪法的结构的含义 (二)宪法的渊源体系 1、成文宪法:宪法典 宪法性法律 宪法惯例 宪法判例 国际条约和习惯 2、不成文宪法 (三)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1、序言 2、正文 • 总则 (2)分则 3、附则
二、宪法的特征 (一)宪法作为根本法所具有的特征 1、宪法内容方面 2、宪法效力方面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2)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最高效力的具体理解 A、宪法的对人效力 a 本国公民 b 外国公民 B、宪法的地域效力 C、宪法与国际条约法律效力的协调问题 D、宪法的直接法律效力问题
3、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方面 (二)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征 (三)宪法规范的特征 (四)有关宪法特征的其他说法 1、司法考试指导书的说法 2、张千帆 的说法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 以下哪些方面的含义(02年真题) A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 D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答案:AB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2005年司考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2005年司考题) A 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 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 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行为的约束 D 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的强制性 答案:B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原因有哪些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原因有哪些 A 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的以产生的前提 B 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的地位 C 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人权的有效保障 D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答案:ABC
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8年司考单选真题)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8年司考单选真题) A 这部宪法只有正文 B 这部宪法有序言和正文组成 C 这部宪法有序言、正文和附则组成 D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 答案:B
关于宪法规范的特性,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成立(05真题)关于宪法规范的特性,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成立(05真题) A 根本性 B 原则性 C 无制裁性 D 相对稳定性 答案:C
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下列关于宪法附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02真题)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下列关于宪法附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02真题) A 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与一般条款相同 B 附则是宪法的特定条款,因而只对特定事项具有法律效力 C 附则是宪法的临时条款,因而只在特定时限内具有法律效力 D 附则是宪法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因而其法律效力高于一般条款 答案:D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宪法的渊源(2007司考题多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宪法的渊源(2007司考题多选)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D 宪法判例 答案:ABC
关于《宪法》对自然人的适用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司考单选)关于《宪法》对自然人的适用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司考单选) A.我国宪法适用于一切拥有中国国籍的人 B.对于因出生取得国籍的确定,我国采取出生地主义和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C.侨居在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D.宪法也同等地适用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答案:D
下列有关中国宪法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我国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次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B 宪法作为整体的效力是及于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土 C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对于宪法与条约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 D 我国1978年宪法第一次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国家机构”一章之前,这充分表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居于宪法核心地位 答案:B
第四节 宪法与宪政 一 宪政的内涵 二 宪法与宪政
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3年司考题)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3年司考题) A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B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 C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D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答案:ABCD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西方国家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近代意义宪法的起源条件 二 英国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三 美国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四 法国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五 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中国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 旧中国的制宪活动 二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宪法 (三)1975宪法 (四)1978宪法 (五)1982宪法 1、82宪法内容结构特点 2、82宪法修正案
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008司考题)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008司考题) A 《重大信条十九信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B
一般说来,规定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应是宪法基本内容的两个方面。下列哪一部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2006年司考题)一般说来,规定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应是宪法基本内容的两个方面。下列哪一部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2006年司考题) A 1918年的《苏俄宪法》 B 1789年的《美国宪法》 C 1791年的《法国宪法》 D 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B
“凡是权利无保障和分权为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论断是有下列哪一部宪法文件予以明文规定的?(2006司考题)“凡是权利无保障和分权为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论断是有下列哪一部宪法文件予以明文规定的?(2006司考题) A 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B 1776年的《北美独立宣言》 C 1688年的英国《权利法案》 D 1918年的苏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答案:A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7司考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7司考题) A 2004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 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 D 1988年宪法修正案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 答案:ACD
当代宪法呈现多种发展趋势,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2006司考题)当代宪法呈现多种发展趋势,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2006司考题) A 行政权力扩大 B 中央权力扩大 C 议会主权 D 地方自治 答案:A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条、第20条分别对宪法第10条第4款、第3款进行了修改。关于这些修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6 司考题) A 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 确认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土地的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C 命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土地 D 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 答案:AD
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何者为正确?(2005年司考题)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何者为正确?(2005年司考题)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1982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三部宪法 D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答案:AD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04年司考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04年司考题) A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 B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与补偿 答案:C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作了重要修改,下列哪些内容是这一修正案包括的主要内容?(2002年司考题)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作了重要修改,下列哪些内容是这一修正案包括的主要内容?(2002年司考题) A 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B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宪法 C 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D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答案:ABD
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哪些内容?(2003司考题)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哪些内容?(2003司考题) A 明确把“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 B 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 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 D 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成5年 答案:AD
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司考题)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司考题) A 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答案:CD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人民主权原则 一 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二 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 三人民主权原则在世界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二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 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 人权的内涵
第三节 权力制约原则 一 权力制约原则的历史发展 二 权力制约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四节 法治原则 一 法治原则的历史发展与内涵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 宪法的制定、修改与解释第一节 宪法的制定 一 宪法制定权的概念 (一)制宪权的内涵 (二)制宪权 修宪权 立法权 二 制宪权性质与界限 三 制宪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宪法的修改 一、宪法修改的概念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 三、宪法修改的程序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司考多选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司考多选 ) A.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答案:CD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司考单选)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司考单选) A.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C.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答案:C
第三节 宪法的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二、宪法解释的原则 (一)宪法解释的形式原则 (二)宪法解释的内容原则 三、宪法解释的主体 四、我国的宪法解释 五、有关宪法解释的相关学说
按照宪法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和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06司考题)按照宪法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和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06司考题)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机关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答案:D
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0单选)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0单选) A.《宪法》没有专章规定修改程序 B.《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立法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令公布 D.《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宪法修改以投票方式表决 答案C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总论 第一节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分类 一 人权概述 二 人权的基本特征 三 人权入宪的意义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 公民与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 人民 选民 国民 (二)关于国籍的相关问题 (三)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特征 (四)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 •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空白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人可以具有中国国籍?(2002司考题)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人可以具有中国国籍?(2002司考题) A 赵某,出生于中国大陆,父亲为美国公民,母亲为中国公民 B 钱某,出生于法国,父亲为中国公民,母亲为日本公民 C 孙某,出生于柏林,父母双方均为中国公民,1980年移民德国,定居柏林,(德国采用出生地主义的国籍原则) D 李某,出生于中国,父亲为无国籍人,母亲国籍也不明 答案:ABD
第三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及保障 一 公民基本权利的界限 (一)公民基本权利的界限的宪法规定 (二)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界限的相关理论 1、界限的相对性与具体性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界限的国家本位性 3、西方违宪审查的标准 二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第六章公民基本权利分论第一节平等权 • 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二 平等权的含义与内容 (一)平等权的含义与范围 (二)平等权的内容 三 平等权的种类 四 有关平等权的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