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诊疗现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诊疗现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 曾民德. 定义和类型. 定义 NAFLD 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 ALD 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肝内 TG 储积 > 肝湿重的 5%, >30% 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 遗传 - 环境 - 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是代谢综合症的肝脏表现 临床及病理诊断分型 单纯性 FL 、脂肪性肝炎( NASH) 、 NASH 相关性肝硬化. NAFLD 的原发和继发性相关因素. 原发性 向心性肥胖( 55 - 90 %)

ronald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诊疗现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疗现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 曾民德

  2. 定义和类型 • 定义 • 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ALD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 肝内TG储积>肝湿重的5%,>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 • 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是代谢综合症的肝脏表现 • 临床及病理诊断分型 • 单纯性FL、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

  3. NAFLD的原发和继发性相关因素 原发性 向心性肥胖(55-90%) 2型糖尿病(30-50%)/ 胰岛素抵抗(~100%) 高甘油三酯血症(50-70%) 继发性 中毒性 酒精,工业和自然界毒物,可卡因,药物 营养性 TPN,饥饿,恶病质,快速减重,神经性厌食,消瘦.恶性营养不良 手术 旁路术,盲襻(细菌过度繁殖) 其他 伴IR 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萎缩综合征,胰岛素受体或结合质缺陷 不伴IR HBV,HCV,HDV,甲状腺病,下丘脑-垂体病,celiac病,IBD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wilson病, α1AT缺乏,线粒体病变)

  4. 脂肪性肝炎的病因分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酒精相关性脂肪性肝炎:AASH 病毒相关性脂肪性肝炎:VASH 药物相关性脂肪性肝炎:DASH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 Bedossa 2008

  5.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6. NAFLD的自然史及转归 5-10y 10-15y 10y 单纯性脂肪肝 NASH 肝硬化 肝病相关死亡 17% 15-25% 亚急性肝衰竭  HCC 肝移植后复发 McCullough 2005 Shneider 2006

  7. 连续肝活检研究评估NAFLD患者 肝纤维化分期变化

  8. NAFLD病死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 129例NAFLD定群研究观察13.7年 • NASH 71例,肝硬化4例 • 19人死亡: • 肝脏相关 2.8% vs 0.2% 总人群 • 心血管 15.5% vs 7.5% 总人群 (Ekstedt2006)

  9. 脂肪肝: +二次打击: TG/FA↑IR、氧应激 线粒体功能不全 细胞因子、营养改变 脂肪毒: NASH: 脂质异位/MS LCFA TG/FA ↓ 脂肪乙酰CoA 二酰甘油 神经酰胺 图:NAFLD:二次打击与脂肪毒 McClain,2007

  10. NAFLD患者肝内脂肪酸蓄积的来源 • 60%来自脂肪组织的非酯化FA • 25 %来自肝内脂肪生成 • 15%来自饮食 Dounelly 2005

  11. 内脏肥胖作为中心作用 脂肪肝 2 3 4 胰岛素抵抗 内脏脂肪组织 炎症、纤维化 1 代谢综合征

  12. NAFLD与动脉硬化的形成的关系超过了与其他MS表型的相互关系NAFLD与动脉硬化的形成的关系超过了与其他MS表型的相互关系 在校正年龄,性别,BMI,IR和MS其他成分后 内皮功能不全指标:血流介导血管舒张(FMV)↓( villamova 2005) 早期动脉硬化指标:颈动脉内中层膜厚度(IMT) (Targher 2005) 21例新诊断的非糖尿病NAFLD(36岁)VS21例健康者(35岁) NAFLD肝脂肪含量↑伴心外膜脂肪含量↑ 可在无其他心脏形态或功能改变情况下,早期即出现左室能量代谢异常(Perseghin 2008) 10年随访NAFLD患者,在校正MS其他成分后,冠心病(CHD)危险性↑ (Schindhelm 2007) 前瞻研究NAFLD14年,,死于CVD者较匹配人群高2倍以上,CVD事件危险性先于肝衰竭之前(Ekstedt 2006) NAFLD/NASH的内皮功能不全 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1)

  13. NAFLD/NASH的内皮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2)NAFLD/NASH的内皮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2) NAFLD作为CVD/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性IR→系统性和心脏IR ↑ 脂谱及其分布异常 肝脏和心脏是内脏脂肪动员的首过器官,心外膜脂肪和内脏脂肪有类似生化特点,脂解率较高 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脂肪异位至心脏来源,且有共同脂肪毒机制 低炎症状态影响血管壁和心脏的代谢 其他影响因素:餐后高脂血症,脂联素↓,E-选择素↑,瘦素↑,ICAM-1 ↑,ox-LDL ↑,PAI-1 ↑,YKL-40 ↑ (Bugianesi 2008)

