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28 Views
活動單元:音樂欣賞心得分享 作品題目: 【 朦朧最美──印象樂 】. 專輯名稱: 海 La Mer (1905) 作者: 克勞德 ‧ 德布西 Claude Achille Debussy 樂曲名稱: 1.De l ‘ aube à midi sur la mer 〈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8 分 23 秒 2.Jeux de vagues 〈 浪之嬉戲 〉 6 分 24 秒 3.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 〈 風和浪的對話 〉 8 分 07 秒. 何處得知: 家中買了「音樂大師」全套 CD ,引發了我的興趣。. 校園音樂藝術季活動感想.
E N D
活動單元:音樂欣賞心得分享 作品題目:【朦朧最美──印象樂】 專輯名稱:海 La Mer (1905) 作者:克勞德‧德布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 樂曲名稱:1.De l‘aube à midi sur la mer〈海上的黎明到中午〉8分23秒 2.Jeux de vagues〈浪之嬉戲〉 6分24秒 3.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風和浪的對話〉 8分07秒 何處得知:家中買了「音樂大師」全套CD,引發了我的興趣。
校園音樂藝術季活動感想 常常會覺得總被大家稱為「文化古都」的台南似乎少了什麼,又或者說,我們一代代的傳承當中,把原本的文化素養都遺忘了。 台南需要改變,我相信由小地方做起,我們就能在找回些文化方面的藝術氣息,而這次的「校園音樂藝術季活動」讓我們國中小生能藉由這個機會敞開心胸去欣賞音樂、以音樂會友,陶冶我們的性情,洗滌我們長期過於複雜化的心靈,就在這一首首的音樂播放當中,我找到原本最純真的自己。 希望在推動更多有關文化方面的活動後,文化古都更能充盈著蓬勃的生命力,充滿著現代人失去已久的──溫和儒雅的文化氣息。
樂曲簡介 •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這個部分呈現的意象是來自莫內的《印象‧日出》,描繪了一幅朦朧的美景 ,朝暾為天空染上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色彩,在有船行進的海上潑下金澄色的墨,殷透在黎明的海這張有些許微波宣紙上,隨著水波載起載沉,點綴了海的美麗。 第一主題由長笛及豎笛呈現,而後第二主題由大提琴表現。
〈波浪的嬉戲〉 描繪著波浪嬉戲的情景,滔滔波浪似白紗覆在海上,一綑綑的捲上沙灘,構成一幅美麗的景象。 意象呈現來自莫內《大岩門海》 音樂以連續地以消失和恢復來表現海的印象概括,帶給人波瀾壯闊、朦朧美麗的感受。
〈風與海的對話〉 德布西將風呼呼吹過海面,與海時而狂嘯、時而低吟的聲音想像成了兩者的對話,並以模糊卻帶有清晰的曲調呈現,讓聽者能十分容易的就在腦海中勾勒中風與海對話的有趣景象。 其靈感來源同樣來自於莫內的作品。 莫內《愛特達的大浪》
心得分享 德布西在接觸繪畫上的印象主義開始,即對此種具有朦朧意象的風格十分著迷,希望能在音樂上也營造出色彩模糊不清,卻又不失作品本身概念的感覺,他認為音樂只能暗示或者提供一種意象或心境,不必要去轉述一則故事或者字面的含義。簡單來說,印象派音樂的主角就是音響和音色。 而當我第一聽到這種朦朧卻又不失表達意念的曲調,大海的景象浮現在我腦海中,那朝暾將金澄色的墨水潑灑在沉沉的天空及海上,殷透在黎明的海這張有些許微波宣紙上,那畫面是多麼的美麗、多麼令人動容,我的心瞬間
漲滿了看海的渴望。海浪互相追逐,好似調皮的孩子;又好像白紗覆在海上,一綑綑的捲上沙灘。再細細聽,那風和那海在對話!時而細語,時而高嘯,時而沉默,表現出佇立海邊也不一定享有的極致聽覺感受。這三個部份分別述說著海洋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風情,概括的模糊線條下藏著細膩的音樂演奏方式,在這朦朧的風景下,也藏著一顆一位男人細膩的心、對音樂無線的期待和熱情,一顆澎湃熱情的心,就這樣造就了波瀾壯闊、同樣澎湃熱情卻又帶有些許憂傷的優美樂曲及溫雅曲調,這是多麼令人感嘆不已的舉世創作!即使德布西已逝世,但他的創作,永遠漲滿了看海的渴望。海浪互相追逐,好似調皮的孩子;又好像白紗覆在海上,一綑綑的捲上沙灘。再細細聽,那風和那海在對話!時而細語,時而高嘯,時而沉默,表現出佇立海邊也不一定享有的極致聽覺感受。這三個部份分別述說著海洋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風情,概括的模糊線條下藏著細膩的音樂演奏方式,在這朦朧的風景下,也藏著一顆一位男人細膩的心、對音樂無線的期待和熱情,一顆澎湃熱情的心,就這樣造就了波瀾壯闊、同樣澎湃熱情卻又帶有些許憂傷的優美樂曲及溫雅曲調,這是多麼令人感嘆不已的舉世創作!即使德布西已逝世,但他的創作,永遠
不朽,將世世代代流傳,後世將傳聞讚嘆他如此令人嘖嘖稱奇的創作與創立音樂上的印象派之理念及恆心和毅力。不朽,將世世代代流傳,後世將傳聞讚嘆他如此令人嘖嘖稱奇的創作與創立音樂上的印象派之理念及恆心和毅力。 一首曲子,能承載多少熱情與對音樂的熱情、堅持?我相信大多數的音樂家都是抱著一股衝勁、一股熱情、滿懷的理想,再加上永不輕易放棄的恆心和毅力,才造就每首動人的曲子,不然這曲子,怎麼可能會擁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流竄其中?又怎麼會有現在的種種樣式的音樂?這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其中的奮力向上,學習在逆境中不輕易退縮,學習遇到困難不輕易退讓,
學習那堅持到底的精髓。 音樂實是調劑身心的良品,我在聆聽音樂時找到純真善良的自我,我在細細品嚐樂曲的每個部份、每個小節、每個音符時,搜尋到了生活的寧靜及良好的精神寄託。常在聽人家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以前的我會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理論,但現在不是如此,我在這次活動過後:在細細品嚐音樂後,發覺這句話是如此的有意涵,如此的富有生活觀察力!學音樂時,受到了曲調的洗禮,音鍵的淨身,讓我們能靜下心來好好的觀察這世間
萬物的變幻、欣賞這天際大地的美景,讓世界再次將我們從機械式且複雜化的生活中拯救出來,使我們反璞歸真,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而不至於讓我們變成社會中陰暗處所藏匿的,充斥著邪惡思想的人。萬物的變幻、欣賞這天際大地的美景,讓世界再次將我們從機械式且複雜化的生活中拯救出來,使我們反璞歸真,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而不至於讓我們變成社會中陰暗處所藏匿的,充斥著邪惡思想的人。 最後,朋友,請你把手交給我,讓我們一同去環遊音樂的國度,接受樂曲的洗禮!
參考資料 •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31.htm • 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09/new_page_4.htm • 音樂大師42──《德布西》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