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56 Views
外籍配偶. 關於外籍配偶的形成. 由於台灣內部的男女位階目前已無法支撐傳統男 尊女卑的婚姻關係,條件較為弱勢的男性,會覺得取得婚姻的門檻太高,又沒有足夠的位階優勢足以確保婚姻互動模式的穩定,進而轉往大陸、東南亞國家,尋找符合傳統婚姻需求的男女差距,這也是男性必須向外發展的因素。. 事實上外籍配偶並不是現在才有的. 早在 1980 年初期,已有不少的泰國、菲律賓新娘開始出現在農村, 80 年代末期因曾出現持觀光護照之東南亞女子來台賣身,故一度遭禁,之後凡欲娶東南亞新娘的台灣男子,必須親自前往南洋。雖然將婚姻比擬為經濟市場上的商品需求,不甚恰當,然而卻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社會現實 。.
E N D
關於外籍配偶的形成 • 由於台灣內部的男女位階目前已無法支撐傳統男 尊女卑的婚姻關係,條件較為弱勢的男性,會覺得取得婚姻的門檻太高,又沒有足夠的位階優勢足以確保婚姻互動模式的穩定,進而轉往大陸、東南亞國家,尋找符合傳統婚姻需求的男女差距,這也是男性必須向外發展的因素。
事實上外籍配偶並不是現在才有的.. • 早在1980年初期,已有不少的泰國、菲律賓新娘開始出現在農村,80年代末期因曾出現持觀光護照之東南亞女子來台賣身,故一度遭禁,之後凡欲娶東南亞新娘的台灣男子,必須親自前往南洋。雖然將婚姻比擬為經濟市場上的商品需求,不甚恰當,然而卻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社會現實。
婚姻移民的人口統計 • 據統計至94年底止,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約達36.5萬人,其中外籍配偶(含歸化取得我國國籍者)占35.9%,大陸及港澳地區配偶占64.1%。外籍配偶(不含大陸配偶)約116000人,佔35.97﹪ ◎結婚登記依縣市別:94年結婚登記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以臺北縣5,516人占19.40%最多,臺北市3,163人占11.13%次多,桃園縣2,930人占10.31%再次之;如就所占比率觀察,則以金門縣38.18%最高,連江縣37.50%次高,嘉義縣24.25%再次之;以彰化縣14.78%最低,臺南市16.32%次低,臺中縣16.55%再次之。
外籍配偶(不含大陸港澳人士)持外僑居留證人數:外籍配偶(不含大陸港澳人士)持外僑居留證人數: • 94年底持有效外僑居留證之外籍配偶有92,650人,較93年底減少2.21%。按性別分,男性配偶9,283人占10.02%,女性配偶83,367人占89.98%;按國籍分,男性配偶以泰國籍33.59%最高,日本籍11.46%次之,美國籍11.12%再次之;女性配偶以越南籍69.34%最高,印尼籍11.16%次之,泰國籍7.10%再次之。
外籍配偶(不含大陸港澳人士)合法居留: • 94年底外籍配偶合法在臺居留人數有84,580人,較93年底減少1.92%。按性別分,男性配偶7,674人占9.07%,女性配偶76,906人占90.93%;按國籍分,男性配偶以泰國籍37.75%最高,美國籍10.37%次之,日本籍10.24%再次之;女性配偶以越南籍70.18%最高,印尼籍11.38%次之,泰國籍6.87%再次之。
(一) 生活適應問題 外籍與大陸配偶是在地與國際間重要的差 異文化搬運者,在文化與生活的適應採取同化的方式,一時之間往往容易使外籍配偶無所是從。她們離鄉背井來到異鄉,對環境陌生,加上剛建立新家庭,除了要面對人生階段的轉變,還有不同的文化習慣,又缺乏原生家庭親友系統,許多文化、生活適應的問題隨之產生
(二) 社會支持網絡薄弱問題 • 外籍與大陸配偶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不同於台灣社會,初來台灣不易與社區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很難與主流社會打成一片;加上婚姻移民婦女離開母國,中斷與娘家及過去支持系統的關係;另一方面家人擔心他們與外界接觸太多,自我意識提高,刻意限制其對外聯繫,將他們生活侷限在家庭內。且語言溝通能力亦有所限制,使其無法獲得更多的生活資訊及社會資源,諸如此類的狀況都在在使她們的社會支持網絡薄弱。