  14. NAFLD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 •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 •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 血清转氨酶和GGT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ALT增高为主 •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 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5. 病史收集 • 获取病史来源 • 患者(生活习惯、饮食、运动、体重记录)、家庭/家族、工作及周围环境 • 代谢性疾病家族簇集倾向 • 肥胖、DM、脂代谢紊乱、高血压、CHD、痛风 • DM大于15年、肥胖大于20年对预测NAFLD进展有价值 • 非肥胖/DM者 • 体格性消瘦、VF集聚、AT营养不良、铁负荷、低氧血症、与小肠细菌过度繁殖及TNFα相关的前验状态、药物性损害

  16. NAFLD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检查 • 糖代谢指标 • 脂代谢指标 • 促炎状态 • 促凝状态 •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 氧应激相关指标 • 自身抗体 • 排除项目:病毒学指标、其他代谢内分泌异常等

  17. ALT、AST、GGT诊断意义 • NASH ALT,AST,GGT异常的发生率: GGT ↑为60-70%,ATL ↑为40-50%,AST ↑为20-30% ,线粒体AST、AST/ALT(AAR) ↑更有意义 • 美国NHANES-III :15676人调查,69%的转氨酶增高主要与NAFLD及MS有关,单纯性FL也可出现ALT增高 • NASH患者ALT增高通常小于3ULN,AST/ALT可大于0.8,但小于2,这与ALD不同 • ALT、AST增高是损伤肝细胞释放,但AST尚与窦状隙细胞廓清障碍有关 • GGT为膜结合酶,来自肝、肾、胰管和胰腺泡细胞、肠、前列腺,半衰期10天;ALD/NAFLD半衰期延至28天 • GGT增高与肝细胞损伤及修复相关, GGT持续增高为IR的独立危险因素

  18. 超敏CRP诊断意义 • 是分子量115-140×103的血清β球蛋白,是体内最敏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半寿期19小时,正常血中浓度低于5mg/L,组织损伤6-8小时血浓度升高10-100倍以上 • CRP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反应反映了细胞因子信号的放大作用,与IL-1、IL-6及TNFα有关 • IR、动脉硬化为亚临床慢性炎症状态,CRP增高是独立危险因子,是较长期(可达6年以上)的评估指标 • 由于减肥、体力活动、饮食改善时CRP常明显下降,故CRP是基础治疗的有效监测指标

  19. 影像学评估 • 脂肪肝程度 • 超声、CT和常规MRI仅在脂肪变性>33%时敏感, 1H-MRS可检测出程度>5%的病变. • 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糖原积聚、水肿、炎症可影响脂肪肝影像学表现 • 腹型肥胖 • 腹腔内脂肪面积≧100cm2 • NAFLD的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对肝硬度的检查 • 以KPa值为10作为>F2(临床明显纤维化)的cut off值,AUC为0.86,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2% (Kelleber,06) • F1-2(6.8-8.4)与F3-4(35.4-59.1)有明显差异 (Fukuzawa,06) • 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脂肪/纤维脂肪浸润),IMT≥1.1mm者为早期动脉硬化征象,NASH ﹥HCV ﹥HBV,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20. Kleiner 的NAFLD 评分系统 • 活动性评分(NAS,0- 8) • 脂变(0-3) • 一 <5%;5-33%;33-66%;>66% • 小叶炎症(0-3) • 一0,<2;2-4;>4foci/20x • 气球样变(0-2) • 一无,少,许多/显著 • 纤维化评分 (0-4) • Masson'sTrichrome • I期a,b:Zone3,窦周 • c: 仅汇管区 • II期:Zone3 • +汇管区/汇管周围 • III期:桥接 • IV期:肝硬化 注: NAS0-2分排除NASH;3-4分为可疑NASH;大于5分诊断NASH Kleiner et al2005

  21. NAFLD肝纤维化Panel markers评估系统 • BAAT系统 2000. AUC 0.84 • BMI, 年龄≥50岁, ALT ≥2ULN, TG ≥1.7mmol • Fibro Test 2001. AUC 0.84 • α2M, HPT, GGT, APOA1, SB • 欧洲肝纤维化组(ELF)2008.AUC 0.82-0.93 • HA, P ⅢNP, TIMP-1 • HA评分系统(Suzuki),2005, AUC 0.87-0.92 • 年龄, BMI, AAR, 糖尿病, HA • Mayo模式(NAFLD Fibrosis Score) 2007 AUC 0.79-0.89 • 年龄, BMI, PLT, Alb, AAR, 高血糖

