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香港課程決策

香港課程決策. 霍秉坤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 電郵 :pkfok@cuhk.edu.hk. 報告大綱. 香港的決定的脈絡 ( 頁 3-15) 影響香港課程的因素 ( 頁 16-25) 香港課程決定的機制 ( 頁 26-52) 數位學者 / 官員的啟發 ( 頁 53-67) 評析 ( 頁 68-76) 總結 ( 頁 77). 香港課程決定的脈絡. 社會政治脈絡 政治脈絡 行政主導 官員的特質 行政吸納政治 諮詢 政策面對社會需要 社會經濟脈絡 文化度向 面向改變的城市 經濟脈絡 教育脈絡 內在脈絡 : 課程決定機制.

r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課程決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課程決策 霍秉坤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 電郵:pkfok@cuhk.edu.hk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 報告大綱 • 香港的決定的脈絡 (頁3-15) • 影響香港課程的因素 (頁16-25) • 香港課程決定的機制 (頁26-52) • 數位學者/官員的啟發 (頁53-67) • 評析 (頁68-76) • 總結 (頁77)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 香港課程決定的脈絡 社會政治脈絡 政治脈絡 行政主導 官員的特質 行政吸納政治 諮詢 政策面對社會需要 社會經濟脈絡 文化度向 面向改變的城市 經濟脈絡 教育脈絡 內在脈絡: 課程決定機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 面向改變的城市 • 東. 西交匯的地方 • 全球化交織 – 文化. 經濟. 政治. 科技. 環境 (Lodge, 1995) • 轉變 • 雙語 vs 多種語言 • 學生為焦點 vs 學生-學院-行政-教員度向 • 科目為本課程 vs 超學科. 議題為本課程 • 國際交流 vs 國際化教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5. 經濟脈絡 (1) • 經濟發展迅速 • 經濟結構按需要急速轉變 • 1990s, 香港公司未能與鄰近地區競爭 – 成本水平 • 生產轉移至深圳. 廣東, 以至更遠的地區 • 改成著重設計和物流 • 更倚賴金融和貿易服務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6. 經濟脈絡 (2) • 1990, 香港經濟轉變至以知識為本 • 市場需要技術: 資訊科技. 生物科技. 電訊. 運輸等 • 經濟結構. 組織. 政府都需要改變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7. 經濟脈絡轉變的課程決定 • 兩個重心 • 商業. 專業主導 • 政府主導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8. 教育脈絡 (1) • 九年普及免費教育 • 強迫教育使每個兒童都必須接受九年的基礎教育 • 教育界需要面對學生的個別差異 • 要提供什麼課程給改變後的學生 • 考試主導的教育 • 考試成績是升學的決定因素 • 考試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 • 考試決定學生的學習模式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9. 教育脈絡 (2) • 1997年金融風暴 • Robert Sternberg (1996, p.11) 認為考試成績不是成功智能的表現 • Henry Levin (1997) 以美國例子說明香港的問題 • 創造力, 合作, 團隊工作, 同儕訓媡, 評估, 溝通, 論理, 解難, 決策, 資訊, 計劃, 學習技巧, 多文化生活的能力 • 香港沒有發展學生這些能力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0. 文化度向 • 權力差距 (Power Distance) • 避免不穩定(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面對不穩定前景的壓力指數 • 個人主義 vs 集體主義 • 雄性特徵 vs 雌性特徵: 男性和女性情緒的分別 • 短期 vs 長期 取向的分別(Hofstede, 1991)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1. 權力差距: 香港 (1) • 權力差距較大: 接納中央集權 • 不同層次的集權 • 權力和責任從中央層次下放至學校 • 權力在學校層次集權於校長 • 傳統社會關係模式: 仍以集權為主 (Dimmock, 1998)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2. 權力差距: 香港 (2) • 教師中心? 學生中心? • 期望教師在課堂中佔主導位置 • 除了受教師邀請, 學生不願在課堂中說話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3. 個人主義 vs 集體主義: 香港 • 香港是一個重視集體的社會, 市民接受重視社會利益 • 兒童學習考慮我們, 而非我 (‘we’ than ‘I’) • 抗拒個別化教學 • 對與其他人競爭感到不舒服或不主動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4. 