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09k Views
基础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E-mail : fwys@163.net. 参考文献. [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 试行 )] 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
E N D
基础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E-mail:fwys@163.net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 上\下) 人民 教育出版社 2002.6、 上海 教育出版社 2002.6 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 美 james M.Banner, Jr.Harold C Cannon 著 陈廷榔等译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0.6 教师角色美 D.John Mcintyre, Mary John O’Hair 著 丁怡 马玲等译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2.7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美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Dickinson 著 王成全 译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1.9
1 化学新课程标准 制定的背景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 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后全面启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印发了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9月,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同时编审20个学科49种新课程实验教材,并在全国38个实验区试用。 2002-2003年扩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进一步修订计划、标准;发布义务教育阶段21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发和审定通过了124种687余册新课程实验教材。共有1642个实验区、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在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一批实验性、示范性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各省也将逐步建立起一批省(市)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2001年8月启动了高中新课程研制工作;课程管理、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成果。 03年5-7月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 03/6启动高中新教材编写、审查工作;03/4-04/8确定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组织干部、教师,筹备实验;04/9开始实验工作(在粤、鲁、海南、宁夏试验、05年扩至10省,06年20省)。 2005年秋季小学、初中各起始年段进入新课程体系。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
(2)课程改革的背景 (问题的提出) • 世界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力的竞争 成为人才培养、科技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竞争;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学的比较扎实。但是,反映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不够,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不够,教材存在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够,较少关注怎样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为选终身学习大好基础。较少关注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喜欢的亲身实践、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作业以练习、记忆或背诵为主。评价以考试为主,不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 •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需要掌握并能创造性加工信息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育为提高未来公民素质服务,同时又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推进科技的发展。 • 现代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引发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变革,终身教育成为人的基本需要。
资料 1 当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 农业社会—18世纪前长达1万多年,物质 (土地、动植物、矿物、劳动力)是资源 • 工业社会—蒸汽时代(18 世纪至19世纪前半叶),电器时代(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中叶),核子时代(20世纪中叶至后半叶), 能量(热能、电能、原子能)和物质一样成为资源 • 信息社会—20世纪后半叶开始, 和知识、智慧密切相关的信息(掌握并能创造性加工信息的高质量人力)和物质、能量一样是重要的资源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社会的发展
资料 2 人类知识的急剧增长 人类近30 年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的90%。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 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每10年翻一番,70年代每5年翻一番,而近10年大约每3年翻一番。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马丁测算)
资料 3 科学发现大规模应用的周期也在迅速缩短 如: 摄影 112年(1727-1839) 电话 56年(1820-1876) 真空管 31年(1884-1915) 电视12年(1922-1934) 原子弹 6年(1939-1945) 晶体管 2年(1949-1951) 激光 2年(1960-1962) 信息网络 1年(1993-1994)
资料 4 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 诺贝尔奖设立已超过100年,评选百次,有700余人获奖,占世界人口1/5的泱泱大国——中国没有一个人获奖。在国外的美籍华人却有七人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更高的创新才能? 从1901~1999年,自然科学三大诺贝尔奖,最主要的是重大科学发现奖(58.7%)、重大理论突破(22.8%)、重大方法和技术发明(18.5%)。必须重视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积聚优秀的创新人才、有相应的创新文化和环境氛围,有充裕的研究经费和研究条件,才能形成科学中心,使我国的科学家戴上 诺贝尔奖的科学皇冠。
索尼公司的成功秘诀超过 资料 5 日本索尼公司,从1946年的500美圆资产、20名工人,成为著名的跨国大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它能满足人们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作为开拓者的声誉和先驱者的影响,任何其他公司难以匹敌。” “索尼乐于雇用喜欢标新立异和具有不同经历的人。”“富有想象、埋头苦干 、奋发上进的经理人员,加上富有革 新精神的工程师,这几乎是其它公司 不可超越的。”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江泽民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李政道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托尔斯泰 资料6
人 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幻想挣脱了思维定势的影响,隐含着创造,孕育着发现和发明。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和美德。好奇心是发现和发明的动力。呵护孩童的好奇心是家长和教师的第一重要的责任。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事物的一面;“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这是事物的另一面。保护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提供学习、 发现、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习 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创新教育的 第一要素。
