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18k Views
第十八章 衣原体. 衣原体( Chlamydia ) 是一类严格细胞内产生,又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胞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征 1 形态 G — 圆形或椭圆形 2 结构 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3 发育 独特发育周期,二分裂繁殖,形成 包涵体 4 核酸 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 5 代谢 自身无能量来源,严格细胞内寄生 6 抗生素 敏感. 主要生物学性状. 形态及发育周期 形态 球形或椭圆形, Giemas 染色呈紫红色,光镜下可见两种形态
E N D
第十八章 衣原体 衣原体(Chlamydia )是一类严格细胞内产生,又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胞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征 1 形态 G—圆形或椭圆形 2 结构 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3 发育 独特发育周期,二分裂繁殖,形成 包涵体 4 核酸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5 代谢 自身无能量来源,严格细胞内寄生 6 抗生素 敏感
主要生物学性状 形态及发育周期 形态 球形或椭圆形,Giemas染色呈紫红色,光镜下可见两种形态 • 原体(紫色)——小而致密,位于胞外,有核质及细胞壁,为成熟典型衣原体,有感染性,无繁殖力 • 始体(网状体,蓝色)——大而疏松,位于胞内,无核质及细胞壁,为衣原体分裂阶段,无感染性,正在繁殖 发育周期 • 原体吸附侵入→发育增大为始体→始体二分裂增值并成熟为原体→释放 • 包涵体(深紫色)——在宿主细胞内增值成形成网状体和子代原体空泡(增值场所)有助于诊断
培养特性 鸡胚、小鼠、细胞培养(与病毒相似) • 抵抗力 较弱, 抗生素敏感(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 • 形态呈梨状, 只有一个血清型(TWAR) • 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及结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等 • 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病灶内有此病原体)
第三节 鹦鹉热衣原体 • 自然宿主为鸟类, 并引起鸟类禽类感染(呼吸道、消化道) • 传播途径 接触、呼吸道 • 所致疾病——鹦鹉热 轻重不一 轻者——上感 典型——发热、咳嗽、胸闷、肺炎 重者(雷击型)——全身中毒症状、昏迷死亡(3日内)
共同特征 • 广泛分布 • 球状或椭球状,能通过细菌滤器 • 类Gram-细胞壁,多种抗生素敏感 • 缺乏产能代谢系统,故专营细胞内寄生 • 二分裂方式繁殖,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两种形态:原体与始体
胞质内的沙眼衣原体 • 放大的包涵体显示原体 (E.B.)与始体 (I.B.) • 核(N) ,线粒体 (M)
原体(EB) 始体(IB) [网状体(RB)] 小,直径0.2-0.4μm 大,直径0.5-1.5μm 有致密的类核,有胞壁,发育成熟 电子密度低,无胞壁 Giemsa紫色,Macchiavello红色 Macchiavello蓝色 高度感染性(有毒性) 无感染性(无毒性) 代谢活性低,无繁殖能力 代谢活泼,二分裂殖 胞外稳定性强 胞外稳定性弱
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发育周期 • 原体(elementary body,EB):感染相 • 始体(initial body):分裂相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48-72h
抵抗力 • 对热敏感 • 对消毒剂敏感(乙醇、来苏) • 耐低温( -70℃) • 抗生素敏感(大环内酯和四环素类)
抗原结构 • 属特异性抗原(脂多糖) • 种特异性抗原(种特异MOMP) • 型特异性抗原(种内特异MOMP)
所致疾病 • 人是主要传染源 • 可具一定潜伏期
致病机制 • 主要外膜蛋白 (MOMP) • 内毒素样物质
免疫性 •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 免疫力低、不持久 • Ⅳ型超敏反应
(一)沙眼衣原体 ( C.trachomatis ) • 沙眼亚种 •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LGV ) • 鼠亚种(不致病)
