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文明的代价 通往繁荣之路 —— 杰弗里 · 萨克斯

文明的代价 通往繁荣之路 —— 杰弗里 · 萨克斯. 成员:杨霄 楼韬 韦安延 马一鸣 陈为 张悦 王 宁 昭 龙颖萍 徐青青 王雨薇. 第一部分 大破产 概述与简介. 楼韬. 作者简介 杰弗里 · 萨克斯 杰弗里·萨克斯( Jeffrey Sachs ),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高级顾问,“休克疗法”之父。他连续两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作者经历. 1954 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文明的代价 通往繁荣之路 —— 杰弗里 · 萨克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明的代价 通往繁荣之路 ——杰弗里·萨克斯 成员:杨霄 楼韬 韦安延 马一鸣 陈为 张悦王宁昭 龙颖萍 徐青青 王雨薇

  2. 第一部分 大破产概述与简介 楼韬

  3. 作者简介 杰弗里·萨克斯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高级顾问,“休克疗法”之父。他连续两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4. 作者经历 1954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 197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先后从哈佛大学获得其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任该校国际发展中心主任。 1986年至1990年间,杰弗里·萨克斯任玻利维亚总统顾问,任期内他协助设计并执行了稳定计划(休克疗法) 1988年至1990年,杰弗里·萨克斯还为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各国的政府在金融改革的许多方面作咨询。 1991年协助斯洛文尼亚政府引入新的国家货币,1992年协助爱沙尼亚政府引入新的国家货币。在这两个案例中,成功的货币改革使两国结束了高通胀,并重新建立了货币稳定。他还协助了蒙古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改革和私有化。 1991 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受当时俄总统叶利钦的邀请,萨克斯前往俄罗斯。他的理念首次遭遇“滑铁卢”:“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国有企业落入金融寡头的口袋, 俄罗斯当年GDP几乎减少了一半,一年后,改革宣告彻底失败。 目前在非洲的宏伟计划:2025 年前消除极端贫困。

  5. 第一章 诊断美国的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一种价值观危机,即美国政治和经济精英们身上本该具有的公民美德的堕落。 临床经济学:一个宏观经济学家面临的挑战就像临床医生。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法应当包括对根本问题的正确诊断以及之后设计一套治愈疾病的办法。 得益于在数十个国家开展工作及帮助诊断和解决经济难题的经历,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观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要像制订一套持久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案,就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上述要素都考虑进去,并达到适当平衡。

  6. 第二章 繁荣的失落 • 糟糕的心理状态 • 就业与储蓄危机 • 公共投资压低 • 财富分配不平等 • 缺乏诚信 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不是来自我们的生产力、技术或自然资源方面,而是来自基于诚信的合作能力。

  7. 自由市场的谬误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离 杨霄

  8. 自由市场的谬论 • 混合经济理论 • 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 标准:效率、公平和可持续性 • 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平衡

  9. 自由市场的谬论 混合经济理论指出市场缺陷 • 无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无法提供各类公共产品 • 金融存在不稳定的趋势 • 无法纠正污染负外部性 • 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10. 自由市场的谬论 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 声张自由权力——并非唯一的价值,社会正义更应被保障 • 抵御专制统治——征税不危害民主,多数人认为应当收税 • 确保经济繁荣——存在公共品、外部性,自由只会导致贪婪欺诈、收入差距

  11. 自由市场的谬论 效率、公平与可持续性 • 政府介入贫富差距——坏运气下的贫困、作恶积累的财富 • 法律介入贫富差距——六成美国人的共识、法律下的转移程序 • 规划保证可持续性——公地悲剧、利率悖论 • 效率与公平的交换——提高穷人生产函数,公平效率齐头并进

  12. 自由市场的谬论 市场与政府的平衡 • 在竞争充分的领域依靠市场 • 政府保证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 政府私人共同推进科技知识 • 政府扮演更广泛的社会角色 • 政府根据环境决定经济走向

  13. 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退 • 里根革命的影响: • 对税收进行妖魔化 • 削减民用开支 • 大规模放松管制 • 公共服务部门私有化 • 里根错误的不良后果

  14. 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退 对税收进行妖魔化 • 使反税情绪根深蒂固 • 削减富人的边际税率 • 认为减税的三大理由自相矛盾: • 促进经济——服务于财团阶层的利益 • 增加税收——无法自我提供更多收入 • 缩小政府——增加了削减预算的压力

  15. 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退 削减民用开支 • 基础设施建设——2万亿美元缺口 • 教育、就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 能源开发——石油依赖度居高不下

  16. 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退 大规模放松管制 • 金融管制——诱发金融危机 • 污染管制——管制出现松懈 • 媒体管制——丧失公益意识

  17. 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退 公共服务部门私有化 • 涉及涉及军事等敏感领域 • 政府垄断转变为私人垄断 • 充斥贿赂腐败与滥用职权

