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98 Views
国际贸易学. 第 七 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几年前,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时间谈论美国以外的商业情况呢?”我回答说:“因为大多数人生活在那里。”就这么简单。这仅仅是一个赢利问题。 ——唐纳德•基奥 ( 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兼业务主管 ). 案例:. 摩托罗拉的大赌注. 摩托罗拉在中国总投资 34 亿美元,到 2006 年增加至 100 亿美元。摩托罗拉不仅将中国看作低成本生产基地,该公司在这一时期还将投资 1.3 亿美元用于改进研发设施。. 现状.
E N D
国际贸易学 第七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几年前,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时间谈论美国以外的商业情况呢?”我回答说:“因为大多数人生活在那里。”就这么简单。这仅仅是一个赢利问题。几年前,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时间谈论美国以外的商业情况呢?”我回答说:“因为大多数人生活在那里。”就这么简单。这仅仅是一个赢利问题。 ——唐纳德•基奥(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兼业务主管)
案例: 摩托罗拉的大赌注 摩托罗拉在中国总投资34亿美元,到2006年增加至100亿美元。摩托罗拉不仅将中国看作低成本生产基地,该公司在这一时期还将投资1.3亿美元用于改进研发设施。 现状 这样做值得吗?很多高新技术业内人士,如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都认为中国的13亿人口最终将成为半导体产品和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并且每三个月新增的市场就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整个手机市场。摩托罗拉的主要竞争对手——诺基亚也已经在中国投资了24亿美元。 业内人士观点 目前摩托罗拉的世界销售收入的20%以上来自中国市场。然而,一些股东觉得把上10亿美元资金投在中国不值得。而且,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争夺中国手机市场的拉锯战远没有停止,当地竞争者又尘嚣日上,中国政府还鼓励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然而,摩托罗拉的高层管理者坚持认为,他们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中国市场,他们的巨额投资终将获得回报。 争论以及赌注
Something 你本章将学到 1 跨国公司 2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评价
第一节 1 跨国公司 2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评价 目录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等 • 跨国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经营形式,也不论其经营所涉及的领域; • 跨国公司必须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进行经营,有共同的政策,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 • 跨国公司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形式相联结,从而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可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 跨国公司特点 小节目录
跨国公司的特点 • 战略目标全球化 • 公司内部一体化 • 运行体制开放化 • 技术内部化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 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21世纪跨国公司发展趋势 早期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 小节目录
第二节 1 跨国公司 2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评价 目录
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更高的经济效益。 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两大类。 小节目录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又称国际证券投资(international portfolio investment) 是指投资者(个人或机构)购买外国发行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或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只谋取股息、利息或买卖证券的差价收益,而不取得对筹资者经营活动控制权的一种国际投资方式。 国际资本流动分类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或称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 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通过经营获得利润。 (最根本区别) 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而国际间接投资并不必然引起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国际投资分类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分类
按照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 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resource-oriented investment) • 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factors-oriented investment ) • 市场导向型投资(market-oriented investment) • 交易成本节约型(transaction cost-oriented investment) • 战略导向型投资(strategy-oriented investment) • 按照跨国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 • 水平型投资(horizontal investment) • 垂直型投资(vertical investment) • 混合型投资 • 按照投资进入的形式 • 新建 • 独资企业(sole proprietorship or individual enterprise) • 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 • 并购 • 兼并 • 收购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 跨国并购成为国际FDI流动的主导方式 • 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 新兴经济体成为直接外资的新力量 • 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 国际直接投资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 国际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贸易方式 • 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了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三节 1 跨国公司 (1)主要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3)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新发展 2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评价 目录
主要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 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 • 比较优势投资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investment) •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小节目录
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 是关于大公司依仗其特定的垄断优势拓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理论。 不完全竞争 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异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企业才能在海外生产中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以抵消在海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取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 不完全竞争的垄断优势 主要理论
不完全竞争带来的垄断优势 • 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 • 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 • 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 • 包括专利与工业诀窍、资金获得的优惠条件、管理技能、原材料优势等; • 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 水平或垂直的一体化经营,可以使跨国公司取得当地企业不能达到的生产规模,从而降低成本。当一体化经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还可以对产品价格或原材料价格拥有一定的控制力,进而谋取利润。 • 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市场进入及产量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 不完全竞争
