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修光利 2011-4. 第 9 章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 1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 2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 3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 4 烟气脱硝技术. §1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NO x 包括 N 2 O 、 NO 、 N 2 O 3 、 NO 2 、 N 2 O 4 、 N 2 O 5 大气中 NO x 主要以 NO 、 NO 2 的形式存在 氮氧化物( NO X )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 NO )和二氧化氮( NO 2 ),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 NO x 的性质

ro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修光利 2011-4

  2. 第9章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 §1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 §2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 §3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 §4烟气脱硝技术

  3. §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 NOx包括 • N2O、NO、N2O3、NO2、N2O4、N2O5 • 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 •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NOx的性质 • N2O: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并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 NO:大气中NO2的前体物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活跃组分

  4. 不同浓度的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 NOx的性质(续) • NO2:强烈刺激性,来源于NO的氧化,酸沉降 • NOx的来源 • 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5×108t/a) • 人类活动(5×107t/a) • 燃料燃烧占 90% • 95%以NO形式,其余主要为NO2

  6. 美国2007年各类污染源排放的NOx(以NO2)计算

  7. §2燃烧过程NOx的形成机理 • 在氮氧化物中,NO占有90%以上,二氧化氮占5%-10%,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燃料型NOx • 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 • 热力型NOx • 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NOx • 瞬时NO • 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

  8. 热力型NOx形成的热力学 • 1.热力型NOx的生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产生NO和NO2的两个重要反应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受温度和反应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平衡时NO浓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

  9. 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温度低于1000K(727ºC),NO很少 N2/O2比值高,NO平衡浓度在降低 与实测浓度相似

  10. NO与NO2之间的转化 • 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 温度越高,排放的越主要是NO,不是NO2 • 室温条件下,几乎没有NO和NO2生成,并且所有的NO都转化为NO2 • 800K左右,NO与NO2生成量仍然很小,但NO生成量已经超过NO2 • 常规燃烧温度(>1500K)下,有可观的NO生成,但NO2量仍然很小

  11. 烟气冷却的影响 • 烟气冷却过程中,根据热力学计算,NOx应主要以NO2的形式存在,但实际90%~95%的NOx以NO的形式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动力学控制 • NO/NOx Ratio boiler vehicles nature gas 0.9~1.0 internal comb. engine 0.99~1.0 coal 0.95~1.0 6# fuel oil 0.96~1.0 diesel engine 0.77~1.0

  12. T>1527ºC T>827ºC 二.热力型NOx形成的动力学—— Zeldovich(捷里多维奇)模型 • 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 在高温下总生成式为: (4) (5)

  13. Zeldovich(捷里多维奇)模型 • 假定N原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 得到 • 代入(6)式得

  14. Zeldovich(捷里多维奇)模型 • 假定O原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 最终得 Implication?

  15. 1.0 Y= [NO]/ [NO]e 0.5 0 0.5 1 1.5 2.0 Mt Zeldovich(捷里多维奇)模型 • 积分得NO的形成分数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

  16. Zeldovich(捷里多维奇)模型 各种温度下形成NO的浓度-时间分布曲线

  17. 在各种温度下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N2/O2=40:1)在各种温度下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N2/O2=40:1) Zeldovich(捷里多维奇)模型

  18. 影响热力型NOx的因素 • 温度:温度越高,热力型NOx生成量越大。高于1100ºC:是生成NOx的主要时机;1300~1500ºC,NO浓度500~5000ppm • 氧气浓度:过量空气系数α<1:氧气浓度越高,NO生成量越多; α>1:氧气浓度增高使NO减少。 α=1附近:燃烧温度最大,NO生成速率最大,远离1,NO生成速率急需降低。 • 高温下停留时间:t 越长,NO的生成量越多 • 控制热力型NOx: • 降低燃烧温度;炉内温度保持均匀,避免局部过热;减小氧气浓度,使过量空气系数<1;缩短高温区的停留时间。

  19. HCN (b) O,OH (c) O,OH NCO O2 CN (d)O,O2 NO H NHi NO, N N2 (a) CH,CH2,CH3,C2 瞬时反应型(快速型)---费尼莫尔反应机理 • 快速型NOx是1971年Fenimore(费尼莫尔)通过实验发现的。在碳氢化合物燃料燃烧在燃料过浓时,在反应区附近会快速生成NOx。 • 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可以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成,其形成时间只需要60ms,所生成的量与炉膛压力0.5次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关系不大。 • 产生于碳氢化合物高、氧浓度低的富燃料区,多发生在内燃机。燃煤锅炉一般在5%以下。

