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k likes | 3.92k Views
现代汉语 词汇. 目 录. 一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二 构词法 三 词汇的基本系统 四 词汇的来源系统 五 词汇的熟语系统 六 词义系统 七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 八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了解词语和词汇的关系 语素和词的特点 确定语素和词的方法 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历史性、民族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词汇 = 词 + 语.
E N D
目 录 • 一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 二 构词法 • 三 词汇的基本系统 • 四 词汇的来源系统 • 五 词汇的熟语系统 • 六 词义系统 • 七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 • 八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 了解词语和词汇的关系 • 语素和词的特点 • 确定语素和词的方法 • 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历史性、民族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词汇=词+语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它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实际使用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所以,词汇有时候也叫“语汇”。
词汇的系统网络 • 词汇是一个立体交叉的、开放型的、不断变化生成的系统网络,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 • 本体系统,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上下位词和类义词。 • 来源系统,包括古代词语、方言词语、外来词语、行业词语和新造词语。 • 熟语系统,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词汇的广义和狭义 •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它的范围跟“现代汉语”一样,有着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包括现代汉民族各方言所有的词语,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的词语。
现代汉语常用词的数量 • 3000个最常用词,属于核心部分,覆盖面为一般语料的86%。 • 5000个常用词,属于基础部分,即3000个最常用词再加上次常用词2000个,合称常用词,覆盖面为一般语料的91%。 • 8000个通用词,属于常规部分,即最常用词和次常用词,再加上通用词3000个,覆盖面为一般语料的95%。
一、词和语素 • 词,是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有四层含义: • 第一,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所谓“读破句”,就是破坏了词的结构状况。比如“参加入学考试”,应该读成“参加/入学/考试”,不能读成“参/加入/学/考试”。
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比如“玻璃”是一个词,意义很明确,但是“玻”或“璃”单独就没有意义了,它们都不是词。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比如“玻璃”是一个词,意义很明确,但是“玻”或“璃”单独就没有意义了,它们都不是词。 • 第三,它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并不是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而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第四,在前面三个前提下,它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因此,词汇中所有的词原则上都可以从“语音”、“词义”和“功能”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在前面三个前提下,它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因此,词汇中所有的词原则上都可以从“语音”、“词义”和“功能”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 我爱祖国的语言。可以切分为“我/爱/祖/国/的/语/言”七个最小的语言单位,但是,只有“我”、“爱”、“的”三个才能够独立成词;“祖”和“国”、“语”和“言”结合起来才成词。另一方面“祖国的语言”虽然符合前面三个条件,但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不是词,而是短语。
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一)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 • 一般地说,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有时候还是一个词。但是: • 音节是从语音学角度分析的结果 • 文字是书面记录语言的符号 • 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 • 词是音义相结合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 四者角度不同,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辨析汉语语素,通常是从字形入手,同时结合字音和字义进行考察。它们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 • 汉字虽然相同,读音不同 乐:快乐(Lè)—-—音乐(yuè) 会:会(huì)议——会(kuài)计 间:中间(jiān)——间(jiàn)谍 • 汉字和读音都相同,词性不同 会:会英文(动)——会说英文(助动)——开会(名) 老:老人(形)——老虎(缀)——老来(副) 下:下雨(动)——楼下(方)——等一下(量) • 第三,汉字、读音和词性都相同,意义不同 公:gōng 属于国家和集体的,如:公家、公物。 公:gōng 雄性的,如:公羊、公牛。