  18. 华盛顿从公共目标撤退 里根错误的不良后果 • 以1955-1970与1981-2010进行对比: • 经济增长下降:3.6% vs. 2.8% • 平均失业上升:4.9% vs. 6.1% • 贫富差距扩大:2.0% vs. 10.9% • 预算赤字扩大:-0.7% vs. -3.1% • 收入增长停滞:2.7% vs. 0.1% • 通货膨胀上涨:2.3% vs. 3.2%

  19. 分裂的国度 韦安延

  20. 分裂的国度 • 四种发展趋势: • 民权和政治上的联盟重组 • 讲西班牙语的移民的兴起 • 阳光地带取代冰雪地带 • 逃亡都市郊区 • 分裂背后的共识

  21. 分裂的国度 民权和政治上的联盟重组 • 民权运动的反冲导致: • 支持民主党的南部转变为支持共和党 • 白人选民开始不支持政府的领导角色 • 福音主义白人新教徒转而支持共和党 • 结果: • 使得保守主义的共和党开始长期当政

  22. 分裂的国度 讲西班牙语的移民的兴起 • 《移民规划法案》导致: • 移民成为可观的政治力量——压到多数的西班牙裔投票给奥巴马 • 非法移民激化了种族矛盾——过多的移民破坏了共享观念 • 结果: • 华盛顿消耗了公信力,但移民交税状况较乐观

  23. 分裂的国度 阳光地带取代冰雪地带 • 南部的经济崛起导致: • 人口比重增大 • 国会议席增加 • 结果: • 人团制使得民众意愿未发生改变,而多数派却发生了变化 • 南部的福音主义新教信仰以及传统的反政府立场导致了文化裂痕

  24. 分裂的国度 逃亡都市郊区 • 城郊城区的分离导致: • 贫富阶层地域上分裂 • 教育不平等日益突出 • 选民的政治力量稳定 • 结果: • 缺乏政治博弈提供了通过有限的政治现金撬动选举结果的空间

  25. 分裂的国度 分裂背后的共识 • 社会中的大多数支持政府应当维护平等: • 认为收入差距过大:72% • 认为应当保障教育:87% • 认为大公司为所欲为: • 权力过分集中在大公司手里:77:21 • 认为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 • 认为可再生能源是更好的长期选择:66::23 • 共识分裂的原因: • 公民失去了知情权

  26. 新全球化 张悦

  2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和全世界就开始受到三个方面全球性变化的冲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和全世界就开始受到三个方面全球性变化的冲击: • 由数字电子时代带来的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方面出现的技术革命; • 世界经济内出现了具有改变历史意义的亚洲崛起; • 最近浮现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 全球性变化的结果: 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正在发生的在收入、就业和投资三个方面的大转移.

  28. 作者眼中政府的作为: 联邦政府做好积极的管理,目的一,全球化所带来的负担和收益共同分担和分享;目的二,维持美国的全球竞争力. 最终目的:生活得更有效率、更公平且更可持续. • 对政府实际行为的批判: 里根错误地将大政府归咎于美国经济问题的起因; 忽略了20世纪70和80年代发生的全球性变化的冲击.

  29. 新的全球化 • 全球化的实质 世界上各个角落通过贸易、投资和生产网络联结在一起. • “旧”全球化的案例 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 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和达伽马发现连接欧洲和亚洲及美洲的海上通道.

  30. 新的全球化 • 新全球化的“新”特质 技术突破(数字时代的全球化): • 信息方面:计算机储存和处理信息; • 通信方面: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即时传递信息; • 运输方面:集装箱海洋运输和全球一体的空运系统,低成本. 使得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日趋发杂和专业. 地缘政治变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前殖民地纷纷独立,为后期的经济发展提供政治基础; • 20世纪60年代,亚洲的几个发展中经济体加入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 • 1978年,中国大陆向全球贸易、金融和对外投资敞开了经济开放的大门; • 1991年,印度启动了经济崛起的进程.

  31. 对美国政客和学者们的批判 • 低估新全球化影响的趋势 在主要影响来自全球性因素的情况下任然将造成经济难题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国内; 不仅没有聚焦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所表现出的各种新的国际层面的问题——货币政策、资源匮乏以及来自外国的竞争等,而且里根政府的“诊断”还把问题归结于需要大砍联邦政府规模方面.

  32. 对美联储政策的批判 • 阿伦·格林斯潘是如何误判了全球化的影响 • 把美国当作是一个封闭经济; • 在信息技术的“新经济”方面出现大量创新而拥有一个新的增长潜力,劳动生产率的井喷效应实际上并不存在; • 加速货币供应,助长失去控制的消费欲望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过度消费; • 宽松货币政策创造了中国的生产性就业岗位,而非美国.