  22. NAFLD治疗的宗旨 • 防治其相关危险因素 • 逆转NAFLD病变,防止NASH进展为肝硬化、经末期肝病和肝癌 • 阻止或改善与IR和MS有关的终末器官病变 • 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23. 美国NIH及DHHS/ADG对饮食和运动的推荐方案 • 饮食 • 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50%,脂类≤30%(7%~10%为SFA) • 热量减少500~1000kcl/d以期减重0.5~1kg/w • 运动 • 中度以上活动60分/d,每周至少5天 • 以每间隔3天增加步行500步至每天步行10000~12000步 • 慢行20~40分 /d,骑自行车或游泳45~60分/d,可代替步行 以期减少热卡400kcl/d,促进减重 Bellentani 2008

  24. 药物治疗类别 • 胰岛素增敏剂 •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 • 减肥药 • orlistat, Sibutramine,Rimonabant • 调脂药 • Statins, Fibrates, Probucol,Carnitine,Omega-3FA • 降压药 • Sartanic agents • 抗氧化剂/细胞保护剂 • PPC, UDCA, VitE, VitC ,甘草酸制剂,NAC, SAME, Betaine, silymarin, Taurine, PTX,Metadoxine,二氯醋酸二乙丙胺 • 抗炎细胞因子 • PTX, Infliximab (在AH中有临床研究报告) • 肠道微生态调整剂 • Problotics

  25. 胰岛素增敏剂指征 • NAFLD合并下列之一 T2DM、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增高、内脏型肥胖 • 两类药物 • 胰岛素受体激活剂:肝性IR↓ • 二甲双胍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周围型IR↓ • 噻唑烷二酮类(TZDS):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26. 胰岛素增敏剂的获益及风险 • 获益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ALT、AST、GGT、CRP • 四项TZDS和二项二甲双胍小样本研究有组织学改善 • 美国和日本均有一项前瞻多中心RCT,分别观察TZDS和二甲双胍与维生素E及安慰剂对NAFLD的疗效 • 风险 • TZDS: • 肝损害:除肝酶↑外,罗格列酮可能诱致肝脂肪浸润↑和线粒体功能不全 • 周围水肿、体重增加:发生率4%-6%而其他降糖药为1-2% • 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FDA不推荐用于心功能3-4级者 • 肾毒性:阿斯利康研究的PPARα/PPAγ双重激动剂(Tesaslitajar),因肾毒性(血清Cr ↑ ) 而中止研究 • 致癌性:FDA要求所有PPAR需有为期2年的啮齿类致癌试验,才能递交审评 • 二甲双胍: • 胃肠道反应影响依从性 • 以往报道0-7%出现血清乳酸水平增高

  27. 减肥药指征 • 指征及反指征 • 指征:BMI>30 Kg/m2或者BMI>27Kg/m2伴肥胖相关并发症。 • 反指征:妊娠或哺乳期、不稳定心脏病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有神经性厌食史或活动性精神病患者。对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需慎用。 • 两类药物 • 脂酶抑制剂: 奥利司他(orlistat) • 小型研究表明,可改善NASH患者的血清ALT、肝脏脂肪变、坏死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 • 中枢抑制剂: • 西布曲明(Sibutramine):小型研究表明,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血清ALT和超声脂肪肝的程度 • 利莫纳班(Remonibant):内生大麻素系统阻滞剂,减轻体重,改善肝脏和细胞能量代谢,目前正在进行II-III期临床试验

  28. 减肥药的获益及风险 • 合理的目标是6个月减重5-10%,减重速率为0.45-0.9kg/周 • 成人<1.2 kg/周,儿童<0.5 kg/周 • 成人<0.45 kg/月为无效, 过快减肥(>1.5kg/周或5 kg/月) • 获益 • 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及MS • 合理减重可使血压降低10mmHg,胆固醇水平降低15%,总死亡率、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及癌肿相关死亡率分别下降20%、30%及40% • 减少肝损害易感性 • 改善NAFLD的肝功能及组织学 • 体重下降1%可使血清ALT水平降低8%,体重下降10%者,肝功能大致复常 • 提高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应答 • 创造肝移植手术的条件和防治肝移植术后NASH复发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风险 • 过快减肥可加剧肝内炎症和纤维化,恶化肝功能,并增加胆石发生率 • 减肥药诱致DILI,西布曲明的心脑血管疾病、中枢抑制剂的抑郁症风险

  29. 调脂药指征 • 调脂药指征 • 原发疾病/基础治疗3-6个月后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者 • 高脂血症伴二个CVD危险因素 • 参考IDF2005推荐的MS治疗目标 • TC>6.46mmol/L • LDL-C>4.16mmol/L • HDL-C<0.90mmol/L • TG >2.26mmol/L • 药物选择 • 他汀类:调脂、抗炎、抗氧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抗纤维增生 • 贝特类:TG↓、HDL-C↑、 PPARα激动剂 • 普洛布考:TC/LDL-C↓、胰岛素增敏及抗氧化剂作用 • 左卡尼汀:TG/LDL-C↓、抗氧化及线粒体保护剂 • ω-3 PUFA:TG↓、 PPARα配体,改善IR、氧应激、炎症及微循环