比较优势投资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investment)又称为“小岛清”模式 最先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主要从企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来解释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后来比较优势理论被推广,用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 基本命题 • 赫-俄模型中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可以用劳动与经营资源来代替。 • 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 • 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与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不同。 • 比较优势投资论结论 主要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正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投资国的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条件而没有显现的潜在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或增强起来。也就是说,本国所有趋于比较劣势的生产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正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投资国的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条件而没有显现的潜在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或增强起来。也就是说,本国所有趋于比较劣势的生产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 比较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而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则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内部化动机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主要理论
内部化超越国界 产生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 交易在企业间内部市场内进行 跨国交易 交易成本提高 • 内部化就是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利用管理手段来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产品交换,使中间产品在企业内部网络中自由转移,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避免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又能防止技术优势流失,维护了企业的特定优势。 • 内部化理论有助于说明各种类型跨国公司及其直接投资的形成基础。 • 内部化理论还可用来解释战后跨国公司的增长速度与阶段、盈利率变动,所以又被视为跨国公司的长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又称折衷范式(eclectic paradigm)或OIL(ownership, internalization, location paradigm)范式 折衷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会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 主要理论
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 是指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的优越于其他国家厂商的特定优势。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是指厂商将其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 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 是指东道固有的要素禀赋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小规模技术理论 • 技术当地化理论 •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投资发展阶段论 小节目录
小规模技术理论 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中的早期代表性成果。 小规模技术理论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分析空间,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的初期阶段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颇有启发的。 主要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生产技术。 • 低收入国家商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 • 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 •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立。 • 产品低价营销战略。 • 生产成本低,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当地化理论 • 在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发生的,是同发展中国家的要素价格和质量相联系的。 •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适合于其自身经济条件和需求。 •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来自其在产品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会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 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以满足相应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 • 以上优势还会由于民族或语言因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 技术当地化理论结论 主要理论
不但生产技术上的原创性研究可以使企业具有优势,根据企业本身具有的生产环境,对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也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引进技术后又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消化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要素结构、产品质量、品质要求、消费品位、价格和购买力,因而从这一点上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比发达国家的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不但生产技术上的原创性研究可以使企业具有优势,根据企业本身具有的生产环境,对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也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引进技术后又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消化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要素结构、产品质量、品质要求、消费品位、价格和购买力,因而从这一点上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比发达国家的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 技术当地化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提高与其国际直接投资累积增长相关联,技术能力的存在和累积是国际生产活动模式和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向其他国家扩展直接投资 积累经验 向发达国家投资 获得更加复杂的技术 周边国家投资 积累投资经验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是在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生产要素创造某些优势,从而提高了竞争力和综合优势来实现的。 主要理论
投资发展阶段论(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theory) 该理论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 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取决于其OIL优势,而且其净对外直接投资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其中“净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减去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差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美元以下 投资发展四阶段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2000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475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4750美元以上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三优势”的强弱,而“三优势”的均衡决定了一国的净国际直接投资地位。 主要理论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 • 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小节目录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生,都是由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组合而产生的。 直接诱发要素指的是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和技能等。 间接诱发要素是指除直接诱发要素之外的其他非生产要素,包括投资国的鼓励性投资政策及法规、政治稳定性;东道国的投资软硬环境及优惠与激励政策;世界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发展等。 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建立在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之上,而间接诱发要素在当今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受直接诱发要素的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间接诱发要素的影响。 主要理论
