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36 Views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 陈坤. 《孟子》.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E N D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 陈坤 《孟子》
原文 •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 (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译文 • 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充满于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义和道,它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这气产生于做每一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情就可以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这气就萎缩了。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外在的东西)。(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不能停止下来(但又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里时刻不能忘记它,但也不妄自助长它成长。
译文 • 不要像那个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很疲倦的)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原文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 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 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③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译文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译文 • 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的时候,就同人民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能实现理想的时候,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思想(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原文 •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 ①傅说(yuè):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险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版筑:古代筑墙的方法,用两版相夹,填入泥土,用杵捣实,拆版后即成土墙。 • ②胶鬲:传说是商纣王的臣,他怎么被提拔、被谁提拔,已不见于记载。 • ③管夷吾:即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逃至鲁国而遭杀;管仲也被鲁人囚禁押回齐国。后由鲍叔牙推荐,被桓公提拔为相。④孙叔敖:楚国隐士,后被楚庄王提拔为令尹。 • ⑤百里奚:见本书《万章上》第九章注。 • ⑥拂:违背,不顺。 • ⑦拂(bì):通“弼”,辅佐。
译文 • 孟子说:“舜从田野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奴隶苦役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劳动者中)被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
译文 •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担子给予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苦难受,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肚子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所做的事情都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惊动他的心、使他性格变的坚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能。
译文 • 一个人常常犯点错误,此后才能接受教训,痛改前非。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显露于形貌,流露于言谈,然后才能被人了解。国内没有执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国外没有敌国干涉和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通假字 • 行有不慊于心 • 往送之门,戒之曰 • 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 • 入则无法加拂士 通“惬”,理解为快心,满意 通诫,理解为告诫 通增,理解为增加 通横,理解为横塞 通弼,理解为辅助
古今异义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义:男子 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古今异义 • 人恒过,然后能改 古义:这样以后,此后 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词类活用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丈夫之冠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意动用法,以……为外,把……当做心外之物 名词作动词,行加冠礼 使动用法,使……扰乱,使……改变,使……屈服 使动用法,使……受苦,使……受劳累,使……挨饿
词类活用 所以动心忍性 人恒过,然后能改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 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 动词作名词,当“内”讲 动词作名词,当“外”讲
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举”表被动,被举荐、被提拔
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 • 行有不慊于心 “于心”状语后置,应在“不慊”之前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畎亩之中”后置,应在“发”之前
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有……者”后置作定语,应在“宋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