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起飛的契機— — 教學 卓越與系所評鑑的關係

起飛的契機— — 教學 卓越與系所評鑑的關係. 主講人 : 羅 中 峰. 演講大綱. 「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的政策 思維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 「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 擁抱 學生、復振教育志業的主體性 展望 ——掌握脫胎換骨的契機,振翅起飛!. 起飛的契機—— 教學卓越與系所評鑑的關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 教學卓越 」計畫 與 「 系 所 評鑑 」工作,可能是箝制學校發展的阻力 ;

robb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起飛的契機— — 教學 卓越與系所評鑑的關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起飛的契機——教學卓越與系所評鑑的關係 主講人:羅中峰

  2. 演講大綱 •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 •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 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 • 「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 • 擁抱學生、復振教育志業的主體性 • 展望——掌握脫胎換骨的契機,振翅起飛!

  3. 起飛的契機——教學卓越與系所評鑑的關係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教學卓越」計畫與「系所評鑑」工作,可能是箝制學校發展的阻力; • 也可能是刺激學校脫胎換骨的契機。 • 其實,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4.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

  5. 一、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1/5) • 「國內現今大學『重研究、輕教學』之風氣,長期以來造成了大學畢業生基本核心能力的欠缺,在全球化競爭的潮流下逐漸削弱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與彈性,因此,國內大學發展教學卓越之作法與理念即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6. 一、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2/5) • 為了建立大學分類機制,避免所有大學追求成為研究型大學,致使“功能重疊、特色模糊”。

  7. 一、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3/5) • 為了“改善大專院校的教學品質”,教育部遂逐年提高依辦學績效所給予的獎助比率,而降低依學校規模所給予的補助經費比例。

  8. 一、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4/5) • 教育部於2004年,首次公布了以教學為重點的補助方案——「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確立了以教卓獎助經費引導部分私立大學轉型其定位為教學型大學的策略。

  9. 一、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政策思維(5/5) • 從而使「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成為大學分流的兩種歸屬類別——前者爭取五年五百億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後者則申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某些學校則是兩者通吃。

  10.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17) • 本校追尋教學卓越的坎坷歷程 • 先回顧兩次「立校精神研討會」的榮景——一段自視甚高、或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歲月,直到教學卓越的風暴來襲。

  11.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2.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2/17) • 本校追尋教學卓越的坎坷歷程 • 早期,年年申請教卓計畫,卻屢提屢敗。似因為本校只是志在參與、不在乎是否獲獎。 • 甚至轉攻「教育部補助重要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以「通識教育課程改進計畫」獲得 95年($6,886,720)、 96年($6,886,720)、以及 97年($6,880,000)等三年補助安慰獎為滿足。

  13.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3/17) • 本校追尋教學卓越的坎坷歷程 • 終於在2010年11月13日,領教了來自教育部高教司的當頭棒喝。

  14.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4/17) • 本校追尋教學卓越的坎坷歷程 • 幸好在2011年因緣聚會,本校得以獲得「教學卓越大學」補助3000萬*2;但也樹大招風,引發了來自姊妹校與立法院的批評。

  15.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5/17) • 本校追尋教學卓越的坎坷歷程 • 隨後,很不幸地又在2013年失去了教學卓越的光環。

  16.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6/17) • 以上是本校由「研究型大學」的定位,轉型為「教學為主、研究為輔之精緻型卓越教學大學」的過程;也是本校被反覆質疑教學績效的過程。

  17.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7/17) • 期間,行政單位一肩扛起所有責任、辛苦備至,卻捨不得驚動大部分老師參與計畫。 • 以至於老師們“報校無門”、只能默默旁觀行政單位的“焦灼”,無奈地概括承受來自教卓計畫的擾動,最後則以共體時艱的態度,勉強接受教學不卓越的“汙名”。

  18.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8/17) • 本校為何需要教學卓越獎勵經費的挹注? • 因為這筆經費有助於緩減本校的財務壓力? • 因為少子化衝擊下的高教市場,需要教學卓越的招牌以吸引高教消費者的選擇?

  19.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9/17) • 本校為何需要教學卓越獎勵經費的挹注? • 或是因為教學卓越計畫的肯認,乃是提升校譽的捷徑,攸關全體師生對學校的認同強度?如果說:佛光大學的社會聲望,已成為全體師生的身分標籤;然而 • 當聽到某高中生對本校的輕忽時,該如何自處?或是自問: • 我們是否會鼓勵自己兒女就讀佛光大學?

  20.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0/17) • 本校為何需要教學卓越獎勵經費的挹注? • 因此,爭取獎勵教卓經費不得不成為全體老師的共業。

  21.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1/17) • 如果我想在佛光大學安身立命的話,它究竟該是一所甚麼樣的大學?「教學卓越大學」是否該是優先選項?我們有無拒絕的本錢? • 然而,這段學校定位的轉型過程,是否另有附加價值?

  22.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2/17) • 其實,本校係歷經一段漫長的準備過程,才得以滿足如下申請資格的要求,其內容包括:

  23.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3/17) • 師資方面: • 已建立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包括教學專業能力之提昇)輔導措施且設立專責單位辦理(所以成立了教資中心)。 • 已建立教師評鑑制度(含教師獎勵措施及淘汰機制)。

  24.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4/17) • 學生方面: • 訂有學生基本能力指標之要求。 • 訂有合宜之學生選課機制(所以要求課程大綱必須按規定上傳)。

  25.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5/17) • 課程規劃方面: • 落實課程委員會之運作。 • 系所開設之課程已建立定期且穩定之檢討評估機制。

  26.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6/17) • 教學品質管控機制方面: • 定期舉行全校教學單位評鑑,並追蹤評鑑改善建議之後續辦理情形。

  27. 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17/17) • 那麼,當完成以上改造校務體質的基本門檻之後,在評審委員以及本校師生的眼中,佛光的教學績效真的卓越嗎?

