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计算机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 -第一章网络管理概. 第一章 网络管理概论.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2 OSI 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 1.3 商用网络管理系统 1.4 目的和要求 1.5 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网络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1.网络管理的需求: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成为日常工作必须工具,保证工作的正常安全进行需要; 网络的组成越来越复杂,异构硬件及软件系统,多制造商,多协议栈,多网络业务。. 1.1.1网络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2.网络管理目标: 减少停机时间,改进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 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效率

ro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计算机网络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网络管理 -第一章网络管理概

  2. 第一章 网络管理概论 •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 1.2 OSI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 • 1.3 商用网络管理系统 • 1.4 目的和要求 • 1.5 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3. 1.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网络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1.网络管理的需求: •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成为日常工作必须工具,保证工作的正常安全进行需要; • 网络的组成越来越复杂,异构硬件及软件系统,多制造商,多协议栈,多网络业务。

  4. 1.1.1网络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2.网络管理目标: • 减少停机时间,改进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 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效率 • 减少、消灭网络瓶颈; • 适应新技术(多媒体,多平台) • 使网络容易管理 • 安全(保密,访问控制,防病毒,管理操作)

  5. 1.1.2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1.网络管理的层次结构: • 层次结构(见书P2 图1.1) • 网络管理框架的共同特点: [1]管理站(Manager)、代理(Agent) [2]信息数据库支持(关系型、面向对象) [3]用户接口、用户视图 [4]基本操作(获取管理信息,配置等)

  6. 1.1.2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2.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 • 网络管理系统配置(见书P3 图1.2) • 几个术语: --网络管理实体(NME-Network Manager Entity): [1]概念: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包括一组与管理有关的软件.

  7. --网络管理实体( NME-Network Manager Entity ): [2]作用: 收集有关通信和网络活动方面的统计信息; 对本地设备进行测试,记录其状态信息; 在本地存储信息; 响应网络控制中心的请求,传送统计,状态信息; 根据网络控制中心的指令,设置或改变设备参数;

  8. --管理站(Manager): 概念: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主机或路由器Router),它除了有NME以外还有一组软件网络管理应用(NMA-Network Manager Application). 注:路由器(Router):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 --网络管理应用(NMA) 概念:管理站中的一个软件,它具有如下功能,根据用户命令显示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向NME发请求、指令,为获取设备管理信息或改变设备配置。

  9. --代理模块(Agent Module ): 概念:网络中的节点在NME的控制下与管理站通信,交换信息,即节点中的NME模块;网络中任何被管的设备(主机,路由器,集线器HUB等)都必须实现代理模块。 --集中式网络管理: 概念:所有代理在管理站监视和控制下协同工作实现集成的网络管理。 优点:有效管理整个网络资源,根据需要平衡网络负载,优化网络性能。 缺点:大型网络无法管理。

  10. --分布式网络管理: 原理图:P4 图1.3 特点: [1]分布管理代替集中管理; [2]地理上分布的网络管理客户机与一组网络管理服务器交互作用,共同完成管理功能。 [3]可实现部门管理,每个客户机被限制管理对象;而中心管理实施全局管理;中心管理还能对较弱的管理机发指令实现更高级管理。 [4]灵活性,可扩展性。

  11. --委托代理: 原理图:P4 图1.4 概念:网络管理要求被管的设备都能运行代理程序,并要求管理站和代理支持相同的协议,这种要求有时无法实现。例如:陈旧设备,小系统,没有软件系统的设备,及非标准设备( Modem 等)。委托代理一些设备(Proxy)来管理一个或多个非标准设备。委托代理与非标准设备之间用专用协议,而委托代理和管理站之间用标准协议。(协议转换作用)

  12. 1.1.2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 结构图:P5 图1.5 网络管理软件:包括用户接口软件,管理专用软件,管理支持软件。 用户接口软件:是用户与管理专用软件的接口。 管理专用软件:由网络管理应用,应用元素,数据传输组成。利用应用元素实现初等的管理功能,可以由多个应用程序调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这样可以提高软件的重用性