2. 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 吃 他 多 才 对 *窈 *尴 *咖 *嗦 *踌 • 有时候,一个汉字并不代表一个语素,只代表一个音节,即:一个语素也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汉字),或:两个以上音节(汉字)构成一个语素 • 连绵词:窈窕 磅礴 逶迤 • 口语词:哆嗦 溜达 尴尬 • 音译词:咖啡 芭蕾 雷达 • 威士忌 康乃馨 奥林匹克 布尔什维克 • 语素从音节数量的角度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两大类
3.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3.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 马:马匹(语素)——马达(非语素) 沙:沙丘(语素)——沙发(非语素) 色:色彩(语素)——色拉(非语素)
(二)确定语素的方法 • 确定语素的方法是“同形替代法”。例如“礼貌’’和“馄饨’’这两个词,要鉴测它们到底有几个语素,就看能不能用别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来替换其中的一个成份,如果替换以后仍然有意义,那么被替换的单位就是一个语素,否则就不是语素。
鉴测单位 替换单位 礼貌 相貌、容貌、外貌…… 礼貌 礼节、礼堂、礼拜 • 以上的替换,说明“礼貌”这个语言单位是由“礼’’和“貌’’两个语素构成。至于“馄饨”,其中的“馄’’和“饨’’都不能被任何成份所替换,也没有独立的意义,所以它们不是语素。
运用“同形替代法的注意点 • 第一,如果这个语言单位包括两个成分,那么,这两个成分都要被替换。假如只有其中一个可以替换,那么整个语言单位还是一个语素。例如“巧克力”,其中“克力”可以替换成:巧妙、巧合、巧计……,但是“巧”却无法被替换,汉语中再也没有第二个“X克力”。所以,“巧克力”合起来才是一个语素。
第二,如果这个语言单位包括两个成分,其中一个成分被替换后,另外一个成分不能改变其意义。例如“马达”,似乎两个成分都可以被替换: 鉴测单位 替换单位 马达 马匹、马车、马路 马达 到达、下达、转达 • 但是,“马匹、马车、马路”中的“马”真的是指马,而“马达”中的“马”根本不是指马,也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到达、下达、转达”中的“达”是“达到”的意思,而“马达”中的“达”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因此,“马达”合起来只是一个语素。
(三)语素的类别 • 自由和语素 • 自由语素 能够自由运用的语素,可以独立成句 人 美 吃 不 芙蓉 沙龙 • 粘着语素,不能够自由运用的语素,不能独立成句 的 把 吗 还 民 丽 机 器 • 成词和不成词 • 成词语素 能够独立成为一个单词,含实词和虚词 他 拉 高 了 被 呢 就 • 不成词语素 不能独立成词,只是合成词的一个组成部分 童 媳 幻 朗 伟 贤 历 肃 型 务
定位和不定位 • 定位语素 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位置固定,或在前,或在后,或在中间,不能在别的位置出现 副 词:还 都 更 挺 语气词:吗 吧 呢 啊 词 缀:老鼠 老婆 柱子 瓶子 • 不定位语素 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位置不固定,既可前也可后 电器 电子 电影 电灯 闪电 水电 发电 带电
(四)区别词与语素的方法 • 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 亲切——亲、切 单独的意义不太好理解 • 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 美丽 人民——民、丽不能独立运用,也不能自由地跟其他词语组合;人、美似乎可以独立运用,其实,这时它们已经是词了,不再是语素 • 语素永远属于构词平面,一旦独立运用就进入词汇平面。由于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的词为主,有些语言单位,在某些场合就很难确定了。如:“民”应该是语素,不是词,但是在“民以食为天”、“民不聊生”、“民心所向”、“爱民模范”中,“民”又像个词了。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 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多音节为主 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使用度最高的前9000个词中,单音节词为2400个,多音节词为6600个,其中双音节词为6285个。词汇量越扩大,多音节词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使用频率上,单音节词占优势。上面同样的材料显示,6285个双音节词的使用频率平均为60次,2400个单音节词则高达350次。而且越是常用词中,单音节词使用的频率越高。
2. 词语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双音节化” 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三: • 第一,汉语的音节数目有限,单音节词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同音词,这样就会给交际带来困难,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同音词的出现。 • 第二,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因而有时语义难以确定。双音节词就使得词义的表达更为细腻、精确,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宽广、深入。 • 第三,双音节词读起来往往带有一种乐感,轻重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
