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一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调研测试. 第一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栖霞区教研室 徐学宁. 一、题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题目: 根据 《 伤仲永 》 的教学内容,按以下要求答题。 一、制订教学目标( 20 分) 1 .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订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 12 分) 2 .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简述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 8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 ) 制定教学目标( 20 分) 1 .制定教学目标( 12 分) 示例:

roy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题答题情况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调研测试 第一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栖霞区教研室 徐学宁

  2. 一、题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题目: 根据《伤仲永》的教学内容,按以下要求答题。 一、制订教学目标(20分) 1.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订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12分) 2.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简述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8分)

  3.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制定教学目标(20分) 1.制定教学目标(12分) 示例: (1)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余闻之也久”等句子的句中停顿。(4分,只答“朗读课文”2分,有“熟读、流畅”等要求3分,提到“停顿”4分) (2)掌握下列实词含义:伤、隶、异、就、文理、奇、宾客、乞、利、扳、谒、称、泯然、受、贤。掌握虚词“于”在文中的不同用法。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课文。(4分,提到实词、虚词、翻译各1分,罗列具体实词、虚词或提到词类活用1分)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通过仲永由天才到庸才的历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4分,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即可得4分,如只提到“把握作者观点/主旨”2分,提到“理清文章脉络”或“通过……方法”2分) (要有朗读、字词句、内容理解这三方面目标,每点4分,每点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4. 2.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8分) (1)依据课标(2分):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如涉及其他课标理念的论述,与上面目标相对应亦可)

  5. (2)依据教材(3分): 可从单元目标、考试说明、课文、课文下注释、课后练习和等方面分析,一方面2分,两方面3分,能任选两方面分析照应两个目标即可。 ①七下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据此制定目标3、2

  6. ②考试说明: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说出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简要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据此制定2、3 ③课文分析:(略) ④课文下注释:(略) 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第二题重在注意句中停顿。第三题重在句子翻译和实词虚词的理解。据此可制定目标3、1、2

  7. (3)依据学情(3分): 只泛泛谈学生状况1分,能写出学生已有认知结构,2—3分。可以从学生整体水平、七上文言文学习情况等方面入手分析。

  8. 二、试题的导向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依据,它对于教师的课堂行为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9. 所以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事先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起着统帅教学过程的作用,也起着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作用。因此,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并且依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事先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起着统帅教学过程的作用,也起着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作用。因此,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并且依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0. 三、优秀答卷分析 1.制定教学目标(12分) 优秀答卷1: 1.学生能熟练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学生能根据书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掌握积累 实词“尝”“异”“奇”“宾客”等的用法意思及“之”“于”的用法。 3.学生能通过讨论,辨析清楚“先天条件”及“后天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 分析:能按照文言文知识点,从朗读、字词句、内容理解这三方面分别制定目标,且目标表述明确而具体。比如对需要掌握的实词、虚词都加以具体的罗列。对行为条件(如“能根据书下注释”“能通过讨论”等)表述清楚。

  11. 优秀答卷2: 一、知识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读音、意义、用法,虚词“之”“其”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 2.能流利朗读课文,划分音节,直至熟练背诵。 二、能力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能独立复述大意。 三、德育目标 能够理解“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的道理,并得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本答案是从知识、能力、德育三个方面提出目标,目标表述同样明确而具体。

  12. 2.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8分) 优秀答卷1: 1.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依据本单元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通过朗读加强对课文的领悟,积累文言词语。 2.依据课文内容及课文后研讨与练习结合教学。 3.依据中考考试,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等。 4.依据学情,本班学生是普通班,基础较差,所以重点强化基础教学,落实字词句;依据自身特长(借助多媒体教学及课文范读让学生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 5.依据课程资源,借助比较等学习。 分析:该试卷的亮点是该教师审题准确,思路开阔,能够从课标、教材等5个方面去加以阐述。

  13. 优秀答卷2: 一、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看 《伤仲永》为七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初一为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阶段,故基本学习目标必须达到,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完成(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大意的疏通和整理。而且本文主旨发人深省,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好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围绕着如何夯实基础,反复诵读直至能张口成诵来展开。

  14. 二、从学生能力看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文言文的把握容易“一带而过,抓表层易,知本质难”,所以考虑让学生多读,重视引导,多鼓励,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唤起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 综上所述,决定制定如上教学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激发阅读文言兴趣和德育感悟为辅”。 分析:该答题从规定的三个方面全面加以论述,而且论述比较精当。

  15. 四、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制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选择随意而盲目 前面说过: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但是依然有不少教师制定目标随意而盲目,缺乏依据。比如: 1.了解王安石及《临川先生文集》。 2.整理、归纳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借助书下注释翻译文言文句子,熟悉内容。 4.《伤仲永》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5.掌握文章的叙事与抒情议论的关系。 分析:把“了解王安石及《临川先生文集》”当作目标明显缺乏依据,显得随意。

  16. 2.目标的制定简单而空泛 比如: ①熟读课文,复述内容。 ②积累文言词语。 ③背诵。 ④理解文章主旨。

  17. 3.目标的制定面面俱到 比如有的老师制定的目标达8条之多.

  18. 4.目标的表述不够恰当 有的行为动词使用不当,有的行为程度不明,有的目标陈述主语是教师。 比如: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常用词的用法及词性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学习文言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该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懂得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勤奋地学习。

  19. (二)阐述目标制定理由存在的问题 1.阐述的根本不是理由。 2.不能从规定的三个方面阐述了理由。 例: 1.学习文言文 首先要疏通文意,在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2.领悟文章的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作品阅读过程中引发思考,受到启迪,使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议论等表达方式,区分观点和材料,通过思考,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使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20. 3.阐述不到位 ①阐述课标依据没有具体内容。 ②教材分析只对课文内容作分析,而很少涉及其他方面。 ③学情分析只泛泛谈学过了哪些文言文,七下学生如何如何,而很少结合所教班级具体学情的。

  21. (三)总体印象 第一部分得分率只有59.35%。总的说制定教学目标好于阐述理由。 制定教学目标部分12分,得分率65.07,大部分老师都能结合文言文文体特点从朗读、字词句、文章内容三方面制定目标,也有不少教师从三维制定目标。不足之处在于不少教师表述不够明确而具体,动词使用欠准确,目标达成程度不够清晰。 阐述理由部分,得分率只有50.77%,能够从课标、教材、学情三方面加以分析的不多,大多只抓住一两方面分析。引用课标不够准确和精当,教材分析不能结合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课后练习来分析,学情分析大都泛泛而谈,不能结合所教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22. (四)错因分析 1.不少教师至今没有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制定目标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制定目标,平时习惯于抄袭现成的教学目标,现在忽然让自己定目标,所以目标制定盲目而随意。 2.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目标表述,对课改以来目标表述的要求不甚了解,也不会运用。 3.有些教师有了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制定目标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表现在阐述目标制定理由时,还只是注重教材分析,而忽略课标和学情,而对教材的分析,往往也只停留在内容分析的层面上。 4.部分教师确实专业水平较差,不知道一节课该教什么。

  23. (五)改进建议 1.教研组应该把“教学目标的选择和制定”当作教研重点,组织教师开展研训,让教师学会正确地选择和表述目标。 2.教师应该真正意识到目标选择和制定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尝试正确地选择和表述目标。 3.教师要熟悉课标和教材,学会分析学情,能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合理地制定目标。 4.教师要能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的区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