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21 Views
中国名家书画鉴识. 郑燮书画鉴识. 郑燮( 1693--1766 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 (1736) 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 “ 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恣情山水,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 《 板桥全集 》 ,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 “ 扬州八怪 ”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 “ 三绝 ” 。.
E N D
郑燮书画鉴识 •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恣情山水,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恣情山水,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郑板桥书法号六分半书,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独创一格,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
郑板桥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在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其中有名的要属山东潍坊的谭子猶和兴化的刘敬尹二人。但二人气息入俗、笔力显弱,尚难与真迹比肩,后世研究郑板桥书画的不难辨认。清中期后,板桥书画曾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烬遗录》载:“惟先生书画,赝本颇多。”又云:“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在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其中有名的要属山东潍坊的谭子猶和兴化的刘敬尹二人。但二人气息入俗、笔力显弱,尚难与真迹比肩,后世研究郑板桥书画的不难辨认。清中期后,板桥书画曾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烬遗录》载:“惟先生书画,赝本颇多。”又云:“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郑板桥卖画的历史很长,二十多岁时就开始在扬州卖画,后来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买他画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和一般画家耻于言钱不同,郑板桥不仅公开卖画,还亲笔写了润格,在他67岁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了这一著名的润格单: “大幅五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即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除了兰、竹外,郑板桥画中另一个主要物象是石头。张蔚星说,郑板桥的石头很有特点,他画的石头都是扬州园林中常见的黄石,黄石与太湖石不同,它中间没有洞,而且黄石都是直线条的,太湖石则是虚线条的,有一种粗犷的山石感觉。而且郑氏在画石头时,基本上是不加墨点的。如果在市场上见到石头上加墨点的郑画,则很有可能是伪作。除了兰、竹外,郑板桥画中另一个主要物象是石头。张蔚星说,郑板桥的石头很有特点,他画的石头都是扬州园林中常见的黄石,黄石与太湖石不同,它中间没有洞,而且黄石都是直线条的,太湖石则是虚线条的,有一种粗犷的山石感觉。而且郑氏在画石头时,基本上是不加墨点的。如果在市场上见到石头上加墨点的郑画,则很有可能是伪作。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郑板桥伪作可分为两种,一是山东潍坊造,二是江苏扬州造。山东造的代表人物是谭云龙。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郑板桥伪作可分为两种,一是山东潍坊造,二是江苏扬州造。山东造的代表人物是谭云龙。 • 从整体来看,谭云龙的伪作达不到郑板桥的水平。首先,是他的书法功力不够,不敢在画面上长题。为了遮丑,他的伪作上题款字数较少,即便是大幅画作也是如此。这与郑板桥喜好在大画长题长跋的规律相悖。其次,郑板桥作画敢于用枯笔、浓墨,往往一笔画下去起止自然。谭云龙由于功力不够,在作伪上时往往用笔不肯定,竹叶太大而竹杆太细,比例不协调。特别是他画的石头,多用浓墨点来遮盖笔锋的柔弱。此外他的画作中水分较多,不敢用枯笔,石头仿佛是从水里泡过的一样。没有郑板桥笔下黄石见棱见角的特点。
扬州造的鉴定难度大于山东造。郑板桥有一个专门给他代笔作画的侄子,此人在绘画水平上能够达到郑板桥的高度,但他的书法与郑板桥有差异。郑的书法是六分半体,他的则有些夸张过度,超出了实际。如果说谭云龙的画作太拘谨,扬州造则太夸张。还有就是所谓大路货,即扬州皮匠刀,这类伪作从内容上看比较俗气,主要为多福多寿,平安吉祥类,虽然郑板桥也画过这样的题材,但数量并不多。其次,这类伪作大多粗制滥造。扬州造的鉴定难度大于山东造。郑板桥有一个专门给他代笔作画的侄子,此人在绘画水平上能够达到郑板桥的高度,但他的书法与郑板桥有差异。郑的书法是六分半体,他的则有些夸张过度,超出了实际。如果说谭云龙的画作太拘谨,扬州造则太夸张。还有就是所谓大路货,即扬州皮匠刀,这类伪作从内容上看比较俗气,主要为多福多寿,平安吉祥类,虽然郑板桥也画过这样的题材,但数量并不多。其次,这类伪作大多粗制滥造。
还有就是画作中的落款,据鉴定界多年的总结,如果郑板桥画作中落款中“燮”字下面作“又”字的话,赝品的可能性比较大,“火”字的话倒有可能是真迹。这可能是古人在伪造郑氏画作的时,故意留下的小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