词语双音节化的途径 • 以一个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辅助性的相关成份 • 后加:月——月亮 耳——耳朵 • 前加:唇——嘴唇 发——头发 • 单音节语素的前后添加没有意义的附加成份 • 后加:竹——竹子 石——石头 • 前加:师——老师 姨——阿姨 •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 • 道路 学习 刚才 皮肤 牙齿 经历 解释
三音节的词省略其中一个音节 落花生——花生 照相机——相机 山茶花——茶花 机关枪——机枪 • 四音节以及四音节以上的词语采用缩略法 化学工业——化工 文学艺术——文艺 超级市场——超市 彩色电视机——彩电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三)合成词内部构造跟短语构造大体一致 • 偏正式:单干——单独地干 狂欢——疯狂地联欢 壁画——墙壁上的画 红旗——红色的旗子 • 述宾式:管家——管理家务 知己——知道自己 结晶——结成晶体 隔壁——隔着墙壁 • 联合式:语文——语言和文学 珍宝——珍珠和宝石 答应——回答和应对 广大——广阔和宽大 • 主谓式:地震——大地震动 军用——军队使用 性急——性子急躁 锋利——刀锋锐利 • 述补式:改正——改得正确 说服——说得服帖 缩小——缩得很小 突出——突得很出
三、词汇的基本属性 • 词汇从形成到发展,从静态的语言系统载义到动态的言语表意,都会受到来自语言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种种不同的属性。跟语言外部关系密切的词汇属性主要是文化性,重点是历史性与民族性,跟语言内部关系密切的属性主要是概括性、模糊性。
词汇的文化性是指词汇本身表现出来的反映社会文化的属性和功能。词汇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之中的,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大的文化环境,它包括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的、政治的等各个方面。文化环境对词汇的各个方面都给以了或强或弱、或显或隐的影响。对词汇文化属性的考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既可以从文化方面人手来考察词汇现象,也可以从词汇的各个要素方面人手来考察社会文化现象。词汇的文化性是指词汇本身表现出来的反映社会文化的属性和功能。词汇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之中的,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大的文化环境,它包括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的、政治的等各个方面。文化环境对词汇的各个方面都给以了或强或弱、或显或隐的影响。对词汇文化属性的考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既可以从文化方面人手来考察词汇现象,也可以从词汇的各个要素方面人手来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一)词语的历史性 • 词汇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的说法就充分反映出社会历史对词语的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词汇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如五四时期的“反对封建王朝”,追求“民主”和“自由”;土地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反对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倒蒋匪帮、解放全中国”;到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紧接着的“三反”“五反”,以及后来的“合作社”、“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高产卫星”;
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两条路线”、“斗私批修”、“阶级斗争”;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专业户”、“脱贫”等,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化都造成了数以千计词语的生生死死。像“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风靡一时的词语:工宣队、革委会、三支两军、一片红、大串联、逍遥派、保皇派、上管改、五七指示、斗批改、背靠背、老三届、老三篇、回潮、老九、红宝书等,现在的年轻人已很少能领会它们的意思了。而80年代曾被认为是新词而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对象的词语,例如:彩电、立交桥、国格、生产线、面包车、挂历、万元户、音带、首日封、快餐、超市、离休,现在又有谁会对它们感到陌生呢?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两条路线”、“斗私批修”、“阶级斗争”;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专业户”、“脱贫”等,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化都造成了数以千计词语的生生死死。像“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风靡一时的词语:工宣队、革委会、三支两军、一片红、大串联、逍遥派、保皇派、上管改、五七指示、斗批改、背靠背、老三届、老三篇、回潮、老九、红宝书等,现在的年轻人已很少能领会它们的意思了。而80年代曾被认为是新词而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对象的词语,例如:彩电、立交桥、国格、生产线、面包车、挂历、万元户、音带、首日封、快餐、超市、离休,现在又有谁会对它们感到陌生呢?
