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78 Views
『 e 化創新學校 』 的回顧與前瞻. 校長朱桂芳 99.09.15. 緣起. 老舊的社區高中,欲以資訊融入,教學創新,形成一種學校改造運動,唯有爭取更豐富的資源,激發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創造更高的教學效能。 配合高中九八新課綱,擬組成教師學習社群、學生學習社群,以「社會建構」的模式來增進學生自己的知識。 96 年向教育局申請,獲選為臺北市e化創新學校(第四所未來學校)。目前尚有仁愛國中、建成國中、永吉國小、蓬萊國小、南湖國小 6 所,高雄市中正高工、立志中學、福山國中、河濱國小、苓洲國小 5 所。. 組織.
E N D
『e化創新學校』的回顧與前瞻 校長朱桂芳 99.09.15
緣起 • 老舊的社區高中,欲以資訊融入,教學創新,形成一種學校改造運動,唯有爭取更豐富的資源,激發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創造更高的教學效能。 • 配合高中九八新課綱,擬組成教師學習社群、學生學習社群,以「社會建構」的模式來增進學生自己的知識。 • 96年向教育局申請,獲選為臺北市e化創新學校(第四所未來學校)。目前尚有仁愛國中、建成國中、永吉國小、蓬萊國小、南湖國小6所,高雄市中正高工、立志中學、福山國中、河濱國小、苓洲國小5所。
組織 • 核心小組-起初由洪老師為領導者(計畫主筆者),結合英語、數學、地科、體育科志願的教師,邀請資訊組長、圖書館主任及校長等行政人員加入。 • 種子教師團隊-英語、數學、地科、體育科、生科志願的教師,開始發展課程。 • 專家學者顧問團隊 • 標竿學校參訪 • 擴展教學精進團隊
『e化創新學校』計畫總體目標 • 一、發展ICTiL (ICT in Learning) 教學與學習模式 • 二、發展「社會建構」導向的網路學習環境 • 三、從社區連結全世界 • 四、以Peer Coaching形式發展教師成長課程 • 五、透過共享網路架構 (TSOF GRID) 建構夥伴學校合作關係
一、發展ICTiL 教學與學習模式 • 建構ICT-Rich環境 1. 「師師有電腦、班班有單槍」 2.推展線上學習及教學平臺 3.建置無線投影機、電子白板等器材 • ICTiL (ICT in Learning) 數位資訊融入教學,帶動師生走出校園、採用互動式的學習,創造實境體驗的學習環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成果發表能力,儲備未來孩子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
e化創新學習 • 未來學校的學習強調無界學習(Boderless Learning) • 虛擬學習(Virtual Learning) • 發現與經驗學習(Discovery & Experiential Learning) • 快樂與有趣學習(Happy & Fun Learning) • any time, any way,any device的學習
學校組織再造 • 以圖書館為e化創新學校主政單位,將資訊室納入圖書館編制內,統合教學資源,增進教學效能。 • 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成為一個支援與創新的教學及學習聯絡網。
二、發展「社會建構」導向的網路學習環境 • 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 主要在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跳脫傳統單向僵化的講授模式,鼓勵學生自我學習,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及發揮團隊夥伴學習的精神,以培養關鍵能力。
三、從社區連結全世界 • 在地化→全球化 將社區生活資訊建置於全球網際網路,不僅讓學生透過學科學習的觀點重新認識社區環境,同時也期待透過學習能讓學生從社區與自我的定位,進而思考「全球化」的意義。
四、以Peer Coaching形式發展教師成長課程 • 教師專業成長 「ICT應用於教學」 「ICT科技使用」
五、透過共享網路架構 建構夥伴學校合作關係 • Web2.0的精神 TSOF GRID-建構夥伴學校合作關係 夥伴學校-中崙、和平、麗山高中
具體成效 • 一、跨領域的學習活動 • 二、PBL課程發展 • 三、發展行動研究 • 四、以「空間領導」引領環境創新 • 五、海内外文化交流 • 六、創意教學 • 七、學習成效
跨領域的學習活動 • 97年-《當文學、音樂與朝陽相遇》,參賽學生共計63組,合計356人次,參加率達36% • 98年-「留佇。陽明」攝影詩文創作比賽 「離別」攝影詩文創作比賽 • 99年-網路閱讀,第 9810梯次競賽,計有特優1人、優等18人、甲等30人共49篇獲獎 新加坡遊學課程