  28. 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

  29.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18) • 今年本校申請教卓計畫失利,評審委員的負面評價,大致包括: • 課程結構設計、授課內容及方法有待改進。

  30.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2/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2/18) • 課程全面模組化之確切機制與階段目標為何?檢核基準為何?跨領域學程之「核心能力」建置如何完成?學習成效如何綜合判定?均應予以釐明。

  31.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3/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3/18) • 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策略,有待加強。

  32.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4/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4/18) • 學生關切「校園良好學習風氣之提升加強」、「加強協助提供學生至業界實習機會」、「有效協助學生取得專業證照」等職涯發展相關問題,有待積極回應。

  33.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5/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5/18) • 關於畢業生是否「學用相符」之統計值偏低,亟須改善。

  34.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6/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6/18) • 其餘內容更是洋洋灑灑,族繁不及備載……..

  35.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7/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7/18) • 然而,回顧歷年評審意見,我們發現尚有諸多亟待努力的項目: • 學生修讀輔系、雙主修人數、校際選課生人數,均略顯偏低,學校宜鼓勵學生修讀跨領域學科,拓展其未來就業管道。

  36.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8/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8/18) • 對於系所畢業生能力指標如何依職場需求、學校條件及學校理念加以研擬; • 正式課程及非正式如何依畢業生能力指標而設計、規劃,並反映在教師教學方法與課程活動輔導上; • 另畢業前將透過何種方式加以核定、訂定適當門檻等, • 凡此皆為精進專業課程最基本之工作,宜在教卓計畫中落實執行。

  37.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9/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9/18) • 學校宜對畢業校友之就業情況及雇主評價做適度調查,作為各學系檢討課程與教學成效之依據。

  38.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0/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0/18) • 對學生更重要的在輔導「專業證照」的取得、業界實習的機會、引進業師的指導等,這些需求應納入學習及職涯輔導的重要目標。 • 此外,實習課程數目仍顯不足,學校應考慮各系較全面性的做法,積極爭取與產業界合作,加強與產業界之實質產學合作交流,以增加學生就業管道。

  39.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1/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1/18) • 學校宜儘速成立校友會,凝聚校友向心力,有助畢業校友的聯繫與服務。

  40.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2/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2/18) • 全英語授課數偏低; • 亦需針對學生英語能力,安排不同層級的英語課程,供學生選讀; • 且宜推動學生參與語言檢定之鼓勵措施,並加強積極輔導作為。

  41.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3/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3/18) • 學校關於「強化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機制,係以發行電子報、辦理研討會等方式進行,宜檢討是否能確實達到強化教師教學品質之目的。換言之,如何提升老師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方法)仍有待加強。

  42.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4/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4/18) • 對於評鑑實施後,有關教學評鑑結果不佳教師之輔導,現有的說明不太清楚,宜有較為具體妥善之作法。

  43.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5/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5/18) • 「建置優質數位環境」硬體部分學校應自行提供;至於軟體及內涵的發展,教卓可做適當之補助。

  44.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6/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6/18) • 學校提升學生學習風氣以學術家族式整體輔導,能否發揮預期成效? • 學校擬透過讀書會及強化現有學長姐或學校學習機制,培育學生優良讀書風氣。惟這些方式是否有效? • 學校是否研擬其它更有效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45.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7/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7/18) • 學校擬訂本計畫學生面之預期成果為培養兼具品德、品質、品味之優質學生,惟由學校之計畫書尚看不出品德及品味目標要透過何種措施完成。

  46. 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8/18)三、從一份評審意見省思佛光大學的辦學績效(18/18) • 顯然,本校在邁向教學卓越大學的努力上,仍頗有進步的空間。 • 如果再分析台評會針對本校師生所進行的問卷調查,我們甚至不得不為本校的辦學績效感到汗顏,覺得愧對百萬人興學的心意。

  47. 「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

  48. 四、「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1/6)四、「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1/6) • 據說,「高教評鑑中心辦理系所評鑑的目的,是要確保高教品質。第一週期或第二週期的系所評鑑是以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機制為核心關懷,讓系所的課程教學扣緊其辦學目標,達成培育優質人才的目的。」

  49. 四、「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2/6)四、「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2/6) • 據說,「系所評鑑的進行方式,主要係以受評系所自訂的設立宗旨與發展目標為基礎,再由具相同專業背景且均質的評鑑委員,分別就各評鑑項目進行同儕評鑑,整體判斷該系所之教學品質是否達成其自訂的教育目標,以及能否提供學生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

  50. 四、「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3/6)四、「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工作與教卓計畫匯通之處——建立一種〝教學與學習〞相輔相成的親密關係(3/6) • 因此,教學卓越計畫與系所評鑑工作,均關注於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之上,而有相互匯通之處。 • 參閱「教學卓越計畫與系所評鑑績效指標對照表」(見會議手冊pp13~20),當能明瞭爭取教學卓越計畫與系所評鑑工作,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