  13. 管理支持软件:包括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Library)库访问模块和通信协议栈。代理中的MIB包含反映设备配置和设备行为的信息,以及控制设备操作的参数;管理站的MIB中除保留过本地节点专用的管理信息外,还保存着管理站控制的所有代理的有关信息。 MIB访问模块:具有最基本的文件管理;可将本地MIB格式转换成适应网络管理系统传送的标准格式。

  14. 1.1.3被管理的网络资源 网络管理涉及到监视和控制网络中的资源: 硬件: [1]物理介质和连网设备:网卡,HUB,中继器,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服务),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B-ISDN(Broad 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宽带综合服务数字网), ATM (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15. [2]计算机设备:处理机,内存,I/O设备 [3]网络互联设备:网桥,路由器,网关。 2.固件(Firmware具有软件功能的硬件) 3.软件: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DOS,WINDOWS 95/98, WINDOWS NT/2000,Netware, Unix, OS/2 [2]通信软件 [3]应用软件

  16. 1.1.4网络管理标准 1.ISO颁布的文件有:198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颁布ISO DIS 7489-4(X.700)文件,定义了网络管理的 基本概念和总体框架; 1991年颁布ISO 9595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定义(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和ISO 9596公共管理信息协议规范(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1992年公布ISO 10164系统管理功能(SMFs-System Management Functions)和ISO 10165管理信息结构(SMI-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17. 1.1.4网络管理标准 2.基于TCP/IP协议的有: [1]1987年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Simple Gateway Monitoring Protocol),改进版SNMPv1(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1990和1991年发布几个RFC(Request of Comments 请求注解, Internet标准草案),如:RFC1155(SMI),RFC1157(SNMP),RFC1212(MIB定义),RFC1213(MIB-2规范);

  18. [3]远程网络监视(RMON-Remote Monitioring):1991年RMON-1和1995年RMON-2定义了监视网络信息的管理信息库,是 SNMP的扩充。 3.此外: [1]IEEE定义局域网的管理标准,IEEE 802.1B LAN/MAN管理,用于管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CMOL(CMIP over LLC); [2]1989年的电信网络标准TMN(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即M.30建议(蓝皮书)

  19. 1.2OSI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 • OSI管理标准包含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总体框架-最终的网络管理标准; • OSI把网络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和(N)层管理。系统管理包括7各层管理对象,管理信息的交换采用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层管理只涉及某一层的管理对象,并利用下一层的通信协议传递信息; • 当无法对全部7各层实施统一管理时,可利用层管理协议。例如:LAN/MAN (LMMP-LAN/MAN Management Protocol)管理就是层管理。

  20. 1.2OSI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 1.2.1OSI基本框架 1.管理站和代理关系:P8 图1.6 2.应用上下文(AC-Application Context): 实现管理站和代理的通信,AC就是指管理站和代理之间共同使用的应用服务元素及其调用规则。 3.共享的管理知识:功能和功能单元,管理对象类,管理功能和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在应用联系建立时通过交换应用上下文形成共享的管理知识。

  21. 1.2.2通信机制 1.PDU(协议数据单元):管理站和代理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PDU进行,通常管理站向代理发请求PDU,代理响应PDU的回答。有时,代理向管理站发送消息即事件报告(或通知)。理对象类,管理功能和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在应用联系建立时通过交换应用上下文形成共享的管理知识。

  22. 1.2.2通信机制 2.轮询(Polling):为了及时了解管理对象的最新情况,代理必须经常地查询对象的各种参数。这种定期查询叫轮询。 3.心跳(Heartbeats):代理隔一定时间向管理站发出信号,报告自己的状态。目的让管理站知道代理是否存在?是否可与之通信等。 注意:时间片设定的科学性。