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 • 当一个国家处于竞争发展的起始阶段,即使是在国际生产中取得成功的企业也只能从诸如自然资源、成本廉价的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中汲取竞争优势,企业本身没有能力创造技术。 资源要素导向阶段 投资导向阶段 一国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通过改进基础设施和引进技术的投资,利用资源要素低廉的优势,推动国家突破资源要素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迈进。 创新导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不仅利用和改进其他国家的技术和方法,而且也对技术和方法进行发明创造。 财富导向型 这一阶段是一个最终导致衰落的阶段,持续投资和创新动机已经削弱,从而妨碍了增长方式的转移。 主要理论
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试图将跨国公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与开放经济发展理论结合在一起,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世界经济的结构特点对经济运行特别是对投资的影响,同时还结合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阶段论的成果。 • 世界经济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 • 每个经济实体内部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差异; • 企业既是各种无形资产的创造者也是交易者; • 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实力差距明显; • 各国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具有相应的阶段性和继起性; • 各国政策中有一种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的趋势。 主要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是与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的资本的有序流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国际直接投资是与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的资本的有序流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处于要素导向阶段的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一般都属于资源导向型或劳动力导向型。 • 当一国处于从要素导向阶段向投资导向阶段过渡时,吸引外资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行业,同时还会出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向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 从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阶段过渡时期,吸引外资的行业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中间品行业将向海外转移,发生对外直接投资。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第四节 1 跨国公司 2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评价 目录
(1)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横轴代表资本量,纵轴代表资本边际生产力。 OA为资本输出国A国的原点,OAQ为A国拥有的资本量,XX1为A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曲线; OB为资本输入国B国的原点,OBQ为B国拥有的资本量, YY’为B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曲线。OAQB是世界资本总量。 假设世界由资本输出国(A国)和资本输入国(B国)组成。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存在充分的竞争,资本的价格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由于资本边际生产力存在递减的现象,资本供应丰裕的输出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低于资本输入国。
资本流动前 • A国使用OAQ量的资本,生产总量为 S梯QAXD,资本的价格为OAC; • 此时B国使用OBQ的资本,生产出 的产量S梯OBYSQ,资本的价格为OBC。 • 很明显,A国的资本价格低于B国的资本价格。由于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于是资本价格较低的A国的资本便会流向资本价格较高的B国,直到两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相等,即OAL=OBN时才会停止。有SQ量的资本从A国流入B国,最后导致两国的资本生产力趋于相等,即资本边际生产力最后都等于ES。
资本流动后 A国的生产量变为S梯OAXES,B国的生产量为S梯OBES。与资本流动前的总产量(S梯QAXD +S梯OBYSQ )相比,世界的总产量增加了S△DEF部分。这表明,资本国际流动有利于增进全世界的产量和福利水平,是生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的结果。
向外输出资本的A国 其国内产量因对外投资而减少了S梯ESQD,但其国民收入并没有下降,而是增加了。因为在国内产量减少的同时,该国又获得了S长ESQM的对外投资总收益(对外投资量W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只要对外投资收益大于因国内生产缩减而损失的收入,资本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就会增加。A国的收入净增加了S△EMD部分。一般来说,对外投资的收益率都会高于国内投资,从纯收入的角度进行分析,输出资本很少会使一国的总收入因此减少。
输入资本的B国 由于使用了QS部分的外资,其总产量增加了S长ESQF部分。其中S长ESQM作为外资收益支付给A国,S △EMF部分是B国国民收入的净增加。对于资本输入国来说,只要引进资本后增加的产量大于必须支付给外国投资者的报酬,该国的净收益就会增加。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A国) • 国际资本流动使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同时分享了世界总产量增加所带来的利益。但另外一方面,资本流动对A、B两国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影响是不同的。 • 对于A国来说,资本收入因资本输出带来的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而增加了。但对劳动者来说就不那么走运了,他们会因国内生产、就业的减少而降低收入。 • A国的资本收入在资本流动前为S长OACDQ,流动后为S长OALMQ(国内部分S长OALES+国外S长SEMQ部分),净增了S长CLMD部分。而劳动者的总收入在资本流动前S △XCD,资本流动后减少为S △XLE,有S梯LCDE部分的收入转移到了资本所有者手里。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B国) • B国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其国内资本收入因外资流入带来的资本边际生产力降低而减少,劳动者的收益则因此增加。 • B国的资本收益由资本流动前的S长OBGFQ变为S长OBNMQ,减少了S长NGFM,而劳动者的收入却由S △YFG增加到S △YEN,增加了S梯GFEN部分。
(2)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业绩和潜力评价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业绩指数(in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潜力指数(inward FDI potential index) 两项指标描述和评价各国吸引FDI的现实状况和前景,并通过指数大小的排序来客观反映某一经济体上述业绩潜能在全世界的名次和地位。
业绩指数 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FDI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例与该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的比值。 INDi=第i个国家的FDI流入业绩指数 FDIi=第i个国家的FDI流入量 FDIw=全球FDI流入总量 GDPi=第i个国家的GDP GDPw=全球GDP总量 若INDi>1,表示该国吸引的FDI在全球所占规模较其GDP所占规模要大,即业绩突出; 若INDi<1,表示该国吸引的FDI在全球所占规模较其GDP所占规模要小,即业绩低下; 若INDi=1,表示该国吸引的FDI在全球所占规模较其GDP所占规模相当,即业绩正常。
潜力指数 是一国八个经济、社会、政治指标得分的平均数。 指标得分的计算方法是,先求出一国某一指标的数值与各国该指标最小值的差,再求出各国该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最后求出两个差的比值,该比值即为一国在该指标上的得分。
Score=一国第i个指标的得分 Vi=一国第i个指标的数值 Vmin=各国第i个指标中的最小值 Vmax=各国第i个指标中的最大值 • 人均GDP(GDP per capita) • 近10年实际GDP增长(real GDP growth for the past 10 years) • 出口额占GDP比例(export as a percentage of GDP) • 每千个居民拥有电话数(number of telephone lines per 1000 inhabitants) • 人均商业能源使用情况(commercial energy use per capita) • R&D支出占国民总收入比例(R&D expenditures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national income) • 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比例(students in tertiary education as percentage of total population) • 国家风险(country risk)
(3)指数排序和归类 在计算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其数值大小进行交叉归类,将各经济体划分为四类国家: 未发挥潜力国家(below potential) 落后国家(under-performers) 超水平发挥国家(above potential) 领先国家(front-runners) 业绩指数值和潜力指数值都较高 业绩指数值较低,潜力指数值较高 业绩指数值较高,潜力指数值较低 业绩指数值和潜力指数值都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