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k likes | 1.38k Views
師生溝通與行為輔導. 魏 渭 堂.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國家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中台科大兒教系及文教所副教授 彰師大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了解 — 兒童 行為 輔導. 兒童 行為 輔導 教育 輔導 諮商 心理 治療. 為何要重視行為輔導. 適性發展 消極和積極 觀點 親師 得到效能感 兒童 人權 的 重視 尊嚴的尊重. 趣味測驗. ( )1. 人類的行為是由刺激產生行為反應的模式 ( )2. 嚴格來說教育是包括言教和身教 ( )3. 嚴格來說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和具體行動 ( )4. 常使用增強策略的成人通常會出現操弄的態度和執
E N D
師生溝通與行為輔導 魏 渭 堂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國家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中台科大兒教系及文教所副教授 彰師大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了解—兒童 行為 輔導 • 兒童 • 行為 • 輔導 • 教育 輔導 諮商 心理治療
為何要重視行為輔導 • 適性發展 • 消極和積極觀點 • 親師得到效能感 • 兒童人權的重視 • 尊嚴的尊重
趣味測驗 ()1.人類的行為是由刺激產生行為反應的模式 ()2.嚴格來說教育是包括言教和身教 ()3.嚴格來說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和具體行動 ()4.常使用增強策略的成人通常會出現操弄的態度和執 行的冷漠 ()5.教師使用增強物作為輔導策略,幼兒看到增強物 是愉快的 ( )6.孩子時時刻刻都在創造他自己將來成為怎樣子的成人
解釋人類行為 心理分析
人生三色論 人生 正:少年得志 負:懷才不遇 正:左右逢緣 負:左右為難 正:貴人相助;負:左右為難
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概念 • 威信 • 成就動機 • 幸福感 • 希望感 • 班級氣氛 • 學生的心理發展
6~12歲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與輔導 • 發展危機:努力和自卑感 • 特徵描述:學校是這個階段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兒童會從家庭環境,過渡到社區、學校、和同伴生活。家庭對它們說扔然是重要的,但是能夠成功地在家以外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 正面的結果:能力感—如果幼而學到他們可以成功,其他人也會看重他們的努力,他們就會發展出能力感 • 負面的結果:如果不是這樣,幼兒會發展出自卑感,而且可能會用負面的方法,已贏得同伴的認同
何謂習得的無助感? • 什麼是互動的模式? 專制型的模式 寬容型的模式 威信型的模式
專制的模式 • 試圖用命令來跟幼兒溝通 • 溝通是單向的 • 不接受幼兒表達他們的想法或意見 • 相信處罰效果,規定嚴格沒有妥協的餘地 例如:「你必須這樣做因為我告訴你要這樣做」 「我不像在聽你說任何跟這件事有關的話」 「照我告訴你的話去做!」
寬容的模式 • 以兒童為中心的方式縱容幼兒 • 能採用的是忽略、袖手旁觀、以成人為中心的方式放任幼兒 • 幼兒會變得以自我中心,跋扈、依賴具有破壞傾向、而且衝動 例如:「天啊,希望你不會從八尺高的圍牆上掉下來」 「寧可幫你收拾衣服,也不想聽你的抱怨」 「過來,親愛的,再來點巧克力吧」
威信型的模式 • 尊重、公正、溫暖、開放性的溝通、合理、穩定、以及適當的介入 • 設立合理的規則,而且願意和幼兒溝通 例如:「靜茹,請你停下來」 「當你搖晃天竺鼠的籠子時,毛毛會變得害 怕,而且牠的水會灑出來」 「請你幫毛毛換水,牠會覺得舒服一點?」
思考:學齡期兒童 • 為什麼學齡期的兒童有問不完的問題? • 要如何得到學齡期兒童的尊敬? • 為什麼學齡期的兒童會抗拒去安親班? • 為什麼學齡期的兒童那麼在乎公不公平? • 為什麼這階段的兒童要堅持自己挑所穿的衣服? • 家長與老師該如何使學齡期的兒童變的勤奮? • 我們如何幫助兒童發展自我價值感?