1、沙眼亚种 汤飞凡,1956年鸡胚中首次分离出 14个血清型,人为自然宿主 所致疾病 • 沙眼 • 包涵体结膜炎 • 泌尿生殖道感染 • 沙眼衣原体肺炎
沙眼 • 眼--水--眼,眼--手--眼: •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部炎症 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 后期: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包涵体结膜炎(成人、婴儿) 由B、Ba、D、Da、E、F、G、H 、I、Ia、J、K引起 婴儿—产道传染、成人类似沙眼。1或数月可痊愈
泌尿生殖道感染(大多数血清型)NGU的最主要病原,性接触传染 常合并淋病奈瑟球菌感染 • 沙眼衣原体肺炎D~K血清型 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
2、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LGV ) 血清型(L1、L2、L2a及L3) 传染源:人(自然宿主) 传播途径:性接触等 侵犯淋巴组织 男性 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瘘管 女性 会阴、肛门和直肠→肠-皮肤瘘管(或会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
(二)肺炎衣原体 ( C. pneumoniae ) • 所致疾病: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可有并发症 • 一个血清型:TWAR株 • 传染源:人(唯一宿主) •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
衣原体肺炎——类似与支原体肺炎 有咳嗽,发热,常伴咽、喉炎及鼻窦炎为其特点。病程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W消退,出现干湿啰音。咳嗽症状可持续一月以上。常伴有结膜炎,也可有其它肺外症状。
牛羊衣原体病(Chlamydiosis) 衣原体病是一种由衣原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使多种动物和禽类发病,人也有易感性。以流产、肺炎、肠炎、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等多种临诊症状为特征。
病 原 衣原体是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的微生物。衣原体属目前认为有四个种。 肺炎衣原体(C.pneumoni ae)仅从人类分离到,未见有动物发病的报道;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沙眼衣原体以前一直认为除鼠外人是其主要宿主,但近年来发现它还可引起猪的疾病; 鹦鹉热衣原体(C psittaci)反刍动物衣原体(C pecorum)是动物衣原体病的主要致病菌,人也有易感性。
生物学特性 衣原体系专性细胞内寄生物,能在鸡胚和易感的脊椎动物细胞内生长繁殖。 具有特定的发育史,即从较小的原生小体长成较大的外膜明显的中间体,然后再长大为初体,随之进行二等分裂,分裂后的个体又变成原生小体。初体是繁殖型,无传染性,直径0.9~1.0μm,原生小体是成熟型,有传染性,直径0.2~0.4μm。 在实验动物中,衣原体能在小鼠和豚鼠体内生长繁殖,并引起发病死亡。
抵抗力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而在低温下则可存活较长时间,如4 ℃可存活5d,0℃存活数周。在受感染的鸡胚卵黄囊中于-20 ℃可保存若干年。在严重感染的小鼠和禽类脏器组织中于-70 ℃保存4a未丧失其毒力。 0. 1%福尔马林、0 .5%石炭酸在 24h内,70%酒精数分钟、3%过氧化氢片刻,均能将其灭活。
致病性 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反刍动物衣原体的致病性不尽相同。 沙眼衣原体在人可引起沙眼、弥漫性结膜炎、新生儿眼炎、非淋性尿道炎、淋性淋巴肉芽肿等,在脊椎动物原来只知仅感染鼠,引起鼠肺炎,近年发现它还能引起猪的肠炎和角膜炎,增加了它在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鹦鹉热衣原体在人可引起鹦鹉热或鸟疫、Reiter综合征(即关节炎尿道炎结膜炎综合征),在脊椎动物可引起鹦鹉热或鸟疫,胎盘病(绵羊、牛、猪、山羊、兔、小鼠的流产),猪、牛的睾丸炎、副睾炎,牛、猪的脑炎和脑脊髓炎,牛、绵羊、山羊、猪、犬、猫、鼠的肺炎,牛、猪、野兔和鼠的肠炎,绵羊、牛、猪和马的关节炎,绵羊、猪、犬、猫、豚鼠、仓鼠的结膜炎等。鹦鹉热衣原体在人可引起鹦鹉热或鸟疫、Reiter综合征(即关节炎尿道炎结膜炎综合征),在脊椎动物可引起鹦鹉热或鸟疫,胎盘病(绵羊、牛、猪、山羊、兔、小鼠的流产),猪、牛的睾丸炎、副睾炎,牛、猪的脑炎和脑脊髓炎,牛、绵羊、山羊、猪、犬、猫、鼠的肺炎,牛、猪、野兔和鼠的肠炎,绵羊、牛、猪和马的关节炎,绵羊、猪、犬、猫、豚鼠、仓鼠的结膜炎等。 反刍动物衣原体已报道的主要有牛脑炎、脑脊髓炎、肺炎、多发性关节炎及肠炎;绵羊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及肠炎;猪肺炎、多发性关节炎等。