避免不穩定: 香港 • 社會情況: 避免不穩定(Uncertainty Avoidance): 的壓力指數不高 • 然而, 政治避免不穩定的壓力指數較高 • 追求穩定 • 政府官員傾向保持穩定性 • 但, 教育界避免不穩定(Uncertainty Avoidance): 的壓力指數較高 • 學生生活受規制 • 學生接受在嚴謹的規制下學習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5. 長期目標取向: 香港 • 教育工作者特點: 保守主義, 保持良好關係 • 似東亞地區社會: 努力重於能力的美德 • 預備學生面對更激烈的競爭 • 競爭為改善結果 • 競爭為社會化的工具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6. 影響香港決定的因素 • 社會 • 中國難民的迅速增長 • 對於身份的不肯定 • 年青和增長迅速的人口 • 中產階級的崛起 • 家庭成員數目減少 • 民族的和諧 • 儒家的道德觀 • 宗教 / 傳教的團體 • 政治 • 殖民地政治制度 • 遲來的民主化 • 對共產權統治的關注 • 中國政治氣候的改變 • 1997年主權回歸中國 • 國際的協商(例如:最低工作年齡) • 1960年代政府的不穩定 學校課程 • 經濟 • 自由市場的哲學和實踐 • 由轉口港至工業、再至服務主導經濟的轉移 • 大量難民湧入,提供廉價勞工和一些資金 • 有效率的基本建設(銀行、保險、通訊等) • 繁盛的經濟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7. 外在的因素和學位增長 (1960-70) • 六十年代中國難民數目的迅速增長 • 避免被西方國家視為使用兒童勞工、及在一九六六至六七年有學生積極參與騷亂等。 • 家長對子女受教育的期望 • 公眾的壓力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8. 政治與課程 (1980) • 八十年代以前,政府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證把具爭論性的政治問題,廣泛地摒除於課程以外。 • 八十年代中期以後,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明確地改變了課程的方向,如公民教育,常識科的成立等。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9. 課程改變:外在力量 (80-90年代) • 香港以外的影響, 如中國, 鄰近地區, 以致全球性的發展 • 香港內部的結構性發展和影響 • 香港內外的發展對教育政策的影響 • 教育政策學校、社會因素和學校提供的人才之間有交互的影響 • 學校課程有因應的改變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0. 課程改變:外在力量 (90年代以後) • 政治爭拗 • 經濟轉型 – 能力取向 • 香港回歸中國 •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1. 經濟與課程(一) 五十和六十年代 : 紡織和製衣工業為主 • 僱主要求僱員有基本文字和運算的程度,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勤奮、手作靈活、準時及有服從性。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2. 經濟與課程(二) 八十年代的經濟,已從製造業轉型到金融及服務性行業,需要的僱員具: • 較高的教育程度 • 良好的語文(尤其英文)的能力 • 各種專門的技能, 如會計、商業、電腦、 金融… 的知識和技能 • 問題解決的能力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3. 經濟與課程(三) 現時的經濟,僱員需具備下列的能力: • 能運用兩文三語 • 與人(顧客)有效溝通 • 在團隊中有效地工作 • 使用複雜的電腦科技和新的技能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4. 社會因素與課程 • 社會結構 • 社會的分層 – 中產階層的增長, 社會階梯的流動性 • 核心家庭的改變 - 子女的數目,家庭成員的改變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5. 辦學團體的影響 • 宗教團體 – 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道教…等 • 非宗教辦學團體 – 如各商會及政治取向有關的團體 • 對課程的影響 - 核心課程, 如宗教科目 - 課外活動, 如宗教的小組活動 - 潛在課程, 如價值的培養 • 對教育政策的製訂具一定的影響力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6. 內部因素 • 教育局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課程發展處 • 課程發展議會 • 考試及評核局 • 其他組織……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7. 香港教育決定機制 Negotiating Advise Manage VTC: 職業訓練議會 UGC: 大學撥款委員會 VTI: 職業訓練局 諮詢組織(決定?) 決定及執行機構 行政會議 特別行政區首長 教育統籌委員會 教育局 VTC UGC UGC Secretary VTI 課程發展處 課程發展議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8. 霍秉坤(2005) :香港課程發展諮詢組織架構 1. 行政組織 • 教育統籌局 • 課程發展處 2. 