為什麼學齡期兒童常起爭執? • 成人該如何贏得較大學齡兒童的信任與尊敬? • 為什麼學齡兒童千方百計想要「受歡迎」? • 為什麼學齡期兒童喜歡開玩笑和惡作劇? • 家長與老師該如何支持學齡兒童的自我價值感?
溝通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 進行訊息互動, 建立共識的過程。
溝通目的 傳達正確訊息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達成團體的目標
清楚 - 意見傳達 • 明確 - 正確了解 • 承諾 - 相互配合 • 創意 - 創造運用
溝通訊息 溝通是藉由給予或是交換訊息,來表達想法及感覺的方法
語言 口語 文字、圖畫 • 非語言 聲調 表情 手勢 ?
發訊者 ↓ 管道 ↓ 收訊者
肢體溝通 觸摸 擁抱 表情 手勢
溝通專家對非口語溝通的建議 •鼓勵行為: • 保持目光接觸對方 • 身體微略傾向說話者 • 說話速度不快不慢 • 偶爾點頭表示贊同 • 微笑和熱衷 • 聲調展現自信 •避免行為: • 對方說話時,傾聽者臉轉向其他方向 • 聲調令人不舒服 • 不停打哈欠 • 眼睛閉起
了解 • 被了解 • 尊重 • 真誠
內言 • 覺察
人際互動的基本5態度 真誠(genuinene) 對自己理念、 感情及需求忠誠、 非防衛性的互動。 尊重(respect) 相信自己與他人 皆獨特個體、 互相尊重對方選擇 同理(empathy) 以他人立場 了解他人主觀世界。 接納(acceptance) 接納對方的思想、感情、行動,接納對方的現象 溫暖(warmth) 主動關懷的心情 和語句
Lean 微向前傾 Open 開放姿態 Squarely 有些角度地面向對方 Relax 保持輕鬆 Eye Contact 眼視對方 「SOLER」
八十法則 • 專注 • 觀察 • 在、跟、映
相處對話的內涵 • 傾聽 • 跟隨 • 反映 • 自我表露
傾 聽 • 傾聽是生理現象,傾聽是大腦解釋現象 • 傾聽是了解和尊重的第一步 • 傾聽可以減少溝通的雜訊 • 傾聽是一種專注行為 • 個人的特質會影響傾廳,如聽到自己要聽的 • 傾聽的技巧是在的技巧:如心在焉
跟 隨 • 跟隨的技巧是打開話夾子 • 邀請對方而不 強迫, 例如:好像碰到不愉快的事 想說來聽聽嗎? • 跟隨常表現較少的鼓勵, 偶而發問且擅長使用沉默
反 映 • 利用一種瞭解的語言,反映給對方 • 反映的重點是重述對方所表達的內容訊息和情緒訊息 • 反映通常是簡短的
自我表露 • 說說自己有的經歷 • 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反映 • 增加對方的安全感和表達
設身處地 • 情緒、智力 • 順之波動
表達的方式 • 力求面子 • 個人偏見與價值觀 • 言語的解讀
在溝通時常發生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現象 • 溝通時常被斷章取義 • 溝通常常和早年經驗與模式有關 • 在溝通時你能聽導對方表達的意圖 • 在溝通時你會軟土生根嗎?
師生溝通障礙 • 心理差距 • 認知差異 • 斷章取義 • 說教指責 • 妄下評論
溝通對話的擋路石 • 評判 • 貼標籤 • 診斷 • 讚賞 • 命令 • 威脅 • 道德化 • 太多問題 • 教導 • 離題 • 推理化 • 使安心
批評 • 對人的行為、態度做負面的評價 • 舉例:自作孽不可活、誰叫你那麼雞婆
貼標籤 • 給別人戴帽子 • 刻板印象 • 缺點是無法了解別人且被類話 • 舉例:乖小孩、男子漢
診斷 • 和別人玩心理分系的遊戲 • 舉例:你是戀母情結在作祟、你的作法都是餵了引起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