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35k Views
第 9 章 工程项目 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 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质量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 加强质量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典型工程质量事故 1. 2006.5.19 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 , 舞蹈楼五层顶板施工中,发生楼板坍塌,造成 6 死, 18 伤 , 重大事故。. 典型工程质量事故 2. 2009.4.2 鞍山市某改建小区工地南侧的挡土墙加固施工中,发生坍塌,造成 5 死, 2 伤,重大事故。.
E N D
第9章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质量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加强质量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典型工程质量事故1 2006.5.19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舞蹈楼五层顶板施工中,发生楼板坍塌,造成6死,18伤,重大事故。
典型工程质量事故2 2009.4.2鞍山市某改建小区工地南侧的挡土墙加固施工中,发生坍塌,造成5死,2伤,重大事故。
典型工程质量事故3 2010.5.17 沈阳市沈北新区鸭绿江北街市政排水工程沟壁坍塌事故,造成两人死亡,重大事故。
典型工程质量事故4 2011.10沈阳市某综合厂房基础梁、地下室梁,拆模后发现多处砼蜂窝、疏松、露筋、露石事故。
第9章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 概 述 •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工程项目质量经济性
9.1 概 述 9.1.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和特点 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 ISO8402-1994: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 的特性总和。 ISO9000-2000: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的总和。
2. 工程项目质量特点 • ⑴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多 • ⑵ 工程项目质量波动大 • ⑶ 工程项目质量具有隐蔽性 • ⑷ 工程项目质量的终检具有局限性 • ⑸ 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方法具有特殊性 • (6) 工程质量要求的外延性
工作质量 工序质量 产品质量 9.1.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即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 控制目标:
管理工作 技术工作 政治工作 后勤工作 工作质量 项 目 质 量 控 制 目 标 人员 材料 机械 施工方法 施工环境 工序质量 强度 、 刚度 、 稳定性 使用寿命、 耐久性 防火、 安全 安全可靠性 环境协调性 美观性 经济性 适用性 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协调 基础设施协调 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 产品质量 造型 体形 装饰 美观 风格 维修费少 使用费少 造价低 平面、空间布置合理 通风、采光、隔音、隔热 使用者要求
9.1.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理 • 按照项目建设与施工程序,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七种工具,以及相应的控制手段,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全面、全员参与的控制。
施工质量规划 图纸会审 技术交底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 施工验收质量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工序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 成品保护质量 分项工程质量 分部工程质量 单位工程质量 (单项工程质量) 建设项目质量
A A A A P P P P D D D D C C C C • 9.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 9.2.1 PDCA循环方法 PDCA循环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第一阶段:策划阶段(即P阶段)。 制定质量方针、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 •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 • 第四步:制定改进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行措施的计划,并预计其效果。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即D阶段)。 • 第五步:实施措施和计划。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措施和计划,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即D阶段)。 • 第六步: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第四阶段:处理阶段(即A阶段)。 • 第七步:总结经验、纳入标准。 • 第八步: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9.2.2 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1.排列图法 • 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称巴列特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
┅ ┅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n 频数 累计频率%
(1)排列图的作法 • ① 收集整理数据 • ② 排列图的绘制 • l) 画横坐标。 • 2) 画纵坐标。 • 3) 画频数直方形。 • 4) 画累计频率曲线。 • 5) 记录必要的事项。
排列图绘制示例 例9—1某工地现浇混凝土构件尺寸质量检查结果是在全部检查八个项目中不合格点(超偏差限值)有150个,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应对这些不合格点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混凝土构件尺寸质量的薄弱环节。
150 100 90 120 80 90 75 50 60 40 45 30 15 30 20 8 4 10 3 0 0 垂直 标高 表面 截面 平面 其他 98% 95.3% 90% 80% 50%
(2) 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 • ① 观察直方形。 • ② 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 将累计频率值分为: 0~80% 为A类 主要因素 80~90% 为B类 次要因素 90~100% 为C类 一般因素
表面 截面 平面 其他 150 98% 95.3% 100 90% 90 120 80% 80 90 50% 75 50 60 40 45 30 15 30 20 8 4 10 3 0 0 垂直 标高 A类 B类 C类
(3) 排列图的应用 ①按不合格点缺陷形式分类,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 ② 按生产作业分类,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 ③ 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④将采取提高质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图对比,分析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安全问题分析等。
2. 因果分析图法 • 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 (结果) 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某一质量问题 • 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步骤: • (1)明确质量问题—结果。画出质量特性的主干线,箭头指向右侧的一个矩形框,框内注明研究的问题,即结果。 • (2)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特性大的方面原因。一般从:人、机、料、工艺、环境方面分析。 • (3)将大原因进一步分解为中原因、小原因,直至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止。 • (4)检查图中所列原因是否齐全,做必要的补充及修改。 • (5)选择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做出标记,以便重点采取措施。
责任心差 未 筛 洗 搅拌机失修 图 快 振捣器坏 水泥重量不足 砂石含泥量大 新工人 未培训 料 机 人 分工不明确 施工 未交底 混凝土强度不足 水泥过期 计 不 养护差 养护差 准 场地太乱 盖 覆 量 未 气温太低 浆 配比不当 坍 不 跑 落 度 宜 水灰比不准 板 振捣差 模 偷 懒 环境 方法 基础知识差
3. 频数分布直方图法 • 频数分布直方图法,简称直方图法,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
频数 特征值
(1)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 ① 收集整理数据 • ② 计算极差 R • ③ 确定组数、组距、组限 • 1)确定组数K; 2)确定组距H; • 3)确定组限。 • ④ 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 ⑤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 19 20 15 10 5 17 13 12 7 6 3 3 1 1 误差 -6.5 -4.5 -2.5 -0.5 1.5 3.5
(2) 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 ① 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质量分布状态。 • 正常直方图:中间高、两侧低、对称 • 不正常直方图: • 1) 折齿型;2) 左(或右)缓坡型; • 3) 孤岛型;4) 双峰型; • 5)绝壁型。
(b) (a) (c) (f) (d) (e)
(2) 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 ② 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 • 图9—8(a)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 其余均为非稳定状态。
T T T B B B ,M (M) (M) (b) (c) (a)
T T T B B B ,M ,M (M) (M) (M) (M) T T T B B B (b) (c) (a) (d) (e) (f)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控制图又称管理图,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4. 控制图法
(1)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①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 横坐标为样本(子样) 序号或抽样时间,纵坐标为被控制对象,即被控制的质量特性值。控制图上一般有三条线: • 上控制界限(UCL); • 下控制界限(LCL); • 中心线(CL)。
UCL CL 被 控 制 对 象 · · · · · · · · · LCL 1 2 3 4 5 6 7 8 9 样本序号 控制图的基本形状
②控制图的作用 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总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主要作用: • 1)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为此,应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 2)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2) 控制图的原理 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的产品总是会有所差别的,这就是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性,或称质量数据的差异性。 • 造成质量数据差异性的原因:人员、材料、机具、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 归纳起来为两大类原因: 一类是偶然性原因,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一类是系统性原因,也称异常原因因素对质量波动影响很大,容易产生次品或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