许多词,60年代的词典释义把它们看做是“旧社会”的,到90年代又把它们看做一般性的词语。许多词,60年代的词典释义把它们看做是“旧社会”的,到90年代又把它们看做一般性的词语。 • 财主:旧社会占有大量财产,靠剥削为生的人。(旧) • 财主:占有大量财产的人。(新) • 当铺: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借款多少,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到期不赎,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旧) • 当铺:专门收取抵押品而借款给人的店铺。借款多少,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到期不赎,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新) • 这种释义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这么一个事实:社会生活在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人们的观念、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词语的民族性 • 民族的文化性也会对词语产生种种影响 • 你有我无: 参议院 众议院 上院 下院——人代会 政协 • 同中有异: fire的“火、火焰、烽火、炉火”=汉语的“火”; fire的“射击、炮火、兴奋、热烈”等词义的语义搭配也与汉语的“火”相同;但“fire”还有丰富的动词用法: 射击:She fired her gun at them.她用枪向他们射击 发射:A rocket was fired at the moon.火箭发射到月球上 提出:He fired questions at the boys.他向孩子们提出一连串问题 解雇:You’Iefired.你被解雇了
而汉语“火”的谓词用法远没有“fire”那么多,通常只用做动词“发怒”(他火了)与形容词“兴隆”(生意很火)。还有的是一个词的概念义基本相同,但附加的感情义却相差很大。如"sheep"指绵羊,这点与汉语相同,但"sheep"还有“羞答答”、“胆小鬼”、“信徒”等引申义,这与汉语从“绵羊”引发出来的“温顺”、“可爱”、“老实”,还颇有些相通之处。但在"make sheep's eyes at somebody"这样的短语中,它表示的是“愚笨地向某人献殷勤”,把“绵羊”与“愚笨”、“献媚”联系在一起,则是汉语所没有的。这种附加的色彩义则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造成的。
就是在汉语内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对词语产生影响,如“走私物品”在有着广阔海岸线的粤闽地区被称做“水货”,而在边境线是山脉连绵的西南地区则被称做“山货”,这种实同名异的情况是不同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又如粤方言“冲凉”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高温湿热,东北方言中“猫冬”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冬季的严寒,这是不同的气候环境对词语的影响。就是在汉语内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对词语产生影响,如“走私物品”在有着广阔海岸线的粤闽地区被称做“水货”,而在边境线是山脉连绵的西南地区则被称做“山货”,这种实同名异的情况是不同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又如粤方言“冲凉”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高温湿热,东北方言中“猫冬”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冬季的严寒,这是不同的气候环境对词语的影响。
(三)词语的概括性 • 词汇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所指称的客观对象的归纳概括能力。词义都具有这种概括能力。如“笔”指的是写字画图的工具,它可以指铅笔、钢笔、圆珠笔、活动笔、毛笔、蜡笔、水彩笔,也可以指不同厂家生产的笔,如派克笔、英雄笔、金星笔等等,但又不限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凡具有这种功能的器具都属于“笔”的词义范围,这就是词义对客观对象的概括能力。又如“吃”指的是进食动作,不论是细嚼慢咬,还是狼吞虎咽;不论客体是饭菜、点心,还是水果;也不论主体是人还是动物,都可以用“吃”来表示,“吃”就是对进食动作的一种高度概括性的反映。这种概括性是相对于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而言的。
词语之间存在着词义概括性强弱的区别,有的词语所指称的同类事物多,表现出概括性强的特点,反之则是概括性弱。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词义概括力的大小与所属的范围方面,还表现在表义的细致与使用的频度上。在词义的引申转化中,往往也会表现出词义概括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词语之间存在着词义概括性强弱的区别,有的词语所指称的同类事物多,表现出概括性强的特点,反之则是概括性弱。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词义概括力的大小与所属的范围方面,还表现在表义的细致与使用的频度上。在词义的引申转化中,往往也会表现出词义概括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 • 即使专门名词,也具有一定的概括力。例如“鲁迅”这个专门名词,就包括了不同时期的鲁迅,也包括了在社会上、家庭中不同身份的鲁迅。
(四)词语的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词的意义界限不清楚,这主要是由于词义内涵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例如“青年”一词的含义是年纪不大的人,多指十六七岁到二十几岁。这个词义的内涵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往下看,15岁算不算?那么14岁呢?往上看,30岁算不算?31岁呢?尽管如此,“青年”的大体范围总是比较清楚的,可在具体语境中这个词却表现出了很大的模糊性。如共青团是青年中的先锋队组织,它的年龄上限一般是指28岁;中小学的青年教师算到30岁,高校的青年教师算到35岁,全国的杰出青年评选年龄定在40岁以下。县市级的“年青干部”可能指35—40岁,而省级与中央干部,它可能指到45-50岁,甚至50多岁。又如“胖”与“瘦”,指的是人体内含脂肪“多”与“少”,但多少算多,多少算少,没有一定。尽管曾流行有身高减X,再乘X的公式,但“一般是指”的说明也影响了它的确定性。