(三) 子女教養問題 • 外籍配偶對我們的語言、文化及及學校的教育方式多半不太了解,加上如果嫁入的夫家是社經地位較低或弱勢家庭,則他們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便將成為相對弱勢。另外文化背景的不同自然在兒童的教養觀念上也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外籍配偶易與先生或公婆的意見不合而產生衝突,對子女可能造成矛盾,是較不利的影響。
(四) 就業權益問題 由於多數外籍與大陸配偶所嫁的家庭係屬低社經地位,往往需要她們工作養家,或者原生家庭需要她們寄錢回去。然而礙於法令規定,無法合法取得工作證或身分證,工作機會自然是少的。就算領有工作證,在臺停留期間申請工作資格較為嚴格,加上國人因對其信任感不足,多數外籍與大陸配偶謀職易遭拒絕,能順利救業者實屬不易
(五) 家庭暴力問題 外籍配偶遭受家庭暴力通常係因婚姻感情薄弱、婆家親友環境不友善、家務無法達到要求或丈夫情緒不穩定等,隨著外籍配偶家暴案件的增加,且其身分的特殊性、處境的邊緣化,以及家庭支持系統缺乏,也凸顯了外籍配偶家庭暴力問題的多元性及迫切性。
(六) 社會歧視問題 • 因為商品化跨國婚姻的本質,再加上大陸及東南亞國家普遍經濟發展落後於我國,使許多人對於大陸籍外籍配偶帶有社會歧視,許多大陸及外籍配偶的先生更帶有一種 ”你是我用錢買來的,我可以任意對待你”的態度,不僅只著重其傳宗接代與操持勞務的工具性功能,更對其有一些精神或肢體暴力,使大陸籍外籍配偶在生活適應困難之餘,更受到心理的深層傷害。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 訂定「外籍與大陸地區配偶就業協助方案」,並由各就業服務中心及職業訓練中心全力協助外籍與大陸地區配偶就業。 • 服務項目包含就業諮詢、辦理就業促進研習專班及就業推介相關資訊與服務,提供最新就業機會與職業訓練相關訊息、辦理職業訓練專班及提供職業訓練、運用「臨時工作津貼」與「僱用獎助津貼」以協助就業、輔導發展異國文化小額創業、提供創業諮詢及創業貸款利息補貼並辦理創業研習專班。
結 論 • 外籍配偶逐年增多的問題,已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其所反映的不僅是我國的婚姻與家庭現狀,也是整個社會與經濟的縮影,更成為我國社會所必須審慎面對與討論的議題。台灣面臨當前人口結構之重大轉變,在移民與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其考量的政策目標不外乎確保國家安全、尊重基本人權、維持並提升經濟發展、提升人口素質等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透過短期婚配所產生的婚姻,由於語言、民情的隔閡,可能導致家庭成員間的互動不良、小孩的教育問題受到影響。隨著外籍配偶的增長趨勢,這類家庭在日後會越來越多,相關的問題亟需關心與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透過短期婚配所產生的婚姻,由於語言、民情的隔閡,可能導致家庭成員間的互動不良、小孩的教育問題受到影響。隨著外籍配偶的增長趨勢,這類家庭在日後會越來越多,相關的問題亟需關心與重視。
外籍配偶已成為台灣一新興族群,不論台灣人的心理是接受或排斥,都已是既定的事實,如果台灣社會能正視這群新住民、並提供能顧及女性移民的環境,則她們的文化及年輕人口的活力,將可成為台灣生命力的資產,台灣社會就能更成熟、更圓融也更多元化。外籍配偶已成為台灣一新興族群,不論台灣人的心理是接受或排斥,都已是既定的事實,如果台灣社會能正視這群新住民、並提供能顧及女性移民的環境,則她們的文化及年輕人口的活力,將可成為台灣生命力的資產,台灣社會就能更成熟、更圓融也更多元化。
組員介紹: • 2094207079 陳婉甄 • 2094207088 陳明真 • 2094207076 侯佩儀 • 2094207083 張慈怡 • 2094207084 印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