流行病学 衣原体具有广泛的宿主,但家畜中以羊、牛、猪较为易感,禽类中以鹦鹉、鸽子较为易感。 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畜禽其临诊症状表现不一。幼羊(1~8月龄)多表现为关节炎、结膜炎,幼牛(6月龄以前)、仔猪多表现为肺肠炎,成年牛有脑炎临诊症状,怀孕牛、羊、猪则多数发生流产。 据近年报道,反刍动物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常可在猪引起混合感染,使母猪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 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原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 经消化道感染健畜,亦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布于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 病畜与健畜交配或用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 有人认为厩蝇、蜱可传播本病。
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形式多种多样,怀孕牛、羊、猪流产常呈地方流行性,羔羊、仔猪发生结膜炎或关节炎时多呈流行性,而牛发生脑脊髓炎时则为散发性。 过分密集的饲养、运输途中拥挤、营养扰乱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病季节性不明显,但犊牛肺肠炎病例冬季多于夏季,羔羊关节炎和结膜炎常见于夏秋。
临诊症状 • 本病的潜伏期因动物种类和临诊表现而异,短则几天,长则可达数周,甚至数月。家畜感染后,有不同的临诊表现,常见的有以下6种病型: • 流产型; • 肺肠炎型; • 结膜炎型 ; • 关节炎型 ; • 脑脊髓炎型,又名伯斯病(Buss disease)主发生于牛; • 禽类感染后称为鹦鹉热(Psittacosis),又名鸟疫(Ornithosis)。(一般将发生于鹦鹉鸟类的疾病称为鹦鹉热,而将发生于非鹦鹉鸟类的疾病称为鸟疫)。
羊流产型的临床症状 在羊,潜伏期50~90d。临诊症状表现为流产、死产和产弱羔。流产发生于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分娩后,病羊可排出子宫分泌物达数天之久,胎衣常滞留。病羊体温升高达一周。有些母羊因继发感染细菌性子宫内膜炎而死亡。羊群第一次暴发本病时,流产率可达20% ~30%,以后则每年为5%左右。流产过的母羊以后不再流产。 病母羊产出弱羔
羊流产型的病理变化 流产母羊胎膜水肿,血染,子叶呈黑红、黏土色,胎膜周围的渗出物呈棕色。流产胎儿水肿,腹腔积液,血管充血,气管有瘀血点。组织学检查,胎儿肝、肺、肾、心和骨骼肌的血管周围常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灶。 病母羊流产的胎盘,子叶因出血、坏死而呈黑色
猪流产型的临床症状 猪无流产先兆,体温升高者亦少见,初产母猪的流产率40% ~90%;若为正产,则有部分或全部仔猪死亡;活存者体质弱,体重轻,吮乳无力;有的病群产活仔多,但因仔猪胎内感染迅速出现抑郁,体温升高1~2 ℃,寒战、发绀,有的发生恶性腹泻,多在 3~5d死亡。公猪发生睾丸炎、副睾炎、阴茎炎、尿道炎。 发病母猪产出弱仔
猪流产型的病理变化 在猪可见流产胎儿皮肤上布有瘀血斑,皮下水肿,胸腔和腹腔内积有多量淡红色渗出液,肝肿大呈红黄色,心内膜有出血点,脾肿大。 猪早产胎儿皮肤出血 母猪子宫内膜出血、水肿
猪流产型的病理变化 猪早产死胎心脏出血 猪早产死胎肺淤血水肿
衣原体病结膜炎型 又称滤泡性结膜炎,主发于绵羊,尤其是肥育羔和哺乳羔。衣原体侵入羊眼后,进入结膜上皮细胞的胞质空泡内,形成初体和原生小体,从而引起眼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病羊的一眼或双眼均可罹患。眼结膜充血、水肿,大量流泪,病的第二、三天,角膜发生不同程度的浑浊,血管翳,糜烂,溃疡和穿孔。浑浊和血管形成最先开始于角膜上缘,其后见于下缘,最后扩展至中心。经2~4d开始愈合。数天后,在瞬膜和眼睑结膜上形成直径1~10mm的淋巴样滤泡。
衣原体病关节炎型 又称多发性关节炎,主发于羔羊。羔羊于病初体温上升至41~42℃,食欲丧失,离群。肌肉运动僵硬,并有疼痛,一肢甚至四肢跛行,肢关节摸之感痛。随着病的发展,跛行加重,羔羊弓背而立,有的羔羊长期侧卧,活重平均减少10%。几乎有关节炎的病羔两眼都有滤泡性结膜炎,但有结膜炎的病羔不一定有关节炎。发病率一般达30%,甚至可达 80%以上。如隔离和饲养条件较好,病死率低。病程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