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10 Views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 一 位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谈到某些同学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时,他讲了这么一个笑话:以前一个很吝啬的富翁,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富翁讲的先决条件是每天只提供简单饭菜,先生满口答应,并和富翁签订契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每天只有一碟青菜,一点儿荤腥也没有。此时先生开始在契约上做起了文章,他对契约做了这样标点:“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并把加好标点的契约给富翁看,富翁哭笑不得,只好每天一荤一素,直到契约结束为止。学生听后捧腹大笑,深觉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忽视不得的。. 问题分析.
E N D
问题情境 一位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谈到某些同学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时,他讲了这么一个笑话:以前一个很吝啬的富翁,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富翁讲的先决条件是每天只提供简单饭菜,先生满口答应,并和富翁签订契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每天只有一碟青菜,一点儿荤腥也没有。此时先生开始在契约上做起了文章,他对契约做了这样标点:“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并把加好标点的契约给富翁看,富翁哭笑不得,只好每天一荤一素,直到契约结束为止。学生听后捧腹大笑,深觉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忽视不得的。
问题分析 这位教师为什么能激发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积极性呢?主要是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情致。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总结自己50年教学经验时说:“我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认真备课;三是对学生有爱心。”这也许就是一位名师能取得突出教学成绩的真经吧!霍懋征说:兴趣就如一块魔方,它能使人多某事物长生迷恋心理,从而让人们十分乐意去接近去研究它。若学生对所学知识也有了兴趣,那么学生对学习就有了内驱力,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解决策略 • 1、研究学生心理 特级教师于漪教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记一辆纺车》课堂上的意外。 老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现在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喜欢(随堂听课的20几位老师十分惊讶,于老师也感意外) 老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对此于漪老师在教学后记中写到: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
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于漪老师的体会启示我们:教师备课应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关注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教师不能以为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学生就一定感兴趣,教师喜欢的,学生自然就喜欢。要能蹲下来看学生,认真体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努力在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当然,教学的科学与艺术,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这里有一个“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情感相关调查表”:当然,教学的科学与艺术,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这里有一个“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情感相关调查表”: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带有非常明显的情感倾向性,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法是(3)(6)(9)三项(占27%),而这三项内容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具有活动性,独立自主性与相互交往性。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5)(8)(10)等,这几种方法的实质正好相反,都有被动、机械,静止的特征,不符合小学生“需要尊重”“需要相互交往”和“自我意识增强”等心理特征。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带有非常明显的情感倾向性,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法是(3)(6)(9)三项(占27%),而这三项内容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具有活动性,独立自主性与相互交往性。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5)(8)(10)等,这几种方法的实质正好相反,都有被动、机械,静止的特征,不符合小学生“需要尊重”“需要相互交往”和“自我意识增强”等心理特征。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一些优秀教师经常借助创设教学情境将知识趣味化。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借助 于一定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形体、动作、笑话、故事、音乐、图像、自然环境等创设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场景来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易、趣、活”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很难想象当有些教师抱着“例行公事”的漠然步入教室,学生们怀着“又是他的课”的烦躁翻开书本时,课堂上会是怎样的“生气”。教学似生活,上课如过日子,要富有生机盎然的气息。这就需要老师要采用多种激发学生情趣的方式。
4、开展学习竞赛法 竞赛活动能激励人的斗志,能克服人的惰性心理,特别是人的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 态时要比无竞赛时效率高很多。竞赛的内容可以是朗读,背诵,表演等。从竞赛的对手看,可以是个人竞赛、团体竞赛等。从竞赛的方法看,对易答题可以采取“抢答”“举手答”,“没举手的再答”等方式;对于较难的题可以采取小组“接力赛”“团体积分赛”;对难度较大的题采取“夺旗赛”等
5、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使他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解答课题时 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等,以此为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这就是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意义。
理论链接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有关事务引起注意,并产生欲求而发生兴趣。 歌德说:“那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卢梭认为:“只有儿童本人有兴趣和愿意获得的那些知识,才会巩固而长久的保持在他的记忆中。”兴趣与记忆密切相连,因为兴趣总是带着情感色彩。日常生活里但凡那些能够引起人的兴趣,触动人的情感的事物往往都记得住。因此有人说:“要像凝视你初恋的情人那样去看书,去观察我们所理解的知识”》这话是颇有道理的。
所以兴趣和人的知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一旦被某种兴趣激发起来,则表现出对有关事物的优先集中注意,同时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努力等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所以兴趣和人的知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一旦被某种兴趣激发起来,则表现出对有关事物的优先集中注意,同时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努力等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 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最为密切,他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激发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是没有智育。”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冷淡态度比成绩不好更可怕。而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乐学,所以兴趣有着动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