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永远的屈原

永远的屈原.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1 、文中屈原的形象(外部特征、内在的思想、品格). 2 、文中屈原文中对自己的处境、心情、理想(追求)的表述. 3 、文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体现. 课文思路. 1 ~ 7 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 ~ 13 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一至七节:. 第一节中,诗人 “ 太息 ”“ 掩涕 ” ,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屈原一生 “ 好修姱以 羁兮 ” ,却为什么 “ 謇朝谇而夕替 ” 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其原因的?.

rob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永远的屈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永远的屈原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2. 1、文中屈原的形象(外部特征、内在的思想、品格)1、文中屈原的形象(外部特征、内在的思想、品格) 2、文中屈原文中对自己的处境、心情、理想(追求)的表述 3、文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体现

  3. 课文思路 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4. 一至七节: 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屈原一生“好修姱以 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其原因的? 屈原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对待,他是什么样的态度?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 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 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两句启下。

  6. 四个方面: 小人投机、追曲 “众女”“谣诼” 君主“不察” 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7.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表现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8. 8至13节: 作者开始从哪些方面来检查自己呢?结果如何?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芰荷”“芙蓉”在这里喻指什么? 反省之后,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的自我形象是什么?

  9. 从进退、制衣、佩饰三个方面检查、反省 通过自省,作者愈加坚信自己的崇高品质、坚定自己的追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染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指诗人高洁的德行

  10. 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11. 作者是如何表现品质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用美好的事物如蛾眉、芰荷等比喻自己的美好品行及追求。 比喻 对偶 夸张 作者以“香草”“美人”喻指自己的美德的这种表现方法称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经常见到。

  12. “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 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美好事物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美好事物中。“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13. 1、诗人用哪些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什么品格?找出文中原句。1、诗人用哪些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什么品格?找出文中原句。 2、诗人讴歌、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理想?找出相关句子。 3、结合屈原传记,说说诗人在诗歌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屈原的“美政”。 5、如何看待屈原自沉? «离骚»与«诗经»相比,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何异同?

  14. 诗人用哪些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 既替余以蕙缃兮,又申之以揽茝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比喻高洁品行 比喻品格超群 清幽环境比喻不俗心志 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境界

  15. 诗人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忧国忧民,热诚爱国 献身理想,忠贞不渝 疾恶如仇,宁死不变 清白方正,坚持正气 洁身自好,志洁行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