  20. 快速型NOx •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分解成CH、CH2和C2等基团,与N2发生如下反应 • 火焰中存在大量O、OH基团,与上述产物反应

  21. 燃料型NOx的形成 • 由燃料中氮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而成。由于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600-800oC时就会生成燃料型,它在煤粉燃烧NOx产物中占60-80%。 • 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和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由于煤的燃烧过程由挥发份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料型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挥发份)和焦炭中剩余氮的氧化(焦炭)两部分组成。

  22. 1200oC 1000oC 800oC 600oC 热解温度对燃料N转化为挥发分N 比例的影响

  23. 煤粉细粒对燃料N转化为挥发分N比例的影响

  24. 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料N转化为挥发分N比例的影响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料N转化为挥发分N比例的影响

  25. NH O O,OH O,H,OH O2,H,OH O,H,OH 燃料N 挥发分N NCO HCN NH2 NH3 挥发分N 燃料N NO N NO NH2,NH,N NO NH H N2 NH2 N2 NH3 燃料氮以胺的形式存在 燃料氮与芳香环相结合

  26. NOx转化率与燃烧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

  27. 日本丰桥大学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燃料型NOx的转化率CR和燃料中含氮量N(干基)、挥发分含量V(干基)、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时的最高温度Tmax(oC)和燃烧时氧的浓度RO2的经验公式:日本丰桥大学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燃料型NOx的转化率CR和燃料中含氮量N(干基)、挥发分含量V(干基)、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时的最高温度Tmax(oC)和燃烧时氧的浓度RO2的经验公式: • CR=4.0710-1-1.28 10-1N+3.34 10-4V2(α-1)+5.5510-4 Tmax+3.50 10-3RO2

  28. NO O,H,OH fast O,H,OH fast NHi (i=0,1,2) O,H,OH fast NHi slow HCN Fuel N NHi,NO slow N2 四.燃料型NOx的形成 • 燃料中的N通常以原子状态与HC结合,C—N键的键能较N ≡N 小,燃烧时容易分解,经氧化形成NOx • 煤中1%~2%N,石油0.65%(w/w) • 火焰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比例取决于火焰区NO/O2的比例。 • 燃料中20%~80%的氮转化为NOx

  29. 空气中的氮 燃料中氮的转换 NO再燃烧 杂环氮化物 空气N2 烃生成物 CH,CH2 烃生成物中结合的氮 氰 (HCN, CN) Zeldovich机理 氰氧化物(OCN, HNCO) N2O 氨类(NH3, NH2,NH,N) NOx NOx H N2 还原气氛 氧化气氛 从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三种NOx生成机理可以得出抑制NOx生成和促使破坏NOx的途径,图中还原气氛箭头所指即抑制和促使NOx破坏的途径

  30. NOx的形成 • 煤炭燃烧:燃料型为主; • 天然气和轻柴油:热力型为主。

  31. NOx控制基本思路 • 根据不同NOx形成类型来决定。 • 调整燃烧过程,阻止NOx生成; • 降低空燃比:过剩15%(氧含量3%)NO最大;缺氧或超过15%NO降低。 • 降低氧浓度 • 对燃烧的气体进行化学处理,将NOx转化为N2

  32. 脱氮技术 • 燃料脱氮技术?? • 燃烧中减排技术—低氮燃烧技术 • 空气分级燃烧 • 燃料分级燃烧 • 高级再燃技术 • 烟气再循环技术 • 低过量空气燃烧技术 • 燃烧后脱硝技术 •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热力脱硝法 • 液体吸收法 • 吸附法 • 生物法

  33. 低NOx燃烧技术 凡通过改变燃烧条件来控制燃烧关键参数,以抑制生成或破坏已生成的达到减少排放的技术称为低燃烧技术。 • 煤的燃烧方式对NO排放的影响 • 探讨生成规律可以知道,NO的生成及破坏与以下因素有关: • (a).煤种特性,如煤的含氮量,挥发份含量,空气-燃料比FC/V以及V-H/V-N等。 • (b)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 • (c)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炉膛内反应区烟气的气氛,即烟气内氧气,氮气,NO和CHi的含量。 • (d)燃烧器形状.燃料及燃烧产物在火焰高温区和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 空气燃料比、燃烧区温度分布、后燃烧区冷却程度、燃烧器的形状设计。