  30. 调脂药的获益及风险 • 获益 • 调脂药尤为他汀类的多效性,可使部分NAFLD病变及生化改善,已有的5篇组织学报告肝脂变及炎症↓,但对纤维化影响不明确 • 能有效控制LDL-C及混合性高脂血症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 心血管事件↓22%,脑卒中↓16%,总死亡率↓22% • 风险 • 肝损害 • 孤立性ALT↑ • 线粒体功能不全 • 肝脂肪储积加重:肝细胞SREBP表达↑、LDL-C受体↑ • 肌病 • 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症 • 胆石症:贝特类 • 停药后高脂血症反跳 • 普罗布考可引起心律不齐 Leuis 2007 Ekstedt 2007 Argo 2008

  31. 抗氧化剂和肝细胞保护剂----内涵 • 抗氧化剂 • ROS/脂质过氧化↓、细胞脱毒能力↑、生物膜稳定、线粒体功能不全改善 • 肝细胞保护剂 • 外源性抗氧化剂供给+内源性肝脏结构、功能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 与保肝药关联代谢信号途径 • AMPK(AMP-活化蛋白激酶,为代谢传感器)激活 • CYP2E1依赖性代谢途径 • NFκB-IFC axis(炎症-纤维化-癌种) • 广义肝细胞保护剂 • 抗氧化剂、NOS选择性抑制剂、有机渗压剂(细胞肿胀↓)、MPT抑制剂/抗凋亡剂、抗炎症/细胞因子、TGFβ抑制剂、 AMPK激动剂、ACE激抗剂/ARB Browning 2004 Kuntz 2006 Begriche 2006 Tilg 2006

  32. 甘草酸制剂概述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药理成份 由一分子甘草苦质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 甘草酸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33. 甘草酸制剂的研发历程 第四代 第三代 异甘草 酸 镁 α体甘草酸为主 第二代 第一代 β体甘草酸单铵 天晴甘美 以β体单铵盐为主的混合复方制剂 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 脂质复合物) 甘草酸粗提混合物 甘利欣 强力新 强力宁 2004年 2005年 1948年 1988年 1994年

  34. 甘平: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

  35. 优势1:提高生物利用度,显著增强药效! Ref4:茹仁萍 吴锡铭 18α甘草酸及其脂质配位体的生物利用度与抗肝损害作用的比较 浙江医学 2001 8(23) 466 Ref5: 刘方等 药物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6 5(17)300

  36. 优势2:双效保肝,高效持久! 甘平有效成份 协同保肝 甘草酸: 抗炎降酶作用得到公认 磷脂酰胆碱: 保护和修复肝细胞膜的作用得到公认 双效协同保肝 带给患者更多疗效 更低治疗费用

  37. 天晴甘平的保肝机制 减少肝细胞破坏 促进肝 细胞再生 抗肝 纤维化 抑制肝组      织炎症 具有抗炎 抗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体膜 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 具有抗炎 抗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体膜 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 促进肝细胞再生 减少肝细胞凋亡 抑制炎症浸润和HSC激活 保护及修复受损的肝细胞生物膜

  38. 甘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治疗作用 甘平组与模型组的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比较 ﹡表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 Rtf:实验研究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39. 天晴甘平和易善复治疗脂肪肝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 1.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脂肪  肝患者随机分为甘平组和易善复组 2.用药方法:  治疗组:天晴甘平,每次3粒,3次/日×24周  对照组:易善复胶囊,每次2粒,3次/日×24周 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它治疗脂肪肝药物 3.随访:治疗结束后十二周进行随访 第三军医科大学西南医院

  40. 甘平明显改善肝脏损害,抗炎作用更强 (IU/L)ALT下降情况 两组12周、2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1. 甘平、易善复治疗脂肪肝GGT改变 两组2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2. 甘平与易善复对照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 △p<0.05, △△ P<0.01 us Normal group,*p<0.05,**p<0.01 us Model group Rtf: 陆伦根,曾民德.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中国天然药物.2004年11月第2卷.第6期.

  43. 甘平与易善复对照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 研究证实: • 甘平通过阻断线粒体氧化损伤,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降低肝细胞脂肪积聚,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具有保护细胞膜,促进脂质代谢从而减少脂肪肝

  44. 小 结 甘平--α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 • 较强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功效 • 协同作用使疗效显著增强,且安全性高 • 适合用于各种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

  4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