諮詢組織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課程發展議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9.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0. 香港教育及人力統籌局架構(圖一)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1. 課程發展處架構(圖二)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2.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3.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4.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5.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6. 課程發展議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7. 課程發展議會 • 一個獨立的諮詢機構 • 由行政長官委位 • 向政府提出有關本地學校課程的意見 CDC, 2001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8. 八學習領域委員會 • 中國語文教育 • 英國語文教育 • 數學教育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 科學教育 • 科技教育 • 藝術教育 • 體育教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39. 三個功能委員會 • 學習資料及支援服務 • 幼兒教育 • 特殊教育需要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0. 協調委員會 如:預科 科目委員會 如: 物理 設計與工藝/科技 課程發展議會的發展1988: CDCommittee CD Council Structure C D C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1. 現時情況 : 改組三層架構-兩層架構 C D C 3 功能委員會 8 KLA (學習領域) Ad hoc Committees Ad hoc Committees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2. 考試局的角色? • 參與發展 S4-S7之課程 • 聯合工作小組:CDC ad hoc committees and the HKEA 科目委員會 • 考試課程與CDC課程互相配合 • 香港考試局的影響力有多大?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3. 各組別主要關注(一) • 教育及人力統籌科 • 能夠顯示出政府對可預見的教育問題都有一項政策,及能夠控制制度中可能威脅它地位的任何部分 • 香港考試局 • 提供一個公正和客觀的公開評核制度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4. 各組別主要關注的問題(二) • 課本出版商 • 盡量增加銷路利潤 • 學校 • 吸引高能力學生 • 維持有效率的組織和迎合學生不同的需要和能力 • 教師 • 課室管理、考試課程的涵蓋、學生的學習、及普遍地應付繁重的教學和改卷的工作 • 家長 • 子女前途,尤其是有關能否接受到更高教育程度 • 社會和個人行為的可接受標準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5. 現實: 香港課程 • 「?」主浮沉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6. 持分者 • 教師 • 校長 • 學生 • 家長 • 僱主 • 學者(教育/專科) • 大學教授 • 其他 • 您的意見?(哪一人/哪些人/所有人)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7. 中央集權的決策過程 • 香港很多關於規劃課程的決定,都是由與政府連繫密切的中央機關負責,例如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課程發展議會 • 教育局 • 課程發展署 • 香港考試局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8. 中央集權課程決策 • 香港政府嘗試去減低課程決策過程中的高度集權程度 • 1988年引入的「以學校為本位課程設計計劃」 • 1992年成立的課程發展處 • 1991年的「學校管理新措施」 • 但實際上,每一項都是由政府策動 • 「校本課程計劃」和課程發展處都是正接由政府管理和控制 • 「以學校為本位課程設計計劃」主要是為現存課程製作課堂教材 • 「學校管理新措施」旨在鼓勵學校負起更大的責任和減輕教育署的角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49. 教育政策的制訂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1984年成立 • 職權範圍 • 界定教育整體性的目的 • 制訂教育政策 • 按可以動用的資源 • 對執行各項方案的先後緩急次序提出建議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50. 課程發展議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