  34.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高级再燃) • 烟气再循环技术

  35.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 基本原理:将空气量分两级进入:---目的:减少高温区空气量 • 第一级燃烧区空气过剩系数为0.8; • 即在缺氧的富燃料条件下燃烧,燃烧速度和温度都降低,抑制热力型NOx; • 同时CO和NO还可以进行还原反应,抑制燃料型NOx。 • 二级燃烧区内:将燃烧用的空气剩余部分以 二次空气输入,成为富氧燃烧区,一些中间产物被氧化为NO. 可降低NOx: 30-40% (新型可以达到20%~60%:煤质、锅炉 初始NOx) • 分级燃烧有两类: • 一类是燃烧室内的分级燃烧 • 一类是单个燃烧器的分级燃烧:内分级混合和外分级混合。二次风送入内外通道,燃烧器出口形成富氧区抑制燃料NOx;二次风延迟与燃料混合使燃烧温度降低,火焰温度降低,抑制热力型NOx • 一次风占25%~35%; • 风量分配不当,会增加锅炉损失。

  36.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 • 基本原理:燃料再燃烧技术:用燃料作为还原剂来还原燃烧产物中的NO。 三级燃烧技术 • 燃料分级入膛,大部分燃料(80%~85%)进入主燃烧区,在贫燃料、富氧条件下,燃烧生成NOx; • 其余(15%-20%)燃烧器上部喷入再燃区,在富燃料、贫氧转状态下形成还原气氛。 • 燃尽区:形成燃尽风,确保完全燃烧。

  37. 高级再燃技术 • 在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氮催化射入技术,更为有效地控制NOx的生成。 • 一般采用氨水、尿素加入再燃区和燃尽区,作为还原剂,同时结合碱金属的催化作用,可以降低85%以上的NOx排放。

  38. 空气/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 • 空气和燃料均分级送入炉膛 • 一次火焰区下游形成低氧还原区,还原已生成的NOx

  39. 烟气再循环技术 • FGR: flue gas recirculation • 将一部分温度较低的烟气直接送入炉膛内,或掺入一次风、二次风与燃烧空气混合,烟气吸热后降低了炉内温度,并稀释了氧气浓度,降低了NOx生成量。主要减少热力型NOx. • 烟气循环降低NOx的效果与燃料品种和循环量有关。 • 脱硝率一般较低:25%~35%;容易引起煤粉燃烧不稳定,甚至灭火。

  40. 低过量空气燃烧技术 • 也称为低氧燃烧。即尽量使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下进行。 • 降低NOx的同时提高锅炉热效率 • 可降低15%的NOx. • 缺点: • CO、HC、碳黑产生量增加 • 飞灰含碳会增加,增加了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燃烧效率会降低。

  41. 传统低NOx燃烧技术 • 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 燃烧空气由27oC预热到315oC,NO排放量增加3倍

  42. 烟气脱硝技术 • 脱硝技术的难点 • 处理烟气体积大 • NOx浓度相当低 • NOx的总量相对较大 • 干法和湿法 • Question: • NO还是NO2? • 干法还是湿法好?

  4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 还原剂:氨(与NOx反应,不与O2反应,体现选择性) • 催化剂:含铂/钯的贵金属(175-290ºC),以氧化钛支撑的五氧化二钒,(260-450ºC),含铜/铁/铬/锰的非贵金属 • 190~300ºC:铂0.5%:NOx:90%;230-260ºC:亚铬酸铜 10%:99% • 优点: • 选择性; • 脱硝效率:80%~90%。 • 反应温度低、催化剂不含贵金属和寿命长 • 1959年美国人专利;1978年在日本工业化。 • 缺点: • 氨的腐蚀性,对管路设备要求高; • 成本高 • 氨泄漏是二次污染; • 只能用于固定源的控制,不能用于移动源。 还原反应 潜在的氧化反应

  44. 选择性非催化脱硝法(SNCR)炉墙上多层氨喷口位置示意图选择性非催化脱硝法(SNCR)炉墙上多层氨喷口位置示意图 • 将烟气除尘、脱硫、干燥,进行预热,将烟气和氨按比例混合后进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内反应,反映后的气体经过分离器除去粉尘,经过膨胀器回收能力后排放。

  45.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置于空气预热器与静电除尘器之间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置于空气预热器与静电除尘器之间 空气 NH3+空气 NH3 NH3储罐蒸发器 锅炉 SCR反应器 空气预热器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去烟囱 静电除尘器 空气

  46.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布置在FGD(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之后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布置在FGD(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之后 空气 NH3+空气 NH3 气/油燃烧器或蒸汽换热器 SCR反应器 NH3储罐蒸发器 锅炉 空气预热器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气/气加热器 静电除尘器 去烟囱 空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