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信仰与人生

信仰与人生. 温金玉. 提要. 一、信仰建设与和谐家园 二、传统文化与公众信仰 三、心灵安顿与生命关怀. 一、信仰建设与和谐家园.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 文化是民族的血 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 建设创新型 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 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 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 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仰与人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仰与人生 温金玉

  2. 提要 一、信仰建设与和谐家园 二、传统文化与公众信仰 三、心灵安顿与生命关怀

  3. 一、信仰建设与和谐家园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 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创新型 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 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 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4.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 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 当今社会道德扫描

  6. 有人发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中国有人发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中国 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的直线提升,人 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但同时也应 看到精神层面与道德领域的缺失与困惑。经济快 速发展了……与此同时,我们的内心又越来越脆 弱,精神家园越来越荒芜,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迷 失在GDP上升的曲线中,很多时候分不清什么需 要尊重,什么需要坚持……

  7. 拷问诚信 在中国人心目中,诚信,就是一种近似天 道的道德底线与人格基石。早在2000年 前,孔子就感叹:“人之无信,不知其可。”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文化的操守。

  8. 诚信教育与诚信管理 诚信教育要同时辅之以诚信管理。诚信教 育虽然重要,但是有时仅靠教育不能取得 理想的效果,需要加强诚信管理,特别是 要建立相应的诚信制度、诚信机制和诚信 措施。

  9. 靠什么面对“中国教育最危险的信号”

  10. 人要有“敬畏心” 不慕天堂,不惧地狱,天不怕、地不怕、 神不怕、鬼不怕!什么都不怕,“彻底的 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如果人们什 么都不怕,那么人自身就会变得很可怕!

  11. 信仰缺失导致肆无忌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成果斐然,但在歌舞升平的经济繁荣 背后,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仰缺失危机,出现了诸如单 纯物质追求、精神文明荒废、拜金主义严重、道德衰落、 腐败猖獗等问题。这些仅在三十年多前还会令人感觉耸人 听闻的道德沦丧行为,如今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常态。 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安伦认为:当今难以找 到任何国家的国民会如此肆无忌惮地不受伦理制约,道德 衰败无论从程度上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朝代。 我国的公民道德体系已经到了亟待重新建设的关键时刻。

  12. 道德的源头是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底 线。信仰是一个人活着的精神寄托。没有真 正的信仰,人们就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就会 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信仰指向 的是“意义”,并赋予人的生命以意义。因为 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

  13. 提升国家“软实力”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 夫人曾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大 国。”为什么?她说因为中国没有一 个可以输出的主流意识形态。

  14. 信仰为何重要? 同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日前表示,在任何一个经济上繁荣起来的 国家,都面临两个挑战,一个是如果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为所有人 分享,而不是只成为部分人的囊中物,另一个是,如何确保这个 社会也有一些精神性的、价值观的追求,而不仅仅专注于物质上 的丰裕。他认为这两个问题也正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布莱尔强调,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于宗教的关注度不同。例如, 根据一项民意调查,30%多的英国受访者表示宗教对自己“重要” 或“非常重要”,美国的这个比例为60%多,中东地区则为90%多。 “如果达到了这么高的程度,那么你必须意识到,只有理解宗教 问题才能理解中东。”

  15. 他表示,随着物质上的繁荣,人们会更多思考一他表示,随着物质上的繁荣,人们会更多思考一 些精神性的东西,而这是经济增长中的中国所必 须关注的。所有强劲的、健康的社会都拥有某些 所有人共享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必须存在 的,而且不一定要来自宗教。因此,中国不仅要 重新发现20世纪共产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公平、 平等等价值观,还要重新发掘过去的漫长历史中 所拥有的那些价值观,儒家学说就是其中的重要 部分。“如果一个社会只关心经济增长和赚钱, 那将是危险的。”

  16. 信仰界定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有学者定义为信仰是对价值确定性的追求。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

  17. 宗教信仰是世界普遍性的存在 宗教是世界上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据根据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表的最新《全球宗教景观》报告,在全球69亿人口中,有84%的人(58亿人)有宗教信仰,其中,基督徒占32%、穆斯林23%、印度教徒15%、佛教徒7%,至于没有宗教信仰的10亿人中,有62%的人住在中国。

  18. 如果不知道信仰就去看看哭墙 哭墙,犹太民族历史上第二圣殿遗留的唯一一段城墙,一千多年来,它始终是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 追溯犹太人的历史,第二圣殿的被毁是一道悲伤的分界线。在此之前,犹太人与所有民族一样,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上帝赐予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然而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以后将犹太人赶出自己的家园,并最终摧毁第二圣殿,犹太人开始近2000多年的流浪。然而,在犹太人心中,重返家园的梦想从未磨灭。无论犹太人身处何地,他们在礼拜时都必将朝着哭墙的方向。