资料 8 知识内涵的变化 四种知识(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 知道是什么(know what);知道为什么 (know why);知道怎样做(技艺和能力,know how);知道是谁发现的(知道知识产权者和他的心智活动过程, know who) 前两项可以数据化是显性知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的传递学习和继承;后两项一般是深存于社会和人脑中,是难以数据化的隐性知识,它隐含在知识的发生发展、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要在人的实践或活动过程中获得。
资料 9 知识的完整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派)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个人具有的关于“怎么办”的知识(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经适当的练习形成,以技能的形式呈现) 策略性知识---有关个人自身认知活动的策略性知识 (包含元认知能力之中) 教学中只重视陈述性知识,忽视其它两类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低下。
学生是怎样学习? 资料 10 学习需要学习者对该项知识潜在的意义有认识,有学习的需求;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借助他人的指导、启发,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环境”包括学习者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由各种媒体创设的学习情景(包括网络及教育软件所虚构的虚拟学习环境)。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适合于学习者,学习者能够主动地通过信息的感知、加工(顺应和同化)、应用,补充、扩大或改造、重建自己脑子中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有可能去阅读、思考、实验、练习、发问、倾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没有学习个体和外部环境的主动的交互作用,学习是难以完成的。教学要杜绝满堂灌和机械训练,重视学习情景的作用、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资料 11 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智能。一个人能发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能为他人提供服务并做出创造,这种能力就是人的智能。 每个人至少有七、八种智能[1],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系统,任何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每一种智能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都是独特的,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智能倾向。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的。[1] 每个成年人不只有一种智能可以得到特殊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成就。每种智能都有独特的发展顺序,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萌芽成熟。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特长智能,在这些特长智能上表现出色。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能。 研究和实施人的智能开发,既问智能的高低,不关心智能类型,是有问题的。 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另一方面,要依据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进行教育。通过人际互动、通过各种信息资源,传媒、学习资源与工具可以促进智能的不断发展。 每个成年人不只有一种智能可以得到特殊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成就。每种智能都有独特的发展顺序,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萌芽成熟。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特长智能,在这些特长智能上表现出色。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能。 研究和实施人的智能开发,既问智能的高低,不关心智能类型,是有问题的。 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另一方面,要依据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进行教育。通过人际互动、通过各种信息资源,传媒、学习资源与工具可以促进智能的不断发展。 每个成年人不只有一种智能可以得到特殊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成就。每种智能都有独特的发展顺序,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萌芽成熟。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特长智能,在这些特长智能上表现出色。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能。 研究和实施人的智能开发,既问智能的高低,不关心智能类型,是有问题的。 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另一方面,要依据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进行教育。通过人际互动、通过各种信息资源,传媒、学习资源与工具可以促进智能的不断发展。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还要为学生要提供必要的资源,使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有接触、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智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还要为学生要提供必要的资源,使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有接触、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智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还要为学生要提供必要的资源,使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有接触、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智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资料 12 学习苦乐观的变化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味的和 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 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 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 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地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天才。 格伦.多曼
学习欢乐的体验,源于: 能帮助实现对学习结果的期望、物质利益、 情感满足等精神需要;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展;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更全面、深刻,有信心更好的生活,体现人生价值。 学习痛苦体验的外在因素是: 承担难以忍受的学习负担,迷失了从学习中获得个人利益的关注;不断地遭到挫折和失败,没有或很少得到成功,带来失望和落伍的痛苦;个性得不到发展,受到压抑和摧残,产生厌倦、困惑、烦恼或挫折感;公事化的管理,缺乏人情味,学习生活程式化,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
资料 13 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 人类知识的迅猛增长,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要加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必须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1998.5.