PBL課程發展 • 地球科學-「氣候變遷」與「岩石辨認」課程 「氣候變遷」科學知識的正確與豐富性日新月異,課本的知識遠不及網路所提供,但網路的知識雜沓無章,需正確地判斷。 「岩石辨認」則運用網路資料多元豐富的特性,教師運用網路攝影機對展示的岩石標本即時傳送。教師利用ICT的資訊公開與便利性,引導學生自行解答問題。 • 體育-體操及游泳學習 • 生活科技-徽章製作
發展行動研究 1.From “Community High School” to “School Of Future”陽明高中「未來學校」(SOF) 計畫簡介。2.Constructing an ICT-Rich Environment以陽明高中的SOF計畫為例。 3.《當文學、音樂與朝陽相遇》4. Getting Warmer! Is It Real? : 氣候變遷 PBL課程介紹5.運用moodle學習平台融入高中生活科技課程教學示例6.建置富含資通訊技術的教學環境:以朝陽高中為例 96、97兩年皆榮獲高中組行動研究團體成績第5名。
以「空間領導」引領環境創新 • 98年獲新臺幣參仟萬元補助款。此「校園優質化工程」,造就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 學生活動中心,含籃球場、演藝廳及專科教室(遠距視訊教室、小組討論教室等) • 往後加強重點-彈性可變學習空間
海内外文化交流 • 聽障奧運時期,68國179人次國外選手蒞校練習。 • 新加坡學生交流互訪-16人,為期3週。 • 交換學生 • 日本櫻花學園互訪。 • 加拿大遊學團-10人 • 木棉花大使。
創意教學案例 • H1N1流感肆虐,本校停課20班次,當時即由任課教師研擬線上課程。 • 目前moodle教學平台已有15學科26位教師使用。 • 英文─運用部落格、e-mail Apple Keynote,教學利用中、英文對照,語音設計及教學互動,教師自己接洽美國高中生,鼓勵學生和美國高中生通e-mail,加強英語溝通能力,學生在虛擬的學習環境中做真實的情境學習。 • 數學─用一些媒體及繪圖軟體來教學,讓學生在電腦上玩圖,去領悟數學公式,而不是死背公式。亦使用電子白板教學,以其翻頁、儲存的特性,解決原先黑板不夠用的問題,亦在對稱圖形的講解上,使學生更容易明瞭。
創意教學案例 • 地理─申請大學輔助計畫,嘗試使用地理GIS系統輔助教學,讓學生掌握最新社會議題,用地理學素養解讀及解決問題。 • 地球科學─PBL課程。 • 體育─教師與仁愛國中楊師連線,設置逺距教學系統,進行捷泳腿部打水動作練習的視訊教學。 • 生活科技─使用Moodle教學平臺,運用影像處理軟體技巧,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想像去設計。
學生學習成效 • 以英文科為例- 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安排與美國高中生寫e-mail互動,用網上虛擬之溝通實境練習語文。 在升學的壓力下,這個班級一學年當中六次段考及模擬考的成績顯示:他們都有一些進步。 線上問卷調查結果(電腦曲線圖)顯示:學生自覺有成長,有進步。 教師相信他們學到自動自發,與同學合作的能力,學生有成就感,更願意展現他們的創意。
學生學習成效 • 學生感受更多老師使用科技媒體來教學,一開始興趣勃勃。像洪老師的課,學生分五組,限時查資料,相互討論完成作業,學生玩的很開心。 • 學生願意在電腦上玩圖,去領悟數學公式,而已不是死背公式。
學生回饋 • 老師使用資訊融入的教學,覺得很新潮,帶動大家學習的興趣。 • 我們要分組,每個人都分配有工作,經過討論、驗證,最後彙整出來一篇報告,我們學到如何合作,如何將資訊通過考驗而淬練成知識。像是岩石了解那一堂課,老師引導我們的思考邏輯,由點而線而面,我們比以前更常問問題,也讓我們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印象最深刻的是-當你未徹底瞭解專有名詞時,請勿隨便套用。 • 其他像生活科技科教寶特瓶環保回收再利用及家政科教實作和縫補,這些課都設計得很有創意,我們會很喜歡。
困難 • 創新經營的阻礙 • 傳統教學空間改造為ICT-Rich環境的挑戰 • 推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讓教師產生許多疑惑 • PBL課程困難度高 • 教師團隊一直感受行政支援不足 • e化創新從點推展到線與面的問題。
問題的因應策略 • 化阻力為助力-先健全組織,然後破冰,宣導觀念,其次激發教師熱忱,讓執行者更投入,讓支持者加入教師創新團隊,讓外圍觀察者感受善意,讓家長成為支持的夥伴。 • 設法解答教師的疑惑-學校老師作典範帶領,讓他們信服,一則運用資訊教學,教師負擔輕省;一則學生學習有興趣,教出學生成績更好的實例來作更有力的說服。 • 改造為ICT-Rich環境-考量技術層面;投影幕的位置,因應各學科不同需求,配置在適當位置;資訊室將每位學生建立email帳號後啟用教學平臺。
問題的因應策略 • 推展PBL課程-加強教師同儕宣導;塑造教師對話、討論及合作的氛圍。 • 改善行政支援不足-調整部分活動時間;注意如期採購資訊設備及安裝;健全學校組織,發揮綜效;建立配套制度以鼓勵教師研究 。 • 由上而下亦由下而上,從點推展到線與面。
下一步? 追求三原則 • 永續 • 普遍 •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