  19. 信仰人群的变革 旧三多:老人多、病人多、妇女多。 新三多:高职多、高薪多、高知多。 29%的中国百万富翁是佛教徒,而中国全国只有18%的人口信奉佛教。 新财富500富人:有30%信仰佛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富人开始争做有信仰的人,皈依各种宗教。公开资料显示,富人中,有30%信仰佛教,7%信仰基督教,另有3%信奉伊斯兰教等。这些信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处世哲学,也无可避免地渗透入企业管理。

  20. 你是否相信? 西柏坡纪念馆里,至今仍陈列着这样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把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   把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   把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 在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中,仅65天,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就有近56万被歼灭。其中,150万支前民工、41万辆小推车,确保了源源不断的后勤供给,构成了一道壮丽的景观。对此,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21. 相信有骨肉相连的亲情 相信有生死不渝的友情 相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只有重构社会信任的氛围和文化土壤,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亲情、少一点私利,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疑,我们才能享受来到人世因相遇、相识、相知而得到的这份缘分,以及这份缘带给我们的那份美好和温馨。

  22. 十八大的信念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 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 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 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3. 二、传统文化与公众信仰

  24. 儒学与终极关怀 儒家的传统:“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 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精神修养的发展过程。

  26.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教育的宗旨在于做人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四书》应当 依照《大学》、《论语》、《孟子》 《中庸》的次序来读。

  27.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是 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 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儒家思想 的精义亦囊括其中。次读《论语》,可 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28. 再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孟子》言: “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气极为雄 壮,如孟子其人,势如泰山。儒家以孔子发 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 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 昂扬的志气。如《易·乾》云:“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 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 不已的精神。

  29.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中庸》一书 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 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 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 《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30. 儒家的“仁爱”学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礼运》 “仁者,人也;从人,从二。”

  31. 道家与终极关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这是道家对终极关怀的态度。 2014/11/28 31

  32. 自然无为 老子讲:“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礼也者,忠信之薄而后乱之首。” 庄子说:“有亲,非仁也。”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33. 佛学的终极关怀

  34. 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诸行」是指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行」 又有迁流、转变的意思。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 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没有一样不是在剎那剎那之间 迁流、转变。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 散而灭。譬如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 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 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剎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 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 住的,所以说「诸行无常」。

  35. 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能够称「我」 的,必须具有恒常的、主宰的、不变的、自在的。但 是,世间一切有为法、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实 体或主宰者。譬如,一般人执着为「我」的身体,是依 烦恼业缘、五蕴诸法所成,是虚幻不实的,如梁柱瓦椽 和合而有房舍,离开梁柱瓦椽则别无房舍,因此「我」 只是假名而已,并无实体。再如世间一切事事物物,也 是依靠种种条件因缘而生成,没有本来固有的独立本 性,也就是空无自性,因此说「诸法无我」。

  36. 涅槃寂靜 涅槃寂静:「涅槃」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中的「灭谛」,是破除贪瞋痴,断灭一切烦恼、 痛苦、人我等无明火焰,而达于寂灭无染,充 满快乐、光明、自由自在的境界,也就是身无 恶行、心无恶念,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

  37. 如何才是修道人 从前有位老妇人,建了座茅庵,供着一个禅僧修行多年。 一天她想试一试这位修行人禅定工夫怎样了,便让自己的孙女送饭,并嘱咐了几句话叫她这么去做。 那少女抱住和尚说:“你喜欢我吗?” 不料那和尚却冷冰冰地用偈语答道: “枯木倚寒岩, 三冬无暖气!” 少女回报了这情形后,老妇人叹了口气说:“想不到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个无情俗汉!”她赶走了和尚,放把火把茅庵烧了。

  38. 因果律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如果没有不净的心念,那么也就不会有那样恐怖的举动。因果律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如果没有不净的心念,那么也就不会有那样恐怖的举动。 六祖慧能大师曰:“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39. 三教互补 儒家关切社会的治理,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佛家关心人生痛苦的解除。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和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说。儒、道、佛三家虽各有所重而相径庭,然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和而不同,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国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共同撑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空。 《周易》中有一句名言,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体现出中国的人文传统、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完善社会、完善人生。

  40. 尊重传统文化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 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并提出“要全面认识祖 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 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 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41. 三、心灵安顿与生命关怀 传统文化使人学会谦卑,以更虔 诚的姿态去面对生命和无常。

  42. 1.生死观 生死是人生命过程的两道门,从一道门进来,又从一道门出去。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黑夜赋予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却会用它寻找光明。死亡只是证明我们曾经活过。  

  43. 2.情爱观

  44. 3.世界观

  45. 4.人生观

  46. 5.生活观 一日平安,一日感谢。

  47. 祝大家身心自在! • 2014/11/28 • 47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