资料 14 微软总裁比而•盖茨谈教育: 十年之后,衡量贫富的尺度将是教育。未来很大部分的就业岗位将产生于服务行业,Internet 使全世界的人在这一就业领域中进行能力与劳动价格的竞争,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各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技术无法解决教育的问题,关键是要有渴望学习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好学的学生可以从 Internet 网上,获得知识,直接获得相关领域最杰出教师的指导。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在培养目标上各国共同关注: 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 90年代以来,北美、欧洲、东亚等地开展了高中课程改革 资料 15
在课程内容选择与课程构处理上 强调在达到一定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化、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适应时代要求,加强技术教育、价值观教育,增设专题研究。 在课程实施管理上 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倡导学生自定课程修习计划(学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不少国家实行学分制。 在课程评价上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全面关注学生发展。
资料1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高中课程方案经过4次改革,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上仍存在较大局限性,所有学生必须用同样时间、同样进度学习同样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
资料 17 10 省市高中教育现状调查(02/1-5) 调查方法: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较扎实,学校很少关注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意识方面的培养;学生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作业以练习、记忆或背诵为主 ;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但偏多偏难,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较严重;学生认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有益,希望开设选修课,但参加机会很少,学校普遍未开设选修课;评价以考试为主,考试不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公布分数对学生发展有消极影响。
10 省市高中教育现状(02/1-5) 调查的几个数据: 学生认为学校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69.8%),很少关注判断性思考、创新精神、交流合作、生活生存、人生规划意识、收集利用信息能力(10%以下) ; 86.7%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 52.3%学生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意见; 86.9%学生认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有益,但72.2%学生没有参加机会; 92.6%学生希望开设选修课, 69.8%学校未开设; 53.9%学生希望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发展,49.6%学生希望通过成长记录评价。
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在哪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在哪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深刻的阐述并部署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工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有效推进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改进和加强德育; 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 中外教育改革都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地位,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任务 改革课程结构 修订课程标准 改革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革教材开发与管理 改革课程的管理和评价
五个学会 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学会求知、 学会协作 、 学会创造 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有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念 有健全的价值观 善于与人交往合作 有生态意识、能终身学习、生活适应性强
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 课程功能: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课程结构:改边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 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教学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 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实应性,
3-3 课程结构的改革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课程。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理、化、生)、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语、艺、美中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要求,在开设必修课同时,设置丰富多样选修课,开设技术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农村中学应深化“农科教相结合”、“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技术培训“双证”,城市中学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3-4 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 国家课程具有法定性质。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不仅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标准规定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学习要求(结果)是明确的。统一的、最基本的面向全国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课程标准写给教材编制者、教师和教学评价者。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3-5 课程内容的选择 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提高素质。 • 双基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全部,软化学科界限,用学习领域概念替代学科体系,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信息教育和环境教育,内容组织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 学习应与儿童生活经验相适应,注重从学生兴趣和经验出发进行学习,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 重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培养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重视通用技能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培养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可开设分科课程或包含在科学综合课程(和物理、生物、地理(自然和资源)内容融合),不同地区可选择“化学”(在初三开设)或“科学”课程(在初一到初三学习)。
(1)初中化学课程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意志与价值观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 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激发和 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 选择学生终身学习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 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能学得来,能学得好-----要学、能学、会学、喜欢学 • 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体系 • 降低过高、过难和过于烦琐 的知识和技能上的要求 • 不仅重视学习的结论和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形成、个人的体验和学习探究的方法)
(2)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的主题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1: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要求 :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 教学方式: 分散渗透到其他学习内容中进行,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习
内容2 :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内容:地球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金属与合金;防止金属锈蚀;铁和铝的矿物,铁矿石的还原;废弃金属污染、回收)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 ,常见盐的应用,常用化肥的的名称和作用;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用酸碱指示剂和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结合各种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介绍, 标准还列举了有代表性的“活动探究建议”与 “学习情景素材”。
内容3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树立物质由微观离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内容4 :物质的化学变化 教学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物质变化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两类不同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扩大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习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反应类型,初步了解置换反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现象,理解变化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学习简单的化学反应计算。 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解人们怎样利用变化, 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改善和提高身的生活质量。
内容5 :化学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选材,了解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合成材料及其应用,介绍化学物质与人类健康、环境的关系。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调查、参观、讨论与辩论、资料查阅和收集等活动、从化学视角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3)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3-1 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2、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3-2 倡导探究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开展学习,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表征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果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肉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教学的结果,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为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得结果,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两者不可偏废。 陶行知的比喻:过程—— “储备金” 结论—— “纸币”
3-3 倡导学习中的交流合作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学会合作和交流。
(4)正确把握知识的教学 • 知识教学不等同于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 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要通过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在师生间产生知识信息、情感、态度的交流与碰撞、增进相互理解。 • 知识教学不单是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 使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知识的教学目标相平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 •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范例,教师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师 要把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知识、从教师积累下来的经验概括出来的经验性知识也包括进来,要打通教育与生活的壁垒。
资料18 关于化学反的知识初中学生要学些什么? 1。什么是化学反应? (特征、现象、本质、基本类型、反应中的量变、质变与能量变化、描述方法) 2。为什么物质能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核外电子的运动,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合、分解、置换、互换,存在条件的改变) 3。怎样引起、控制、利用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的控制---燃烧条件、燃烧程度、燃烧的控制,化学反应的利用—获得新物质,实现能量转化) 4。怎样学习、研究化学反应?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逻辑推理、数学方法,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来研究)