  23. 1.2.3管理域和管理策略 1.管理域:管理对象的集合。每个管理域划分可能是基于地理范围,可能基于管理功能,可能基于技术原因等。 2.行政域:划分和改变管理域,协调管理域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本域中的管理对象和代理对象实施管理和控制。 3.例子:P9 图1.7

  24. 1.2.4管理信息结构 1.管理信息:描述管理对象的状态和行为。(利用了面向对象的模型定义管理)按照对象类的继承关系,表示管理信息的所有对象类组成一个继承层次树。见P9 图1.8 2.继承性:一个子类有多个超类 3.多态性:子类继承超类的操作,同时对继承的操作做了修改,不同的对象对同一操作会有不同的响应。

  25. 1.2.4管理信息结构 4.同质异晶性: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对象类的实例。例如:协议有两个兼容版本(新老) 5.包含关系:一个管理对象可以是另一个管理对象的一部分。注意:包含关系仅适用于对象实例,决不能应用于对象类。见P10 图1.9 6.全局名和本地名。 7.OSI标准管理对象:由ANS.1的对象标识符表示;对象标识符是由圆点隔开的整数序列,它反映对象注册顺序,即在注册树中的位置。 见P10图1.10.Internet对象标识符1.3.6.1(p39-40)

  26. 1.2.5系统管理支持功能 1.网络管理应用层的结构图P11 图1.11 2.几个重要术语: • 应用进程AP(Application Process):把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组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全局的名字可以调用该功能。 • 应用实体AE(Application Entity):应用进程的通信实现,可划分为应用服务元素

  27. 1.2.5系统管理支持功能 • 应用服务元素ASE(Application Servive Entity):具有简单通信能力的功能模块,对等的ASE之间有专用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 • 应用联系AA(Application Association):主要用来交换应用上下文。(AC是用名字(对象标识符)引用的一组ASE及其调用规则)

  28. 1.2.5系统管理支持功能 • 公用服务元素:包括联系控制服务元素(ACSE)和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ACSE专门应用于建立应用联系,这个元素对任何应用都必须的;ROSE用于实现对等应用实体之间的远程过程调用,当管理站启动管理对象中的特殊操作时要利用这个元素。 •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元素(CMISE)(见P12,表1.1):网络管理中使用的专用服务元素叫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元素,这一组服务元素可以共同组成CMIS服务。

  29. 1.2.6系统管理功能域 .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记帐管理 .安全管理

  30. 1.2.6系统管理功能域 1.配置管理 • 配置管理的作用:确定设备的地理位置,名称和有关细节,记录并维护设备参数表;用适当的软件设置参数值和配置设备功能;初始化,启动和关闭网络或网络设备;维护,增加和更新网络设备以及调整网络设备之间的关系。

  31. 视图管理:用户显示网络设备的接口。(GUI) • 拓扑管理:实时地监视网络通信资源地工作状态和互联模式,并且能够控制和修改通信资源的工作状态,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效的拓扑管理需要两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一个是自动发现工具,另一个是拓扑数据库。在OSI环境中可以利用通知机制由管理对象向管理站自动提交事件报告,传递状态信息;TCP/IP网络中利用ICMP探测报文也可以实现自动发现工具,同时结合网络数据库的有关信息连接成网络地图。)

  32. 软件管理:是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业务,它涉及为用户分发和安装的规则,定制用户专用配置的方法。有两个因素使得软件管理复杂化即系统中经常出现有特殊的需求的新用户;另一个是有些用户的需求是易变的。软件管理功能,软件调度功能。软件管理:是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业务,它涉及为用户分发和安装的规则,定制用户专用配置的方法。有两个因素使得软件管理复杂化即系统中经常出现有特殊的需求的新用户;另一个是有些用户的需求是易变的。软件管理功能,软件调度功能。