词义的模糊性,不仅仅在于它的难以避免的必然性,还在于它满足了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因为人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都需要追求表意的精确。如“过年整天吃好的,我胖了不少”,这句话表达出自己体重增加的信息就够了,这时要说出增加了几斤几两反倒显得可笑,没有必要,也往往没有可能。词义的模糊性,不仅仅在于它的难以避免的必然性,还在于它满足了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因为人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都需要追求表意的精确。如“过年整天吃好的,我胖了不少”,这句话表达出自己体重增加的信息就够了,这时要说出增加了几斤几两反倒显得可笑,没有必要,也往往没有可能。 • 但是要注意:词义的模糊性不等于“概括”,例如“吃饭”,没有明确是吃中饭还是晚饭,实际上吃饭只是比吃中饭和吃晚饭概括,但是语义并不模糊;词义的模糊也不等于“多义”或“歧义”。例如“两”,一个义项指“二”,词义是明确的;一个义项指“几”,这才是词义模糊。“吃菜”中的“菜”是歧义的,因为“菜”可指“菜肴”,也可指“蔬菜”。这是歧义,但也不是模糊。
第二节 构词法 • 了解现代汉语构词的基本类型 • 分析各种词语的结构 • 了解简缩的基本形式 • 理解词与短语的区别及转化
什么是构词法 ◆构词法是指用语素构成词的方法 •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 • 联绵词 • 音译词 • 叠音词 • 合成词:由两个及以上语素构成 • 复合词:联合、述宾、偏正、主谓、补充 • 派生词:前缀、后缀、中缀 • 重叠词
一、构词法基本类型 •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讲,语素也可以叫词素 • 词素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 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部分,意义比较实在 电灯:电 灯 • 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前缀 后缀 中缀 阿姨桌子 来得及
单纯词 ◆单纯词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 单音节词都是单纯词:书 笔 走 说 好 美 很 不 从 • 多音节单纯词的类型 • 联绵词 • 双声 • 叠韵 • 其他 • 叠音词 • 拟声词 • 音译词 • 伶俐 忐忑 澎湃 崎岖 惆怅 恍惚 • 逍遥 汹涌 玫瑰 窈窕 霹雳 彷徨 • 妯娌 芙蓉 蝴蝶 玛瑙 珊瑚 囫囵 • 猩猩 娓娓 习习 孜孜 蛐蛐 姥姥 • 扑通 滴答 哗啦 咯吱 哎哟 嘀咕 • 马达 坦克 雷达 哈达 喇嘛 马拉松
合成词之一:重叠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 重叠词:指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 AA式 星星 爸爸 姐姐 宝宝 舅舅 久久 暗暗 隐隐 好好 多多 刚刚 偏偏 仅仅 紧紧 明明 • AABB式 大大咧咧 形形色色 花花绿绿(构词重叠) * 漂漂亮亮 整整齐齐 大大方方(构形重叠) 叠音词 猩猩 姥姥 娓娓 蛐蛐 星星 奶奶 大大 偏偏 看看 走走 听听 想想 重叠词 词的重叠
合成词之二:派生词 • 派生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 • 前缀+词根: 阿姨 阿宝 老虎 老师 老板 老鹰 • 词根+后缀: 胖子 瘦子 桌子 石头 苦头 木头 • 词根+中缀+词根: 对得起、来不及、土里土气、古里古怪
类词缀 • 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 • 类前缀 半:半自动 半元音 半封建 半导体 半成品 超 次 单 可 反 非 前 后 亚 准 多 全 泛 类 • 类后缀 化:丑化 淡化 毒化 美化 恶化 净化 僵化 者 员 家 手 巴 式 性 度 感 然 于 以 得 来
后 缀(无义轻声) 类后缀(指一种人) 词 根(指尖端) 词 根(指首领) 骨头 木头 想头 甜头 花头 对头 姘头 滑头 丫头 二婚头 烟头 针头 箭头 布头 矛头 寡头 巨头 工头 蛇头 牢头 “头”的多重角色
合成词之三:复合词 • 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根据两个词根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四类 • A.意义相近、平等,可以互为说明 思想 道路 教授 泥土 语言 波浪(名词) 斗争 裁判 研究 帮助 选择 停止(动词) 鲜艳 丰富 美丽 优良 端正 温柔(形容词)
复合词之一:联合式 • 联合式 • B.意义相关、并列,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眉目 矛盾 口舌 骨肉 笔墨 皮毛 手足 风浪 领袖 山水 江湖 尺寸 • C.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东西 始终 反正 开关 收发 动静 往来 横竖 深浅 是非 高低 长短 • D.意义相关或相反,仅其中一个意义起作用,又叫“偏义复词” 国家 窗户 兄弟 质量 人物 干净 忘记
复合词之二:偏正式 • 偏正式: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词义以后一词根为主,前一为副。可分三类 • A.名词性,类似定+中,形成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火车 壁画 宣纸 苏绣 黑板 广场 新闻 • B.谓词性,类似状+中,分为动词和形容词两类 热爱 狂欢 朗读 微笑 空投 (动词) 鲜红 狂热 雪白 美观 难听 (形容词) • C.虚词性 马上 不论 刚巧 何必 十分 岂不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