  33. 新全球化的长期效应 • 聚合效应(convergence effect) 学习 合资公司 技术转移/技术吸收 技术升级 • 劳工效应(labor effect) 低技能劳动力 全球一体的劳工大池子 教育政策 “经济特区” • 流动性效应(liquidity effect) 全球化的一种基本的非对称性:国际流动资本和非流动劳动力之间的差异. “向下竞争/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 竞争性减税和放松管制 污染和劳工标准 对国际非流动劳工的更高税收以补偿资本税收方面的损失.

  34. 收入不平等与新全球化 • 新全球化的“世界”观 新兴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劳动生产率; 全球范围内运输和通信成本的下降. 结果是增加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有好处的. 糟糕的后果:新兴经济体的收入增长同时带来全球环境灾难, 整个世界就会变为全球化的输家. 建议:积极的国际和国内合作

  35. 收入不平等与新全球化 • 新全球化的“新兴经济体”观 • 引进技术; • 吸引国际流动资本; • 增加真实工资. 推动劳动生产率; 实现有史以来最快的经济增长率. • 新兴经济体因此被定义为全球化的最大赢家.

  36. 收入不平等与新全球化 • 新全球化的“发达经济体”观 进口低成本的商品和服务; 出口大量的商品和服务,拥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部门的全球化市场的扩张,前沿创新领域的高科技公司的信息产业. • 高收入国家能够实现更多的专门化、技术创新和数不清的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37. 全球化过程中收益是以一种不对等的方式在高收入经济体中分配的.全球化过程中收益是以一种不对等的方式在高收入经济体中分配的. • 高技能(高收入)工人可能直接从中获利; • 低技能(低收入)工人可能面临来自国外的更艰难的竞争压力. • 措施:赢家多交税来补贴输家,提供更多的收入转移和公共投资(例如投资工作再培训项目).

  38. 总结 • 美国未能成功应对新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工厂和就业转移到了海外,美国的生产部门已经萎缩了不少,工人阶级受到排挤. • 对富人的征税进一步削减了; • 面对不断增加的外国竞争,生产部门被允许进一步压缩; • 建筑行业的就业水平暂时性地因为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次贷的刺激而得以提高,但却在次贷泡沫破灭的2007年很快地被打回原形. 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此是没有成功地因对全球化挑战而带来的危机.

  39. 被操纵的游戏 --探究美国的“金权政治” 马一鸣

  40. “金权政治”的趋势

  41. “金权政治”的运转

  42. 美国脆弱的政党体制 • 多数主义选举体制:“得票多数者当选” • Duverger`s law:两党制 • 两大后果: • 两党派竭力讨好态度摇摆的中产阶级,忽略穷人的需要 • 两大全国性政党都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正当纪律,政党共识容易被打破 • 国会权力支离破碎,否决权普遍存在,特殊利益易于表现并渗透立法过程,国会成为众多特殊利益群体的总代表 • 不间断的选举运动:每年两次的选举,议员要一直筹备

  43. 金钱权力的不断扩大 • 金钱正在整治领域扮演者越来越重大的角色 • 选举活动的成本急剧增加,富人作为竞选经费的主要出资者,因而获得压倒性的政治优势 • 游说支出也在急剧攀升,政府官员离职后成为游说者或某些利益集团在华盛顿的代表,游说投入最多的行业(金融、医保等)正是在经济领域陷入最严重麻烦的行业,这些麻烦与管制失败直接相关

  44. 美国的两个“中间偏右”政党 • 总统候选人由于资金困扰,必须依据赞助者的要求来尽力调整好自己的政策立场 • 每个政党所获得的选举捐款来自同样的来源,候选人的政策内容差别甚微 • 整个美国因而被推离“中间点”,其政治意图处于严重的中间偏右的位置,华盛顿的政治立场更倾向于支持特殊利益集团而非大多数民众的价值观 • 不是真正的民主制,两党对政权形成了稳定的垄断局面,作为大公司和富人利益的典型代表,金权政治是两党实现垄断的根本,竞选筹款和游说是这种政治系统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

  45. 两党的五大一致立场

  46. 四大游说团体

  47. 金权政治的最新案例 • 延续对富人减税的计划 • 医保改革大溃败 • 能源政策僵局 • 金融游说下的救济和分红 • 避税现象的扩散

  48. 谁的意见真正重要

  49. 大公司制造谎言所产生的影响 • 金权政治的力量不仅得到选举捐款和游说行为的支持,而且得到毫无原则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支持:媒体 • 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宣传,影响思维简单的普通民众的观念

  50. 大公司继续成为赢家 • 金权政治一直在自我维持并扩大影响 • 美国的大公司本身并不存在经济危机 • 美国富人阶层以及超级富翁阶层的形成实际上是金权政治在过去30年成功运作的产物:全球化推高了资本收入的同时压低了工资收入,加上对富人的减税政策,导致富人阶层获取了更多的收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