  33. 网络规划和资源管理:网络配置需要精密的规划,把运营策略转换成为一整套经济,有效的计划,实现网络的优化配置,并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网络。网络发展3个因素:网络资源的业务供给能力;技术成本;管理开销和运营费用。资源管理包括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的管理。网络规划和资源管理:网络配置需要精密的规划,把运营策略转换成为一整套经济,有效的计划,实现网络的优化配置,并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网络。网络发展3个因素:网络资源的业务供给能力;技术成本;管理开销和运营费用。资源管理包括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的管理。 网络配置信息是关系到网络性能甚至关系到网络命运的机密数据,应该验证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其不被非法访问。

  34. 2.故障管理: • 定义:就是出现大量或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例如由于线路损坏而无法通信的情况。 • 故障警告功能:收集故障信息的2种方法一种是由主机定期查询管理对象(一般要消耗较多的网络带宽);另一种是由管理对象向主机自动报告出现的异常情况即故障警告。

  35. 一般警告服务的参数是: [1]警告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警告。 [2]警告模式:分为确认式警告和非确认式警告。 [3]管理对象类:产生警告的管理对象类如工作站类。 [4]管理对象实例:产生告警的管理对象。 [5]事件类型:警告事件的类型可以是通信问题,服务质量问题,软件问题或运行环境问题。

  36. [6]事件信息:包括故障原因及有关问题,故障严重程度,告警对象的有关属性,告警对象的备份状态,故障的发展趋势,告警参数的门限值以及建议的应对措施。[6]事件信息:包括故障原因及有关问题,故障严重程度,告警对象的有关属性,告警对象的备份状态,故障的发展趋势,告警参数的门限值以及建议的应对措施。 [7]告警时间:发出告警的时间。 [8]错误状态:指告警应答过程中出现的通信错误。

  37. 事件报告管理功能:对管理对象发出的通知进行先期的过滤处理,并加以控制,以决定通知是否应该发送给目标管理主机,是否要转发给其它有关的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发给后备系统以及控制发送的频率。(区分器和时间转发器:区分器主要作用是对管理对象发出通知进行测试和过滤;时间转发器则用于确定转发目标。)事件报告管理功能:对管理对象发出的通知进行先期的过滤处理,并加以控制,以决定通知是否应该发送给目标管理主机,是否要转发给其它有关的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发给后备系统以及控制发送的频率。(区分器和时间转发器:区分器主要作用是对管理对象发出通知进行测试和过滤;时间转发器则用于确定转发目标。)

  38. 运行日志控制功能:管理对象发出的通知和事件报告应该存储在运行日志中,供以后分析使用。(运行日志和日志记录)运行日志控制功能:管理对象发出的通知和事件报告应该存储在运行日志中,供以后分析使用。(运行日志和日志记录) • 测试管理功能:管理对象配合起来,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一般管理主机由测试指挥员(Conductor)的应用进程;代理有一个测试执行者(Performer)的应用进程。

  39. 确定和诊断测试分类:连接测试(虚拟或实际),可连接性测试(是否可连接),数据完整性测试(数据交换结果正确?时间?),端连接测试(被管理对象间可连接性),协议完整性测试(多个被管对象通过协议交互作用),资源界限测试(通过交互作用,验证系统资源的正确性),资源自测试,测试基础设施的测试等形成故障测试系统确定和诊断测试分类:连接测试(虚拟或实际),可连接性测试(是否可连接),数据完整性测试(数据交换结果正确?时间?),端连接测试(被管理对象间可连接性),协议完整性测试(多个被管对象通过协议交互作用),资源界限测试(通过交互作用,验证系统资源的正确性),资源自测试,测试基础设施的测试等形成故障测试系统

  40. [1]故障标签: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故障标签对故障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它监视网络问题的前端进程,对每个可能形成故障的网络问题及偶然事件都赋予唯一的编号,自始至终对其进行监视,并在必要的时候调用有关的系统管理功能以解决问题。[1]故障标签: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故障标签对故障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它监视网络问题的前端进程,对每个可能形成故障的网络问题及偶然事件都赋予唯一的编号,自始至终对其进行监视,并在必要的时候调用有关的系统管理功能以解决问题。 [2]分布式人工智能代理:利用数据库和知识库,将专家系统和基于知识的系统应用于网络的代理中。

