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36 Views
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调研测试. 第一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栖霞区教研室 徐学宁. 一、题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题目: 根据 《 伤仲永 》 的教学内容,按以下要求答题。 一、制订教学目标( 20 分) 1 .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订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 12 分) 2 .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简述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 8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 ) 制定教学目标( 20 分) 1 .制定教学目标( 12 分) 示例:
E N D
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调研测试 第一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栖霞区教研室 徐学宁
一、题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题目: 根据《伤仲永》的教学内容,按以下要求答题。 一、制订教学目标(20分) 1.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订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12分) 2.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简述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制定教学目标(20分) 1.制定教学目标(12分) 示例: (1)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余闻之也久”等句子的句中停顿。(4分,只答“朗读课文”2分,有“熟读、流畅”等要求3分,提到“停顿”4分) (2)掌握下列实词含义:伤、隶、异、就、文理、奇、宾客、乞、利、扳、谒、称、泯然、受、贤。掌握虚词“于”在文中的不同用法。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课文。(4分,提到实词、虚词、翻译各1分,罗列具体实词、虚词或提到词类活用1分)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通过仲永由天才到庸才的历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4分,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即可得4分,如只提到“把握作者观点/主旨”2分,提到“理清文章脉络”或“通过……方法”2分) (要有朗读、字词句、内容理解这三方面目标,每点4分,每点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2.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8分) (1)依据课标(2分):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如涉及其他课标理念的论述,与上面目标相对应亦可)
(2)依据教材(3分): 可从单元目标、考试说明、课文、课文下注释、课后练习和等方面分析,一方面2分,两方面3分,能任选两方面分析照应两个目标即可。 ①七下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据此制定目标3、2
②考试说明: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说出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简要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据此制定2、3 ③课文分析:(略) ④课文下注释:(略) 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第二题重在注意句中停顿。第三题重在句子翻译和实词虚词的理解。据此可制定目标3、1、2
(3)依据学情(3分): 只泛泛谈学生状况1分,能写出学生已有认知结构,2—3分。可以从学生整体水平、七上文言文学习情况等方面入手分析。
二、试题的导向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依据,它对于教师的课堂行为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所以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事先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起着统帅教学过程的作用,也起着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作用。因此,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并且依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事先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起着统帅教学过程的作用,也起着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作用。因此,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并且依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优秀答卷分析 1.制定教学目标(12分) 优秀答卷1: 1.学生能熟练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学生能根据书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掌握积累 实词“尝”“异”“奇”“宾客”等的用法意思及“之”“于”的用法。 3.学生能通过讨论,辨析清楚“先天条件”及“后天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 分析:能按照文言文知识点,从朗读、字词句、内容理解这三方面分别制定目标,且目标表述明确而具体。比如对需要掌握的实词、虚词都加以具体的罗列。对行为条件(如“能根据书下注释”“能通过讨论”等)表述清楚。
优秀答卷2: 一、知识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读音、意义、用法,虚词“之”“其”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 2.能流利朗读课文,划分音节,直至熟练背诵。 二、能力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能独立复述大意。 三、德育目标 能够理解“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的道理,并得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本答案是从知识、能力、德育三个方面提出目标,目标表述同样明确而具体。
2.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8分) 优秀答卷1: 1.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依据本单元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通过朗读加强对课文的领悟,积累文言词语。 2.依据课文内容及课文后研讨与练习结合教学。 3.依据中考考试,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等。 4.依据学情,本班学生是普通班,基础较差,所以重点强化基础教学,落实字词句;依据自身特长(借助多媒体教学及课文范读让学生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 5.依据课程资源,借助比较等学习。 分析:该试卷的亮点是该教师审题准确,思路开阔,能够从课标、教材等5个方面去加以阐述。
优秀答卷2: 一、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看 《伤仲永》为七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初一为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阶段,故基本学习目标必须达到,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完成(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大意的疏通和整理。而且本文主旨发人深省,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好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围绕着如何夯实基础,反复诵读直至能张口成诵来展开。
二、从学生能力看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文言文的把握容易“一带而过,抓表层易,知本质难”,所以考虑让学生多读,重视引导,多鼓励,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唤起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 综上所述,决定制定如上教学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激发阅读文言兴趣和德育感悟为辅”。 分析:该答题从规定的三个方面全面加以论述,而且论述比较精当。
四、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制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选择随意而盲目 前面说过: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但是依然有不少教师制定目标随意而盲目,缺乏依据。比如: 1.了解王安石及《临川先生文集》。 2.整理、归纳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借助书下注释翻译文言文句子,熟悉内容。 4.《伤仲永》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5.掌握文章的叙事与抒情议论的关系。 分析:把“了解王安石及《临川先生文集》”当作目标明显缺乏依据,显得随意。
2.目标的制定简单而空泛 比如: ①熟读课文,复述内容。 ②积累文言词语。 ③背诵。 ④理解文章主旨。
3.目标的制定面面俱到 比如有的老师制定的目标达8条之多.
4.目标的表述不够恰当 有的行为动词使用不当,有的行为程度不明,有的目标陈述主语是教师。 比如: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常用词的用法及词性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学习文言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该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懂得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勤奋地学习。
(二)阐述目标制定理由存在的问题 1.阐述的根本不是理由。 2.不能从规定的三个方面阐述了理由。 例: 1.学习文言文 首先要疏通文意,在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2.领悟文章的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作品阅读过程中引发思考,受到启迪,使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议论等表达方式,区分观点和材料,通过思考,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使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3.阐述不到位 ①阐述课标依据没有具体内容。 ②教材分析只对课文内容作分析,而很少涉及其他方面。 ③学情分析只泛泛谈学过了哪些文言文,七下学生如何如何,而很少结合所教班级具体学情的。
(三)总体印象 第一部分得分率只有59.35%。总的说制定教学目标好于阐述理由。 制定教学目标部分12分,得分率65.07,大部分老师都能结合文言文文体特点从朗读、字词句、文章内容三方面制定目标,也有不少教师从三维制定目标。不足之处在于不少教师表述不够明确而具体,动词使用欠准确,目标达成程度不够清晰。 阐述理由部分,得分率只有50.77%,能够从课标、教材、学情三方面加以分析的不多,大多只抓住一两方面分析。引用课标不够准确和精当,教材分析不能结合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课后练习来分析,学情分析大都泛泛而谈,不能结合所教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四)错因分析 1.不少教师至今没有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制定目标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制定目标,平时习惯于抄袭现成的教学目标,现在忽然让自己定目标,所以目标制定盲目而随意。 2.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目标表述,对课改以来目标表述的要求不甚了解,也不会运用。 3.有些教师有了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制定目标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表现在阐述目标制定理由时,还只是注重教材分析,而忽略课标和学情,而对教材的分析,往往也只停留在内容分析的层面上。 4.部分教师确实专业水平较差,不知道一节课该教什么。
(五)改进建议 1.教研组应该把“教学目标的选择和制定”当作教研重点,组织教师开展研训,让教师学会正确地选择和表述目标。 2.教师应该真正意识到目标选择和制定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尝试正确地选择和表述目标。 3.教师要熟悉课标和教材,学会分析学情,能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合理地制定目标。 4.教师要能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