  41. 3.性能管理:包括带宽利用率,吞吐率降低的程度,通信繁忙的程度,网络瓶颈及响应等,对这些参数进行控制和优化的任务。3.性能管理:包括带宽利用率,吞吐率降低的程度,通信繁忙的程度,网络瓶颈及响应等,对这些参数进行控制和优化的任务。 • 数据收集功能:采集被管理资源的运行参数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属性有 [1]计数器(Counter):特点是初始值为0,其值只增加不减少,增加到最大值回0。(应用工作站接受的分组数等) [2]计量器(Gauge.标准尺):其值可增加也可减少,到最大值不回0,但可以减少。

  42. [3]门限值(Threshold):门限值可以用于计数器和计量器。当计数器的值达到某个门限值时管理对象就发出一个通知;计量器的门限有两个,分别是上限和下限,当且仅当被监视的量变化经过上、下限时,管理对象要发出通知。

  43. [3]涨潮点(Tidemark):指计量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三个属性:当前值,最近复位之前的值和最近复位的事件。 • 工作负载监视功能:监视管理对象的某些属性信息及某属性在一段时间中的行为,可定义与这些属性有关的度量对象类;度量对象就是专门用于统计和测量被监视的管理对象的属性值的对象。 3个负载监视模式:资源利用率(如服务器,内存等);拒绝服务率模式(当系统资源耗尽时,在一定时间内向服务器请求被拒绝数);资源请求速率模式。

  44. 摘要功能:对的收集的数据要进行分析和计算,从中提取与性能有关的管理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并报告管理站。(管理站可以发出M-Action请求来获取摘要报告)

  45. 3.记帐管理: • 定义:该管理目的是经常性收集和存储用户对各种资源使用情况的数据,以便收费。 • 记帐管理包括3个子过程: [1]使用率度量过程:收集用户使用资源数据,生成标准格式的计费记录。 [2]计费处理过程:根据计费记录和算法计算,产生收费业务记录单。 [3]帐单管理过程:打印,帐单支付等。

  46. 4.安全管理: • 定义:安全管理包括发现安全漏洞;设计和改进安全策略;根据管理记录产生安全事件报告;维护安全业务等功能。 • 3个安全机制: [1] 访问控制:限制与管理系统建立联系;限制对管理信息的操作(读写删除等);控制管理信息传输;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初始化系统。三个管理对象类是访问控制策略类;目标略;授权的初始化类。

  47. [2]安全告警:管理系统在出现违反安全规定的情况时发出安全警告信息,其机制:由管理对象发出通知,通过区分器过滤后转换成M-Event-Report,从代理传送到管理站。其参数有:事件类型,告警原因,告警严重程度,检测者,服务用户,服务提供者。[2]安全告警:管理系统在出现违反安全规定的情况时发出安全警告信息,其机制:由管理对象发出通知,通过区分器过滤后转换成M-Event-Report,从代理传送到管理站。其参数有:事件类型,告警原因,告警严重程度,检测者,服务用户,服务提供者。 [3]安全审计试验:有关安全的事件保留在安全审计试验记录中,供以后进行分析。

  48. 1.3网络管理系统产品实例 实例介绍: IBM Tivoli NetView SunNet Manager HP OpenView

  49. 1.3.1 NetView: IBM公司在70末推出网络工具,1986年正式推出NetView主要用于SNA。见P21 图1.18 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系统网络结构) MVS:Multiple Virtual Storage(多重虚拟存储系统) FEP:前端处理机 NCCF:Network Communications Control Facility(网络通信控制设施,命令行设施)

  50. NLDM:Network Logical Data Manager(会话监视器),监视终端与应用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收集有关性能和故障定位的信息。三类:会话轨迹,响应时间,会话监视信息。 NPDA:Network Problem Detemination Application(网络问题测定程序),硬件监视器。 状态监视器:收集有关网络资源的信息,并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